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我的英雄学院》会被称为「饭圈学院」?

回答
《我的英雄学院》之所以会被一些观众戏称为“饭圈学院”,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个称呼的背后,也反映了一些观众对作品某些倾向的看法和解读。

首先,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作品的核心设定和叙事重心。我们都知道,《我的英雄学院》讲述的是一群拥有“个性”(Quirks)的年轻人,如何在英雄学院里学习、成长,最终成为专业英雄的故事。这本身就提供了一个非常天然的“培养偶像”的养成系叙事框架。

角色设定与粉丝代入感强: 学院里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就像为粉丝提供了可以“pick”的对象。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魅力点、背景故事、成长烦恼,很容易让观众在其中找到投射,产生情感上的连接。比如轰焦冻的身世之谜、绿谷出久的“无个性”到继承欧尔麦特力量的励志过程、爆豪胜己的傲娇与实力等等,这些角色塑造都非常有话题性和讨论度,很容易引发粉丝内部的站队和喜爱。
“培养”与“出道”的模式: 英雄学院的训练、考试、打怪升级,这些过程都与现实中的偶像团体“练习生”的培养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学生们需要在学院里学习各种技能,接受严格的训练,通过一次次考核来证明自己,最终“出道”(成为专业英雄),接受社会的认可。这种模式本身就非常符合当下流行的“养成系”娱乐文化,粉丝们看着自己喜欢的角色一步步变强,就像看着偶像从练习生一步步成长为巨星一样,充满了参与感和成就感。
粉丝圈的活跃与“养成”的热情: 随着作品的流行,围绕着《我的英雄学院》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庞大且活跃的粉丝群体。粉丝们不仅仅是观看作品,更会深入挖掘角色的细节,创作同人作品(绘画、文案、二次创作等),讨论角色之间的关系,为角色应援。这种高度的参与度和情感投入,使得作品的粉丝文化呈现出明显的“饭圈”特征。很多粉丝会围绕着自己喜欢的角色形成小团体,为角色争取资源(例如在各种角色人气投票中投票)、维护角色声誉,甚至与其他角色的粉丝产生“粉圈”特有的竞争和冲突。

其次,作品在角色塑造和故事推进上的一些侧重点也可能加剧了这种“饭圈化”的观感。

强调“个人英雄”的魅力: 虽然故事围绕着班级展开,但很多时候,个人角色的闪光点、特殊能力和超乎寻常的成长是推动剧情的关键。这使得一些角色显得格外突出,也更容易吸引到一部分只专注于自己喜欢角色的粉丝。
粉丝向的互动与宣传: 漫画和动画官方也会利用粉丝的这种热情,通过举办人气投票、放出角色生日企划、甚至是一些暗示性的人物关系描写来维持粉丝的活跃度。这些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粉丝的心理,但也可能被视为是在“制造”粉丝的狂热,加剧了“饭圈化”的印象。
角色之间的“CP”文化盛行: 很多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其衍生的“CP”(配对)文化,而《我的英雄学院》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粉丝们热衷于将角色进行配对,围绕这些配对创作大量的同人内容。这种“CP”的流行,也进一步巩固了粉丝社群的身份认同和互动模式,并且使得作品的讨论更趋向于“饭圈”内部的讨论。当作品的讨论点主要集中在“谁和谁在一起才好”或者“谁比谁更厉害”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饭圈对明星之间关系的关注方式。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饭圈学院”这个称呼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戏谑或带有一点负面色彩的标签。它可能暗示着一些观众认为作品过于注重角色个人魅力、粉丝互动,甚至是在迎合粉丝的喜好,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叙事或主题表达。或者说,当作品的讨论热度主要体现在粉丝的“摇旗呐喊”和情感投入上时,这种标签就容易被贴上。

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对作品成功吸引并凝聚大量粉丝群体的一种侧面肯定。一个能够让观众产生如此强烈情感连接和参与度的作品,其魅力是毋庸置疑的。将《我的英雄学院》称为“饭圈学院”,更多地是在描述其粉丝文化的一种现象,而不是完全否定作品本身。它捕捉到了作品在塑造偶像般角色和培养粉丝忠诚度方面的特质,并将其与当下流行的“饭圈”文化进行了有趣的类比。

