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联合利华承认梦龙中外用料不同,欧洲用料为浓缩奶,中国则为奶粉加水,两者有哪些差别?

回答
联合利华承认梦龙在中国和欧洲的用料确实存在差异,一个是用浓缩奶,另一个是用奶粉加水。这个差别听起来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区别,但对于冰淇淋的口感、风味、甚至是制作工艺,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咱们说说欧洲梦龙用的“浓缩奶”。

这里的“浓缩奶”通常指的是液态的浓缩乳品。它不像咱们平时说的奶粉那样经过干燥脱水处理,而是通过蒸发掉一部分水分来达到浓缩的效果。想象一下,把鲜牛奶放在锅里慢慢加热,让水分蒸发掉,剩下的就是更浓稠的牛奶。这种工艺能更好地保留牛奶本身的天然风味和营养成分。

用浓缩奶制作的冰淇淋,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口感更丝滑、更细腻: 由于是液态奶的浓缩,其脂肪和蛋白质分子结构可能更完整,与空气和糖的融合也更佳。这使得冰淇淋的质地更加顺滑,入口即化,没有颗粒感,就像丝绸一样在舌尖滑过。
奶味更醇厚、更天然: 浓缩奶保留了更多牛奶的原始风味。这意味着你品尝到的奶味会更接近新鲜牛奶的味道,更纯粹、更浓郁,而不是一种“奶味添加剂”的感觉。这种天然的奶香是很多资深吃货追求的。
更好的脂肪和蛋白质分布: 浓缩过程中,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会更紧密地结合。在制作冰淇淋时,这有助于形成更稳定的乳化体系,让冰淇淋在冷冻过程中不易产生冰晶,从而保持细腻的口感。
可能更费时费力: 制作浓缩奶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工艺和设备,比如蒸汽蒸发技术,这使得它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再来看看中国梦龙用的“奶粉加水”。

这里的“奶粉”通常指的是全脂奶粉或脱脂奶粉。将奶粉与水混合还原成液态奶,再用于制作冰淇淋。这是一种更常见的冰淇淋生产方式,尤其是在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方面有其优势。

用奶粉加水制作的冰淇淋,可能表现出以下特点:

口感相对稍逊: 奶粉在经过干燥脱水再复水的过程,其蛋白质和脂肪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虽然现代工艺已经做得很好,但与直接使用液态浓缩奶相比,在极度细腻丝滑的口感上可能会略有不足。有时候,你可能会感受到一丝不易察觉的颗粒感,或者在奶味呈现上没有那么“活泼”。
奶味可能不够纯粹: 奶粉的风味相比于鲜奶或浓缩奶,在干燥和复水过程中可能会损失一部分天然的奶香。为了达到更浓郁的“奶味”,有时可能需要额外添加一些奶香香精或其他风味剂。这使得最终的风味可能更像是一种“奶味”,而非“牛奶味”。
易于储存和运输: 奶粉形式便于长期储存和远距离运输,这对于建立全球统一的供应链,尤其是在物流相对复杂的地区,是很有吸引力的。
成本效益更佳: 相比于生产浓缩奶,使用奶粉复水通常能降低生产成本,这对于品牌在不同市场的定价策略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量。

两者对比的根本差异在哪?

核心在于“奶源的形态和加工过程”。

1. 天然风味保留程度: 浓缩奶更像是在“稀释”鲜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牛奶本身的鲜活风味和细腻的脂肪球。而奶粉是经过高温干燥脱水,再复水还原,这个过程本身就对牛奶的天然风味和结构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2. 微观结构影响: 浓缩奶的液态乳化体系在制作冰淇淋时,更容易形成细腻的冰晶结构。奶粉复水后形成的乳液,其脂肪和蛋白质的分布可能不如浓缩奶那样理想,从而影响最终的口感细腻度和入口感。
3. 风味调配策略: 欧洲市场的消费者可能更追求纯粹的、天然的奶味,因此使用高品质的浓缩奶能够满足这一需求。而在中国市场,除了注重口感,消费者也可能对浓郁的“奶香味”有更高的期待,这使得品牌在配料选择和风味调配上会有不同的考量。

总的来说,联合利华梦龙在中国和欧洲使用不同原料,并非是简单地偷工减料,而是在成本控制、供应链便利性以及对不同市场消费者偏好的理解之间做出的一种权衡。欧洲的浓缩奶提供了更接近天然的细腻口感和醇厚奶味,而中国采用的奶粉加水,在保证基础品质的同时,可能在口感和风味的“丰富度”上与欧洲版本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这反映了在全球化品牌运营中,如何在统一品牌形象的同时,适应不同区域市场的实际情况和消费者的具体期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吃过生日蛋糕没?

