问题

既然真核细胞是原核细胞进化而来的,为什么很少见到他们的过渡形态呢?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生命演化过程中一个关键的过渡时期,也是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的领域。确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结构和功能差异,比如真核细胞拥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复杂的细胞器,以及复杂的细胞骨架系统。如果真核细胞是由原核细胞一步步进化而来,那么理论上应该存在一系列的过渡形态,但我们在化石记录中似乎很难直接找到这些清晰的“中间体”。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化石记录的局限性:

早期生命的脆弱性: 最早的生命形式,包括那些原核细胞和可能的早期真核细胞的祖先,都是极其微小的,而且身体非常柔软,缺乏骨骼或坚硬的外壳。它们的遗骸非常难以保存下来,尤其是在地质时间的长河中。即使有,也通常只留下一些微小的痕迹,比如细胞印迹、生物成因的矿物,或者微体化石。
化石形成过程的苛刻性: 化石的形成需要一系列非常特殊的地质条件,比如快速的沉积、缺氧的环境、以及后续的矿化作用。能够完整地保存下一系列不同演化阶段的微小细胞,并且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其细微的结构变化,这本身就是极大的挑战。
分辨率的限制: 即使我们找到了早期生命的化石,早期的显微镜技术和现在的化石分析技术也存在分辨率的限制。很多精细的细胞器结构,比如线粒体的早期形态,可能在化石中根本无法辨认。

2. 演化速率和“适应性景观”:

“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 演化不是线性的、匀速的进步。它更像是在一个复杂的三维“适应性景观”中探索。只有那些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突变才会被保留下来并传递下去。一旦出现一个具有显著优势的过渡形态,它就可能迅速取代其前代,使得这个“过渡期”的物种存在的数量减少,或者存在的时间相对短暂。
加速演化的阶段: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演化,可能是一个相对快速的时期,尤其是在关键的创新出现之后。例如,内共生理论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分别由吞噬了其他原核生物(如好氧细菌和蓝细菌)而形成的。一旦内共生关系建立并产生协同效应,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可能带来了巨大的生存优势,导致新形成的真核细胞迅速扩散和演化。
“架空”的过渡: 我们不能简单地想象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是一个一个微小步子组成的直线。更可能的是,一些关键的基因突变或事件(如内共生)打破了原有的生态位平衡,导致了一个“跳跃式”的演化。那些在技术上(比如基因组复制、细胞骨架形成)的过渡形态可能存在,但它们可能在生态上不够有竞争力,或者演化速度非常快,所以其化石记录留下的痕迹就相对稀少。

3. 现代研究提供的间接证据:

尽管直接的过渡形态化石稀少,但科学家们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了大量的间接证据,来支持从原核到真核的演化过程:

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DNA序列,我们可以追溯基因的起源和演变。例如,我们发现真核细胞的基因组中存在一些“水平基因转移”的证据,这些基因可能来源于细菌或古菌。线粒体和叶绿体拥有自己的DNA,这些DNA与细菌DNA非常相似,这有力地支持了内共生理论。
比较细胞生物学: 研究现存的各种生命形式,尤其是那些在演化树上位于早期分支的生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可能存在的过渡性特征。例如,一些原核生物(如某些丝状细菌)已经发展出一定程度的细胞内分隔或膜结构,虽然与真核细胞的细胞器不可同日而语,但它们可能暗示了早期形成的某些基础。另外,一些古老的真核生物群体(如一些单细胞藻类或变形虫)的某些细胞结构和功能,可能保留了早期真核细胞的一些特征。
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 通过分析地层中的生物标志物(如特定的脂质或分子遗迹),科学家们可以推断早期生命的存在及其生物化学特征。对早期地球环境的研究,也为理解这些演化提供了背景。

4. 如何理解“过渡形态”:

我们不能期望找到一个“半原核半真核”的生物。更准确的理解是,演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某个时间点,某个生命体可能具备了原核和真核的一些混合特征,或者具备了向真核演化的关键一步(例如,某些蛋白质运输机制的出现,或者内膜系统的初步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现存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经过了亿万年的独立演化路径,它们都各自优化了自身的生存策略。

