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实的董卓是怎么样的?

回答
董卓,这位在东汉末年叱咤风云的枭雄,留给后世的印象大多是残暴、贪婪、昏聩的暴君形象。然而,历史的真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和多维度。要了解真实的董卓,我们需要剥离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的滤镜,回到史书的记载,从他的出身、发迹、执政以及最终的灭亡来细致地梳理。

一、 身世与早年经历:从边疆将领到权倾朝野

出身与家族背景: 董卓出生于陇西郡临洮(今甘肃省临洮县)的一个世家,他的父亲董君(一说董业)是东汉初年的将领,曾任卫尉。这意味着董卓并非出身寒微,而是属于边疆地区有一定地位的官宦家庭。他的家族在陇西经营多年,拥有一定的势力基础。
在边疆的磨砺: 董卓早年就在边疆任职,跟随其父的部曲,在军旅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领导才能。他曾参与对羌族的作战,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虎步关右”的美誉。这表明他是一个有军事才能、能够适应艰苦环境的将领,而非仅仅是靠权术上位的政客。
收服并整合势力: 在边疆,董卓也展现出了笼络人心的能力。他通过招揽和收服当地豪杰,整合了自己的军事力量。他善于笼络人心,能够让部下对他死心塌地。这一点在后来他控制朝政时得到了充分体现。
并非无名小卒: 在张角起义爆发前,董卓已经在边疆拥有较高的声望和一定的兵力,担任过并州刺史、前将军等职务。他并非是突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磨砺,才具备了问鼎中原的实力。

二、 发迹的契机:黄巾之乱与凉州军阀的崛起

黄巾之乱的机遇: 董卓真正崛起的机会来自于黄巾起义。各地纷纷爆发叛乱,中央政府无力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董卓被征召入朝,担任骑都尉,率领自己的部队参与镇压黄巾军。
与张角的首次交锋: 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董卓曾在洛阳附近与张角的部将张宝交战。虽然史书中对这场战役的描述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董卓在这场战役中表现英勇,虽然未能彻底击溃张宝,但展现了他的军事能力。
凉州之乱与何进的倚重: 黄巾之乱平定后,西凉地区又爆发了北宫伯玉等人的起义,并波及到凉州。中央政府难以平定,不得不倚重凉州本地的军事力量。董卓凭借其在边疆的声望和兵力,被任命为中郎将,并与皇甫嵩等人一起平定了凉州之乱。这次平叛更加巩固了董卓在凉州军中的地位。
进京的召唤: 随着朝政的日益腐败,外戚与宦官的斗争愈演愈烈。大将军何进为了对抗宦官,召集了各地精锐部队进京。董卓就是被何进征召的将领之一,他率领着强大的凉州兵,向洛阳进发。

三、 掌控朝政:从强行入京到建立独裁

入京的复杂背景: 当董卓率军抵达洛阳时,何进已经被宦官杀害,政局陷入混乱。袁绍趁机剿灭宦官,但又担心董卓的兵力。董卓趁乱而入,掌控了洛阳城。
废立皇帝的争议: 董卓废黜了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汉献帝)。这一举动在历史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史书普遍认为这是董卓野心膨胀、操纵皇权的体现。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当时少帝年幼,且有被宦官操控的嫌疑,废立皇帝可能是出于政治考量,以稳定局势。但无论如何,这一举动都打破了东汉的政治规矩,为他日后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迁都长安: 面对关东地区各地军阀的反抗,以及洛阳城内的动荡,董卓决定迁都长安。迁都过程中,他劫掠了洛阳的财富,并将百姓强行迁往长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民怨。这一举措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他的仇恨。
建立独裁统治: 在长安,董卓以太师的身份,把持朝政,大权独揽。他封赏自己的亲信,排斥异己,公然收取贿赂,腐败横行。他生活奢靡,生活作风极为放纵。他将皇宫内的珍宝据为己有,甚至霸占宫女。
军事威慑与政治高压: 董卓通过强大的凉州军来维持其统治,他对任何反对者都毫不留情。他实行严酷的政治高压,杀戮功臣,任意处置官员。虽然有吕布这样的勇猛武将作为其护卫,但董卓的统治更多地是依靠武力压制而非政治合法性。

四、 统治的特点与评价:

军事才能与政治野心并存: 董卓无疑是一位有军事才能的将领,他能够在边疆立足,并在动荡时期掌握兵权。但他缺乏政治智慧和长远眼光,过于迷信武力,未能有效地处理与朝臣、地方势力的关系。他的政治野心非常强烈,想要通过武力攫取最高权力。
残暴与奢侈的形象: 史书对董卓的描绘大多集中在其残暴和奢侈的一面。他杀戮无辜,焚毁宫室,贪污腐败,生活放纵。这些描绘虽然可能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足以反映出他统治时期对社会造成的巨大破坏和对百姓的压迫。
腐败的统治: 董卓的统治是建立在腐败基础之上的。他任人唯亲,卖官鬻爵,将国家的资源据为己有。这种腐败的统治自然难以获得民心和支持。
缺乏长远的政治规划: 董卓的统治更多的是一种权力的掠夺和维持,缺乏长远的政治规划。他没有能力去重塑朝廷的权威,也没有为国家的发展制定任何有益的政策。
历史评价的复杂性: 对于董卓的评价,历史学界存在一定的争议。有些人认为他是东汉王朝衰亡的罪魁祸首,是乱世的制造者。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在那个混乱的时期,董卓的出现并非偶然,他只是利用了当时的政治真空,并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来“稳定”局势,只是他的手段过于极端和残暴。

