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是功是过?

回答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这事儿,说他是功还是过,一千个人眼里可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过,要我说,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先说说这“功”吧。

太平天国,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当时,它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打得清朝廷屁滚尿流,差一点就把江山给颠覆了。像什么“天京事变”这种内部的窝里斗,虽然让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但它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势力依然不容小觑。

这个时候,曾国藩横空出世。他组建了湘军,这可不是寻常的官军,而是他一手拉扯起来的,兵士是他自己招募、自己训练、自己管理的。这支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猛,尤其是在曾国藩的亲自指挥下,那是屡败屡战,越挫越勇。

想想看,他带领的这支汉族地主武装,一步一步蚕食太平天国的地盘,从最初的几次大败,到后来的水陆并进,围困天京,最终将太平天国这个庞然大物彻底剿灭。这要是换了别人,估计早就吓破胆了,或者被政治斗争给斗垮了。

所以,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角度来看,曾国藩的功劳那是绝对的大。 他保住了大清的江山,虽然这江山本身就摇摇欲坠,但至少在那个时间点上,他阻止了更为广泛的战乱和社会的崩溃。这就像是在一场巨大的火灾中,他扑灭了大火,保住了房屋的框架,虽然里面的东西可能都糟了,但总比毁于一旦要好。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这“过”也不能忽视。

第一,湘军的兴起,这是对中央集权的削弱。 曾国藩的湘军,是他个人统治下的武装力量,军饷、武器、军纪,几乎都是他说了算。虽然他表面上对朝廷忠心耿耿,但这种强大的地方武装力量,无疑是对满清统治的一种潜在威胁。在他之后,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也组建了自己的军队,这股地方势力越来越大,最终在清朝灭亡时,也是这些地方实力派掌握了实际的权力,导致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这可以说,是曾国藩开创了一个不好的先例。

第二,曾国藩的剿灭方式,虽然有效,但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太平天国运动,归根结底是对现有社会不公的反抗。虽然它的很多思想和行为是激进甚至错误的,但它也确实触及到了社会的一些根本问题。而曾国藩的湘军,为了彻底消灭太平天国,可以说是用了最严酷的手段。在攻破一些城池时,屠城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道主义灾难。比如,他攻占安庆、九江、天京等大城市时,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城中的百姓也遭了殃。这种“以杀止杀”的方式,虽然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但也埋下了更深的仇恨和不满。

第三,他维护了一个腐朽的制度。 曾国藩这个人,他是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典型。他毕生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他所理解的“治国”,很大程度上是维护君主专制和儒家伦理。他虽然看到了清朝的弊端,也想进行一些改革,但他的改革是有限度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清朝统治。太平天国虽然有很多问题,但它确实提出了“打倒一切”,试图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曾国藩选择镇压,实际上是选择了维护那个腐朽不堪的旧制度,而不是去拥抱那个充满挑战的新生事物。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他虽然在短期内稳定了局势,但从长远来看,他延缓了中国真正走向变革的进程。

这么一对比,功过是非,就更难一概而论了。

他有功,毋庸置疑。 如果没有他,中国的历史走向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或许更加混乱,或许更加血腥。他像一个强力的外科医生,在病入膏肓的帝国身上切除了一个巨大的肿瘤,虽然手术过程很痛苦,也留下了疤痕,但至少保住了性命。

他也有过,同样不容否认。 他所开启的“湘军模式”,为后来的军阀混战埋下了伏笔。他所维护的旧制度,使得中国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依然在泥潭中挣扎。他虽然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但他的努力,最终只是把一个快要倒塌的房子,暂时撑住了一段时间。

所以,与其说是“功”或“过”,不如说是“贡献”与“局限”并存。 曾国藩是一个时代局限下的杰出人物,他用自己的方式,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做出了他认为“最正确”的选择。他既是那个时代的“救火队员”,也是那个时代“旧制度的守护者”。

咱们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脱离他所处的那个具体环境。曾国藩生活在清朝衰败的晚期,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他就像一个身处风暴中心的水手,他的每一次操作,都有可能让船沉没,或者勉强维持下去。