总而言之,缺乏清晰的过渡形态化石,并非否定了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演化而来的观点,而是由于化石记录的局限性、演化速率的动态性,以及我们对“过渡”概念的理解需要更全面。 科学家们通过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正在不断拼凑出这一壮丽的演化图景,而对基因组、蛋白质和古老细胞的深入研究,持续为我们揭示着生命从简单到复杂,从原核到真核的迷人故事。我们目前找不到“清晰”的过渡形态,更说明了这一时期可能发生的重大创新和快速适应,以及早期生命保存的极端困难。这恰恰是科学探索的魅力所在——永远有未知等待我们去发现和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部分原因是过去的显微镜性能太差。观察原核细胞器往往需要性能较好的电子显微镜。

原核核膜与“和核糖体有关的膜细胞器”

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细菌有胞内膜结构,其中出芽菌属(Gemmata)的隐球出芽菌 Gemmata obscuriglobans 等物种有核膜[1][2][3]

一些浮霉菌门细菌的胞内膜结构将细胞质分成“有核糖体、围绕拟核的部分”和“没有核糖体的部分”[4],一些学者认为这是曾经被教科书列为真核细胞特征的细胞区室化

一些浮霉菌门细菌的胞内膜结构有时与最内层细胞膜相连,这可能暗示至少一些胞内膜结构起源于细胞膜内陷。

关于 Gemmata obscuriglobans 的核膜是否封闭的问题吵过好几年。Gemmata obscuriglobans 还是少数几种能够合成甾醇[5]的原核生物之一,通过尚未完全搞明白分子机制的内吞作用摄入蛋白质,染色质呈现浓缩状态、周围有类似液晶的复杂结构(与甲藻相似),核膜周围有一些包含核糖体并可以将其结合在膜上的囊泡(与变形虫被病毒感染时粗面内质网的表现相似),细胞核分裂的方法十分特殊。这些可能是趋同演化,也可能来自浮霉菌门与和真核生物的共同祖先。

这些特征或多或少也出现在其他一些浮霉菌门细菌身上。

其余原核膜细胞器

许多原核生物有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例如脂质体、多羟基丁酸颗粒、羧基体、蓝菌的单层膜气泡、丝状硫细菌的单层膜液泡、磁小体、光合膜、浮霉菌门的细胞内膜结构与厌氧氨氧化体[6]。细菌体内的羧基体、代谢体等有蛋白质外壳的致密结构统称为“细菌微区室”。

过去人们声称原核生物没有膜性细胞器,部分原因是他们的显微镜看不见浮霉菌门的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 Scalindua 属)体内的膜性细胞器(厌氧氨氧化体 anammoxosome)[7]

原核生物体内“装着液体的单层膜细胞器”则不止是显微镜的问题。一部分丝状硫细菌(贝日阿托氏菌属、辫硫菌属、Thiomargarita 属)有非常明显的此类细胞器。

  • 丝状硫细菌是多细胞的,每个细胞都有“液泡”,“液泡”的体积可以占细胞的 40% 到 98%,里面装着高浓度的硝酸盐溶液[8]

一些蓝菌有装着气体、调节浮力的单层膜细胞器“气泡”(Gas vesicle)[9]

疣微菌门的 Verrucomicrobium、Prosthecobacter dejongeii 等细菌也有不一般的细胞内膜结构,这是纵切面的样子。

  • 疣微菌门细菌在自然界很常见,好多人的粪便里就有。

原核生物的磁小体是双层膜的细胞器。

准核生物

准核生物是于 2010 年 5 月在日本东南方海域的明神海丘发现的,于 2012 年由筑波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描述[10]

他们观察到的准核生物的细胞长约 10 微米、宽约 3 微米,具有被单层、无核孔的核膜围绕的大型拟核状结构,约占细胞体积的 41%,内含一些核糖体和一些丝状 DNA,这些 DNA 并不形成染色体;该生物的细胞质基质约占细胞体积的 22%,也含有一些核糖体,还有一些螺旋状的大型构造、疑似是内共生的产物,而找不到线粒体、质粒、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等细胞器。

