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大家的关注和评论,你们的评论我都有仔细看,但好多问题我不懂也不敢随便误导你们。比如好多朋友问我关于生病忌口的问题,相信大家也看到了这么大的中国,天南地北的大家对于生病忌口与否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体验和文化影响,实在很难说谁对谁错。
这也不是中医西医的较量,我只能说不要迷信医学和科学。毕竟古人的发现不管中外,曾经被认为是真理的东西都在被不断的被质疑和推翻。比如新大陆的发现,地球以前被认为是有尽头的一样。很难说我们现在坚信的科学会不会在几十年或几百年后又被新的研究发现推翻,所以我真的觉得不用计较到底谁说的是对的,只要目前来说对你实用那就是好的。
而且我认为知乎有一点特别好,大家意见不同的时候都能理性的探讨,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都会根据生活经验或查数据资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不再盲从,质疑一些固有想法也是一种成长。
以下为原答案
———————————————————坐标英格兰
先说说看病的事吧
有次感冒咳嗽,国内的医生说,不要吃辣的,冰的那种刺激的东西,不要吃鱼肉,羊肉这种发的东西,不然会加重。当时一个英国的学医的朋友说我一派胡言,说那是病毒,跟我吃什么,忌口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说你别坑我,你是不想让我病好吧。然后他就给他爸打电话问,(他们家是医学世家,四代人都是医生,和癌症研究所的人)他爸对我的中医理论不认同,还说,感冒咳嗽就要吃辣的,他们英国不吃辣的人,感冒都会专门吃辣的来刺激来化痰。
我虽然不懂医学知识,但我找医生看病还是会的。然后就去pharmacy 买药,随便问问药房的人怎么看,结果他们也是一样的理论。让我吃辣的。
最近嗓子疼,水都咽不下去。我妈说国内医生让我别吃雪糕,太刺激。我老公说雪糕怎么不能吃?想吃说明你身体需要这个。然后又拉着我去卖药的地方问,没等我们问,人家就说回家吃点冰棍,最好是冰的不是奶的。说这样能消肿。我又懵了,怎么什么都跟我的常识是反着的。
工作上
以前我对工作的概念就是要高效率,要一直很忙,手脑要快。
在LG工作的时候,(我是唯一的中国人,其他都是欧洲人,高层是韩国人)我生怕人家嫌我慢,总是干什么都很快,然后同事们笑我说,你慢一点,没必要这么快,我看着那么大的工作量,我就想怎么慢,那到时候没完工我们不会有麻烦嘛?我就稍微慢一点,但很明显还是慢的不够,因为很快同事们就对我有意见了,因为如果我效率高,就意味着其他人如果不像我效率一样高,就显得他们在偷懒。这样大家都会很累。直到后来我跟他们速度一样才万事大吉,领导是韩国人,私下跟我说,这里不是亚洲,没人会催你的,慢慢来。
后来在警校和服装公司,我又急了。可能是我一换环境就没安全感吧。服装公司的同事跟我说,我知道你在中国必须高效,但这里是英国,麻烦你不要那么快,你挣的就那么多,不管你高效与否,工资还不一样。
在警校的时候,有个同事都60了,刚开始天天找我麻烦,我工作第一天就说我慢,我奇怪了,第一次有人不但没劝我慢一点还嫌我慢的,结果另一个黑人同事听到就向上面反映了,说我被人催。很快那个老太太就被叫走了谈话了,领导还跟我说,我的表现非常出色,一点不差,没人可以催我的。我心里挺过意不去的,毕竟她那么大岁数了,不想因为我给她惹麻烦。后来我跟老太太和其他同事都成了关系很好的朋友。我才发现不是老太太针对我,是她本身对自己和别人要求都很高,她也经常说别人。其实对我大家真的都很照顾。
生活上
我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多吃苦,少享受,玩乐。好像自己没在忙工作,挣钱就没脸见人一样。已婚的女人就应该围着家庭工作转。但我婆婆好几次说我,你上次出去看电影是什么时候的事了,我说两周前啊,她说你该放松一下啦,让我老公带我出去玩。万圣节,我们婚前两人总去夜店,婚后就没怎么去了,婆婆给了我们一些钱让我们去喝酒,去夜店浪。(我们根本不是因为舍不得钱才没去浪好吗,而是懒)
每个周末去他外婆家吃饭,晚上七点老人就开始撵人了,说你们还不回去吗?我跟你们外公晚上约朋友去酒吧跳舞呢,我要换衣服化妆做头发啦。下周我们去希腊度假,你们就别过来了。问我们打算去哪吗?我们说太累了只想周末睡觉。她看着我们说,好可怜啊,你们要学会宠爱自己。
我怎么感觉我们两口子才像家里的老人,人家老人活得比我们潇洒多了。我觉得我爸妈已经够浪漫了,雨天出去散步,无聊就去海南过冬。买菜从不带我跟妹妹,总是甜腻的两个人。结果老公外婆外公比我爸妈还浪。到我们这一代怎么这么无趣呢。
目前就只能想到这么多了。
....................
