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政权,而是轰然倒塌的腐朽的旧政权的苟延残喘,所以明朝有的缺点它全都有,明朝没有的劣势它也有,这种情况下南明能存在本身就是个奇迹,而其能坚持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甚至一度反攻打出中兴的幻觉,其实就是对面的新兴政权出了政策制度性失误。换言之,南明能否存在、存多久,并不取决于南明本身,而取决于那个新兴政权决策失误的多寡。
因为时代不一样,每个时代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南宋可以在江南坚持,南明不可以
这个问题的思路错误在于,它想当然的认为无论哪个时期江南情况都是一样的,没有变化。其实完全错误,东晋南宋和南明时期的江南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南迁的朝廷,共同的问题是—-如何供养从北方迁来的军队?
在东晋时期,这个问题不用考虑。因为那时候江南人口稀少,还是司马迁说的“无巨富之家,千金之室”,稻米充足。东晋甚至在江南有空余地方设置侨州侨县,比如南司州在义阳郡(河南信阳),雍州在襄阳郡(湖北襄阳)。
在南宋时期,这个时候江南就稍微有点内卷了,因此南宋初期因为安置南迁的军队忙的焦头烂额。财政接近破产。最后还是韩世忠想出了一个温和版的土地改革办法,把江淮沿岸的躲避金兵的逃亡地主的土地分给人民和供给军队屯垦戍边。才勉强解决了问题。但是这也引起了文人地主的反攻倒算,最后也是造成韩世忠被罢官,执行温和土改最彻底的岳飞被杀的原因之一。
詔江東、西宣撫使韓世忠措置建康營田,如陝西弓箭手法。世忠言:「沿江荒田雖多,大半有主,難如陝西例,乞募民承佃。」都督府奏如世忠議,仍蠲三年租,滿五年,田主無自陳者,給佃者為永業。詔湖北(岳飞就是湖北方面的主帅)、浙西、江西皆如之,其徭役科配並免。五年,詔淮南、川陝、荊襄屯田) 《宋史.食货志》
而岳飞是执行这个政策执行的最好的,而且他明显同情普通百姓利益(每调军食,(岳飞)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 《宋史.岳飞传》
而在明末随着人口增长,江南已经变成了和今天无二的内卷区。已经不是一个能提供多余粮食供养大军的地方了。有明一代的倭寇,其实部分原因在于江南百姓为了生存违反海禁,铤而走险去海外走私贸易。而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纺织工厂,人民开始不种粮食改种桑麻。你可以看成经济发展,但看成内卷严重,光靠种地无法生存,必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也无不可。
因此完全用阶级的眼光看明末是错误的,再怎么公平分配,没有资源就是没有资源。十个人平均分一碗大锅清水汤会饿死,一个人吃肉九个人喝汤依然能活。如此残酷资本主义的灯塔国活到今天,无他,资源丰富耳。
君子之泽 五世而斩,吴越二国汉人先民为大汉民族征服了江南大地,孙吴大帝孙权开发了江南。这个地方在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庇护了汉族。但是能永远庇护汉族吗?
因此明末江南不可以作为军队供养地,明朝按照历史经验选择偏安江南,政策就是错误的。
那么希望在哪里呢?其实是西南,西南云贵在明初才被征服开发。是一个能供养大军坚持抗战的好地方。而事实上,南明坚持最长的地方也的确是占据西南数省的永历政权。
最后说一下抗战,常凯申大元帅最近因为阶级反动性太强,在知乎上早就被开除了人籍。但平心而论,抛弃阶级观点,常凯申的战略眼光是没有问题的,在抗战中他选择了以重庆为陪都,在西南坚持抗战,而只是在东南江浙一带消耗日军。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常再垃圾,平心而论比崇祯废物还是要强,起码人家不是天天呆在皇宫里。天南地北都转战过,知道国家大概的情况。知道四川云南能供养大军,江浙不行。
最后多说一句,君子之泽 五世而斩。大明为我们开辟了云贵大地。南明和常凯申还可以靠这个“祖宗余荫”苟延残喘。我们有什么留给子孙的呢?那一天西南也深度内卷做不了军队供养地,万一国家有事。我们往何处去呢?
因此有皇汉说弃地,说放下征服者的心态看西域。说什么小而美的国家也好。我不敢苟同。我们这么玩,后世子孙应该如何呢?不说入关打败昂撒吧?至少目前的土地不能少,应该稳固消化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