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这件事,对于古代人来说是寒门学子晋身的敲门砖,王侯将相社交的朋友圈,高人隐士的炫技贴。
那个时候古人没有智能手机,不能打王者荣耀。
所以业余时间,总要找一个打发时间的兴趣爱好。
写诗的准入门槛,在古代文盲率百分之八九十的时代背景下,挺高的。
所以在古代,你要是会写20来个字,没有错别字,知道分成4行,连起来还能讲述一件事情,就算高级知识份子。
哪里需要五分钟, 几十秒就能搞定。
时代都不断进步发展,开始内卷了。
20来个字排列组合,需要越来越多的技巧。所以唐诗宋词,不断触碰文字应用的巅峰。
几千年的读书人爬山,能站到山顶上,也就那么几个。
一首诗摆在那里,其实就是古人告诉后来的同行者:
我能上去,而你不能。
用时下流行的话讲,这就叫文学凡尔赛。
一千多年过去了,时代一直在进步。
文盲率由也在不断下降,到了今天,大家都能写出20来个字分成4行。
但我们还是要望着那座山,
MMP,上不去。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了,二十个字的排列组合,不是那么容易的。
越往山上走,越觉得高处不胜寒。
我们用四十分钟的学习时间,去对比诗人五分钟的创作时间,会发现自己的时间,不值钱。
但四十分钟过去了,我们能写出水平一样的作品吗?显然是不行的。
那四十分钟的意义何在?
很简单,这四十分钟让我们知道了,山有多高。
了解事物的运行规律,和知道山有多高一样,并不能创造价值。
但不能创造价值,不同于价值流失。
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并不是亏了35分钟。
我们学习之后,知道了写诗应该有一定的平仄韵脚规律,要有情境交融,要有起承转合……
我们知道了如何上山。
而上山,是能够创造价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