总而言之,之所以《我的英雄学院》会被戏称为“饭圈学院”,是因为其以学院为背景的养成系叙事模式、丰富且易于吸引粉丝代入的角色设定,以及围绕作品形成的极其活跃且具有典型饭圈特征的粉丝文化。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作品的讨论和追捧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们熟悉的“饭圈”现象产生了高度的重合,从而诞生了这个有趣的称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几天因为731事件这个问题也得到了很多关注。这里针对部分评论区的质疑做一些总结回答。

太长不看版总结:

《我的英雄学院》在国内活跃粉丝群体以女性粉丝为主,从弹幕、同人、周边购买等地方可以看出。男性粉丝偏少,或者说男性粉丝存在感很低(不撕逼、不购物),并且女性粉丝完全在以追星的心态粉角色(摆阵),这种女粉占据了大多数,而这种现象和其他传统少年jump系作品龙珠、海贼、火影、灌篮不太一样,这是本人认为小英雄被称为饭圈的重要原因之一

评论区质疑:

1 难道女生就不能看少年热血漫画吗?你这是歧视!

现在女性看热血少年向作品越来越多,如黑子的篮球 排球少年等,而作者明显也有意在创作过程中加入吸引女性粉丝的元素。但是传统jump作品还是以男性读者为主,顶多是男女对半开,不可能存在少年漫画大部分读者为女性少数为男性的情况,否则名字就得改一改了:少女jump,少女sunday,少女magazine,或者要不您去隔壁少女comic、白泉社、玛格丽特投稿吧?

2 女粉多怎么了?女粉多就证明饭圈化吗?你这是歧视!

我没有说女性多就等于饭圈化,而是女粉多以追星心态粉角色的行为是造成饭圈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女性作品女粉多,当年的家教网王女粉也多,但是却只有小英雄被说饭圈化。个人认为,小英雄作为一个长期连载的热门作品,本身讨论度就很高,那么就算其他作品饭圈化,但是热度不够,估计你也不会注意到吧?女粉都以追星心态粉角色,任何质疑该角色的评论都要反击,这一点就很饭圈了。而小英雄的作者设定导致剧情非常容易撕起来,乙女类作品虽然都是女粉但是设定剧情没什么可撕的舔就完了,其他作品的女性粉丝比如说银魂,大家反而喜欢调侃角色,而不是说xx角色完美不容质疑,那么就不会存在饭圈化问题。

3 买周边怎么了?买周边就证明饭圈化吗?你这是歧视!

周边是人气作品的象征,关键在于购买方式。除去乙女向本身就是卖角色用来舔的,小英雄的粉丝买周边却非常类似卖角色作品(乙女向)和偶像类作品(偶像大师等),这在一个jump系作品里本来就是不正常的。你当然可以说,海贼王也有独粉路飞、火影也有独粉佐助的摆阵,但是这个比例在整个作品的粉丝里占多少?海贼女粉一个个都摆阵吗?火影粉丝都摆阵吗?但是爆豪粉、轰粉,至少一半都摆阵!这个比例你能说它是正常的吗?一个热血动画,粉丝全都和乙游偶像类一样摆阵玩?我看他小英雄别连载了直接开个腐游让大家YY不好吗?

至于什么“我是女生我也买手办啊”“我买漫画画集cd算男的女的”“我就不喜欢手办你买手办有什么优越感”这种问题,我觉得你不适合玩知乎

还有一直有人给我科普“谷圈大家都自称妈妈收东西啦”,但是小英雄的粉丝在弹幕里也都刷妈妈爱你啊?除了小英雄的视频,我没有在别的动画弹幕里看到过妈妈粉

下面是原回答

我从另一个角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男人和女人的喜好是不同的,导致男女的购物习惯也很不一样。最典型的区别就是,男性购物和关注主要倾向于电子产品、游戏、汽车等等,女性购物和关注主要倾向于时尚(包括衣服、包、化妆品)、零食、明星、八卦等。这一特点放在二次元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我们来看一下一个典型的男性粉丝为主的作品相关的周边发售

To Love (mfc会把一部作品不同季或者续集等分成好几个词条,所以相关周边也分类在不同的词条下面,所以显示会少一些)

可以看到,周边发售以手办为主。其他商品也都是海报、毛巾等。本子居多

那么,实际爱好者相关的交易物品都是什么呢?

咸鱼大概搜一下,也是如此。

这是一个典型的后宫动画的粉丝群体群像:粉丝主要为男性,购买物品以手办、本子为主。

再举个例子

约会大作战

周边商品也不少

玩家交易情况

有不少是漫画、书籍、本子相关,和to love差不多


那么,一个jump系热血向动画是什么情况呢?