五、 灭亡的结局:被刺杀的下场

众叛亲离: 董卓的残暴统治引起了普遍的怨恨。虽然有吕布这样的猛将保护,但朝中大臣对他早已心怀不满。其中,司徒王允是第一个提出刺杀董卓的人。
“连环计”的实施: 王允设计了著名的“连环计”,利用貂蝉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关系。吕布因为受到董卓的欺凌和貂蝉的诱惑,最终答应与王允一同刺杀董卓。
被刺杀于未央宫: 公元192年,董卓入朝时,在未央宫被吕布和其部下所杀。他的死标志着其统治的终结,也为汉末的军阀混战拉开了新的序幕。

总结来说,真实的董卓是:

一位有军事才能的边疆将领,凭借其能力和背景在乱世中崛起。
一位具有强大野心,但政治手腕粗糙的权臣,他通过武力掌控了朝政。
一位残暴、奢侈、腐败的统治者,其统治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
一位缺乏政治智慧和长远规划的人物,他最终因众叛亲离而被刺杀。

董卓的形象在很多文学作品中被极大地妖魔化,例如《三国演义》将他描绘成一个肥胖丑陋、嗜血如狂的恶魔。但历史上的董卓,虽然同样残暴,但他的成功并非仅仅靠脸谱化的恶行,而是建立在他早年的军事经历、对时局的把握以及对军队的控制之上。他的历史作用是双重的:他结束了汉灵帝死后可能出现的政权真空,但也因此破坏了原有的政治秩序,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惊了大概是没想到董卓很强。

真实的历史:绝大多数省部级高官连二十四史跑龙套的机会都没有。

董卓能占一篇列传,当然很强。

真实的董卓和《三国演义》里没太大人设差别,说点演义里没写的吧。

真实的董卓:能打会说朋友多,有文化有嗅觉有执行力有野心。

董卓,陇西临洮人(甘肃岷县),字仲颖,仲是第二的意思,董卓确实排行老二。

董二算干部子弟,他爹做过颍川郡纶氏县尉(登封市公安局长)。

1,能打,武力值爆表。

《后汉书.董卓列传》: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

膂力过人是史书里战将的模块化形容词,比如:《三国志.吕布传》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

史书说,董卓力量惊人,骑兵都是带一壶箭,董卓带两壶,双手均衡左右乱射,羌人都畏惧他。

看到这你是不是想问董卓为什么要穿品如的衣服。

假装有图.jpg

考虑到东汉末年并没有马镫,合理推测董二只是单纯爱秀,平A手感其实不太好。

东汉末年凉州羌人相当能打,一言不合就要搞分裂,朝廷反复抽调精锐部队平叛。

曹丞相早年人生目标就是响应中央号召,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当个征西将军。

少年董卓:

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

史书说,董二不是啥正经人,小时候混社会,三流九教都有人称兄道弟。

混了几年索然无味,回家耕田。

有一天道上的兄弟去董卓家玩,董二把家里耕牛杀了吃肉。

兄弟们很感动,回头整了一千头杂畜赠给董卓,从此董二在道上以够义气,兄弟多闻名。

深层解读董卓家境不错,有牛必有田,他爹还当过官,大概率中产以上的地主家庭。

B乎有个常用词:细思恐极。

这段就适合细思恐极,一千头杂畜以现在的物价也是几百万,很大一笔钱了。

这几百万从哪整来的,我不相信是兄弟们掏的腰包。

大胆推测哥几个出门干了票大活,要么洗劫了汉人村庄,要么灭口了羌人部落。

为州兵马掾,常徼守塞下。

董卓的第一份工作是凉州省公安厅干警,常年深入基层,服务民众,真抓实干。

常徼守塞下,真正的干一行爱一行。

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也是这个时期,骚包得不行。

2,会说,受过系统教育,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共击汉阳叛羌,破之,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曰:“为者则己,有者则士。”乃悉分与吏兵,无所留。

先说下史书这段能引申出来吹逼的内容。

六郡良家子,就是字面意思,西北六郡身家清白的年轻人。

凉州羌人能打,凉州汉人更能打。

在两汉,六郡良家子是个不错的政治身份,和满清八旗出身差不多。

从汉武帝召六郡良家子组建羽林、期门两军开始,就是两汉中央军的重要兵源。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卫青霍去病手下有大量六郡的士兵和军官,出名的李广、公孙贺、李息、公孙敖、苏建、赵食其、李蔡。

