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我居然看到有几个在“维护”他的回答。首先,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然后,这位老先生在证明什么?
懂数学的马上要笑了,不懂数学的,估计没get到笑点。
请出baidu百科:
明白其中的区别了吗?如果没明白,请再看一次。陈景润证明的是“1+2”,不是1+2=3. 不理解这个区别的,语文没学好。以上。
----------------------------------------
这位老先生没搞清楚自己在证什么之前居然写了1000页,对这样的行为,当然要阻止了,审题要清楚是任何一个中学生都需要学会的东西。一个人这样浪费自己的时间是不对的,如果对数学感兴趣,可以找一些家教,慢慢学习。我在字里行间没看见对数学的爱,看见的是偏执。btw,字迹的确挺好的。我见过的数学博士,数学家不少,一般的字迹都不好。当然了,也有好的.
下面是某个数学大家的亲笔签名,他的字迹是很漂亮的。香港的数学博士生都看过风度翩翩的他吧?
这位老先生毅力不错,我觉得去学一学书法,绘画这些比较直观的东西比较好,何必在这个事情上花时间呢?我肯定不提倡这样的学习和研究方式。有人说此老人只是业余,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位老人最大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业余的问题,是对“数学”根本性的误解,不管是方法论还是逻辑上,都不符合数学范式。
@张家成说的对,有十年时间,本硕博都能读下来了。如果老人家有这个心,送到一些夜校之类的开始慢慢学,考一个大学,慢慢学也好。
还有,我想替学数学的人说一句:学数学的人指出别人的错误一般是不客气的,因为这是一个职业习惯,谈不上什么冒犯,或者攻击。主要原因在于数学的精准性不容模糊的空间,在相互的辩论后,一般会越辩越明。
----------------------------
不知道题主和这位老先生什么关系,但是再看完一些“民科”的事迹(切手指,宣称恐袭,堵大学门口等等),基本上“哥猜,反相,永动,统一”这几个都是民科重灾区:具体的看下面的链接,有些其实挺惨的:
有哪些民科、民哲的奇葩理论或体系? - 「民间科学家」 - 知乎
还是有义务提醒一下,如果谁认识这位老先生,想办法请一些心理医生,数学研究生介入一下比较好。中国文化里面有一种“人定胜天”的文化基因,这不是什么简单“好”或者“坏”,但是要明确知道界限。热爱是一回事,狂热是另外一回事了。努力之前先问方向才是正确的。不是努力了就要去肯定的,无谓的打鸡血的是可耻的行为。我个人其实是很肯定努力的,但是前提是你至少找对方向。
对于那些支持他,称赞他的人,从而获得廉价的道德感的人我只想说:他病情重了,也去堵大门,砍手指,你们负责吗?不要再在去加强他的偏执观念了。简单的说一句:又没伤害谁,怎么不能做了?我只想说,这个老先生在伤害自己,错误的逻辑思考会如何磨损自己的智力和世界观,这是可以想象的。有一个观念叫“沉没成本”,失去就失去了,要做的马上止损,花了大量时间,然后发现错了之后,理性的人应该回头而不是期望自己的头比墙硬,去撞一个坑出来。花了30块进电影院,发现是烂片,最理性的选择是不看,你的时间可以花在更好的地方,比如:在豆瓣和知乎上骂一骂这电影。
严重的民科会表现出以下症状:
1. 不能和正常的社会达成交流
2.出现各种妄想,觉得自己受到迫害
3.偏执,易怒。
4.耗费精力, 想要上访,信访。
这就是我希望认识的人应该尽早介入,联系专业的心理医生和数学研究者的原因。即使一个专业的学者出现以上的状况也应该介入治疗,不要对心理治疗那么妖魔化。在海外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时非常正常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