这是龙珠(不包括后续的龙珠z等词条物品)

手办模型为主,周边就是一点玩偶之类的无关紧要的东西

龙珠的玩家主要都交易一些什么呢?

可以看到,还是手办为主。

搜索龙珠的鱼塘

粉丝们依然是以交易手办模型为主

再来看另一个jump热血动画

海贼王

手办5000+,周边8000多,毕竟是世界级的超人气作品,东西多也是应该的

海贼王的粉丝交易情况

全是手办gk雕像……

海贼王的相关鱼塘搜索

模型鱼塘是主要粉丝交易聚集地

综上:

一个男性粉丝为主的作品,不论是宅向后宫还是热血作品,大家喜欢以交易手办模型为主的商品,其次是一些cd、小黄本、画集等。


那么,一个典型的女性粉丝为主作品是什么样子的呢?

失忆症(一个发售很久的乙女游戏)

模型数量:约等于没有

全是周边相关

咸鱼上的玩家交易情况

除了游戏以外,女性玩家在二次元方面交易喜欢买一些缶バッジ(徽章)她们叫吧唧、亚克力牌、橡胶挂件、等周边goods,她们叫谷。而且喜欢复数购买,买一大堆,摆一片……

另一个女性向作品B project

手办模型数量为0,全是周边,1300+

实际玩家交易情况

额……毕竟都没有出过模型,肯定都是各种周边

再来一个,冰上的尤里

虽然也有一些手办,但是明显还是周边占据主流,太可怕了,8000+,和海贼一个级别的周边数量

玩家交易

还是一堆周边占据主流。

你说乙女几乎不出手办?或者手办太少是吗?那我们看看刀剑乱舞

500+的模型数量,可以说,比很多男性后宫动画都要多了,和上面to love还有约会大作战比都能碾压的级别

但是玩家交易情况是什么呢?




这不对啊小老弟?你们咋不买手办呢?除了一两个粘土人几乎看不到啥手办交易。妹子们你们咋不买手办呢?不要说贵买不起啥的,现在富婆不少,她们买的这些吧唧啥的,经常会几十上白一个,买十个就一千了

而且说实话,我身为一个女生,不是很懂这种……密集物恐惧症的感觉。好多不同类型周边都是一张柄图不知道有啥好看的,手办好歹造型各异。女粉丝似乎特别爱买这种东西,而且一买就几十上百的摆一片,来显示自己对一个角色的喜爱。一样买一个摆不好看吗?

男性一般喜欢购买手办摆一柜子。比如你见过各种一柜子saber一柜子初音一柜子绫波丽啥的……但是一般都是一样一只,偶尔有双收,但几乎没见过有人把某一款手办买十个二十个摆着吧?(二道不算)

所以在二次元,如果一个角色或者作品,疯狂出各种手办,可以认为,他/她的粉丝和受众主要是男性向。

而一个角色或者作品,疯狂出各种什么徽章、挂件、亚克力,那么就可以认为,他/她的粉丝和受众主要是女性向。

一句话:宅男喜欢买手办,宅女喜欢买吧唧

毕竟你真的几乎看不到一个男性买一大堆自己老婆的吧唧(偶像类动画除外),女生很少买某个角色的手办买一大堆(也买但是会周边占据主流,以上刀男人就是例子)。与其说手办厂家男性角色出的少,不如说整体而言很多女性更喜欢买周边而不是手办。(像我这种喜欢买手办不喜欢啥吧唧亚克力这种单薄没有质感东西的妹子简直活着太艰难了)

至于为啥妹子们普遍喜欢买周边而不是买手办的讨论,可以参考知乎这个问题

为什么手办在女性ACG群体中普及度较低?或者说为什么大部分手办厂商不太会考虑女性向市场?

那么最后,我们来看看小英雄的情况

作为一个jump热血作品,原本的目标受众和粉丝应该和海贼龙珠一样,所以当然手办也没少出

模型300+,但是周边8000+?????

这还只是第一季词条下的

模型不少,但是这个周边数量???

海贼多少年的高人气才8000+的周边,小英雄在模型没上千的情况下8000+????

这不对吧官方?

而玩家交易的情况是什么呢?

