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四万亿为什么没有造成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的大规模贬值?

回答
关于四万亿投资计划为何未导致人民币对外币汇率大规模贬值,这背后其实牵涉到中国经济运行的多重机制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复杂互动。并非简单的“投放货币就贬值”这么直接的线性关系。

首先,我们要理解“四万亿”这笔钱的性质。这更多的是一个“投资刺激计划”,而不是直接的“印钞票”发钱给老百姓。这笔钱主要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铁路、机场)、保障性住房、农村基础设施、灾后重建、以及医疗卫生和节能减排等领域。

为什么不直接导致大规模贬值?

1. 内需拉动与生产能力配合:
需求侧: 投资的增加确实会刺激国内需求,包括对建材、机械设备、劳动力等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对进口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理论上会增加人民币的卖出需求,从而产生贬值压力。
供给侧: 然而,中国庞大的生产能力是关键。面对增长的需求,中国的制造业能够快速响应,大量生产国内所需的产品,甚至出口导向型企业也能调整生产,满足国内需求。这意味着,增加的投资需求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而是更多地被国内供给所消化。如果中国的生产能力不足,大量投资只会催生进口,那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就会显著增大。

2. 外汇储备与央行对冲操作:
庞大的外汇储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当央行为了支持国内投资和经济增长,需要投放基础货币时,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对冲。例如,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公开市场操作,来回笼市场上的多余流动性。
央行的干预能力: 尽管投资刺激增加了人民币的发行量,但央行有能力通过管理外汇储备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来稳定汇率。在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时,央行可以通过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来支撑人民币汇率。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为这种干预提供了充足弹药。

3. 资本账户管理与资本流动控制:
有限的自由兑换: 尽管人民币在逐步国际化,但中国的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这意味着个人和企业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依然存在。即使国内流动性增加,外资也并非能自由、大规模地流出。这种管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因国内通胀或流动性过剩而引发的大规模资本外逃,从而间接保护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人民币回流机制: 即使有资金想流出,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也并非总是单向的。中国的贸易顺差依然存在,出口收入会带来外汇流入,这有助于抵消一部分资本外流的压力。

4. 全球经济环境与美元走势:
全球经济衰退: 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普遍陷入衰退,很多国家货币都面临贬值压力。相比之下,中国相对较快的经济复苏和稳健的增长预期,反而吸引了一些资本的流入,或者至少使人民币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避险货币。
美元的相对走势: 当时,美国为了应对危机也采取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如量化宽松),但全球对于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信心并未动摇。美元的相对强势或至少是稳定,也使得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没有那么突出。

5. 汇率形成机制的复杂性:
参考一篮子货币: 人民币汇率不再仅仅盯住单一货币(如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多种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市场预期: 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也很重要。如果市场认为中国的投资能够有效带动经济增长,提升生产力,那么这种积极预期本身就会对人民币汇率起到支撑作用。

总结一下:

“四万亿”投资计划的推出,确实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但也正因为中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大的生产能力、央行强大的对冲和干预能力、以及资本账户的审慎管理,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人民币的汇率并未因此出现预期中的大幅度贬值。更确切地说,这笔钱更多地被中国的经济体系所吸收和消化,而不是直接“冲”到外汇市场上造成大规模的兑换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时候的政策都会有其双面性。虽然汇率没有大规模贬值,但大规模投资也带来了其他一些挑战,比如产能过剩、地方债务风险、以及一定程度的通胀压力(尽管这种压力在初期被大量生产能力所缓释)。但从汇率角度看,上述机制是其未大幅贬值的主要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大幅贬值基础。

总得概括:

非金融部门杠杆率高,08年之后飞涨,13年以后超过发达国家。这是四万亿实体经济部门投资的结果,而同期发达国家的投资趋势是消极甚至下滑的,所以说08年金融危机后是中国扛起了全球经济;

08年后居民部门杠杆水平同样幅度高涨,但是因为储蓄率高,杠杆率因此远低于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基本一致。另一方面,印度偏低的居民部门杠杆率说明了全民市场经济活动参与度低。

