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张朝阳回应一天睡四小时,并称「状态很好」,这种生活方式应当加以宣扬吗?

回答
张朝阳“一天睡四小时,状态很好”的回应,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其中既有对其个人状态的疑问,也有对其生活方式是否值得宣扬的争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张朝阳个人情况的特殊性

首先,需要认识到张朝阳作为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兼CEO,他的生活状态和普通人存在显著差异。

高度的意志力与自律性: 张朝阳长期以来以“自律”闻名,这可能意味着他拥有远超常人的意志力,能够强迫自己按照既定计划生活,即使这意味着牺牲睡眠。
高度的专注与投入: 创业者,特别是公司初创阶段或处于关键转型期的CEO,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张朝阳可能将大量的清醒时间用于思考、决策、公关和战略规划。
特殊的生理状况(可能性): 尽管他声称“状态很好”,但个体对睡眠的需求和耐受度确实存在差异。有些人天生就不需要太多睡眠,或者经过长期训练,对睡眠剥夺的反应不那么明显。当然,这需要医学上的支持,而非仅仅主观感受。
财务和时间上的自由: 作为成功企业家,他可能拥有更优越的资源来管理自己的健康(如专业的健康顾问、营养师、健身教练),以及有能力在工作之外安排休息和放松,尽管睡眠时间少。
高强度的精神劳动: 他的工作性质是高度脑力密集型的,这与体力劳动者对睡眠的需求可能不同。但长时间的高度精神集中本身也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二、 “一天睡四小时,状态很好”是否真的可取?

科学研究普遍认为,大多数成年人需要每晚79小时的睡眠才能维持最佳的生理和心理功能。长期睡眠不足(即使自认为“状态很好”)可能带来多种负面影响,即使短期内不易察觉:

认知功能下降: 记忆力、注意力、学习能力、决策能力、创造力等都会受到影响。虽然张朝阳可能在短期内凭借经验和高智商弥补,但长期来看,效率和创新能力会受损。
情绪稳定性降低: 易怒、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更容易出现。
身体健康风险增加: 睡眠不足与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肥胖、消化系统问题、内分泌失调等多种慢性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反应迟钝和事故风险: 即使自感清醒,身体机能和反应速度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变慢,增加操作失误和发生事故的概率。
慢性疲劳: 即使表面上“状态好”,长期的睡眠剥夺也可能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难以真正恢复活力。

因此,从科学和普遍健康的角度来看,“一天睡四小时”是一种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友好的生活方式,即使当事人主观感觉良好,也极有可能是透支身体的表现。

三、 这种生活方式应当加以宣扬吗?

我认为,这种生活方式不应被广泛宣扬。原因如下:

1. 误导性极强,风险高:
普适性差: 张朝阳的个人经历和生理基础不具备普遍性。大多数人一旦减少睡眠时间,会迅速出现明显的负面影响,并对长期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幸存者偏差”: 我们看到的是他目前“状态很好”的个例,但我们看不到那些因为模仿这种生活方式而导致健康问题、职业生涯受挫的普通人。如果他因长期睡眠不足而出现问题,那他的这种说法就成了反面教材。
制造焦虑: 对于许多努力工作的人来说,听到“睡四小时就够了”可能会产生压力,觉得自己不够努力,从而进一步牺牲睡眠,陷入恶性循环。

2. 健康理念的倒退:
当前社会越来越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将“少睡”等同于“高效”、“成功”是一种落后且有害的观念。
健康的身体是奋斗和成功的基础。透支健康去追求短暂的“高效”或“成功”,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

3. “成功学”的套路:
将极端的、非普遍的个人习惯包装成一种“秘诀”,并冠以“成功人士”的光环,是“成功学”常见的营销手段。其目的是吸引眼球,建立个人品牌,但往往忽略了其背后的个体差异和潜在风险。

4. 科学证据的违背:
科学界对睡眠的重要性有清晰的研究结论。宣扬这种生活方式,是对科学证据的漠视。

四、 如何看待张朝阳的回应?