除了少数富二代,大部分中下层家庭的生日蛋糕,最近十年里明显变得好吃很多。

如果你10年前吃过生日蛋糕,应该对生日蛋糕上面那一层厚厚的奶油印象深刻。

很腻,很难吃,甚至有人把奶油全部去掉,只吃里面的蛋糕胚。

而如果你近几年吃过生日蛋糕,会发现生日蛋糕的奶油明显变得好吃很多。

香甜,入口即化,且不腻,让你吃了还想吃。

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口感差别,是因为中国有钱了,蛋糕店大面积使用了动物奶油来制作生日蛋糕。

2010年之前,中国绝大多数蛋糕店,使用的都是植物奶油。

植物奶油其实和奶油没啥关系,是用植物油、香精和一系列添加剂人工合成的,是一种看起来类似于奶油的物质。

这种植物奶油优点很多,“打发率”显著高于动物奶油,完成同样大小的蛋糕用的植物奶油数量明显少一截,而且特别容易做造型,很多复杂造型的蛋糕至今也只能用植物奶油去做。

同时,植物奶油融点高,不易融化,保持起来较为容易。

因此,使用植物奶油做蛋糕,明显省工。

而植物奶油更大的优点,是省钱,价格只有动物奶油的1/3左右,加上打发率的差距,综合成本能到动物奶油的1/5。

又省工又省钱,做出来的东西看起来差不多。

在大部分中国人没钱,又有吃生日蛋糕需求的年代,植物奶油可以说是一统天下。

除了极个别的高端店,绝大多数生日蛋糕都是用植物奶油做出来的。

植物奶油有这么多优点,那有没有缺点呢?

当然有,还很多。

首先,动物奶油是从牛奶里提炼出来的,属于天然奶油,又称鲜奶油、淡奶油,不需要任何添加剂就拥有更香甜的味道和口感,而且富有牛奶的营养价值。

另外,动物奶油的融点特别低,手温都能让动物奶油融化,这个特点导致动物奶油做造型极为困难,且容易被破坏。

但这个特点,也导致动物奶油入口即化,口感香浓,不会有丝毫甜腻的感觉,口感爆炸好。

最后,动物奶油会产生顺式脂肪酸,代谢速度快,对身体危害较少,而植物奶油会在人体内产生反式脂肪酸,极难代谢,容易在腹部积累,导致肥胖,还会增加胆固醇形成血栓,增加糖尿病、冠心病等风险。

不相信植物奶油副作用这么大的,建议自行上网查查百度百科。

简单的说,动物奶油营养价值高,口感极佳,入口即化,吃起来不腻,不容易发胖,对身体害处小,是一等一的原材料,但就是原材料价格贵了3~5倍,且造型很费人工。

2010年之后,中国慢慢的富裕了,采用动物奶油的蛋糕店越来越多了。

但是,如果客户没有要求用动物奶油,蛋糕店依然喜欢偷偷给你换成植物奶油。

因为,真的可以省很多成本。

但同样在2010年之后,各种小区里兴起了不少所谓的私家烘培,价格贵到离谱,购买者依然络绎不绝。

为啥不去正规蛋糕店买蛋糕,非去小区里的这些店里买,说好听点是私家烘培,说难听点不就是黑店。

原因只有一个,这些私家烘培小作坊,对小区邻居们承诺用动物奶油,导致口感暴增一大截。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最近几年,城市里稍微上点档次的蛋糕店,慢慢的都开始添加一点动物奶油来提升口感了。