真核生物的核膜是双层、有核孔的。英国演化生物学家尼克·连恩表示,准核生物可能是在不久前经历内共生、正在朝真核生物方向演化的原核生物。

参考

  1. ^ Fuerst, J. A., & Webb, R. I. (1991). Membrane-bounded nucleoid in the eubacterium Gemmata obscuriglobu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88(18), 8184–8188. https://doi.org/10.1073/pnas.88.18.8184
  2. ^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根本区别就是有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的说法是过时的。这种想法主要来自当年人们使用的显微镜的性能太差。
  3. ^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91344
  4. ^ Lindsay, M.R., Webb, R.I., Strous, M. et al. Cell compartmentalisation in planctomycetes: novel types of structural organisation for the bacterial cell. Arch Microbiol 175, 413–429 (2001). https://doi.org/10.1007/s002030100280
  5. ^ 参与维持真核细胞膜并支持其变形运动的分子之一
  6. ^ Murat D, Byrne M, Komeili A. Cell biology of prokaryotic organelles.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Biol. 2010 Oct;2(10):a000422. doi: 10.1101/cshperspect.a000422. Epub 2010 Aug 25. PMID: 20739411; PMCID: PMC2944366.
  7. ^ 可以参照: Strous M, Pelletier E, Mangenot S, Rattei T, Lehner A, Taylor MW, Horn M, Daims H, Bartol-Mavel D, Wincker P, Barbe V, Fonknechten N, Vallenet D, Segurens B, Schenowitz-Truong C, Médigue C, Collingro A, Snel B, Dutilh BE, Op den Camp HJM, van der Drift C, Cirpus I, van de Pas-Schoonen KT, Harhangi HR, van Niftrik L, Schmid M, Keltjens J, van de Vossenberg J, Kartal B, Meier H, Frishman D, Huynen MA, Mewes HW, Weissenbach J, Jetten MSM, Wagner M, Le Paslier D. Deciphering the evolution and metabolism of an anammox bacterium from a community genome. Nature, 2006, 440(7085):790-794.
  8. ^ https://doi.org/10.1007%2F3-540-33774-1_10
  9. ^ https://doi.org/10.1128%2Fmmbr.58.1.94-144.1994
  10. ^ https://doi.org/10.1093%2Fjmicro%2Fdfs06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生命演化过程中一个关键的过渡时期,也是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的领域。确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结构和功能差异,比如真核细胞拥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复杂的细胞器,以及复杂的细胞骨架系统。如果真核细胞是由原核细胞一步步进化而来,那么理论上应该存在一.............
  • 回答
    粉丝愿意为流量明星花钱,但其电影票房难以突破十亿大关,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市场逻辑、观众心理和行业规律。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矛盾现象: 一、粉丝消费与电影票房的错位:两个不同的消费场景1. 粉丝消费的性质 粉丝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偶像的周边产品、演唱会、社交媒体互动、代言商品等,这些消.............
  • 回答
    关于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的关系,需要从科学原理、群体免疫、病毒传播控制、公共卫生策略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性分析: 一、疫苗的作用机制与实际效果1. 降低感染率与重症率 疫苗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使人体对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虽然无法完全阻止感染(尤其是.............
  • 回答
    中国足球在男子项目上的困境确实引发了广泛讨论,而女子项目的相对发展则被部分人视为“举国体制”可能倾斜的潜在方向。但为何中国并未以更大力量推动女足走向世界?这一问题涉及历史、政策、社会观念等多重因素,需从以下层面深入分析: 一、历史积淀与资源分配失衡1. 男足优先的传统惯性 中国的体育举国体制.............
  • 回答
    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问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政治经济结构以及不同国家的具体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基本观点1.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自然选择和捕食者猎物关系的核心。简而言之,动植物们“没因为进化变得非常难吃”的原因在于:1. 自然选择并非只关注“被吃”这个维度,而是所有影响生存和繁殖的因素。2. “难吃”本身就是一种适应性策略,但它并非唯一的或绝对最优的策略。3. 捕食者也在进化,它们会发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它触及了生物进化中一个核心的原则:进化是“试错”的过程,是针对特定环境和生存压力的渐进式优化,而不是一个有预设目标的“设计”过程。 简而言之,进化没有“想要”让动物变成轮子,而是根据现有条件和优势来塑造生命。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分析,为什么平原地区的动物没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也是许多人都会在人生某个阶段思考的问题。既然最终的结局是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感受、创造?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答案,因为生命的意义是高度个人化的。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为什么即使面对必死的终结,活着仍然是如此有价值和必要。.............