用今天的说法,六郡良家子政治忠诚,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牢记使命。

皇汉看到这不要瞎几把高潮,六郡良家子不光是汉人,也有少数民族。

这也没啥,200年后南北朝鲜卑政权六镇边防军也不全是鲜卑人,也有大量汉人。

武川镇还整活出隋国公普六茹坚、唐国公大野虎。

中国人骨子里信奉实用主义,没有执着的血统要求。

前文说过,东汉末年羌人叛乱,朝廷反复抽调精锐平叛。

经过总结,中央发现还是凉州汉人去解决凉州羌人问题靠谱(好像泄露了什么中央机密)。

安定郡人(甘肃灵台)皇甫规

敦煌郡人(甘肃安西)张奂

武威郡人(甘肃武威)段颎

三个平羌大佬,在当时被称为“凉州三明”。

这三人共同点很多,都是凉州豪族出身,受过良好的教育。

皇甫规,度辽将军皇甫棱之孙,父亲扶风都尉,将门世家。

张奂,父张惇曾任汉阳太守,师从太尉朱宠。

段颎,西域都护段会宗从曾孙,少时文武智略闻名,举孝廉。

总结一下,这三个大佬有钱有人有文化有人脉。

董二家境不错,受过教育,混过江湖,勉强也能算是“Micro凉州三明”。

“凉州三明”也有区别。

皇甫规、张奂偏鸽派,汉朝鸽派你懂的,安抚为主,当然安抚前得走程序先打断你双腿。

段颎典型的纳粹,能种族屠杀就种族屠杀,不能那我等会再来问一次。

凉州信访工作实属黑暗,解决提问题的人为主,解决问题为辅。

回归主题。

史书说,汉阳郡羌人又闹事,汉桓帝摇人干架。

董卓以六郡良家子的身份进了羽林军,在中郎将“凉州三明”张奂手下担任军司马。

汉朝官制军司马为大将军属官,秩比千石(月奉八十斛),县令秩千石(月奉九十斛)。

算是副处级干部,董卓已经开始走上领导岗位了。

大破叛军升官,正处级秩千石的郎中,还有货币奖金九千匹缣帛。

奖金董卓全分给了手下兄弟,还整了句诗“为者则己,有者则士。”

我一直说董卓受过系统教育,有较高文化素养,就因为他念了这句诗。

为者则己,有者则士白话就是哥有今天全靠兄弟们帮衬,哥吃肉兄弟们必须也吃肉。

这领导有点水平吧,有没有让你想起也是念诗的辣个男人。

合理推测一下,董二什么时候读的书?

大概率他爹当完县尉,回家听说老二在外面混社会,鼻子都气歪了。

和董大半夜在网吧抓人,一顿封建主义铁拳,从此董二一边耕田,一边读书。

想想董二这种二流子都能混成正处级,你怎么能够不努力呢。

这碗鸡汤我自己都想干了,可惜没有卖消防师课程的公众号放一下,难顶。

3,朋友多,天生政客会钻营。

稍迁西域戊己校尉,坐事免。后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史书说,打完汉阳羌人董卓升官了,雁门郡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三连跳。

和大家印象不同,汉朝校尉算是中高级军官,比中郎将低一级,秩比二千石(月奉百斛),郡守、州牧秩二千石(月奉百二十斛),算是副厅级干部。

根据具体职务不同,各校尉稍微有点排序。

比如中央军北军五校尉: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首都的司隶校尉,边疆的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这些都是肥差。

肥差不是说能贪污多少,低俗。

都是为东汉封建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好岗位只是能更好为群众服务。

戊己是中央的意思,西域戊己校尉大概相当于新疆建设兵团乌鲁木齐师长。

董卓这个西域戊己校尉在校尉序列里排最末,出了名的苦差。

更拉胯的是坐事免,被查了,免除公职。

因为什么事免职史书没讲,不过我们可以考据一下,来波合理或者大胆的推测。

同一个时间节点,董卓跟的第一个大领导,“凉州三明”张奂出事了。

张奂这个人,偶像包袱比较重。

《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董卓慕之,使其兄遗縑百匹。奂恶卓为人,绝而不受。

张奂退休的时候,董卓发迹,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

东汉官制,刺史不是大家印象里的省一把手,军政首长。

刺史只是监察官,代表朝廷监察郡守,另外管点缉盗、司法之类。

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省纪委+政法委书记,升官都是回中央或者去做郡守。

所以董卓的升迁路径是很正常的。

董二刺史很豪爽,老领导退休,让董大包了个百匹缣帛的大红包。

张奂觉得董卓人品不好,宁死不要。

这段是5年后的事,当时还没有发生。

东汉末年朝廷是什么情况。

《三国演义》第2回何国舅谋诛宦竖剧情:

袁绍怂恿外戚何进诛杀十常侍,说早些年外戚窦武也要杀宦官。

十常侍得到消息,行贿何进的弟弟何苗,何苗提前在太后那抬了宦官一手。

何进见太后时求诛十常侍,太后不许。

虽然是小说,还是能清晰理出东汉朝廷的政治派系。

三大势力:

1,宦官集团,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十常侍”。

水友问汉灵帝真实的十常侍是怎么样的。

汉灵帝说十常侍张让是我爹。

直播间一片哗然。

十常侍赵忠当时就很生气,谁特么还不是个小可爱。

汉灵帝又补充道十常侍赵忠是我妈。

直播间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赵忠破涕为笑,宏宝,妈妈爱你。

真是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汉灵帝刘宏要是去说相声,哪还有郭德纲什么事。

2,外戚集团,两汉的外戚强的离谱。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大家都听过,这两个词是中国武将的最高赞誉。

封狼居胥,汉武帝卫皇后外甥霍去病干的。

勒石燕然,汉章帝窦皇后哥哥窦宪干的。

其他卫青、霍光、梁冀就不细说了。

3,文官集团,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都是代表人物。

三大势力只是我粗暴分类,并不完全准确。

比如前面出现的何苗就是外戚,但是政治立场更偏向宦官集团。

董卓和何苗应该很熟,董卓发迹后,特地把何苗棺材刨出来戳过尸。

评论区 @kianos 李广这种连侯爵都没封的人,为何史书上会有单独列传。

因为司马迁和我一样点过键盘侠天赋,现实里我唯唯诺诺,网络上我重拳出击。

文官集团天然是看不起宦官外戚的,再加上私人恩怨。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前三段读一遍,都能感受到司马迁满满的恶意。

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青同母兄卫长子,而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为卫氏。字仲卿。长子更字长君。长君母号为卫媪。媪长女卫孺,次女少儿,次女即子夫。后子夫男弟步、广皆冒卫氏。

卫青父郑季,私生子。姐姐卫子夫进后宫,偷姓卫。全家都偷姓卫。(不要脸!)

