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员的评价就是最好的答案:
1、“凡是我倒霉的时候,罗荣桓都是跟我一起倒霉的。”
2、“罗荣桓的品格,用十句话概括:无私利,不专断,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开,放得下。”
3、“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山东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江南,都主要依靠山东。”
4、“罗荣桓在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地区,做好了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事业。”
5、“罗荣桓到山东的第一天,就想的是把山东全部拿过来,就想到为把全国拿下来尽义务。”
6、“山东是执行中央十大政策的模范。罗荣桓一到山东,就在谁领导谁,谁团结谁,谁统一谁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上,坚持正确路线。”
7、“罗荣桓在山东,一直抓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问题)。什么是中心?就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武装群众。”
8、“敌人蚕食了,是面向根据地,还是背向根据地?罗荣桓的翻边战术不是战术,是战略。他掌握山东局面以后,敌人越蚕食,根据地越扩大。”
9、“罗荣桓是执行上级指示的模范,也是善于提不同意见的模范。百团大战不能说都不对;但是,罗荣桓不参加百团大战,集中力量强占山东的地盘,这很了不起。罗荣桓领导的整风,把主要目的放在从检查领导思想作风开始,到改进领导思想作风結束。”
10、“罗荣桓同志是一九零二年出生的。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对同志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一生始终如一。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原则性强,对党忠诚,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的作用。”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摘自:《罗荣桓年谱》,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罗荣桓元帅最大的特点就是讲原则。
在工作中他是可以不介意主动配合搭档,甚至屈几从人。
比如在辽沈战役时,林彪在前指双城,罗荣桓元帅在哈尔滨,罗荣桓元帅不介意拖着病体两头跑,把自己当成林彪的秘书。
而且即使与林彪在工作中发生冲突,罗荣桓元帅也不会和聂荣臻一样,和林彪拍桌子摔茶杯。
但是要是觉得罗荣桓元帅是一味的老好人,那就错了,罗帅只是认为工作上的事情谁陪和谁都无所谓,但是到了关键节点,罗帅讲原则的特点就凸显出来了:
辽沈战役后,罗荣桓元帅就把整个辽沈战役过程总结成为报告,并且把林彪在打锦州时的犹豫也写进了报告,并且还要让林彪签字:
辽沈战役结束后,野司总部迁至沈阳。罗荣桓召集几位工作人员起草给党中央、毛主席的《九、十两月份作战情况综合报告》。报告涉及到了林彪对打锦州犹豫的问题,口气十分婉转。报告说:“……后由蒋介石飞沈亲自指挥,从华北抽调独九十五师、六十二军全部、九十二军之二十一师陆续经海运葫芦岛登陆,加上锦葫原有之四个师共计九个师,企图由锦西向北驰援锦州,这曾使我们攻击锦州之决心一度发生顾虑。但这一过程共两三小时即确定仍坚持原来之决心不变……”
报告稿刚起草好,恰巧林彪进了屋。罗荣桓将报告稿递给他看后,指着上面引的一段文字说:
“这一段,写我们在打锦州问题上曾一度有顾虑,很快就纠正了,你看怎么样?”
林彪正因辽沈战役的胜利而兴高采烈,听了罗荣桓的话,又看了看罗所指的那段文字,一声不吭,把稿子往桌上一放,转身走了。后来,这份综合报告以“林、罗、刘”的名义,于十一月八日签发上报。——《罗荣桓传》,罗荣桓传编写组,当代出版社出版
如果对党史和军史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知道,罗帅这是把“林彪战时犹豫”写进了报告,并且还让林彪签字,那么也就意味着“战时犹豫”会进入林彪的档案,跟着林彪一辈子,而且还有林彪的签名。
说实话,别看聂帅脾气比罗帅大,但是在这些“历史时刻”,聂帅未必有罗帅这么细致,想的这么周到。
为什么毛主席说罗帅是“圣人”,就是这个原因。
罗荣桓是高能低调的典型。
抗战期间主持山东工作,几年时间就把鬼子全都逼进了炮楼。日本人名义上占领着山东,可实际上只能缩在众多个据点里无法行动。到处都是正规八路分连编成的武工队,鬼子出门就挨打,若非大规模出动就无法保证安全。到了抗日胜利前夕,罗荣桓作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其麾下光正规军就有近30万人。解放战争开始后,罗荣桓建立起来的军队,20万人成了华东、华中野战军的主力,另10万人进入东北,成了东北野战军的骨干。
到了东北,罗荣桓同样发挥了他人难以替代的作用。东北野战军(四野)的兵源开发与补充、根据地的开辟与巩固、军地干部的培养与教育,都是罗荣桓一手搞起来的。只有罗荣桓才有本事保证林彪有兵可用,有粮可吃。
所以,罗荣桓是军队之宝。哪个军队有了他,都会迅速变大、变强。
1902年11月26日,罗荣桓出生于湖南省衡州府衡山县(今衡阳市衡东县)寒水乡鱼形镇南湾村。1919年就读长沙市协均中学,年底参加了长沙反对军阀张敬尧和抵制日货的运动。1924年6月,他考入私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工商预科,1926年结业,在校期间罗积极投身学生运动,为当时的青岛学生领袖。
1927年4月,罗荣桓进入武昌中山大学理学院学习,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团支委组织干事。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7月,他被中共湖北省委派往通城从事农民运动。8月20日,罗荣桓组织通城秋收暴动,任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党代表。8月底,他率通城、崇阳农民武装100余人到达江西修水,与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合编,参加秋收起义。9月29日,部队在江西永新三湾改编,罗荣桓任特务连党代表。
1928年初,罗荣桓任三营九连、八连党代表,参加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作战。同年4月,罗荣桓任红四军第11师31团三营党代表。1929年1月,随部队向赣南进军。3月,任第三纵队九支队党代表,参加了攻打龙岩、出击闽中和广东东江地区的各次战斗。10月30日,在攻打梅县时腰部负伤。12月28日,罗荣桓参加古田会议,当选红四军前委委员。1930年1月,调任二纵队政委。6月,代理红四军政治委员。8月23日,罗荣桓任红四军军委书记、政治委员,与林彪一起指挥红四军参加攻打长沙,未克。11月,罗荣桓参加峡江县罗坊会议,在会议上发言支持毛泽东关于放弃打南昌,移师赣江以东,诱敌深入,在根据地内作战,以粉碎国军围剿的主张。此后,参加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良村等地战斗后,红军部队转移途中遭袭击,一些伤员、俘虏和缴获的枪械受到损失。随后,被免去军委书记职务,由林彪接任。
1932年3月,罗荣桓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漳州战役。1933年3月,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发出《红一军团官家僚以后政治工作指示》,全面总结了反围剿战争中的政治工作。4月,调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后又调任总政治部任巡视员、动员部长。7月兼任总政治部扩红突击队总队长,组织扩充红军部队。1934年1月,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1934年9月,罗荣桓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10月随部队参加长征。12月,红八军团因战斗减员而撤销,罗荣桓调任总政治部巡视员。1935年9月,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随军到达陕北。1936年2月10日,发出《关于目前政治工作的指示》,要求部队加强政治动员和训练教育工作。6月调红军大学学习,同时任一科政治委员。1937年1月,任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7月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