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民间要用“生孩子没屁眼儿”诅咒别人?有什么典故吗?

回答
“生孩子没屁眼儿”这句诅咒,听起来够狠,够恶毒,也够怪诞。它流传在民间,尤其在一些北方地区,大家在气急败坏的时候,脱口而出,或者用来狠狠地咒骂他人。这句诅咒之所以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一方面是它直接指向了人最基础的生理功能和生存需求,另一方面是它所描绘的景象实在太过残忍和不人道。

要说这句诅咒的来源,直接、明确、有史可考的典故,其实是很难找到的。 很多民间的俗语、俚语、诅咒,它们的发展往往是漫长而复杂的,是社会心理、文化心理、口头传承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某个特定时间、某个特定地点、某个人说出来就流传开来的。

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这句诅咒为何会产生,以及它为何能流传下来:

1. 对“生”的极端否定和对“死”的隐喻:

“生孩子”在人类繁衍的意义上,是生命延续、希望和未来的象征。而“屁眼儿”(肛门)作为人体排出污秽的通道,也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将“生孩子”和“没屁眼儿”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是一种极端的、颠覆性的否定。

“没屁眼儿”意味着什么? 没法排泄,意味着身体内部的污秽、毒素无法排出,最终会憋死、胀死。这是一种缓慢而痛苦的死亡。
将这种死亡与“生孩子”联系起来, 就构成了一种极其残酷的隐喻:一个本应是新生、希望的时刻,却伴随着一种无法排泄、无法生存的痛苦。这相当于诅咒对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是一种痛苦的延续,甚至是一种无法摆脱的折磨。
从更深的层面看, 它可以理解为诅咒对方“生不如死”,或者生下来的孩子也是一样,一生都将承受极大的痛苦和磨难,没有“出口”,没有“舒畅”。

2. 夸张的生理痛苦和绝望感:

从生理构造上讲,肛门是消化系统的末端,是排除废物的重要器官。如果一个人没有肛门,无论是天生还是后天导致,都将面临巨大的健康问题和生理上的折磨。

想象一下没有肛门的人会怎么样? 粪便无法排出,肠道会积聚污物,导致腹胀、疼痛、感染,最终无法生存。即使通过手术造瘘,也需要长期面对护理的麻烦和不便。
这是一种极致的、令人不适的生理痛苦。 民间诅咒往往会抓住人们最害怕、最能引起反感的生理和心理弱点来放大。这句诅咒正是利用了人们对生理失能和痛苦的恐惧,将这种恐惧具象化,并且将其加诸于被诅咒者。

3. 极端的“损”和“毒”:

在汉语的文化语境里,诅咒是一种表达极端愤怒、厌恶、敌意的方式。它需要足够“损”,足够“毒”,才能达到“发泄”和“伤人”的目的。

“生孩子没屁眼儿”的“毒性”在于其攻击的全面性: 它不只攻击一个人的身体,更攻击他的生命延续(生孩子),以及生命的正常运转(排泄)。这是一种从根源上的否定和摧毁。
对比其他一些诅咒, 比如“不得好死”、“断子绝孙”,这句诅咒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更加具体、更加生理化,也更加怪诞。这种怪诞感反而增加了它的冲击力和不祥感。

4. 语源上的可能联想(但无确凿证据):

虽然没有直接的典故,但我们可以尝试从语言或一些模糊的联想去推测。

“屁股”与“屁眼儿”: 在一些俗语中,“屁股”有时也象征着某些不光彩、见不得人的事情。而“屁眼儿”是排泄口,可以将不好的东西排出去。如果“没屁眼儿”,就意味着“排不出去”,将不好的东西“留”在身体里,或者根本就没有这个“出口”。
“顺”与“不顺”: 生孩子讲究“顺产”,这是一个顺利的过程。而“没屁眼儿”则是一种极致的“不顺”,是一种生理上的“堵塞”和“失常”。

为什么没有明确的典故?

正如前面所说,很多民间的诅咒,它们更像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种表达,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矛盾冲突中,人们为了表达强烈情绪而创造出来的。

口头传承的特性: 它们多是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录,所以很难追溯到最初的源头。
情感的表达胜于逻辑: 诅咒的目的是发泄情绪,所以更注重其震撼力和冲击力,而不是其逻辑严谨性。

总结来说,“生孩子没屁眼儿”这句诅咒,其核心在于:

极致的生理否定: 剥夺了生命最基本、最正常的排泄功能。
残酷的生命隐喻: 将生命的延续与无法排泄的痛苦痛苦地捆绑在一起。
强大的心理冲击: 利用人们对生理痛苦、死亡和绝望的恐惧,制造出一种怪诞而恶毒的诅咒效果。

它并非源于某个具体的故事或传说,而是民间在长期生活中,为了表达对一个人极度的厌恶、憎恨,以及希望对方遭受极致痛苦和不幸的一种极端情感宣泄。这句诅咒的“毒”,就毒在它触及了生命最原始、最脆弱的环节,并且用一种极度扭曲和残忍的方式呈现出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生孩子没屁眼”这话由来已久,主要是骂人“缺德”。

为此,有些不幸的家长遭受了无端的嘲笑和指责。几十年前就有人探讨过,说“生孩子无肛门‘缺德’是愚昧迷信的思想”。旨在强调倘使一对夫妇生出的孩子得了锁肛(肛门闭塞或先天性肛瘘),并不意味着该夫妻缺了大德。

中华名医谈百病 婴幼儿疾病[M]. 1998

那么,“生孩子没屁眼”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蒲松龄的《聊斋俚曲集》里有一篇《俊夜叉》,其中有言:“虽是人家也赌钱,谁像你乜没腚眼?