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青尝从入至甘泉居室,有一钳徒相青曰:“贵人也,官至封侯。”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卫青早年给家里放羊,郑季儿子都拿卫青不当人,以奴畜待他。

卫青有次遇到个神棍囚犯,神棍说,你是贵人,必定封侯。

卫青很尴尬,我天生贱命,不挨打就不错了,哪能做封侯这种白日梦。

青壮,为侯家骑,从平阳主。建元二年春,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皇后,堂邑大长公主女也,无子,妒。大长公主闻卫子夫幸,有身,妒之,乃使人捕青。青时给事建章,未知名。大长公主执囚青,欲杀之。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取之,以故得不死。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及同母昆弟贵,赏赐数日间累千金。孺为太仆公孙贺妻。少儿故与陈掌通,上召贵掌。公孙敖由此益贵。子夫为夫人。青为大中大夫。

卫子夫得宠,怀孕。

皇后陈阿娇没有生育。

陈阿娇母亲大长公主刘嫖妒忌然后变态,逮捕了卫青想杀人泄愤。

卫青的小兄弟公孙敖劫狱救了他。

武帝知道了这事,任命卫青为建章监,加侍中官衔。

连同卫青家人鸡犬升天,赏赐累积千金。

(司马迁这段就硬写。卫青蒙冤,因为后宫争宠这种皇室丑闻差点人没了,搁哪个朝代都得给点补偿吧)

卫子夫姐姐做了太仆公孙贺的妻子。

卫子夫妹妹和陈掌偷情,陈掌也跟着沾光。(贱人,哼!)

公孙敖也沾光。(更贱!)

卫子夫做了武帝的夫人。

卫青升官当了大中大夫(超级贱!)。

我是很认可司马迁职业操守的,所以没有理由怀疑造假。

史记里的素材应该真实可信,但是他在记录卫青霍去病李广的时候带有太明显的主观情绪。

李将军列传我就不摘了,认真的朋友可以去读一下。

我对李广没有偏见,但是李将军列传里那点战绩实在在二十四史里拿不出手。

说回张奂出事。

《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奂遣司马尹端、董卓并击,大破之,斩其酋豪,首虏万余人,三州清定。论功当封,奂不事宦官,故赏遂不行,唯赐钱二十万,除家一人为郎。并辞不受,而愿徙属弘农华阴。旧制边人不得内移,唯奂因功特听,故始为弘农人焉。

还是平汉阳羌的事,张奂带着小老弟尹端、董卓大破羌人,光俘虏都抓了上万。

功劳很大,不过张奂属于文官派系,宦官使坏,就赏了二十万钱。

汉末铜钱减重严重,和民国法币差不多,不值钱。

另外还拿到司隶户口,这奖励还行,可以帝都摇号买车。

建宁元年,振旅而还。时窦太后临朝,大将军窦武与大傅陈蕃谋诛宦官,事泄,中常侍遭节等于中作乱,以奂新征,不知本谋,矫制使奂与少府周靖率五营士围武。武自杀,蕃因见害。奂迁少府,又拜大司农,以功封侯。奂深病为节所卖,上书固让,封还印绶,卒不肯当。

张奂平完羌乱,振旅而还。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洛阳城,外戚大将军窦武正跟中常侍曹节火拼,北军VS虎贲军形成了军事对峙。

曹节伪造诏令污蔑窦武谋反,命令张奂平叛。

张奂手下是刚从帝国前线打完大胜仗的精锐,窦武哪顶得住,自杀。

事后分赃,宦官挺厚道,张奂迁少府,国资委主任,又拜大司农,财政部长,以功封侯。

汉末“党锢之祸”,宦官名声臭大街。

有偶像包袱的张奂就很后悔,上书说,我本来不想说的,我是真的上当了。

上书固让,封还印绶,卒不肯当。

天子深纳奂言,以问诸黄门常侍,左右皆恶之,帝不得自从。

转奂太常,与尚书刘猛、刁韪、卫良同荐王暢、李膺可参三公之选,而曹节等弥疾其言,遂下诏切责之。奂等皆自囚廷尉,数日乃得出,并以三月俸赎罪。司隶校尉王寓,出于宦官,欲借宠公卿,公求荐举,百僚畏惮,莫不许诺,唯奂独拒之。寓怒,因此遂陷以党罪,禁锢归田里。

论统率能力,张奂有80分。论政治能力,张奂-80分。

接下来的政治博弈,张奂连低能都算不上,全程不抵抗挨揍。

先上书给窦武平反,遭到宦官怨恨,调张奂任太常。

太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地位很高。但是权力很小,管点祭祀占卜,文物保管什么的。

典型的明升暗降,坐冷板凳。

张奂又举荐党人,遭到曹节反对,灵帝下诏对张奂切责。

张奂自囚数日,还罚了三个月俸禄赎罪。

再后来张奂又得罪了宦官党羽司隶校尉王寓,王寓诬陷张奂结党营私。

张奂直接以结党罪免官结束了政治生涯。

不就是砍错人了吗,这事要换成董卓来操作,分分钟让你明白什么是西北砍王。

曹节:在吗?

董卓:啥事。

曹节:来平叛。

董卓:好。

董卓发现砍错了人,大吼一嗓子,重来。

曹节:在吗?