小英雄的鱼塘是这样的



我是不是对jump热血动画有什么误解了?这咋和上面龙珠海贼的情况完全不同啊?交易几乎没有什么手办模型,大部分都是典型的女性向作品周边。

由此得知,我的英雄学院,实际就是一个女性向的作品。至少,它的粉丝主体,根本就是女生,而不是男生。官方似乎也是主要在往这个方向打,不然不可能像乙女作品一样发售这么多女性向商品。

而且粉丝用词也很奇怪,打个比方,早年在火影忍者吧里,你会看到各种初代吹,卡卡西吹,佐助吹等等,他们会疯狂吹喜欢角色的战斗力

而小英雄里,你看到的是:xx妈,xx宝,xx小可爱,xx小天使……

你能想象火影忍者各位角色粉丝说自己是谁的妈妈这种场景吗?初代妈?四代妈?还是大蛇丸妈?佐助妈?

额外再补充一点。证明粉丝主体为女性确实≠就是饭圈。这里我主要还想截图一些国内偶像团体或者韩国日本偶像饭圈的情况,可惜我没能找到一些比较有特点的图片,本人也不关注饭圈所以了解甚少,只能稍微做一下简单的描述,希望有相关图片数据的可以评论区帮我贴出来。

饭圈粉丝除了流行微博上面打榜、刷话题流量等,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粉丝会疯狂购买偶像相关并且复数购买来表明自己偶像的人气。从众所周知的akb粉丝复数购买cd来获得握手券、到国内粉丝为了韩国欧巴组团冲销量等等,你会看到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偶像相关复数购买。

第二点就是周边疯狂收集。韩饭圈据我所知就有很多这种吧唧,还有相片、手幅(我也不知道是啥)卡片、海报等等各种周边,可以说和二次元的这些周边非常相似。一个粉丝真爱成员经常会家里有一堆这个人的相关产品

比如闲鱼上tfboys的周边交易

是不是非常相似的感觉?

粉丝追星的一大特点,除了线上,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线下的买买买。这个从日本韩国传过来的追星习惯,包括大家经常听到的:你不为他/她花钱还好意思说爱他/她?这句话,现在也逐渐渗透进了二次元里,越来越相似。

这种粉丝为真爱疯狂砸钱真金白银的往出撒的风俗,个人认为日本偶像圈是从akb开始彻底带起来的,毕竟花钱了偶像就能c位,所以你会看到阿宅们疯狂的投票打榜。以前大家顶多也就是冲冲销量、抢抢演唱会票这种罢了

了解过日本乙女向游戏的人也知道,乙女真正开始发展也不过是这十来年的事情。从最早90年代光荣发售第一款女性向游戏新安琪莉可和遥远时空中、金色琴弦这个新罗曼史系列以后,乙女向并没有马上大火。直到后来有几个社开始推出乙女向游戏,如著名的薄樱鬼、歌王子等以后,乙女才算真正进入发展阶段。也就是最近十年,乙女系才开始火,而商家也发现了这个市场的潜力。但是女性似乎并不是特别喜欢买类似手办、模型这种东西,所以商家想出了模仿三次元偶像团体的周边开发方式。于是,你会看到当今一个热门女性向游戏动画都是周边为主,近几年手办市场才刚开始注重男性角色。←这里可以参考gsc粘土人系列男性角色开始大量出现的比例和年份来得出结论。同理其他手办大厂也可以看到。关注手办超过十年的都懂

↑上述是根据本人多年乙女系列动画和游戏以及近十年关注手办得出的结论,基本可以理解为口胡,有异议可以说出你的见解

实际上,为一个真爱二次元角色买买买这件事存在很久了,我见过二十年喜欢明日香喜欢saber的人收集的各种手办。实际上确实也是一种追星行为。这个行为在女性粉丝玩家里变得更甚。她们经常会疯狂买某个角色系列并且喜欢带出门证明真爱,这里放一些日本流行的女性的痛包





二次元不需要打榜,所以女性粉丝喜欢这样来表达角色的喜爱和人气吧。毕竟你多买,官方就会多出这个角色。这样的东西你基本只能在偶像类动画(比如LL 偶像大师)或者乙女向相关看到(毕竟宅男老婆三个月一换一次换十个他们可不会买太多)。所以说,如果除去偶像类,二次元里,女性向动画非常容易出现这种买买买的追星行为。而上图这些现象也不过是在女性向发展以后才出现的,不超过十年罢了。