可以理解为个人经验的分享,但不宜作为普遍指导: 张朝阳可能确实是通过某种方式(也许是短暂的,也许是他个人独特的生理反应)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少睡的状态。他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做法,但必须清楚这只是他个人的经验。
可能存在对“状态很好”的自我认知偏差: 人在长期睡眠不足时,大脑会产生适应性反应,主观上可能会感觉“还行”,但客观生理指标可能已经出现问题。
可能是一种“营销”策略: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极端的个人经历更容易吸引关注,形成话题,也可能是在推广某种健身或健康理念(比如他的“直播健身”)。
我们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 听到这样的说法,不应盲目相信或模仿,而应理性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个体差异以及科学依据。

五、 结论

总而言之,张朝阳“一天睡四小时,状态很好”的回应,应该被视为一个极具个体特殊性的案例分享,而非可以普遍推广的生活方式。

对于个人而言: 大多数人应当尊重科学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将健康放在首位。不要被极端个例所误导,用牺牲健康的方式去追求所谓的“高效”或“成功”。
对于社会而言: 我们应当倡导的是一种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包括科学合理的作息、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任何不顾身体极限的生活方式,都不应该被宣扬,尤其不应该被冠以“成功”的光环。

我们应该鼓励的是“在保证健康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去追求某种价值”。张朝阳的例子,更适合作为一个警示:在追求卓越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科学的睡眠保障是高效工作和长远发展的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又到了睡眠反伪科学时间,分四个方面来解释。

在具体解释之前,需要知道,张朝阳曾经患有抑郁症。据说现在治好了,但是这个疾病本身的复发几率很高[1], 而且人为减少自己的睡眠是抑郁症复发的重要风险因素[2].

1.强制缩减睡眠大幅增加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风险

睡眠时间本身是睡眠质量的反映之一,高质量的睡眠必定以足够的时间为基础。在睡眠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如果强行唤醒熟睡中的人(比如定闹钟),是典型的 睡眠剥夺,会让人认知能力下降(可以简单理解为 智商下降)[3]。如果长期如此操作,将大幅提高心血管疾病[4]、癌症[5]、精神疾病[6]等的风险。其中,睡眠剥夺(对于成人少于6小时)会将患抑郁症风险增加4到5倍. 即便不患抑郁症,长期的睡眠剥夺也会使人表现出抑郁症状[7]

2.患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核心症状通常包括睡眠问题

目前,学术界和临床一致认为,睡眠问题是抑郁症的最核心症状(可能没有之一)[8]. 约80%的抑郁症患者会有失眠症状[9],40%的 患者会有睡眠过度(hypersomnia)症状[10],而且失眠和睡眠过度可能在不同时期出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97%的抑郁症患者曾经有入睡困难症状。

3.患病之后自我感知的“睡的少但是状态更好”是精神透支导致的认知错觉

睡眠不足还会导致大脑对自身的疲劳和认知表现情况发生误判,认为自己的认知能力/工作能力没有受到影响甚至更好,但实际的测量数据从来不支持这些判断[11]。也就是说,少睡但觉得自己精力充沛一定是自欺欺人,如果有足够的睡眠会有更好的工作产出。

4.自然状态下所需睡眠的减少(自然醒)是抑郁症复发的重要前兆症状

抑郁症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之间差异巨大,一般发病率在15%左右[12]。并且具有极高的复发风险。头一次发病之后,50%以上的人会复发,第二次发病之后,80%会复发[13]。抑郁症复发并非没有先兆可循,自然状态下所需睡眠的减少(自然醒)是抑郁症复发的重要前兆症状[14][15].

如果张总的抑郁症确实恢复了,而现在只需睡四小时就“状态很好”,这显示有很高的复发风险。建议张总尽快去医院检查睡眠质量(检查项目:(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 PSG)和抑郁情况!