董卓:在刨你家祖坟。

“凉州三明”还有个大佬纳粹分子段颎,这人对董卓的人生也很重要。

段颎路子野,和皇甫规、张奂不对付,属于宦官派系。

奂前为度辽将军,与段颎争击羌,不相平。及颎为司隶校尉,欲逐奂归敦煌,将害之。奂忧惧,奏记谢颎曰:

小人不明,得过州将,千里委命,以情相归。足下仁笃,照其辛苦,使人未反,复获邮书。恩诏分明,前以写白,而州期切促,郡县惶惧,屏营延企,侧待归命。父母朽骨,孤魂相托,若蒙矜怜,壹惠咳唾,则泽流黄泉,施及冥寞,非奂生死所能报塞。夫无毛发之劳,而欲求人丘山之用,此淳于髡所以拍髀仰天而笑者也。诚知言必见讥,然犹未能无望。何者?朽骨无益于人,而文王葬之;死马无所复用,而燕昭宝之。党同文、昭之德,岂不大哉!凡人之情,冤而呼天,穷则叩心。今呼天不闻,叩心无益,诚自伤痛。俱生圣世,独为匪人。孤微之人,无所告诉。如不哀怜,便为鱼肉。企心东望,无所复言。

颎虽刚猛,省书哀之,卒不忍也。

张奂早年任度辽将军时,就和段颎有矛盾。

张奂获罪,宦官当权,段颎接任司隶校尉。

段颎想起被欺负过,忍一时越想越气,跑去找张奂麻烦。

张奂只是偶像包袱重,并不是真的傻。

写了封信给段颎,舔得老段很舒服:

小人愚昧无知,得罪州将,千里托命,以情相见,您仁爱笃实,看我可怜,我打发去您那的人还没有回来,又接到您的信,恩诏清晰,前已写明。

我父母骨头都烂了,孤魂相托,如果蒙您怜悯我,放我一马,那您的恩泽流于黄泉,我张奂死都不能报答您。

我晓得现在说的话,一定要为您所讥笑,但还是抱有这样的奢望,为什么呢?

朽骨对人已没有用处,但是文王却用棺埋葬;死马也没有用处,但燕昭王却以为是宝。

这难道不伟大吗?

大凡人之常情,受了冤枉就喊天,困穷之际,就槌心。

现在我喊天天不应,槌心也无益,真正伤痛到极点。

我同您都生在圣世,我独为人所不理的人。

孤独卑微,无人可与告诉。

您如果不哀怜我,我便为鱼肉。

企心东望,没有别的话可说了。

段颎心狠手黑爱记仇,本质还是有西北汉子的耿直。

收到信觉得确实造化弄人,如果不是真爱,谁他娘愿意做条舔狗。

过节算了。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第六》

迁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免。徵拜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董卓坐事免和张奂获罪的时间吻合。

应该是受到张奂牵连,飞来横祸惨遭牵连清算。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张奂早年也有大佬梁冀翻车,小弟张奂跟着遭殃的经历。

还是皇甫规七次向朝廷荐举,才得以复起。

并州刺史段颎荐卓公府,司徒袁隗辟为掾。

张奂有偶像包袱,有个基友皇甫规。

董卓就不一样了,交际能力MAX。

先是宦官派系凉州大佬段颎捞了一手,荐卓公府。

大约5年后的熹平年间,又搭上了文官派系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袁绍叔叔司徒(职权大概中宣部)袁隗辟为掾。

后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

4,有能力,但是达不到白起、王翦、项羽、韩信、卫青、霍去病这种T1水准。

《后汉书.董卓列传》中平元年,拜东中郎将,持节,代卢植击张角于下曲阳,军败抵罪。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

董卓官拜东中郎将,统帅冀州平乱。

平黄巾董卓表现很差,在石家庄跟张角对线,狗头都被锤烂了,军败抵罪。

《袁纪·卷24》的说法更惨:“中郎将董卓征张角,不克,征诣廷尉,减死罪一等。以皇甫嵩代之。”

董卓押送廷尉受审,判死缓。

这里就得提一嘴那句名言了:一个人的命运,个人奋斗还得看历史进程。

如果是普通人,到这就GG了。

可是董卓不是普通人,带奥义秽土转生,3个月后正好大赦天下出狱。

其冬,北地先零羌及袍罕河关群盗反叛,遂共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冷征。伯玉等乃劫致金城人边章、韩遂,使专任军政,共杀金城太守陈懿,攻烧州郡。明年春,将数万骑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托诛宦官为名。

同时凉州羌人联合河关群盗再次叛乱,以“讨伐宦官”为名大破官军,兵锋只指京畿。

把持朝政的宦官集团很慌,平羌专家“凉州三明”都死了。

“Micro凉州三明”还在,连夜把出狱的董卓又抬了上来。

诏以卓为中郎将,副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征之。嵩以无功免归,而边章、韩遂等大盛。朝廷复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袁滂为副。拜卓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并统于温。并诸郡兵步骑合十余万,屯美阳,以卫园陵。章、遂亦进兵美阳。温、卓与战,辄不利。

朝廷命令左车骑将军皇甫嵩领军,董卓拜中郎将为副。

皇甫嵩是“凉州三明”皇甫规侄子,很能打,不过打羌人不行。

战事继续不利,皇甫嵩被免,叛军气势如虹。

朝廷又派司空张温总领平叛,董卓为破虏将军,加上一群跑龙套,集结兵力十万。

中央军和叛军在美阳县(陕西扶风)对峙,初战不利。

十一月,夜有流星如火,光长十余丈,照章、遂营中,驴马尽鸣。贼以为不祥,欲归金城。卓闻之喜,明日,乃与右扶风鲍鸿等并兵俱攻,大破之,斩首数千级。章、遂败走榆中,温乃遣周慎将三万人追讨之。