使用纯动物奶油的蛋糕店,普通市民还是吃不到的,但一点动物奶油都不加的蛋糕店,也已经慢慢混不下去了。

还活下来的蛋糕店,虽然是植物奶油和动物奶油混用,但口感比以前的纯植物奶油也是要好上很多很多的。

因此,这几年的生日蛋糕,口感明显提升了一大截。

因为动物奶油和植物奶油巨大的口感差异和价格差异,为防有黑心商家偷工减料,国家标准中对涉及牛奶制品(乳脂)的食物,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比如说,在中国的冰激淋国标GB/T 31114-2014中就明确规定,冰激淋分为全乳脂、组合型全乳脂、清型半乳脂、组合型半乳脂、清型植脂、组合型植脂产品。

从高到底,使用的乳脂含量逐次降低,你用了多少乳脂就只能叫什么名字,不允许擅自提升自己身价。

根据国标,主体部分乳脂质量分数为8%以上,才有资格叫全乳脂冰淇淋。

高档冰淇淋,乳脂的含量可达到12~16%。

用了2.2%以上的乳脂,然后用人造奶油或植物油脂来填充成分的,叫半乳脂冰淇淋。

而乳脂质量低于2.2%的冰淇淋,只能叫植脂冰淇淋。

植物奶油,就是低端、廉价材料的代名词,口感和对身体的危害也对得起那个价格。

动物奶油贵是贵,但真的好吃,对身体的危害也小。

不清楚里面区别的,去蛋糕店指名道姓买一份动物奶油做的糕点,吃上一口,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了,那还只是动植混合的奶油糕点。

明白上述知识点后,你就知道联合利华为什么在坑中国人了。

联合利华这个公司名称,听起来很有中国范,毕竟又“联合”又“利华”。

但这是一家典型的欧洲公司,是英国和荷兰合资的公司。

这公司是一个巨无霸,旗下品牌非常的多,你平时用的夏士莲、力士、清扬、多芬、凡士林、和路雪、立顿茶、金纺和奥妙等等,全部都是联合利华的。

甚至,连中华牙膏,都是联合利华的。

这次出事的,是联合利华旗下和路雪的一款冰激淋,品牌名叫梦龙。

梦龙是90年代进入中国的,定位中高端,仅次于哈根达斯。

低端冰淇淋两三块一个,中端冰淇淋五六块一个,而梦龙的产品要十几块一个。

定价那么贵,肯定用的都是很好的原材料吧。

近日,有博主爆料称梦龙冰淇淋存在双标现象,在欧洲市场销售的产品用牛奶做主要原材料,而在中国的产品用水和少量奶粉外加大量的植物油做原材料。

梦龙自己的配料表里清清楚楚的写着,用料第一的是水,后面跟着可可粉和全乳脂粉,然后是食用植物油,最后是一堆添加剂和香精什么的。

而欧洲的梦龙冰淇淋,成分表第一位的是就是牛奶,含量超过50%以上。

梦龙这种植脂型冰激淋,也配叫高端产品?

有很多人说,同一个牌子的冰淇淋,为什么在国内吃和国外吃口感不一样。

当然不一样了,因为连原料都不一样,口感怎么可能一样。

对于为什么不在中国的产品里使用鲜牛奶做为主原料这个指控,梦龙的解释异常的奇葩。

首先,联合利华全球副总裁曾锡文说“浓缩鲜牛奶需要运输,从欧洲运鲜奶到中国是很困难的。”

至于为什么不能用国产的鲜奶作为原料。

联合利华的这位副总裁说,中国奶“供应有问题”,我们梦龙要选用“更加稳定,能够支持大规模生产的高品质乳粉原材料”。

言下之意,中国奶不行,所以我们不用。

而欧洲奶运过来太困难(贵),所以我们也不用。

这话说的已经很过分了,但更过分的还在后面。

联合利华官方还出了一个公告,把自己用植物油脂的原因解释为梦龙追求可持续生活,不断探索以植物为基础的研究,希望能减少冰淇淋对环境的影响,以植物油脂替代动物油脂是梦龙迈向植物基的第一步,之后还会有更多的植物基产品加入到梦龙的产品线。

简单地说,梦龙说自己偷偷给中国人吃植物油脂是为了环保,为了保护地球。

别笑,梦龙真的是这么说的。

这公告一出,网友就全炸锅了,你这是在侮辱我们智商么,谁不知道植物奶油比动物奶油便宜好几倍,这是在把我们当傻瓜么?