参考

  1. ^ Burcusa, S. L., & Iacono, W. G. (2007). Risk for recurrence in depression.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7(8), 959-985.
  2. ^ Wirz-Justice, A., & Van den Hoofdakker, R. H. (1999). Sleep deprivation in depression: what do we know, where do we go?. Biological psychiatry, 46(4), 445-453.
  3. ^ Durmer, J. S., & Dinges, D. F. (2005, March). Neuro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sleep deprivation. In Seminars in neurology (Vol. 25, No. 01, pp. 117-129). Copyright© 2005 by Thieme Medical Publishers, Inc., 333 Seventh Avenue, New York, NY 10001, USA..
  4. ^ Mullington, J. M., Haack, M., Toth, M., Serrador, J. M., & Meier-Ewert, H. K. (2009). Cardiovascular, inflammatory, and metabolic consequences of sleep deprivation. 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51(4), 294-302.
  5. ^ Blask, D. E. (2009). Melatonin, sleep disturbance and cancer risk. Sleep medicine reviews, 13(4), 257-264.
  6. ^ Borbély, A. A., & Wirz-Justice, A. (1982). Sleep, sleep deprivation and depression. Hum Neurobiol, 1(205), 10.
  7. ^ Roberts, R. E., & Duong, H. T. (2014). The prospec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deprivation and depression among adolescents. Sleep, 37(2), 239-244.
  8. ^ Nutt, D., Wilson, S., & Paterson, L. (2008). Sleep disorders as cor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Dialogues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 10(3), 329.
  9. ^ Stewart, R., Besset, A., Bebbington, P., Brugha, T., Lindesay, J., Jenkins, R., ... & Meltzer, H. (2006). Insomnia comorbidity and impact and hypnotic use by age group in a national survey population aged 16 to 74 years. Sleep, 29(11), 1391-1397.
  10. ^ Posternak, M. A., & Zimmerman, M. (2001). Symptoms of atypical depression. Psychiatry Research, 104(2), 175-181.
  11. ^ Gujar, Ninad, Seung-Schik Yoo, Peter Hu, and Matthew P. Walker. "Sleep deprivation amplifies reactivity of brain reward networks, biasing the appraisal of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s."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1, no. 12 (2011): 4466-4474.
  12. ^ Kessler, R. C., McGonagle, K. A., Zhao, S., Nelson, C. B., Hughes, M., Eshleman, S., ... & Kendler, K. S. (1994). Lifetime and 12-month prevalence of DSM-III-R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51(1), 8-19.
  13. ^ Kupfer, D. J., Frank, E., & Wamhoff, J. (1996). Mood disorders: Update on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14. ^ Perlis, M. L., Giles, D. E., Buysse, D. J., Tu, X., & Kupfer, D. J. (1997). Self-reported sleep disturbance as a prodromal symptom in recurrent depression.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5. ^ Clark, C. P., Gillin, J. C., Golshan, S., Demodena, A., Smith, T. L., Danowski, S., ... & Schuckit, M. (1998). Increased REM sleep density at admission predicts relapse by three months in primary alcoholics with a lifetime diagnosis of secondary depression. Biological Psychiatry, 43(8), 601-607.
user avatar

小时候,我爸不会做早餐

每天送我上学的时候

都会在路上买3个菜包

我两个,他一个


我问他为什么不多买几个

他说自己的饭量很小

买多了就浪费了

而且吃多了也不健康


其实我知道

他是舍不得那五毛钱

哪有大人只吃个菜包就饱了的

我都要吃两个呢


有一次我忘记带作业

从学校匆匆赶回去

一打开门

发现我爸坐在沙发上

手里拿着鸡腿

吃得满嘴流油


原来我爸只吃一个菜包的原因

是他每次回来都要买一只荷叶鸡

吃多了菜包就吃不下荷叶鸡了

user avatar

搜狐是什么,一种抖音吗?