双十一晚,流星雨。

叛军没文化,觉得不吉利,打算退兵。

董卓有文化,不但没觉得不吉利,还对着流星许了20个心愿。

第二天与右扶风鲍鸿联击,大破叛军,斩首数千。

董卓打黄巾军不行,打羌人还是猛。

叛军一路败回金城郡榆中县(兰州榆中),张温兵分六路追击。

张温这波操作有点辣眼睛,兵分六路典型的智障操作。

敌占区作战,主动增加后勤、通讯、协同难度就是找死。

不要拿霍去病出来抬杠,李广反弹。

如果你是天才,你不需要学别的天才,你是天才你不需要。

如果你不是天才,你更不需要学别的天才,你不是天才你学不会。

顺便黑一下皇宋,皇宋也有同样的操作。

元丰四年 ( 1081),皇宋五路伐夏。

单方面投入兵力近60万,双方总动员百万+,中世纪规模最大的会战。

结局和张温也差不多,连夜送的ICU,值班大夫脖子都急红了,这病不收,埋了吧。

温参军事孙坚说慎曰:“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慎不从,引军围榆中城。而章、遂分屯葵园狭,反断慎运道。慎惧,乃弃车重而退。温时亦使卓将兵三万讨先零羌,卓于望垣北为羌胡所围,粮食乏绝,进退逼急。乃于所度水中伪立,以为捕鱼,而潜从下过军。比贼追之,决水已深,不得度。时,众军败退,唯卓全师而还,屯于扶风,封黧乡侯,邑千户。

这次平叛还有个熟人,司令部参谋孙坚。

兵分六路,群演周慎率三万人围攻榆中县是一路。

孙坚还是有水平,周慎要强攻榆中,孙坚觉得不靠谱,提了个围点打援、釜底抽薪、一网打尽的建议。

分一万人切断叛军粮道,等叛军粮尽逃跑的时候,以逸待劳追击,一战荡平凉州。

这段说明张温虽然是统帅,但是没什么威望。

周慎根本就不搭理孙坚,领着三万人硬上。

同时叛军方面边章、韩遂分兵,反手断了周慎粮道。

榆中久攻不下,轮到中央军粮尽逃跑了。

周慎一路丢掉车马辎重,抱头鼠窜。

另一路董卓这边也是三万人。

在望垣县(甘肃秦安县)北遭遇了周慎的局面,被羌人包围粮尽。

董卓肯定比龙套强,让士兵筑坝截断渭水,宣称断粮了捞鱼。

堤坝筑好水位升高,撒丫子就跑。

叛军想追击,但是无法渡河只能作罢。

张温兵分六路,五路大败,唯独董卓那路没损失。

算上流星雨那天的战功,朝廷因功封董卓为斄乡侯,封邑一千户。

孙坚老戏骨了,这次平叛主动给自己加了很多戏份,评论区也提到。

平叛初期,张温召见董卓,董卓迟到,还言语冒犯。

孙坚建议直接砍了,张温没同意。

这段说明张温还是有政治头脑的,董卓凭什么从重囚直升平叛二把手,凭得是“Micro凉州三明”的牌子。

张温得抱着多坚定“极限一换一”的决心,才敢在凉州地头把董卓砍了。

又到了吹牛逼时间,扯一下孙坚吧。

扯肯定是扯颠覆大家印象的。

孙坚就不是忠诚汉室的角色,本质和董卓一样心狠手辣、杀伐果决的混世魔王,严格说还不如董卓。

《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灵帝崩,卓擅朝政,横恣京城。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坚亦举兵。荆州刺史王叡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比至南阳,众数万人。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坚以牛酒礼咨,咨明日亦答诣坚。酒酣,长沙主簿入白坚“前移南阳,而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主簿推问意故”咨大惧欲去,兵陈四周不得出。有顷,主簿复入白坚“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便牵咨於军门斩之。郡中震栗,无求不获。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

讨伐羌乱后,孙坚出任长沙郡太守。

前文说过了,刺史是监察官,监察对象是各郡太守。

2年后十三路诸侯伐董,孙坚顺手就把监察他的荆州刺史王叡宰了,这个可不合适吧。

王叡是董卓的人吗?真不是。

路过荆州孙坚问王叡要军饷,王叡说长沙兵也是荆州兵,没问题。

孙坚拿完就把王叡宰了。

王睿死前还问了一句,我犯了什么罪?

孙坚说,不知道!

过了两天孙坚路过南阳,又把隔壁南阳太守宰了。

南阳太守是董卓的人吗?也不是。

跋扈吧。

董卓的跋扈好歹还是在体制内的跋扈,孙坚的跋扈都超出规则了。

孙坚还有个细思恐极的事,《吴书》记载孙坚在洛阳城南捡到传国玉玺,《三国演义》里也有这段。

捡的?我看这段的时候,觉得九年义务教育受到了奇耻大辱。

大家都知道《完璧归赵》,传国玉玺就是故事里的和氏璧。

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丢失的宝玉“和氏璧”,秦昭王知道了,强行用十五座城池换。