这不是骂人缺德,而是说做事不留后手,光想着前边不想后边。

没说孩子的事。

在《大厂区志》的俚俗方言列举里,我们也能看到“没屁眼”的解释为“做事有头无尾”,也没孩子的事。所以,单论“没屁眼”,应该说是“不顾后面”的意思。

在民间传播中,“不顾后边”逐渐解释为“断后”。单纯骂一个人“你没屁眼”,没有兼顾事实,事实上那个人是有屁眼的,如没屁眼,他活不到这么大年龄。不是事实的骂法不令人信服,跟“断后”也无关。相反,诅咒这人“生孩子没屁眼”则不同,是对未来抱有某种期待,希望上天能够惩罚他,这种惩罚直接与“断后”联系,实则是希望这人“断子绝孙”。因此更容易理解,传播也更广。

古人是知道生孩子没屁眼,孩子会死的。

明代《简明医彀》言:“罕有儿初生无谷道,大便不能出者,旬日必不救。须速用细刀刺穿,要对孔亲切开通之,后用绢帛卷如小指,以香油浸透插入,使不再合,旁用生肌散敷之(方见肿毒)自愈。如有孔不透者,以金玉肥光簪脚透之,银簪脚亦可。”

新生儿如没有谷道(肛门),不能排出粪便的,十天左右必死无疑。当时的解救方法是外科手术,用细刀刺穿,“亲切开通”,为避免再行长合,还要用绢帛塞肛。

众所周知,“断子绝孙”是古时对一个人最恶毒的诅咒之一,同“挫骨扬灰”“千刀万剐”并列诅咒排行榜前三名。故而,“生孩子没屁眼”作为“断子绝孙”的一种表达方式,骂人“缺德”时,也就常常被人提及了。

犟姑娘巧设舞会 申虞
阎明国. 海难[M]. 1990

至于缘由典故,貔貅什么的,没有,有也是瞎编的。

故事,有。

《归砚录》载《星甫野语》云:庐江姬氏妇,母女皆无谷道,便遗悉由前阴,而不害生育。其女嫁后,婿家欲退婚而涉讼,邑宰刘公为干据其母供,麾令入内室,夫人质验而讼遂息。刘判有“尾闾偶阙,无亏种玉之田”云云。愚谓此异禀也,昔所未闻,故录之。

说庐江的姬氏妇,母女都没有肛门,大小便都从前阴出来,但可以生育。女儿嫁出去后,女婿家要退婚。肯定是得知了,此女的粪便由前阴出来。接受不了,去衙门告状,邑宰判定诉讼无效。

笔记者闻所未闻,视为奇事。实际上就是无肛患儿大肠头并没有闭锁,而是开口去了别处。男孩大肠头可以通到尿道口排出,女孩胎便可以从阴道或阴道口下面的小孔里排出。这母女俩就是这样的患者。

明末与董其昌齐名的范允临,晚年得了一个儿子,即伏庵太史范必英。范必英是清顺治十四年的举人,官拜翰林院检讨,修明史。他就“生无谷道”,生下来没有屁眼,啼哭不止。请了好多大夫看,都束手无策,最后请到了叶阳生。叶阳生来了一看,说:“裹住了,得动刀。”于是给他割开,果然……