张朝阳,这名字好熟啊,不对,刘朝阳吧,赵薇的跟班?

user avatar

我发现国内的很多企业,在塑造内部企业文化的时候有一种非常不好的倾向,简单来说就是——比谁更不像人。

放着好好的人不当,上赶着去当牲口,几百万年的进化算是全部白给了。

有教你要“狼性”的,有让你在卖身契里抵押房子保证要事业不要家的,现在来了一位告诉你每天睡四小时的。

兜兜转转一圈,竟然没有一个教你怎么做个人的。

给猪贴膘还得多喂几把黄豆呢,你这连觉都不让人睡未免太过不堪。

资本对人的异化,资本家不是人而是资本的人格化,人在资本的社会化大生产中是一种生产资料……这些老红经你们都熟,我就不念了,我就说一下为什么这种行为过于睿智。

资本逻辑的核心,是保值增值,保值的要害在于避险,增值的关键在于扩张。

扩张是另一个话题,暂且按下不提,我就说说避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可能会遇到的诸多风险里,有一种相当关键的类型,叫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而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在人作为生产主体的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与人的综合精神及健康状况息息相关,是人就会有人的毛病,比如头疼脑热,发烧咳嗽,虚不受补,萎靡难振。

为了提高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降低企业运行中的综合成本。改善“人”这个生产主体的综合运行状态是极为必要的。

为此,企业有必要对“人”这个生产主体进行必要的投资,这个投资水平,和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系数成负相关,你对员工的相关投资越高,面临相关风险的可能性就越低。

可不要小看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万一员工困的厉害,一个手滑不小心删库了,你哭都来不及。

劳动保护不仅保护了员工的身体健康,也避免了企业的风险成本,是一种企业和员工双赢的举措,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企业对于劳动保护就如此抗拒呢?

睡眠是人类的基本生理机能,确保这种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是让“人”作为一个社会化分工中的零件能够稳定运转的前提,就算是机器,你也得按时润滑,停产检修不是?

一个睡眼惺忪,疲惫不堪的员工在写代码,做运维时的效率高?还是一个精神焕发,休息充分的员工在写代码,做运维时的效率高?答案是明摆着的。

搜狐是一家老牌互联网企业,是中国最初创业成功的门户网站之一,但在这些年互联网企业兴旺发达的热潮中却似乎逐渐销声匿迹,泯然众人,很多年轻一代的网民知道新浪但不知道搜狐,二者同为老牌互联网企业却在市场中的境遇差别如此之大,这与搜狐的决策层不断做出错误决策密切相关。搜狐在这些年的重大行业风口期到来时,屡屡错失良机,反应迟钝,举措笨拙。

也就是说,包括张朝阳在内的搜狐决策层的低水平决策行为本身,已经构成了搜狐这家老牌互联网企业的人为因素风险。

而这种人为因素风险本身,大概和张朝阳本人的长期缺觉有关,毕竟,一个人在严重困倦的时候,必然会反应迟缓,笨手笨脚,行为失当。

张朝阳该补补觉了。

哪怕是当剥削者,咱也当个合格的剥削者,你需要占用的是剩余价值,而不是他们的休息时间。

user avatar

首先,人类里是存在睡眠效率更高的个体的,这些个体具有 DEC2 基因突变或者 ADRB1 基因突变,后可以让他们的睡眠时间在减半的情况下依旧精力充沛。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没有短睡基因突变的个体来说,每天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才能保证工作效率。

以极个别个体的天赋禀异来作为对大多数人的要求,那就是不把普通人当人

user avatar

连资本家都开始内卷了,雷军之前两点半下班睡五个小时,东哥就说自己拿个闹钟睡四个小时,现在又蹦出个张东升,哦不对,是朱朝阳,也不对,是张朝阳,说自己不但睡四个小时,状态还很好,甚至还想叫马云马化腾一起爬个山。

众所周知,睡眠就是人脑袋这种自然界演化出的CPU上不可或缺的散热维修程序,记忆细胞神经细胞想要正常运作,睡眠时间不足那是想屁吃,我哪天凌晨以后睡觉,第二天头就昏的像个傻子,连个回答都憋不出来。对于普通人而言,长时间睡眠不足导致智商降低记忆力变差反应迟钝这是客观的不能再客观的事实,知乎上大把大把的干货回答可以尽情去搜,毋庸置疑。

那么朱朝阳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我脑海里突然闪过小时候看过的五十二集大型动画连续剧《哪吒传奇》中的一个情节