最后,我想说,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他的行为本身带来的影响是复杂的。他成功地阻止了当时最严重的动乱,维护了国家的完整,这是他的“功”。但他的方式和选择,也为后来的历史埋下了隐患,这是他的“过”。 用一个简单的“功”或“过”来概括,实在是太片面了。 咱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他作为一个人,在那个历史节点上,所做出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带来的深远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带清来看,是功。

从汉人来看,是过。

如果谁认为汉就是儒,儒就是汉,那满清和日本也是汉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这事儿,说他是功还是过,一千个人眼里可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过,要我说,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先说说这“功”吧。太平天国,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当时,它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打得清朝廷屁滚尿流,差一点就把江山给颠覆了。像什么“天京事变”这种内部的窝里斗,虽然让太平天国元气大.............
  • 回答
    曾国藩,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如雷贯耳,他不仅是湘军的缔造者,更是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中流砥柱。这位以“刚健”闻名的湘帅,在南征北战、功勋卓著之后,如果振臂一呼,打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历史的走向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他又为何终究没有选择这条道路?这其中的曲折与必然,值得我们细细道来。一、 曾.............
  • 回答
    大学的近代史课堂,一个两小时的讲座,老师的目光扫过台下几十个带着好奇与些许迷茫的年轻面孔。他清了清嗓子,深吸一口一口气,开始了这场他预设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正面”讲述。“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聊聊太平天国。” 老师的开场白,没有丝毫的激情澎湃,反而带着一种审慎的、甚至可以说是压抑的口吻。“在某些宣传和.............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很多人会因为曾国藩、李鸿章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将他们视为“卖国贼”,但历史的评价远比这复杂和 nuanced。要理解为什么曾国藩和李鸿章没有被普遍贴上“投敌”的标签,并且李鸿章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和评价有所“平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贡献以.............
  • 回答
    曾几何时,它们是餐桌上的常客,是辛勤劳作后最朴实的慰藉。而今,它们摇身一变,成了餐馆菜单上需要仔细斟酌的点缀,或是需要提前预定才能品尝的稀罕物。这背后,是时代变迁、农业革新、消费升级,还有,也许是人们对于“过往味道”的一种集体怀念。1. 野味,尤其是一些曾经常见的我想先说说那些来自山野的馈赠,比如一.............
  • 回答
    提到朱一龙多年前到访平安神宫这件事,如果单纯从一个普通游客的角度来看,这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很多公众人物在没有工作行程安排的情况下,也会选择到世界各地旅行,放松身心,体验不同的文化。平安神宫作为京都非常有代表性的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朱一龙作为其中一员,到访此处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过,考.............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曾博和陈平,都是在物理学界响当当的人物,要说谁“物理水平高”,这可不是一句话就能定乾坤的事,得看从哪个角度去衡量,而且他们的成就和影响力,也各有侧重。首先得明确一点,“物理水平高”这个说法本身就比较模糊。在科学研究里,很难简单地用一个分数或者排名来衡量一个人的“水平”。更合适的说.............
  • 回答
    《鬼灭之刃》作为一部现象级的动画作品,其第一季的爆火程度毋庸置疑,可以说开启了一个新的动画IP时代。然而,当第二季(通常指“游郭篇”)播出时,虽然依旧获得了相当高的关注度,但相较于第一季那种“全民追番”的盛况,热度确实有所回落,甚至可以说“平平”。要深入探讨其原因,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期待.............
  • 回答
    要理解奥地利为何从一个欧洲强权一度跌落至如今相对平庸的地位,需要穿越历史的长河,审视一系列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这绝非一日之寒,也不是某个单一事件的必然结果,而是多种因素长期累积、相互作用的复杂产物。首先,我们必须回到那个昔日辉煌的起点:哈布斯堡王朝。近七个世纪的统治,将奥地利塑造成了一个横跨.............