再补充一条哈,前段时间闺蜜在英国生产,身边除了老公家人没有亲人在身边照顾也没人伺候月子,她生产的第二天我去看她和宝宝,给她带了些自己炖的汤和饭菜,闺蜜一见我带的饭菜两眼冒光,顾不下说什么赶快就开吃,一边吃一边跟我吐苦水,说她住院受了大委屈。原来英国的医生连产妇都不让喝热水,她当天有点低烧再加上生产又紧张,想喝点热汤什么的结果别说热汤了,连热水都不让喝。护士说你体温已经高了还喝什么热水,不行,必须喝冷水。护士走了,她让她老公给她偷偷喝点自己保温瓶里的水,老公也不让,说要听医生,最后好不容易通融了一下说把冰水里兑了些热水,才勉强喝了点,不那么冰牙。 医院提供的餐食也都是冷的,我听的都怕了。
后来出院以及医院回访看她恢复的怎么样,她问了关于坐月子要注意什么,医生说不要刻意控制,该干嘛干嘛,但一定要关注情绪变化,如果有任何产后抑郁的迹象要尽快寻求帮助,不要忍着。给了她几个求助热线的地址和电话原来产后抑郁很普遍也很可怕,精神健康才是关键。
东欧。
1.他们真的每天下午去喝咖啡。
而且他们去咖啡馆,不是去像国内星巴克一群人那样拿着电脑去工作,他们是邀请一群朋友去咖啡馆聊天的。纯娱乐。
2.之前就听说斯拉夫人凶猛彪悍,但是我没想到他们真的是从小就给孩子喝vodka..??
3.中国好吃的真多。
4.原来真的有那么多人都是vegetarian或是vegan。
5.原来朝鲜是全民公敌。
6.被kebab支配的恐惧。
7.欧洲国家彼此又小又离得近不代表出行方便。
从莫斯塔尔到贝尔格莱德200多公里路开11个小时车可以让人对国内高铁感激涕零。
看到有人难以置信,我就放图吧。
这是谷歌到的距离,
这是我坐的巴士。
总时间11小时30分钟。
8.所有人读书都很拼,不努力的亚洲人也只会拿倒数。
9.国外高中workload不比国内少,而且理科一点也不弱智。
10.中国的数学完全没有强到随便秒杀世界。罗马尼亚人,韩国人,俄罗斯人,法国人都超级厉害。
11.中国大使馆真有用阿。
在贝尔格莱德丢护照后的感想。
看到有人说 @Lightwing 说得很中肯,没什么问题。我是玻璃心,我怼人,我戾气重,我要求外国人也要爱中国。也就不想一条一条回了,在这里统一说明。
1、怼人就是怼人,没什么好不承认的。
2、批评中国还是捧中国,对我来说没什么关系。
那我为什么要怼他?因为我接受不了阴阳怪气。来怼我的朋友,我想大多也是受不了我阴阳怪气去怼他。同理,我也受不了他阴阳怪气。
胡屠户打范进的时候,怕被阎王爷记账打100铁棍。还记得作者怎么形容那个劝他打的人吗?