蔺相如极限操作,带回“和氏璧”传为典故。

后来“和氏璧”还是落到秦始皇手上,被刻成印信,成为传世国宝。

这么珍贵,并且具有极高政治意义的宝物,孙坚能捡到,我奶奶都不信。

大胆推测,只有两种可能。

1,孙坚伐董驻军洛阳南,护卫传国玉玺的禁军寻求保护,羊入虎口。

2,孙坚伐董驻军洛阳南,遇到有人抢夺传国玉玺,一锅烩。

其实事实是那种可能性也没那么不重要。

重要得是孙坚得到传国玉玺根本没打算交出来,藏在家里后来又被袁术抢了。

时间节点到这,董卓的表现其实都很好。

吃过败仗,顶撞过上级。

总体还是一个忠于汉帝国的优秀军官。

《后汉书.董卓列传》三年春,遣使者持节就长安拜张温为太尉。三公在外,始之于温。其冬,征温还京师,韩遂乃杀边章及伯玉、文侯,拥兵十余万,进围陇西。太守李相如反,与遂连和,共杀凉州刺史耿鄙。而鄙司马扶风马腾,亦拥兵反叛,又汉阳王国,自号“合众将军”,皆与韩遂合。共推王国为主,悉令领其众,寇掠三辅。五年,围陈仓。乃拜卓前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嵩击破之。韩遂等复共废王国,而劫故信都令汉阳阎忠,使督统诸部。忠耻为众所胁,感恚病死。遂等稍争权利,更相杀害,其诸部曲,并各分乖。

中平3年-5年,董卓都在凉州平叛,乏善可陈没什么有趣的故事。

不过这三年对董卓很重要。

辅助皇甫嵩平叛的过程不顺利,但是屠龙少年终成恶龙,董卓掌握了一支忠于他的军队。

六年,征卓为少府,不肯就,上书言:“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皆诣臣曰:‘牢直不毕,禀赐断绝,妻子饥冻。’牵挽臣车,使不得行。羌胡敝肠狗态,臣不能禁止,辄将顺安慰,增异复上。”朝廷不能制,颇以为虑。及灵帝疾,玺书拜卓为并州牧,令以兵属皇甫嵩。卓复上书言曰:“臣既无老谋,又无壮事,天恩误加,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于是驻兵河东,以观时变。

中平六年,朝廷征召董卓为少府,张奂也担任过这个职务。

九卿之一,征山海池泽之税和收藏地方贡献,负责宫廷衣食起居、游猎玩好,妥妥的肥差。

董卓上书推辞:“我下属的汉兵、匈奴兵都来拦我车,我制止不了他们,只能留下,如果有情况有变我再向朝廷汇报。”

朝廷无可奈何,十分担忧。

能读出来点味道吧,这个时候董卓已经嗅到乱世的气息。

灵帝病重,又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其下属军队转交给皇甫嵩。

董卓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军队,上书辩解道:“我掌兵十年,士兵和我关系太好了,都要为我卖命,我乞求带这帮士兵去并州,效力边垂”。

直接带兵赖在河东郡,观望天下局势。

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运城,和首都洛阳隔黄河相望,直线距离不到150公里。

再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的,灵帝驾崩,董卓从河东带着3000人杀进洛阳,正式开启了三国。


······非常感谢各位的点赞和评论,第一次拿到这么多赞······

写了好久,中间还写花了。

关于马镫的话题,大家都学过初中物理,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马镫普及以前,骑兵的战术动作很有限,骑射为主,高速挥砍和穿刺基本很难实现。

没有马镫,一刀砍出去,反作用力能把骑兵拉下马。

马镫普及以后,骑枪马刀成为标配,骑兵也迅速和步兵拉开差距。

这也是农耕、游牧民族战力转变的重要因素。

马镫对骑兵的战斗力加成远超过大家想象。

双边蹬肯定是从单边蹬发展来的,但论对骑兵的重要影响,双边蹬才是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董卓那个左右驰射不能有画面,不然想起来就好笑。