梦龙你用植脂也不是不行,那你的产品倒是按植脂定价啊,还用高端冰淇淋的价格去卖,最后用所谓的环保来给自己辩解,真的太绝了。

最过分的是,环保这玩意不是欧洲人提出来的么?全球闹环保闹的最厉害的就是欧洲。

联合利华是英荷合资的欧洲企业,搞环保没有任何问题。

但你说用植脂是为了环保,用牛奶这种动脂是不环保。

那为什么你在中国的产品用植脂,在欧洲的产品用动脂。

敢情只要求中国人搞环保啊,中国人只配用植脂,欧洲人就必须要用牛奶来做冰淇淋。

环保这名头真好用,随便用用就能剥夺中国人吃高端冰淇淋的资格。

央视说联合利华的梦龙产品是国际驰名双标,一点都没冤枉他。

事实上,中国有很多用料非常讲究的冰淇淋产品,鲜牛奶含量接近甚至超过50%的冰淇淋产品比比皆是。

中国就算是等级最低的植脂型冰淇淋产品,里面也会含有15%以上的鲜奶。

牛奶含量达50%以上的冰淇淋产品,不仅欧洲有,中国也有,中国厂家一样造得出来,不需要求外国人造。

但很可惜,用料这么讲究,成本这么高的中国冰淇淋,知名度远远不如梦龙,价格就是卖不上去,导致厂家常年微利。

50%以上成分由牛奶构成的中国冰淇淋没人认为是高端,第一成分为饮用水的梦龙冰淇淋却被认为是高端货,可以躺着发财。

这种配料表弄出来的产品,梦龙你怎么就不敢卖到欧洲去呢,难道欧洲就不需要保护地球了么?

你是欧洲企业,应该多让欧洲人吃植物油脂,而不是强迫中国人吃植物油脂。

中国人现在有钱了,消费得起牛奶产品了,民族自信心也提升了,想再忽悠中国人没那么容易了。

肉蛋奶这种东西,中国人想吃就吃,轮不到欧洲企业以环保的名义来指手画脚。

以前,很多中国普通消费者不知道植脂和动脂的差距,梦龙可以肆无忌惮的收中国人的智商税。

但现在,不好意思,拜拜。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原文:欧洲企业说,不让中国人吃高端冰淇淋是为了保护地球

user avatar

现在就想问问当初为梦龙洗地的人脸疼么?

联合利华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称梦龙事件是「无妄之灾」,对此你如何评价?

当初有不少人在此篇问题下为梦龙鸣不平。说什么,产地不同,用料自然不同,这都属于正常现象。有些人就是爱把小事升级,上升到民族大义,骗情怀,臭营销号。那么我请问,如果梦龙在包装袋里给你放块冻豆腐,你也无动于衷,接着洗?

现在好了,双标已经实锤。

联合利华从始至终都未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还在插科打诨,顾左右而言他,可能从心底认为发展中国家就只配低配。

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口味,中国市场的梦龙产品使用的巧克力要比欧洲梦龙产品多11%。多放这么多巧克力我们都不心疼,还会在其他辅料上打主意?你怎么看?

我们说奶,你说巧克力,反讽还是围魏救赵?

现在具体看看什么是浓缩奶复原奶

浓缩乳是将乳中的水分部分地去除而获得的一类乳制品。最常见最传统的水分去除方式是蒸发,也可采用超滤或反渗透等现代膜技术进行脱水浓缩。目前,也有采用乳粉奶油等乳原料复原重制生产的再制浓缩乳制品。在浓缩乳制品中,最基本的产品形式就是炼乳
复原乳又称“还原乳”或“还原奶”,是指把牛奶浓缩、干燥成为浓缩乳或乳粉,再添加适量水,制成与原乳中水、固体物比例相当的乳液。通俗地讲,还原奶就是用奶粉勾兑还原而成的牛奶。

然而具体有哪些区别呢?