纣王嫌鹿台工程进度太慢,于是让申公豹找石矶将太阳用锁链锁住,令其永远不能落山,这样奴隶无法睡觉,只能一直干活。

幸亏资本家还只是资本家,要是他们有能力让地球自转停止,我想他们也会做的吧。(不会的,那时候西半球的资本家与东半球又开始竞争了起来)

user avatar

自己天赋异禀没问题,「推广四小时睡眠法」就大可不必。

有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睡眠时间长期达不到四小时,在认知能力层面的影响相当于衰老 8 岁[1]。研究衡量了多方面的认知能力,从比较基础的,例如对刺激做出反应的速度,到比较高级的,例如接受信息并向他人转述等,发现这些认知能力都会因为睡眠不足而下降。

试想一下,如果互联网公司员工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就相当于老了八岁,是不是就可以更快达到 35 岁大关,加速人员迭代升级呢?

加速就对了。

另外,对计算机相关的工作来说,睡眠剥夺会极大地影响工作沟通,导致更多人可能会因为渴望得到休息而错误地描述自己的工作情况。

2016 年,研究者在密歇根州立大学进行了一次剥夺睡眠实验。他们请来了 88 名学生,要求他们在电脑上完成一系列工作任务,并强调,无论如何不要按 ESC 键,否则会造成数据丢失。

在完成任务之后,一半的学生是对照组,先回去睡觉再进行任务复盘,另一半学生则必须要先在复盘报告上签字才能睡觉。在复盘报告中,研究人员故意谎称学生按下了 ESC 键,违背了工作指示,给研究带来了损害。对于必须签字认错才能睡觉的学生来说,他们承认不实指控的概率,是对照组的 4.5 倍[2]

试想一下,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互联网公司,员工在极度疲惫渴望休息的状况下,会不会老板说啥就是啥,对自己干了什么没干什么都不在乎了?这种职场环境,对于非常需要创造力、需要进行充分沟通的互联网行业来说,会有怎样的影响?

所以啊,自己睡几个小时是个人自由,作为 CEO,宣称要在员工之中大力推广,就要掂量掂量了。

参考

  1. ^ Conor J Wild, Emily S Nichols, Michael E Battista, Bobby Stojanoski, Adrian M Owen, Dissociable effects of self-reported daily sleep duration on high-level cognitive abilities, Sleep, Volume 41, Issue 12, December 2018
  2. ^ Frenda, Steven J et al. “Sleep deprivation and false confessi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ol. 113,8 (2016)
user avatar

张老板是大佬里面生活最”爽“的一个了。

物理意义上的爽。他睡四个小时都舍不得。

user avatar

搜狐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母校。

之所以能够年复一年的向社会提供人才。

有一个原因就是:搜狐早就变成一家披着互联网公司外衣的老国企。一批批互联网人怀着澎湃的心进入搜狐,接着怀着不甘寂寞的心离开。

你只要在老国企工作过,你就知道,在老国企,可以有很多滑水的方法。

user avatar

张朝阳是可以带女模特回公司休息的人,你就别学他的作息习惯了,你学不了。

user avatar

张老板厉害了,这么多年一定是修道有成,结成内丹,已经修到元婴期了吧?

现在是睡四个小时,再过两年大概可以不吃不睡不拉,餐风饮露,脱胎换骨,霞举飞升,什么搜狐搜狗搜鸡搜猪,通通都是身外之物,股价跌完了也无所谓,区区阿堵物,可不能阻挡张真人装X。

为什么中国互联网企业老板总喜欢强调自己不睡觉?

有人地板上放闹钟,有人007,有人一天睡4个小时?你们怎么不上天呢?

诸位都是天之骄子、名校毕业、学识渊博,为何在睡觉这件事上如此反智呢?人不吃饭可以活10天,不喝水可能3天就挂了,不睡觉随时都有可能死。一天睡四个小时?那你等于没有深度睡眠,和不睡觉没什么两样。

我不过才35岁不到,如果一天睡觉少于8个小时,不到下午就会疲惫不堪,眼睛胀痛,头痛欲裂,骨节酸痛,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简直能感受到生命在流逝。我不信谁特么是超人,不是血肉之躯,能够突破生物极限,无视自然规律!

