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四万亿为什么没有造成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的大规模贬值?

回答
关于四万亿投资计划为何未导致人民币对外币汇率大规模贬值,这背后其实牵涉到中国经济运行的多重机制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复杂互动。并非简单的“投放货币就贬值”这么直接的线性关系。

首先,我们要理解“四万亿”这笔钱的性质。这更多的是一个“投资刺激计划”,而不是直接的“印钞票”发钱给老百姓。这笔钱主要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铁路、机场)、保障性住房、农村基础设施、灾后重建、以及医疗卫生和节能减排等领域。

为什么不直接导致大规模贬值?

1. 内需拉动与生产能力配合:
需求侧: 投资的增加确实会刺激国内需求,包括对建材、机械设备、劳动力等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对进口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理论上会增加人民币的卖出需求,从而产生贬值压力。
供给侧: 然而,中国庞大的生产能力是关键。面对增长的需求,中国的制造业能够快速响应,大量生产国内所需的产品,甚至出口导向型企业也能调整生产,满足国内需求。这意味着,增加的投资需求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而是更多地被国内供给所消化。如果中国的生产能力不足,大量投资只会催生进口,那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就会显著增大。

2. 外汇储备与央行对冲操作:
庞大的外汇储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当央行为了支持国内投资和经济增长,需要投放基础货币时,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对冲。例如,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公开市场操作,来回笼市场上的多余流动性。
央行的干预能力: 尽管投资刺激增加了人民币的发行量,但央行有能力通过管理外汇储备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来稳定汇率。在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时,央行可以通过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来支撑人民币汇率。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为这种干预提供了充足弹药。

3. 资本账户管理与资本流动控制:
有限的自由兑换: 尽管人民币在逐步国际化,但中国的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这意味着个人和企业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依然存在。即使国内流动性增加,外资也并非能自由、大规模地流出。这种管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因国内通胀或流动性过剩而引发的大规模资本外逃,从而间接保护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人民币回流机制: 即使有资金想流出,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也并非总是单向的。中国的贸易顺差依然存在,出口收入会带来外汇流入,这有助于抵消一部分资本外流的压力。

4. 全球经济环境与美元走势:
全球经济衰退: 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普遍陷入衰退,很多国家货币都面临贬值压力。相比之下,中国相对较快的经济复苏和稳健的增长预期,反而吸引了一些资本的流入,或者至少使人民币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避险货币。
美元的相对走势: 当时,美国为了应对危机也采取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如量化宽松),但全球对于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信心并未动摇。美元的相对强势或至少是稳定,也使得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没有那么突出。

5. 汇率形成机制的复杂性:
参考一篮子货币: 人民币汇率不再仅仅盯住单一货币(如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多种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市场预期: 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也很重要。如果市场认为中国的投资能够有效带动经济增长,提升生产力,那么这种积极预期本身就会对人民币汇率起到支撑作用。

总结一下:

“四万亿”投资计划的推出,确实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但也正因为中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大的生产能力、央行强大的对冲和干预能力、以及资本账户的审慎管理,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人民币的汇率并未因此出现预期中的大幅度贬值。更确切地说,这笔钱更多地被中国的经济体系所吸收和消化,而不是直接“冲”到外汇市场上造成大规模的兑换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时候的政策都会有其双面性。虽然汇率没有大规模贬值,但大规模投资也带来了其他一些挑战,比如产能过剩、地方债务风险、以及一定程度的通胀压力(尽管这种压力在初期被大量生产能力所缓释)。但从汇率角度看,上述机制是其未大幅贬值的主要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大幅贬值基础。

总得概括:

非金融部门杠杆率高,08年之后飞涨,13年以后超过发达国家。这是四万亿实体经济部门投资的结果,而同期发达国家的投资趋势是消极甚至下滑的,所以说08年金融危机后是中国扛起了全球经济;

08年后居民部门杠杆水平同样幅度高涨,但是因为储蓄率高,杠杆率因此远低于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基本一致。另一方面,印度偏低的居民部门杠杆率说明了全民市场经济活动参与度低。

政府部门杠杆率这里,中国既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这样的资金缺乏的发展中国家,与制造业发达的中等发达国家韩国差不多。


再看下面两段文字:

“简单一比较,我们的净资产已经超过了美国!”相关专家在《资产负债表2015》研讨会上表示,美国2013年以前资产是55万亿美元,按照折算是340万亿人民币;而我国2013年的净资产是352万亿。近日,一份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 与发展实验室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杠杆调整与风险管理》显示:2013年我国国家总资产691.3万亿元,净资产352.2万亿元。

“目前为止美国GDP18万亿对200万亿的金融资产。欧元区稍微滞后一点,但是欧元区10万亿的欧元,对应100万亿欧元的资产。扣除外部的部分,境外的部分,大体上是1:10—12的关系。回看中国,我们用了一个人民币或者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资金来源,有200万亿人民币的金融资产,我们对应多少的GDP呢?对应67.67万亿的GDP,如果按照美国的标准,我们有多少空间呢?也就是670万亿的金融资产,这种情况下,还是在海外没有大量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情况下,没有多少资金的外部流出部分比较少的情况下,10倍的话,我们大概有400万亿的空间。”6月5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王军在“2016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如此表示。

两段文字以及前面的图文说明了一件事情:

中国的总体资产与金融资产之比相对美国等以虚拟经济、第三产业为主干的国家要高很多,即使算上08年之后的一轮轮杠杆,支撑人民币汇率的基础依旧扎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