1.处理次数不同。复原乳的过程,是指把牛奶浓缩、干燥成为浓缩乳或乳粉,再添加适量水,还原成复原乳,这样原料不仅存放周期长而且需要经过多次热处理才能成为最终产品。

2.新鲜程度差异大。如果梦龙在中华地区的奶粉需要进口的话,要抵达国内需要经过一定的海运和通关时间,运输途中要耐受船舱中的高温环境(夏天最高可达到40-50℃)。然而奶粉在抵达工厂后,由于用料不及时,可能还会在常温仓库储藏几个月,甚至1年多的时间。这其中就增加了风险。

怎么着难道梦龙对中华区分公司设置了浓缩乳技术壁垒,逼得他们不得不使用复原乳?

其实说真的,大家在意的不是少的那点乳脂以及多的那点反式脂肪。多喝点奶以及少吃点蛋糕油条就都平衡过来了。

大家更关注的是双标这个问题,明目张胆的把国人当傻子耍,按着你的脑袋让你交智商税。还死不承认,这就是态度问题了。

也许他们可能一直觉得中国人维权意识不强。相反国外,比较看重自身权益,一旦发现又是一场抵制,并且还有人因为此去打官司。咱们呢,大部分人都懒得浪费时间去追求这些「虚」的东西。认为时间成本太高,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感觉。

但是梦龙这次却没想到国人会如此“较真”。

断绝购买就是最好的抵制,最有力的维权。不过说实话,从健康角度,一棵梦龙热量顶的上两碗大米饭了,高碳食品,还齁甜,不吃就不吃了。


他来了,他来了,他们带着清洁工具齐刷刷的向我走来了。

其实,言论自由,大家抒发不同观点无可厚非。有的反对意见,我看了甚至觉得他们说的还不错,但是就是有一点很可惜,你们完全可以单独开贴给梦龙昭雪嘛,我的热度不高,没办法让更多人看到你们的观点,真是很抱歉。再者如果这真的对梦龙来说是“无妄之灾”的话,你们真的可以借此机会让质疑梦龙的答主清醒一下,让我们知道何为正义?何为思想?顺便在丢给我们一句:脸疼么?

user avatar

梦龙自己终于承认了「这事就是在降成本,而且成本确实降了不少」。之前第一次声明中还想打环保牌,现在看来「环保」只是一个失败的说辞。

但是我有一段话没有看懂:

这段话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不管是水加奶粉,还是水加浓缩奶,在中国的定义中都算「复原乳」。

第二,浓缩牛奶也是工业产品,相对于短保的鲜奶,它也可以长期储存和运输。想从欧洲运过来也不难。再说了,在中国也存在很多浓缩牛奶的供应商。如果想用浓缩牛奶,那也可以直接用本地供应商啊。

所以,我觉得根本原因不是浓缩牛奶运不过来,而是「浓缩牛奶没有奶粉便宜」,在成本上不划算,所以没用。

接下来梦龙有两条路:

1. 更换配方,换成相对更高端的原料,至少要符合中国全乳脂冰淇淋的标准。

2. 降价。

如果不做改变,不要怪消费者不买。

user avatar

很高兴本仓鼠能再次回答这个问题。

昨晚看财经频道新闻了解一下天下事,却发现本仓鼠的回答和另一位大佬(都是一闪而过,只看清应该是胖达哥的)的回答上了新闻开头(而且胖达哥的回答给的镜头时间比较长);自然是小小兴奋,能为事实真相出一份力也是好的……

在报道中,通过财经频道记者强大的攻势,当初在微博上言之凿凿炮轰网友的曾总裁也蔫儿了,老老实实承认自家联合利华搞双标的问题╭(╯^╰)╮

不过他还是嘴硬了一点点——中国市场用的是奶粉,不是网上流传的植脂或谣传的植脂末,虽然不是欧洲市场的浓缩奶,但也不能证明偷工减料了不是?

本仓鼠看到这儿,请教专门研发烟草与食品香精的鼠爸,这奶粉加水和水加浓缩奶有啥区别?