有人说这种老板可以在办公室、沙发、车里随时睡,这种事其实我也干过,都是扯淡,只要你心里装着工作、生意,白天根本睡不好的,在沙发上窝一会儿,顶多可以缓解疲劳,根本比不上床上踏踏实实睡一晚上。

当然,张老板这种人,早就财务自由,公司反正半死不活,也不需要花心思,他可能随时可以踏踏实实睡……哦,那不叫睡,叫“入定”。

什么打盹偷睡,都不如一晚上8小时以上结结实实的睡眠能够让人神清气爽精力充沛,一觉睡到自然醒,四肢百骸感觉都是自己的了。

我劝国内互联网企业的老板们,该赚钱赚钱,该剥削剥削,那是你们的本行,也没啥可说的,关于人吃饭睡觉的问题,少多管闲事……

你们自己睡不睡没人关心,劳动人民是要睡觉的,你不让人睡觉,那不就是叫人去死吗?

对不起,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

user avatar

有可能是他把因果顺序搞反了。


很多上了岁数的人,睡得少,早早就起来,不是因为自律,而是睡眠差,到了固定时间就醒,再想睡也睡不着,躺在炕上干瞪眼更难受。


我记得以前我舅姥爷就是这样,天还没亮就起来,漫山遍野溜达,上山捡蘑菇,下地挖婆婆丁,比超级玛丽还来劲。虽说长期缺觉精气神有点差,但腿脚特别好。


建议张朝阳先生也可以早起上山捡蘑菇,没准还能变大变色变漂亮。


当然我觉得少睡觉不值得提倡,不睡人会崩溃,多睡让人沉醉,无论是自己睡还是跟别人一起睡。

user avatar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搜狐市值缩水90%了吧?

张朝阳缩水90%还是富翁,吾等普罗大众缩水90%就该跑路三和去了。

user avatar

pianzi

user avatar

当年刘强东对外的说法也是在明尼苏达和某个未来商业领袖/企业高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快速交流呢。

user avatar

现在才想起一天睡四小时,早该干嘛去了?张在互联网行业呼风唤雨的时候,两位马爸爸还是小弟。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张就是龟兔赛跑里面那只骄傲的兔子,现在搜狐离腾讯,阿里越来越远。张越是不甘心,越是努力挣扎,才越显得当初的荒唐有多可笑。

事业上取得成功之后,张朝阳就成了影子CEO,他不再谈工作,甚至不回复高管短信,公司事务几乎全部由几位高管打理,这是明显的“懒政”,也可以说是放权,以至于后来他那些高管们回忆起他时大为感叹称“再也找不到如此放权和信任员工的老板了”。

之后的张朝阳变开始“进军”娱乐圈,他频繁接受记者采访,半裸登上时尚杂志封面,带领孙楠等明星攀登西藏雪山,或者到三亚去玩游艇,和女明星传绯闻,经常参加明星聚会,流连于三里屯、后海的酒吧,或者索性在北四环的搜狐媒体大厦顶层开私人聚会。

user avatar

资本家要求员工996都觉得不够吗?还要跟大家宣传每天只睡4个小时!

好吧,我愿意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前提是跟张朝阳要有一样的生活待遇,工资和福利和生存环境,否则不就成了只想要马儿跑,却不给马儿吃草。

user avatar

人家正式睡眠4小时。

在办公室眯眼8小时。

反正任务一布置,签个字,没事了。眯眼。

user avatar

“你是张朝阳吗?”不是就别扯那没用的!

不说张朝阳,就说我之前的同事,我们以前都是在展览公司做招展业务的,当时是电话营销为主,朝九晚五,双休,没事还一起出去玩玩,打个CS什么的,那时候的他晚上9点之前必须睡觉,说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

后来,领导提拔他当了一个项目的负责人,他就开始跟我抱怨,说现在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周末也捞不着休息,要处理项目的各项事宜........