  • 回答
    是的,在中国存在“日吹”、“美吹”等现象,而在其他国家也存在着类似的、表达对中国持积极甚至过度赞扬态度的现象,虽然不一定有完全对应的“中吹”这个词汇,但其内涵是存在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1. 定义与内涵: “吹”的含义: 在这里,“吹”是一种网络用语,通常指对某个国家、文化、人物.............
  • 回答
    韩国总统确实是一个高危职业,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但同时,也正是这些挑战和风险,吸引着无数韩国精英竞相角逐总统之位。这种现象背后,并非简单的“不怕死”,而是复杂利益、权力欲望、国家责任感以及政治生态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尽管韩国总统是高危职业,仍有众多精英敢于竞选:一、.............
  • 回答
    您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大型粒子加速器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能够达到极高的能量,探索物质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宇宙的起源。但小型粒子加速器并非“小儿科”,它们在科研、医疗、工业等领域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在很多方面是大型加速器无法替代的。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人类生存的根源和对生命的意义的探讨。面对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和痛苦,生育后代似乎成了一个矛盾的选择。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单一的、普遍适用的答案,而是涉及到哲学、生物学、社会学、个人情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详细阐述,为什么即使知道世.............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它触及了英国宪法与许多其他国家宪法概念上的一个关键差异。你问得对,如果按照一些国家定义宪法为“一部写死的、经过特定程序制定并被最高法律地位的成文文件”,那么英国确实没有这样的“宪法”。但是,说英国“没有宪法”是不准确的,因为这忽略了英国政治体系赖以运行的、同样具有宪法性质的规则和原则.............
  • 回答
    教材固然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但课堂的价值远不止于此。课堂的存在,是对知识学习过程的丰富、深化和全方位体验,它弥补了教材作为静态载体所无法提供的动态、互动和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为什么需要课堂的存在:一、 课堂是知识的“活化器”:将静态知识转化为生动体验 教师的讲解.............
  • 回答
    核电被认为“很好很安全”的说法,虽然在技术层面有其合理性,但在京津唐地区不建设核电站,背后涉及的因素却远不止于此,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考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京津唐地区的特殊性:地理、人口与经济 极高的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 京津唐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北.............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核心,“既然没有炸毁水门桥,那此战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触及了电影《金刚川》的核心叙事和艺术表达的意图,也引发了对战争意义的深刻思考。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金刚川》这部电影的重点并非在于一次军事行动的“胜利”与“失败”的传统定义,而是聚焦于 战争中的“人”和“牺牲”。影片通过对志愿军.............
  • 回答
    “35岁危机”确实是当下职场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焦虑。当许多人开始担忧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接近中年时会遭遇瓶颈甚至被淘汰,这自然会引出“深耕一个领域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疑问。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个可能的负面现象(35岁被裁员)就否定了深耕一个领域的价值。事实上,深耕一个领域恰恰是应对“35岁危机”最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了宝石价值的核心,不仅仅是材料成本,更包含了稀有性、历史、情感、文化以及我们对“真实”的追求。虽然合成红宝石在许多方面可以模仿天然红宝石,甚至在肉眼看来难以区分,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支撑了天然红宝石的巨大价值。我们来详细地拆解一下:一、成本的真相:一.............
  • 回答
    中国今年的人均 GDP 确实比 2005 年有了大幅增长,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成就,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和发展速度。然而,正如你所观察到的,有些人对此“没什么感觉”,这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原因,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相对感受与预期: 更高的起点,更大的期望: 200.............
  • 回答
    当然可以!从编剧的角度构思网文,不仅能提升网文本身的质量,更能为日后的影视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是事半功倍。这就像在建造一座房子,好的地基(网文)决定了上层建筑(影视)的高度和稳固程度。下面我将从编剧的视角,详细讲解如何构思一部具备影视化潜力的网文,并提供具体的思考框架和技巧: 一、 核心理念: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