左右驰射肯定是两边都是敌人吧,要是重骑兵的话,正面突阵那肯定左右都是敌人,这我能理解。

关键董卓是弓骑,什么情况才能搞成左右都是敌人,就差一件班尼路的衣服了。

······接下来想写霍去病和花木兰的段子,有人看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董卓,这位在东汉末年叱咤风云的枭雄,留给后世的印象大多是残暴、贪婪、昏聩的暴君形象。然而,历史的真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和多维度。要了解真实的董卓,我们需要剥离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的滤镜,回到史书的记载,从他的出身、发迹、执政以及最终的灭亡来细致地梳理。一、 身世与早年经历:从边疆将领到权倾朝野 .............
  • 回答
    今天课堂上,老师抛出了一个非常颠覆性的观点,听得我当时脑子都有点打结。他直接说,在三国时期,刘备跟董卓没啥本质区别,都是靠着手下的精兵猛将才能成事,自己能力并不突出。更令人惊讶的是,老师还把诸葛亮形容成一个“平庸之才”,认为所谓的“隆中对”根本就是后世杜撰出来的,没有这回事。而他心目中真正厉害的,是.............
  • 回答
    关于袁绍袁本初是否建议引入西凉董卓勤王的说法,历史上确有此事,而且细节颇为复杂,并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这件事的发生,是当时乱局下各方势力博弈和判断失误的产物,也成为了董卓专权乃至日后东汉王朝走向灭亡的重要转折点。要详细讲述这件事,我们需要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公元189年。背景:汉.............
  • 回答
    董藩教授的说法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他将生育率低主要归咎于女性教育水平,而非居高不下的房价,这其中有他自己的逻辑,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房价的巨大影响。董藩教授的逻辑可能在哪里?从董藩教授的表述来看,他可能想强调的是:1. 教育与生育观念的转变: 高等教育尤其是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往往伴随着更强的自我意.............
  • 回答
    关于何进为何召董卓进京,以及他是否愚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挖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汉灵帝去世、少帝即位,以及何进作为大将军掌握朝政的那个敏感时期。首先,咱们得明白何进当时面临的局面。汉灵帝一死,少帝刘辩继位,年幼。何进作为国丈,也就是少帝的舅舅,一下子就成了权倾朝野的人物,独揽朝.............
  • 回答
    关于董卓,历史上的评价确实比《三国演义》中描绘得更为复杂,而“坏”这个字,或许过于简单化了他。让我们抛开演义的滤镜,看看史书里这位西凉猛将的真实面貌。首先,得承认,董卓在历史上留下的恶名,很大程度上是有根源的。他确实做了许多令人发指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直接导致了东汉王朝的彻底崩塌。野心勃勃,以权谋私.............
  • 回答
    刘备密谋董承,斩车胄一事,是否可以侧面印证“衣带诏”时间的真实性,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解答此惑,我们需将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细细梳理,并考量其逻辑关联。首先,我们得明确“衣带诏”事件的大致时间点。普遍认为,“衣带诏”事件发生在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冬至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春之.............
  • 回答
    董路和唐晖的“中国足球小将”争端,这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每次都会掀起不小的波澜。这次唐晖又一次跳出来,直指“中国足球小将”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关于球员培养和金钱的问题,搞得是沸沸扬扬。那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唐晖说的这些事儿,到底有没有谱。唐晖的矛头指向:唐晖这次的批评,可以说是一把抓,直戳“中国足球.............
  • 回答
    您提出的关于“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中疑似董某民结婚照的真实性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备受关注的焦点。对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详细梳理和分析,力求全面客观地呈现信息:一、 网友晒出疑似结婚照的背景和内容: 信息来源: 通常是网络社交平台(如微博、抖音、快手等)的网友发布。这些网友可能是事件的深.............
  • 回答
    印度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国家,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既有显著成就,也存在深刻矛盾和挑战。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印度的真实情况,避免片面化或刻板印象,力求呈现一个更全面的图景: 一、经济与社会结构1. 经济潜力与挑战并存 增长与机遇: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23年GDP约3.7万亿美元.............
  • 回答
    伊朗是一个位于中东地区的文明古国,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挑战。以下从多个维度对“真实的伊朗”进行详细分析: 一、地理与自然环境1. 地理位置 伊朗地处西亚,东接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相邻,西部与土耳其及.............
  • 回答
    康熙皇帝,原名爱新觉罗·玄烨,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也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其雄才大略、勤政爱民、博学多才和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而闻名于世。要详尽地了解康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绘他:一、 早年经历与登基的艰辛: 身世的坎坷: 康熙出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是顺治皇.............
  • 回答
    “真实的地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因为它涵盖了从古代的贵族到现代的房地产投资者,再到那些拥有少量土地的个体户等等。地主的形象和行为方式取决于他们的时代、社会背景、经济实力、个人品格以及所处的地区。为了更详细地描述,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真实的地主”:一、 历史上的地主(尤其在中国传统社会):在.............
  • 回答
    真实的黑帮战争,那可不是电影里演的那种只有枪战和飙车。它更像一场阴影里的博弈,充斥着算计、背叛、暴力,以及为了生存和利益不择手段的残酷现实。如果非要描绘一番,那会是这样一番景象:前奏:暗流涌动下的试探与铺垫一场黑帮战争的爆发往往不是突然其来的。在表面平静的水面下,早已是暗流涌动。这可能是因为: .............
  • 回答
    要说真实的岳飞,咱们得先放下那些被神化的色彩,回到那个金戈铁马、风起云涌的南宋初年。岳飞,他不是一个生下来就自带光环的英雄,而是一个出身低微,靠着自己的才华和坚韧一步步爬上高位,最终被历史记住的人。出身与早期经历:寒门起家的武将岳飞出生在河北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里甚至没有多少地。你想想,在那个年代.............
  • 回答
    关羽,这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其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他被奉为武圣,受人敬仰,流传下来的事迹更是被渲染得神乎其神。但若拨开历史的迷雾,以一种更审慎的态度审视,我们或许会发现,这位“武圣”的真实面貌,与我们想象中的那个无敌战神,可能存在不小的差距。换句话说,真实的历史关羽,或许确实被后人“过誉”了。.............
  • 回答
    韩国,一个充满活力的东亚国度,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但抛开那些光鲜亮丽的头条,真实的韩国人民生活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总能看到不同的细节和感受。首先,我们得承认,韩国的整体生活水平是相当高的。这体现在方方面面。基础设施的便利与现代化是韩国人生活的底色。 你很难想象一个没有WiFi.............
  • 回答
    说实话,要是在川渝的大街上,“遍地”都是那种惊为天人的大美女,那估计跟你在电视上看四川卫视的节目,觉得好多明星都特别漂亮一样,多少有点滤镜。不过,川渝妹子确实有她们独特的魅力,这才是最真实也最吸引人的地方。首先,川渝妹子的颜值底子不差。 你看四川、重庆出的明星、模特,很多都是公认的美女,这说明这片土.............
  • 回答
    在中国武术界,“高手”这两个字承载着太多期望和想象。提起功夫高手,许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电影里那些飞檐走壁、以一敌百的传奇人物。但现实中的功夫高手,他们的厉害之处,远比那些光影特效要沉淀得多,也复杂得多。一、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身体的极致雕琢首先,一个真正的功夫高手,绝不是天生的“超人”。.............
  • 回答
    真实的硅谷,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多元,也更加真实。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区域,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生态系统。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描绘真实的硅谷,从多个维度来呈现:一、地理与物理环境: 地理位置: 硅谷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的南部,包括圣克拉拉县(Santa Clara County)及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