再后来,他离职了,去了很多家公司之后,自己干,开了家外贸公司........有一段时间,他经常拉我入伙.......每次见面都是:“你看看你那么闲,还双休,你看看我,每天睡觉都是12点以后,早上5,6点就要起来........趁年轻的时候拼一拼,像我一样,跟我干吧........”

我每次都这么回答他:“你以前为什么8点之前睡?那是因为你也是打工的!现在你自己的生意,自负盈亏,让你睡你能睡得着?我可造不了那份罪,就不拖累你了!”


其实我很想问问张朝阳:“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天睡四个小时的?”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张朝阳“一天睡四小时,状态很好”的回应,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其中既有对其个人状态的疑问,也有对其生活方式是否值得宣扬的争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张朝阳个人情况的特殊性首先,需要认识到张朝阳作为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兼CEO,他的生活状态和普通人存在显著差异。.............
  • 回答
    张一山回应《鹿鼎记》:“我也有演不好的时候”,韦小宝真不是他该演的角色吗?张一山,这个名字在中国观众心中烙下了“刘星”的印记,也因为《余罪》的爆发而成为实力派的代名词。然而,当他接受《鹿鼎记》这部经典IP的洗礼,饰演那个刁钻泼辣、七窍玲珑的韦小宝时,舆论的风向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面对“砸招牌”的质疑.............
  • 回答
    张一山版《鹿鼎记》自从播出以来,争议声就从未停歇。关于他的表演风格、对角色的理解,甚至是造型,都引发了不少讨论。而近日,《鹿鼎记》的导演马进在接受采访时,对于张一山版的韦小宝发表了“所有版本的韦小宝中,张一山也是顶级”的评价,这番话无疑是给这场围绕张一山版韦小宝的争论又添了一把火。看待马进导演的这番.............
  • 回答
    张朝阳回应“搜狐员工迟到一次扣 500”的事件,确实触及到了一个敏感的话题:资本家与员工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在现代职场中,如何平衡效率、管理与人文关怀。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迟到扣 500”这个数字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冲击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严苛”甚至“压榨”。事件起因与张.............
  • 回答
    张勇这番关于“海底捞不好吃,可能是嫌价格贵”的回应,初听之下确实会让人觉得有些意外,甚至带着点“甩锅”的意味。但如果咱们从商业运营的逻辑去拆解,会发现事情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首先,得承认“价格”是影响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餐饮行业,尤其是像海底捞这样定位在中高端的品牌,价格是消费者在选.............
  • 回答
    张玉环先生这句话,句句是血,字字含泪。它不单单是对巨额国家赔偿金的表态,更是他漫长冤狱生涯最沉痛的控诉,是对被剥夺的青春、家庭和人生的最直接的呐喊。“即使给我一千万也无法换回27年青春年华”: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背后承载了太多难以言说的重量。 时间,是世间最公平也最无情的尺度。 27年,对于一个男.............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张局座(张召忠)也算是个咱们国家比较有名的军事评论员了,常在电视上讲军事,风格也比较接地气,所以在大众里也有点“网红”的意思。你说的那个“慷慨回应B站恶搞P图”,大概指的是之前网上流传的一些张局座的P图,还有一些用他语录改编的搞笑视频。这些内容在B站上挺多,也挺火的。比如有人.............
  • 回答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勇日前就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处罚表态,称其“不会造成重大影响”。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张勇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处罚的背景与性质:国家对平台经济治理的决心首先要明确的是,这次针对阿里巴巴的反垄断处罚,并非孤例,而是国家对整个平台经济领域进行规范治.............
  • 回答
    张一鸣在2021年8月4日关于被骂的回应,称“要能接受误解”,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则折射出了一位互联网巨头在公众视野下,面对批评与非议时的复杂心态和策略。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及其背后的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1. 回应的背景:为何出现“被骂”?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张一鸣说这句话的背景.............
  • 回答