再说回小英雄被说是饭圈的原因。小英雄的定位本该是热血向战斗类,理应男粉丝为主,却女粉更多→饭圈化趋势+1

角色众多形象各异萝卜白菜→饭圈化趋势+1

官方有意卖角色而不是故事世界观并且疯狂出类乙女向周边→饭圈趋势+1

妹子们推角色还喜欢扯cp撕逼→饭圈化不可避……

妹子们主推角色疯狂买买买→打榜支持偶像

推角色推cp形成抱团粉丝团,因长篇作品而导致长期有话题度谁黑角色我们组团控评→彻底饭圈化

不得不说小英雄变成今天这样也是有各种巧合在里面的。逆后宫乙女经常一波就完,就一个女主,剧情也简单,大家各推各的也撕不上。早年的家教网王有这个趋势,但那还是盗版横行的年代,没有视频弹幕,也没有正版周边,大家都是线下讨论,线上也只有贴吧能撕,但是贴吧的模式一出现争执基本就是删帖、爆吧、封号,马上就结束,不像现在微博知乎来回换平台能撕到你心累……各方面因素合在一起,造成了今天的饭圈小英雄,也算是时代的特殊性吧

PS 今天看到漫画更新731部队名字,目测要凉了,本人也不会再关注这部作品了

数据来源:

myfigurecollection.net/

user avatar

不说别的,单说能把汉化组骂到停止汉化这事儿,你觉得有多少个作品的粉丝做得到?