政府部门杠杆率这里,中国既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这样的资金缺乏的发展中国家,与制造业发达的中等发达国家韩国差不多。


再看下面两段文字:

“简单一比较,我们的净资产已经超过了美国!”相关专家在《资产负债表2015》研讨会上表示,美国2013年以前资产是55万亿美元,按照折算是340万亿人民币;而我国2013年的净资产是352万亿。近日,一份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 与发展实验室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杠杆调整与风险管理》显示:2013年我国国家总资产691.3万亿元,净资产352.2万亿元。

“目前为止美国GDP18万亿对200万亿的金融资产。欧元区稍微滞后一点,但是欧元区10万亿的欧元,对应100万亿欧元的资产。扣除外部的部分,境外的部分,大体上是1:10—12的关系。回看中国,我们用了一个人民币或者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资金来源,有200万亿人民币的金融资产,我们对应多少的GDP呢?对应67.67万亿的GDP,如果按照美国的标准,我们有多少空间呢?也就是670万亿的金融资产,这种情况下,还是在海外没有大量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情况下,没有多少资金的外部流出部分比较少的情况下,10倍的话,我们大概有400万亿的空间。”6月5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王军在“2016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如此表示。

两段文字以及前面的图文说明了一件事情:

中国的总体资产与金融资产之比相对美国等以虚拟经济、第三产业为主干的国家要高很多,即使算上08年之后的一轮轮杠杆,支撑人民币汇率的基础依旧扎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四万亿投资计划为何未导致人民币对外币汇率大规模贬值,这背后其实牵涉到中国经济运行的多重机制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复杂互动。并非简单的“投放货币就贬值”这么直接的线性关系。首先,我们要理解“四万亿”这笔钱的性质。这更多的是一个“投资刺激计划”,而不是直接的“印钞票”发钱给老百姓。这笔钱主要投向了基础设施.............
  • 回答
    在2013年11月之前,中国经济的主旋律是高速增长,而2008年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在当时更多地被视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稳定经济的“及时雨”。社会舆论的主流观点,以及官方的宣传口径,都强调了这一计划在防止经济硬着陆、保障就业、拉动内需方面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2008年刺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漫威电影宇宙(MCU)中一些比较微妙但非常关键的设定,尤其是关于九头蛇的渗透方式以及时间线混乱带来的影响。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让你彻底明白美队为什么能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中用一句“九头蛇万岁”就把过去的九头蛇卧底骗得团团转。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美队在《复仇者联盟4》里并不是.............
  • 回答
    “修真四万年”这部小说,李耀这个角色确实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他那副“三观正到不真实”的形象,总能引起不少读者的讨论。你提到的“真火车撞向6个小孩”的比喻,其实非常精准地抓住了李耀身上那种让人觉得“别扭”的地方。咱们不妨来掰扯掰扯,为什么李耀在面对这种极端困境时,非要坚持“人的价值是无价的”?首先.............
  • 回答
    清朝人口在18世纪和19世纪迅速增长,尤其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段时间被称为“康乾盛世”。到了19世纪中叶,清朝的人口已经突破了四亿大关,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清朝人口如此迅猛的增长呢?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既有政策层面的推动,也有社会经济层面的基础,还有一些偶然.............
  • 回答
    乾隆皇帝一生创作了四万多首诗,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正如您所说,数量如此庞大,其中不可能全是平庸之作。事实也是如此,在乾隆浩如烟海的诗歌中,确实存在一些在艺术上具有一定价值,甚至被认为是名篇的佳作。那么,为什么这些“名篇”没有像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诗歌那样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中学课本.............
  • 回答
    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的力量对比,在很多人眼中,似乎是曹操集团占据绝对优势,而刘备集团虽然占据了荆州,但兵力、户数都显得捉襟见肘。然而,刘备却能兵不血刃地拿下荆南四郡,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单凭军事实力可以解释。我们需要从更深层次的政治、军事、社会以及人心等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赤壁之战的战略格局重塑:刘.............
  • 回答
    关于银行催收四万多元贷款是否会把债务人逼上绝路,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情感的问题。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银行作为营利性机构,催收贷款是其正常经营活动的一部分,但催收方式的适宜性、债务人的具体情况,以及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都共同塑造了催收的最终结果。首先,我们.............
  • 回答
