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选择支持捕鲸?

回答
中国曾经支持捕鲸,但现在这一立场已经发生了显著的转变。理解中国在捕鲸问题上的历史立场及其演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梳理。

历史背景与资源利用的观念: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海洋资源特别是鲸鱼,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食物和经济资源。在许多沿海地区,尤其是资源相对匮乏的时期,捕鲸作为一种获取蛋白质和油脂的方式,有着悠久的实践历史。这种观念根植于传统的渔业文化和生存需求。

在中国,虽然大规模的商业捕鲸活动并不像某些北欧国家那样普遍或历史悠久,但零星的捕鲸行为和对鲸鱼产品的利用是存在的。尤其是在特定地区和特定历史时期,鲸鱼的肉、油、鲸须等都被认为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商品,可以用于食用、制作工艺品或提供燃料。这种对海洋资源的“利用至上”的观念,是理解过去支持捕鲸行为的一个重要背景。

国际捕鲸委员会(IWC)的早期立场与中国的加入:

中国的捕鲸立场变化与它在国际捕鲸委员会(IWC)的参与息息相关。IWC是负责管理全球鲸类资源,并制定捕鲸规则的国际组织。

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对鲸类资源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环境运动也日益活跃。在这种背景下,IWC在1982年通过了《全球禁止商业捕鲸公约》(Global moratorium on commercial whaling),并于1986年生效。该公约旨在全面禁止商业捕鲸,以应对许多鲸类种群濒临灭绝的危机。

中国在1980年加入了IWC。在早期,由于对鲸类资源保护的认识相对滞后,加上一些国家仍然在进行捕鲸活动,并且存在对“科研捕鲸”的解释空间,中国在IWC的投票中,在某些议题上确实表现出与一些反对全面禁捕的国家相似的立场,或者说,其投票并非总是坚定地站在支持全面禁捕的立场。这并不等同于“积极支持捕鲸”,而是更可能是一种在复杂国际谈判中,基于自身对资源利用的传统认知以及对科学捕鲸界限的模糊理解而采取的相对保守或观望的态度。

科研捕鲸的争议与中国的参与:

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是当一些国家以“科学研究”的名义继续进行捕鲸活动时。当时,IWC的章程允许成员国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科学捕鲸,但这些活动常常受到环保组织的质疑,认为其是商业捕鲸的掩饰。

中国当时也曾参与过“科学研究”性质的捕鲸活动,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当时对鲸类种群数量的科学评估不足,以及对鲸鱼“可持续利用”的模糊概念所驱动的。例如,一些关于“种群控制”或“研究鲸鱼的生态习性”的说法,可能被认为是有科学依据的。然而,这些活动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许多国家认为这违反了《全球禁止商业捕鲸公约》的精神。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参与的“科学捕鲸”与一些国家那种大规模的商业捕鲸有着性质上的区别,并且其规模和目标也不相同。但无论如何,这些活动都让中国在国际捕鲸的讨论中,被视为并非完全支持全面禁捕的一方。

立场转变的关键因素:

然而,中国在捕鲸问题上的立场并非一成不变,并且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一转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国际舆论和环保意识的提升: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保护濒危物种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共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也越来越重视国际形象和国际环境公约的遵守。鲸类作为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其独特的魅力和面临的生存困境,使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中国不能忽视这种日益增长的全球环保呼声。

2. 科学证据的充分: 随着海洋科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对鲸类种群数量、繁殖能力以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认识加深,许多曾经认为可以“可持续利用”的鲸类种群,其脆弱性得到了更清晰的展现。科学界普遍认为,许多鲸类种群尚未恢复到能够支持商业捕鲸的水平。

3. 国内政策和法律的完善: 中国国内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虽然在捕鲸方面可能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款来禁止,但整体的保护精神和法律框架是存在的。

4. 国际合作和外交考量: 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在与重视海洋保护的国家打交道时,中国需要展现出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承诺。在与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反对捕鲸的国家进行外交互动时,在捕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不利于双边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5.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对鲸鱼产品的依赖性也大大降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已经从传统的资源消耗型转向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的发展也不再依赖于捕捞鲸鱼。发展海洋旅游、海洋生物研究等更有前景和更符合国际潮流的产业,比继续纠缠于捕鲸问题更为重要。

中国今天的立场:

基于以上因素,中国目前在国际捕鲸委员会中的立场已经与过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明确表示支持《全球禁止商业捕鲸公约》,不再进行商业捕鲸,也不支持以“科研”为名变相进行商业捕鲸的活动。 中国也积极参与IWC的科学研究和管理,并致力于推动鲸类保护事业。

因此,如果有人说“中国选择支持捕鲸”,这更多的是对中国过去某个历史时期在IWC上的复杂立场的一种误读,或者是对中国某些过去行为的过时认知。在当下,中国的主流立场是坚决反对商业捕鲸,并积极参与鲸类保护国际合作。

总结来说,中国对捕鲸的态度转变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受到国际环境、科学认知、国内政策以及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曾经因历史认知和资源利用观念而有过复杂立场,到如今坚定地站在保护鲸类的国际阵营中,这一转变反映了中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进步和其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众回答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上新世须鲸小目全盛的时候,须鲸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远超现代,仅新须鲸一科就有上百种,你看那时候的鱼被吃完了吗?

仅仅几百年前,须鲸数量还是现在的数倍甚至数十倍,比如蓝鲸在几百年前数量可达30w头,那时候的水产资源缺乏吗?

那么人类活动导致的水产资源匮乏和须鲸有什么关系呢?

至于中国投支持票的原因,日本也在中国捕捞鲨鱼和蝠鲼上投了支持票,既然有利益往来那互相支持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放过动物吧。蝠鲼属和前口蝠鲼属几乎全部告急,各种大型鲨鱼也纷纷升了易危以上,长须鲸和北槌鲸仍然在濒危线上徘徊

我们会失去它们吗?希望不会吧

user avatar

好像是中国跟日本有交易。中国不反对日本捕鲸,日本出让一部分自己的捕鱼份额给中国。反正中国人不吃鲸肉,日本的捕鱼份额自己用不了。互惠互利皆大欢喜。

user avatar

大家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吗?

近两三年,中国国内日本的负面新闻变少了?

韩国的负面新闻变少了?

美英法一发生什么事,马上国内叫好的叫好,嘲讽的嘲讽。

舆论转向了。

东亚必须联合也必然联合。

姓资还是姓社,你怎么融入西方社会,人家还是不接纳你。

抱团取暖,大家都会逐渐看清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本质。

中国在捕鲸这件有利于自己利益更无关生态环境的事上给日本一个顺水人情很正常吧。

更何况……

再来个20年,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力量可能会镇不住中国。(现在来看在中国近海台湾岛以西,美国对中国基本上没有胜算,宙斯盾再牛逼也有个上限是吧,岸基火力200公里还是可以的,更何况我们有j20,在对抗肥电上有重型优势,但目前还不太能影响到日韩)



当然除了东亚联合这一方面,中国目前不能树敌太多。

美利坚还是老大,同时和中日欧经济战,和俄罗斯反复拉锯,在全世界挑起各种事端,还能在中美贸易战中挺住。

我们就不行了,纵然现在我们没有处于下风,但是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是大家可以看到的事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