反正自我了解到有汉化组这种用爱发电的组织起,我就没见过这种事情发生过。我在汉化的微博下面,输入“好期待下一话”这种句子,都要斟酌再三,考虑会不会给人家添麻烦。这些粉丝就因为一个错误就要问候对方全家祖宗十八代,您这作品,是皇上吩咐的?汉化组是黄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的英雄学院》之所以会被一些观众戏称为“饭圈学院”,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个称呼的背后,也反映了一些观众对作品某些倾向的看法和解读。首先,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作品的核心设定和叙事重心。我们都知道,《我的英雄学院》讲述的是一群拥有“个性”(Quirks)的年轻人,如何在英雄学院里学习.............
  • 回答
    《我的英雄学院》更名风波:一次对历史与创伤的回应《我的英雄学院》(My Hero Academia,简称MHA)近期将一个关键反派角色志贺丸太(しがらき とむら)更名为殻木球大(からき たまお),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动漫界投下了一颗石子,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关注。要理解这次更名,我们必须深入探究其背后牵扯.............
  • 回答
    我理解你对《我的英雄学院》作者堀越耕平将与731部队人体实验受害者相关的侮辱性称呼用于漫画反派的担忧。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和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伤痛、道德伦理以及公众对作品的观感。首先,我们需要明确731部队这段历史。731部队是二战期间日军侵华时设立的秘密细菌战研究机构,以其臭名昭著的人体实验而闻名.............
  • 回答
    中国学者在科研过程中撰写并发表英文论文的现象,是国际学术体系、国家科研政策、语言环境和学术交流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和现实意义: 一、国际学术体系的主导地位1.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普及 自20世纪中叶以来,英语逐渐成为全球科学研究的通用语言。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想象力的问题!让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如果你在《英雄联盟》中拥有白金水平的操作,但你的被动是为整个队伍提供全图真眼效果,这会对你的职业生涯产生怎样的影响。核心问题: 拥有白金水平的操作,加上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全图真眼”被动,能否让你登上职业舞台?答案是: 极有可能,甚至可以说是.............
  • 回答
    嘿!用佛耶戈当主角写小说?这想法够劲!我特喜欢你这个脑洞。咱俩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暗影之王的故事在起点混出名堂来。首先,你说要适当改编,这简直是明智之举!原汁原味的佛耶戈,说实话,在起点这个大舞台上,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有点……嗯,怎么说呢,太“复仇者”了,也太“悲情”了,读者可能会觉得不够“爽”。.............
  • 回答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用英文翻译并阐释,需要力求传达其精神内核,避免机械的字面对应。翻译: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和侧重点下,可以有几种翻译方式,都力求贴近其意境: "Heaven and Earth were born with me; the ten t.............
  • 回答
    .......
  • 回答
    在《守望先锋》这款充满活力的团队竞技游戏里,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一个普遍但又不太合乎现实的设定:几乎所有英雄的武器都仿佛自带“无限弹药”。无论是源氏挥舞的飞镖,76号的突击步枪,还是法老之鹰的火箭发射器,似乎都不需要担心弹夹耗尽,更别提去找弹药箱了。这背后可不是因为英雄们随身携带了一个军火库,而是游戏设.............
  • 回答
    王者荣耀里,貂蝉这位英雄的定位是法师/刺客,以其高机动性、强大的持续输出和独特的机制,在很多玩家心中留下了“版本答案”的深刻印象。虽然“超标”这个词在游戏中是相对的,并且会随着版本的更新和玩家的开发而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貂蝉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极高的出场率和胜率,尤其是在高端局和职业赛场上.............
  • 回答
    谯周,一个在中国历史的长卷中常常被提及,却又常常笼罩着一层复杂色彩的名字。人们提起他,总是绕不开“投降派”、“丧失民族气节”这样的词汇。然而,如果抛开那些标签,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会发现,这位蜀汉后主时期的重臣,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所做的选择,或许更能体现出他作为一位政治家、一位知识分子的深沉考量.............
  • 回答
    林冲,一个在《水浒传》中承载着无数读者心血的名字,他的故事,尤其是“误落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等情节,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当我们翻看那些根据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时,总会发现一个微妙的差别:为什么绝大多数影视作品,都更倾向于塑造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而对原著中林冲更为复杂、甚至有些“不堪”的一面,选择性.............
  • 回答
    在美国民权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为争取平等和自由而奋斗的英雄人物。他们中有勇敢的领导者,有坚定的组织者,有慷慨的牺牲者,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点燃了变革的火种。然而,在公众认知中,马丁·路德·金博士似乎超然于其他伟大的奋斗者之上,获得了一种近乎“圣徒”般的崇高地位。这并非说其他人的贡献被.............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大家提起“于谦”这两个字,脑子里蹦出来的几乎都是那位留着漂亮八字胡、爱抽烟喝酒烫头的相声演员。而那位明朝时期力挽狂澜、救大明于危难的于谦,在很多年轻人眼里,反倒成了一个历史课本里的人物,甚至有些人可能根本没听说过。这背后原因可不少,咱们一点点捋。首先,得承认,相声演员.............
  • 回答
    “说英雄”系列,尤其是涉及到“四大名捕”的篇章,常常让人在畅快淋漓的案件侦破和恩怨情仇中,对其中的武力天花板——元十三限,以及四大名捕的生存之道产生疑问。从纯粹的武力值对比来看,如果元十三限出手,四大名捕确实如风中残烛,被“秒杀”并非危言耸听。元十三限作为能够以一己之力搅动天下风云,甚至让宋徽宗都忌.............
  • 回答
    中国战队在TI系列赛事(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中的出色表现,以及中国玩家数量远超Dota 2但国际比赛难敌韩国战队的现象,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游戏机制、联赛体系、文化因素、历史积累、国际赛事参与度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TI赛事的特殊性与英雄联盟的生态优势1. TI赛事的定位与规则 .............
  • 回答
    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即“媒体谴责美国警察的种族主义暴行,网民称赞肖万是真正的美国队长和英雄”,是美国社会复杂性、政治极化和信息传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其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媒体的角色与视角: 主流媒体的叙事: 长期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警察暴力事件,特别是涉及种族.............
  • 回答
    提起S11的英雄联盟世界赛,如果你问“谁是那个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双人路组合?”,相信很多玩家脱口而出的都会是“卢锡安+娜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娜组合”。这个组合在S11赛季的赛场上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一度被誉为“最强双人组”。但是,他们真的像传说中那样“无解”吗?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扒一扒,为什么安娜组.............
  • 回答
    漫威宇宙中,队长史蒂夫·罗杰斯和钢铁侠托尼·斯塔克在“超级英雄是否应该被监管”这个问题上,分歧的根源,与其说是理念上的绝对对立,不如说是他们各自的经历、性格以及对“责任”和“自由”理解的侧重点不同。这种差异,在《美国队长3:内战》中被放大到了极致,也深刻地揭示了他们作为领袖的复杂性。史蒂夫·罗杰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音乐术语和语言演变中一个常见的现象——借用与意义的转移。我们之所以会觉得“piano”在英语里表示“钢琴”而在意大利语里表示“弱”,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或者说是一个巧妙的缩略。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在意大利语中,“piano”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多意思,其中最常见的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