    四万元钱,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大概率不会动用,这笔闲钱确实值得好好规划一下,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躺在银行里吃利息。银行存款的收益相对稳定,但确实不高,尤其是在低利率环境下。考虑到两三年这个时间跨度,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风险适中,但收益潜力比银行存款要高的理财方式。咱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有哪些选.............
  • 回答
    一月份人民币贷款的强劲增长,近四万亿元的数字,确实传递了几个重要的经济信号,值得我们仔细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变化,更是背后经济活动和政策导向的集中体现。首先,这最直接地反映了实体经济活跃度的提升,或者至少是政策层面希望引导经济活跃度的强烈意愿。 贷款是企业和个人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大量的贷款.............
  • 回答
    日本政府为新婚夫妇提供六十万日元(约合四万元人民币)的补贴,这一政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值得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和评价。政策背景与目标: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日本长期以来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年轻人生育意愿低、结婚率下降,直接导致了社会活力的减弱和未来劳动力短缺.............
  • 回答
    四万亿计划:一场深刻影响中国发展轨迹的经济刺激政策四万亿计划,正式名称为“国务院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于2008年末由中国国务院推出。其核心目标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个计划的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个极具争议却.............
  • 回答
    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又称“十项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是中国政府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而推出的一项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这项计划旨在通过政府投资和信贷支持,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增长。在实施了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它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积极影响:1. 成功抵御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
  • 回答
    中国铁路总公司(现已改制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高达四万亿人民币的负债,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经济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国铁集团负债四万亿的“前世今生”:历史成因与发展逻辑首先,需要理解这笔巨额负债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国铁路发展历程中.............
  • 回答
    如果没有 08 年政府的“四万亿救市”,中国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回望 2008 年那个风云变幻的秋天,全球金融海啸席卷而来,昔日不可一世的华尔街一夜之间风雨飘摇。在中国,同样是山雨欲来,国内经济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祭出了雷霆手段——“四万亿救市计划”,这笔巨款如同一剂强心.............
  • 回答
    要理解2017年中国政府预计增加45万亿固定投资(通常指的应该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上限或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目标等相关表述,因为政府直接“增加45万亿固定投资”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更常见的是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手段推动投资),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并与2008年的“四万亿”进行对比分.............
  • 回答
    20万以内想买四驱SUV,确实有不少好选择,关键看你对车辆的需求侧重点在哪里了。在这个价位区间,你可以找到很多兼顾城市通勤和偶尔轻度越野能力的车型。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四驱”的含义。 在20万以内的SUV里,我们通常接触到的是适时四驱(也叫智能四驱),它能够根据路况自动分配前后轴的动力,在湿滑路面.............
  • 回答
    40万预算,想要一台四驱轿车?这可是个相当有意思的选择题!在这个价位区间,你已经可以触摸到不少品牌中相当有分量的车型了,既有强调运动操控的,也有注重舒适豪华的,更有一些隐藏在民间的“扮猪吃老虎”选手。咱们就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AI模板话,直接来点实在的,帮你把这堆选择捋顺了。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40.............
  • 回答
    30万以内能买到全时四驱的车,除了斯巴鲁,选择确实不算非常多,但也有不少值得考虑的车型。别担心,我这就跟你好好说道说道,保证让你觉得就像跟老司机聊天一样,没有那些生硬的AI痕迹。先说清楚,为什么30万以内全时四驱选择相对少?全时四驱(AWD)技术相对复杂,成本也更高。它不像适时四驱(RWD/FWD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一拖四中央空调,这可是个大家伙,关系到整个家的舒适度,选好了,几年内都不用操心。而且同样的配置,价格差异还不小,确实让人纠结。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美的、格力、日立这三款,哪个更值得出手。首先,要明白“性价比”不是简单地看价格最低,而是要结合“配置”和“使用体验”来综合考量。你提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