    张悬于2011年在英国曼彻斯特的演唱会上,因在舞台上展示了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中华民国国旗),并因此引发的听众反应及她本人的回应,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发生经过: 背景: 张悬当时正在进行世界巡演,在英国曼彻斯特的演唱会上,.............
  • 回答
    张煜医生再次喊话,寻求公开辩论,并且言辞中透露出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这无疑又在公众视野里激起了层层涟漪。他提出的“公开辩论”和“直播解释真相”的诉求,不仅仅是他个人行动的延续,更触及了当下社会对医疗信息透明度、医生权益保障以及公众知情权等多个敏感议题的神经。从张煜医生的角度来看,他选择再次抛出.............
  • 回答
    看到这位全职太太的回应,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聊聊的。毕竟,捐款被拒,很多人都会觉得委屈,但她没有,反而说张桂梅“话丑理正”,并且点出了张桂梅的出发点是“我们女高的学生立场”。这几个字,信息量可不小。首先,从这位全职太太自身的角度来说,她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她其实是理解张桂梅的。你想啊,一个拿出.............
  • 回答
    10月18日,张漠寒公开回应张培萌团队,并抛出了震撼性的张培萌入室抢孩子的视频,这一举动无疑将这场持续已久的家庭纠纷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事件的发展很可能朝着几个方向深入:1. 舆论风暴升级,公众关注点转移: 从“渣男”标签到“抢夺监护权”的视角: 此前,关于张培萌的负面新闻和舆.............
  • 回答
    袁巴元朋友圈爆料和张雨绮的回应,这件事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确实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原因嘛,主要还是因为当事人太有话题性了,一个是公众人物,一个是曾经的“明星老公”,再加上爆料的内容相当劲爆,直接戳破了很多人对于明星感情生活的滤镜。咱们就从袁巴元朋友圈爆料说起,当时这事儿是怎么传出来的呢?据说是袁.............
  • 回答
    关于张锡峰高考后家人开车接他回家,以及“家里有车算不算穷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有没有车”的简单问题,更涉及到社会经济状况、家庭认知、个人价值观以及媒体传播等多个层面。一、 核心问题的解析:“家里有车算不算穷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穷人”和“富人”的定义是相.............
  • 回答
    CCTV 报道 Note 7 爆炸事件:泰尔实验室的检测及其影响2016 年底,三星 Galaxy Note 7 手机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了电池爆炸的“滑铁卢”,这一事件不仅对三星品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引发了公众对电子产品安全性的广泛关注。在中国,央视新闻频道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报道,并特别强调了泰.............
  • 回答
    万茜在知乎回答问题被质疑炒作,而张译却鲜少遭遇类似质疑,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并非简单的“谁更会玩社交媒体”就能解释的。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1. 明星身份与公众期待的差异: 万茜: 作为一位长期活跃在演艺圈,尤其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等节目中展现出独立、有个性的一面后,万茜的公众形.............
  • 回答
    这事儿,听起来挺魔幻,但其实挺真实。台湾有个小伙子,因为寿司店搞了个“鲑鱼之梦”的活动,只要名字里有“鲑鱼”两个字,就能免费吃寿司。他呢,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去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张鲑鱼之梦”。事情的起因和过程: 活动诱惑: 那家寿司店为了吸引人气,推出了一项非常吸引人的活动——名字里带“鲑鱼”两.............
  • 回答
    这件事,说实话,一开始听到的时候,不少人都会有点意外,甚至觉得“不值当”。毕竟,张昆玮的履历太亮眼了:从信息学奥赛拿到 NOI 金牌,再到直升清华大学姚班,这几乎是中国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顶尖的学霸配置。毕业后,更是直接拿到了 Google 的 offer,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起点。结果呢?人家直接把这.............
  • 回答
    张静静护士的牺牲,无疑是对我们国家和人民的一大损失。她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用生命践行了医护人员的职责和担当,这份精神令人动容,也让人深感痛惜。在这种悲痛的时刻,国家能够及时协调张静静护士远在非洲的丈夫韩文涛顺利回国,这件事情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个人身份的便利。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件事:1. 人文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