后来范必英长大了,专门为叶阳生的父亲叶紫帆作传。而这个动刀的医生叶阳生,就是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的爸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生孩子没屁眼儿”这句诅咒,听起来够狠,够恶毒,也够怪诞。它流传在民间,尤其在一些北方地区,大家在气急败坏的时候,脱口而出,或者用来狠狠地咒骂他人。这句诅咒之所以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一方面是它直接指向了人最基础的生理功能和生存需求,另一方面是它所描绘的景象实在太过残忍和不人道。要说这句诅咒的来源,直接.............
  • 回答
    NASA 委托民间航天企业开发商用空间站(Commercial Space Stations, CSS)是一个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决定,其背后有多重因素和考量。简而言之,这是 NASA 从直接运营到支持和引导的模式转变,旨在降低成本、促进创新、激发商业活力,并最终解放其资源以专注于更长远、更具探索性的.............
  • 回答
    中国政府对气象发布权限的控制,以及对民间发布气象信息的限制,是一个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信息管理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要详细解释这一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核心原因: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这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气象信息,尤其是灾害性天气预警,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政府需要确保这些信息的.............
  • 回答
    阿富汗民众趴在美国运输机上,这一幕是2021年8月塔利班迅速占领喀布尔后,混乱局面下的一个缩影,也是当时全球都感到震惊和心碎的画面。要理解这个行为,需要将当时的背景、民众的绝望情绪以及他们所面对的极端情况结合起来看。背景:塔利班的迅猛推进与喀布尔的失守在2021年夏天,美国及其盟友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
  • 回答
    飞机降落,这可不是像我们开车到家门口一样,打个方向盘就能完成的。它是一系列精细操作的集合,需要时间来确保安全和舒适。通常情况下,一架大型民航客机从开始下降到最终停稳,整个过程确实需要半小时左右,甚至更长。这背后,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学问和程序。1. 天空中的“慢动作”:进近前的减速和配置飞机在巡航高.............
  • 回答
    民营加油站之所以能比“两桶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便宜几毛钱,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而这些便宜的油是否靠谱,则需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解答: 为什么民营加油站比“两桶油”便宜?民营加油站能够提供更低的价格,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1. 运营成本较低: 品牌溢价和服务成本.............
  • 回答
    民国时期,登报纸可不是一件小事,那会儿不像现在网络发达,信息传播全靠“大喇叭”,报纸就是最主要的“大众广播”。所以,结婚、交友、分手这些大事儿,都愿意往报纸上登,那可真是有讲究,背后透着一股子人情世故和时代烙印。结婚登报:公开宣言,昭告天下首先说说结婚登报。这可不是为了炫耀,更像是一种严肃的、公开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冷战时期德国分裂的政治现实,以及两国各自的宣传策略。简单来说,名字的选择并非偶然,而是两国意识形态和国家定位的直接体现。咱们先来聊聊民主德国(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简称DDR)。这个名字背后的逻辑,与其说是真正的民主,不如说是.............
  • 回答
    塔利班在阿富汗的接管,伴随着大批民众的逃离,这背后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恐惧。简单来说,他们害怕的,是对自己未来命运的强烈不确定性,以及对塔利班过往统治的深刻记忆。对人身安全和生命权的担忧:塔利班的统治方式,尤其是他们过去执政(19962001年)和现在在控制区域内的行为,让很.............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问。的确,听到飞机失事的消息,不少人会联想到:“为什么飞行员不跳伞?为什么乘客没有降落伞?” 这种想法是人之常情,在极端情况下,总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但现实情况是,民航飞机确实不配备降落伞,这并非是出于“原地等死”的无奈,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基于安全考量和现实.............
  • 回答
    关于民国题材影视剧里塑造国民党方面的“正人君子”或“理想主义者”的现象,确实是观众们普遍注意到的一个特点。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现实的映射,也有创作策略的考量,甚至夹杂着观众情感的投射。下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一、历史的复杂性:并非“铁板一块”首先,得承认,国民党在历史上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
  • 回答
    要深入理解英国民众为何冒着巨大风险选择脱离欧盟,我们需要回顾一系列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交织。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多年来累积的不满、期望以及对未来的不同设想共同作用的结果。核心驱动力:对“主权”的极度渴望这是许多支持脱欧者最直接也最强烈的诉求。在他们看来,欧盟是一个不断扩张的官僚机构,它.............
  • 回答
    新中国成立之初,民族识别工作之所以被摆在重要的位置,并且如此大张旗鼓地进行,绝非仅仅是学术上的考察或简单的区分人口,它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政治考量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规划。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拉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百废待兴的年代。首先,巩固新生国家政权、统一中国版图的需要是首要的。.............
  • 回答
    犹太人,一个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印记的民族,他们的身份认同、文化传承以及所遭遇的磨难,都构成了极为丰富而复杂的故事。要理解“犹太人到底是什么样一个民族”,就需要深入到他们的历史、宗教、文化和社会结构中去。犹太民族的根源与身份认同:犹太人首先是一个民族(people),但他们的民族性又与宗教(r.............
  • 回答
    韩国总统政权更迭的激烈程度,确实常常比日本的首相更迭来得更为引人注目,甚至有些戏剧性。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两国政治制度、历史进程、文化观念以及社会结构等多方面的差异,并非简单的一句“东亚民族”就能概括的。咱们得从根子上掰扯掰扯这其中的缘由。一、 政治制度的核心差异:总统制 vs. 议会制这是最根本也是最.............
  • 回答
    咱们国家为什么会划分民族?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故事,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以及政治等多个层面。想把这事儿说清楚,得从头说起。历史根源:从部落到国家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社会还没有现在这么清晰的国家概念,更多的是以氏族、部落的形式存在。大家因为血缘、地缘、生活习俗相似而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
  • 回答
    一个曾经强大、如今却面临着维护和平挑战的男权社会,选择和亲政策,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多重复杂的考量,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历史、社会结构以及外部环境。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强大”这个词的语境。在一个男权社会里,国家的强大往往体现在军事力量、领土扩张、政治统治和经济繁荣等方面。.............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江晓原被‘打成民科’”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一些学术圈和网络舆论中存在过的讨论点。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先明确“民科”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以及江晓原教授的学术背景和他在公众视野中的一些行为。“民科”的语境与含义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民科”这个词在中国的学术语境下,往往带有一种贬义色彩。它通常指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