鼠爸立即亮出本仓鼠半个月前的那篇回答——

你不说梦龙素享就是冻豆腐嘛?鱼豆腐、日本玉子豆腐吃过吧?

人家那是顶着豆腐名字的鱼糜食品和鸡蛋制品,原材料就不是大豆。

原材料就是豆子,在豆腐里加什么,哪怕是加金子进去了,都改不了它是豆腐的本质!

尤其是在咱们国家,奶粉+水,和水+浓缩奶都是复原奶的定义,你这梦龙里外里就是想在复原奶的定义下面捣鬼,变着法儿就给有问题的材料(还没说明是什么奶粉),这姓曾的还死死抱着当年轻工子弟的那一套呢,是想找茬让联合利华早点离华不成(小知识:联合利华原名Unilever,其中的lever被翻译为利华)?

然后姓曾的还顾左右而言他,说什么供应的问题,跟当初找环保当借口一样一样。

合着就欺负中国人,给我们吃素冻豆腐是吧?还这么贵,这是雪糕皮子是金子的还是雪糕瓤子是金子的?

鼠爸怒了,毕竟他小时候吃的光明系、四个圈的雪糕还有红小豆、双棒、北冰洋和大板儿,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牛奶制品,虽然卖相不好看还不太卫生,可不造假啊。

这人民的干部,出了人民的视线,走了洋带人的路子,别觉得能走没影儿啊(╯‵□′)╯︵┻━┻

user avatar

狗腿子正欲死战,洋大人何故早降

user avatar

终于承认了吧!

总结一下:

第一:梦龙中外用料双标。

第二:不同用料存在成本差距。

想问一下,既然用料差距,便宜不少 ,

那中国的梦龙,价格比欧洲便宜吗?




联合利华旗下品牌是不是都要注意了:

1、家庭及个人护理用品,联合利华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有:中华、夏士莲、力士、旁氏、多芬、凡士林,奥妙和金纺。


2、食品,联合利华食品(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利华独资企业,主要品牌包括家乐和立顿。生产家乐牌鸡精、鸡粉、速食汤料、色拉酱、花生酱、立顿红茶、绿茶,茉莉花茶等。


3、冰淇淋,和路雪(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利华独资企业,生产梦龙、百乐宝、可爱多等和路雪冰淇淋。




作为一个大的品牌方,如果这些公共处理不好的话,那么让消费者怎么去信服。

不平等的对待,需要合理的说法,访谈中只说到了成本差异,这样的差异品牌方利润更高,并非站在消费者关心的角度去说明问题。

在欧洲用浓缩奶,在中国用奶粉,难道这是“中国的特供款嘛”?

并非要去抵制某些产品,但是希望能够“公平”对待,给大家一个合理的解释。



回顾这个事情的经过:

1、

网友曝光,梦龙双标,中外用料不同。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透露,梦龙国内版的冰淇淋外面那层巧克力和其它地区的应该一样,都是来自比利时的可可脂;
但国内版里面包的冰淇淋却是大比例人造植物奶油,只有少量的奶粉,因此只能称为“植脂型冰淇淋”。
国内版的梦龙连‘M’图章标识都没好意思打上,而其在欧洲生产的梦龙却是牛奶制作的。”


2、

8月1日,梦龙MAGNUM官微回应了质疑,随即又删除了相关文章。

梦龙MAGNUM称,根据国家标准GB/T31114对冰淇淋的定义,梦龙产品属于其中的一类一组合型植脂冰淇淋因为梦龙产品是冰淇淋和巧克力的搭配。这里的“植脂”指的是冰淇淋选用了“植物油脂”,并不是指冰淇淋中使用了植脂末。

简单而言,就是梦龙MAGNUM承认了国内版冰淇淋用了植物油,而不是牛奶。


3、

8月5日,联合利华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否认该事件:无妄之灾。


4、

8月19日,财经记者采访联合利华负责人,报道中承认中外用料不同。


https://www.zhihu.com/video/1412057478674313216



就想问:梦龙这样来回的反转。

梦龙定价可不算低,却在用料搞差距。

是来钻中国冰淇淋标准相对宽泛的漏洞?获取更多的利润。

还是对中国市场,以及中国消费者的歧视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