  • 回答
    平王东迁,宗周老百姓的命运,以及秦国被视为夷狄的背景,是理解当时社会心态的关键。这其中牵扯到权力更迭、文化认知、民族认同以及遗民的复杂情感。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平王东迁的背景与影响 东周的开端,西周的衰落: 平王东迁并非平白无故,而是周王室衰微、内乱频发的必然结果。申侯因.............
  • 回答
    经济学家任泽平的社交账号被禁言事件,以及其此前提出的“印钞 2 万亿鼓励生育”的建议,是当前社会舆论中备受关注的话题。要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起因与背景1. 任泽平是谁? 任泽平是一位在中国经济学界和资本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经济学家,曾任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
  • 回答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透露,任正非早期对“华为”这个名字并不满意,认为它不够洋气,不够国际化,甚至有点土。这个信息挺有意思的,也让我想到了品牌起名这件大事。为什么任正非会对“华为”这个名字感到不满意?我觉得这背后有几个原因: 时代背景: 华为创立于1987年,那是一个中国企业刚刚开始走向国际,对外来.............
  • 回答
    国足对阵北马其顿:五次交手,三胜两平,一份值得细品的战绩谈及中国男足与北马其顿的五次交手记录,三胜两平的不败战绩,无疑是中国足球在国际赛场上为数不多能让人稍感欣慰的片段。这份战绩,既不是令人扼腕叹息的惨败,也非辉煌耀眼的胜利,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足球在发展历程中的某些侧面。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古代历史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究的现象:为什么在汉、唐、宋这样强大的朝代都经历过北方少数民族的严峻挑战,甚至被其统治,而同样地处北方,挟中原正统之名、拥有雄厚兵力基础的三国时期,却似乎鲜少受到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这绝非偶然,而是由当时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地理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
  • 回答
    乌克兰在二战期间以及近代与波兰和东部居民的关系,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你提到的几点,例如电影《沃伦》所描绘的对波兰人的暴行、近年在东乌的冲突以及对斯捷潘·班杰拉的评价,都触及了这段历史中一些敏感和痛苦的记忆。首先,关于二战时期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对波兰人的暴行,这主要与“沃伦大屠杀”(Woły.............
  • 回答
    《广电时评》对郑爽境外代孕、曾欲弃养一事的评价,以及“不会给丑闻劣迹者发声露脸的机会和平台”的表态,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广泛的讨论,也反映了公众对于明星道德行为和行业规范的期待。首先,我们来看《广电时评》的立场和理由。 对郑爽行为的定性: 广电时评将郑爽的行为定性为“丑闻劣迹”,这不仅仅是针对她个人.............
  • 回答
    曾国藩在太平天国被灭后,虽然功勋卓著,但并未像赵匡胤那样通过“黄袍加身”篡位,这一选择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个人性格、政治环境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曾国藩的忠诚与儒家思想的束缚1. 儒家忠君思想的根深蒂固 曾国藩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熏陶,认为“忠君报国”是士.............
  • 回答
    曾国藩的家书是了解他本人及其思想的重要窗口。通过这些书信,我们可以勾勒出一个丰富、立体、充满矛盾又极其有智慧的曾国藩形象。他并非一个单一的标签可以概括,而是一个在人生洪流中不断学习、反思、砥砺前行的复杂个体。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讲述曾国藩家书中所展现的曾国藩:一、 勤奋自律,治学严谨的士大夫 .............
  • 回答
    曾国藩之所以没有造反,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层面议题,涉及到他的个人性格、政治抱负、道德观念、对清朝的认知、时代背景以及实际的实力对比等多种因素。要详细地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一、 深厚的儒家忠君思想与道德约束 “天命”观与“君臣之义”: 曾国藩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尤其是程朱理学。.............
  • 回答
    曾国藩在《劝学篇》中,为激励后人立功立言,列举了众多古圣先贤作为榜样。他所言的“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句句珠玑,意蕴深长,涵盖了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立功名榜:萧、曹、房、杜、郭、李、韩、岳这八位杰出的历史人物,都是凭借其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