“尖酸刻薄”
就是这样。
===============以下是原答案==============================
某个英式装逼犯在下面阴阳怪气似有还无地说了一堆所谓在中国被打碎的观点,那我也就学学你谈谈在英国被打碎的观点好了:
1)以前觉得童话和小说里描述的蜷缩在墙根的流浪汉是历史,到了以后发现其实到处都是。人流还会在他们附近形成一个自然的空洞,来避开他们。
2)以前觉得国内的机关单位服务真差,态度恶劣,效率低下。到了英国才发现原来我们还算是效率不错的。虽然英国的态度好,但不解决问题。
3)原以为姓资姓社是个二元对立问题,到了英国发现双方内部都存在着对方的卧底。还有奉旨假装成社会主义分子的人在活动,以保证真正的社会主义分子被压制住。
4)以前觉得欧洲人都是维权达人,稍有不满就要维护自身权利。直到我看见了一整天没人管的积雪,以及两星期没人打扫的街头垃圾被人一点一点踩没了。
5)以前我以为讨厌和排斥华人的是一小撮白人右翼,后来发现其实这一小撮人还是相当的多。
6)以前以为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应该普及得不错,结果我的房东问我英格兰和中国孰大?我看了一眼挂在他客厅的世界地图,感到了一丝绝望。
7)对于任何问题,只忙于争论,永远得不出答案,也没人愿意在唯一答案出来前动手。“万一错了怎么办?”
8)以前认为外国人态度都会蛮友好的,因为中国的外教大多很和气。后来发现这是我的偏见。
9)强调客观环境,忽视主观能动性,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能对国家政府有什么影响,结果连国家元首是谁都说不出来,只知道选票万能,但实际上内心对选票的作用也感到彷徨。
10)原来中国对英国的刻板认知都不怎么成立,一个老态龙钟吃老本的国家,还老端着架子,好为人师,随时准备发挥过去九百年来的拿手好戏。越是接触了解他们,就越觉得自己同胞才真可爱。
11)为了避免看到实际上受苦的无产阶级,于是专门捧起来了一群白左宠儿“少数群体”,让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里。那真正的困难群体呢?大家装作无事发生吧。
12)总是崇尚所谓的理中客,以为自己总能一碗水端平。却从来不记得“任何言论和想法总是打上了鲜明的阶级烙印”,还总以此作为大棒,试图维持话语霸权。
13)个人高于集体。首先是我的问题要考虑好,其次才是集体。在中国,这样的事情大家叫自私,而在外面,他们叫这“崇尚个人自由和个性独立”。
14)媒体上对于中国充满了带节奏的报道,街上有被人那钱雇来的针对中国的示威群体。但中国人只要稍加反对,总要投来一股关爱洗脑人士的眼光。
15)假装一脸兴致盎然地听取你的意见,然后一句:“真有趣。”来发动一场尴尬的沉默。
16)其实没什么问题被解决了,但装作正在解决,或者激烈地讨论一番后就视为已经解决问题。
17)建议别人怎么做,如果不按照这个建议做那这人一定是傻子。尽管这些建议总是说不完的ZZ。
18)对自身历史毫无了解,也不感兴趣,仿佛这样才是成熟的文明。
19)英国所谓左翼总以为自己是救世主,总认为问题要从小到大的解决。结果是主次不分,抓小放大,最后便宜了社会的百分之十,而百分之六十不知道在干什么。
20)以前觉得平等思想应该在发源地最强,后来发现在发源地的大多数情况下它还真的只是思想而已。顺便我还没见到过在中国有像欧洲那么多人喜欢在家里挂国旗的。
emmm,还是有点意思的。
有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是不仅不会用google,而且甚至在想方设法地用百度。之前一段时间,在境外几乎都不能连接到国内的网站,他们的想法不是使用Google,使用维基作为替代,而是在想尽办法使用百度百科,因为他们说看不懂英文资料。
从小就被告知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宣传画里也有各种肤色的小朋友很欢乐地笑…
然鹅出国后发现这个节日完全不国际啊…
本科四年在苏格兰村里,硕士在伦敦
~~~
1. 本地人最讨厌的游客不是中国游客,而是美国游客。
2. 晚上11点天黑,早上3点天亮,让我意识到窗帘的重要性。
3. 很多学生上大学贷款,工作了以后还大学贷款还很久。
4. 夜生活非常匮乏,没有烧烤没有串没有ktv,年轻人去3点关门的夜店,年纪大一点的和朋友在酒吧喝酒聊天。
5. You alright? 我?????
6. 本地朋友: 那个啥啥啥剧你看了没?我: 我没买netflix。本地朋友: 啊我知道能免费下载的网站等会儿发给你。我: =͟͟͞͞(꒪ᗜ꒪ ‧̣̥̇)【说好的版权意识强呢…
7. 我有一部分同学长得像40多了其实比我还小,还有一部分同学长得像19其实比我还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