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让孩子从任性走向顺从?

回答
孩子任性,家长头疼,这简直是育儿界亘古不变的难题。不过,与其一味地想把孩子“驯服”成一个乖顺的“机器人”,不如想想,怎么引导他们从“我为中心”的任性,慢慢成长为一个懂规矩、有原则,也愿意考虑他人感受的孩子。这不是简单的“顺从”,而是一种健康的成长,是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在社会规则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要让孩子放下任性,走向更成熟的“顺从”,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耐心、智慧,更需要我们大人首先做好榜样。让我们一步步来拆解这个过程:

第一步:理解任性的根源,而不是直接对抗

孩子任性,首先要明白,这可能是他们表达需求、试探边界、或是感到无力的一种方式。

认知发展阶段: 小孩子的大脑还在发育,尤其是前额叶皮层,负责冲动控制和理性思考的部分,尚未成熟。所以他们很难抑制自己的欲望,也很难理解长远的后果。
寻求关注: 有时候,孩子之所以任性,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不被看见,只有闹起来才能吸引父母的全部注意力。
掌控感缺失: 当孩子觉得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由大人说了算,自己没有发言权时,他们会试图通过任性来获得一点点掌控感。
模仿与学习: 如果家长自己也常常情绪失控,或者在家庭中存在“谁声音大谁有理”的情况,孩子自然会模仿。

所以,当孩子任性时,你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呵斥或者强硬压制。试试先深呼吸,走上前去,用平和但坚定的语气问:“宝贝,你为什么这么生气呀?是什么让你不开心了?” 试着理解他们情绪背后的原因,这比直接说“不许哭!”有效得多。

第二步:建立清晰的规则和界限,并持之以恒

规矩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石,也是让他们学会社会交往的基础。没有规矩的孩子反而会更没有方向,更容易感到焦虑。

规则的制定要“精而少”: 不要制定一大堆让孩子应接不暇的规矩。选择几个最核心的,比如“吃饭时不能玩玩具”、“睡觉前要刷牙”、“不打人骂人”等等。
规则要具体明确: “不许淘气”太空泛了,不如说“在客厅里不能跑来跑去”。
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适度):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和他们一起讨论家里的规则,比如“晚上几点睡觉”、“周末做什么活动”。让他们有参与感,他们会更愿意遵守。
一致性是关键: 这是最难也最重要的部分。今天说了“不行”,明天就因为孩子哭就“可以了”,那孩子就会学到“只要哭闹足够久,规则就可以改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其他看护人,都必须在规则上保持一致。
清晰地告知后果: 在制定规则时,就要告诉孩子违反规则的后果是什么。比如,“如果你继续不吃饭,那我就把饭菜收走了,下一餐要等到两小时后。” 而且,说到就要做到。

第三步:学会说“不”,并解释原因

很多时候,家长害怕拒绝孩子,怕惹孩子不高兴,或者怕孩子哭闹,所以就一味答应。但长期如此,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要求总是能被满足,不满足时就会任性。

拒绝要有理有据: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直接说“不行”是不够的。你需要解释原因。比如,“你现在想吃糖,可是我们刚吃完饭,牙齿需要休息一下,等会儿吃完水果再给你吃一小块好不好?”
提供替代方案: 很多时候,孩子任性是因为他们的某个需求没有被满足。你可以试着提供替代方案。比如,孩子想玩刀,你不能直接拿走,而是说:“我知道你想玩这个,但是这个太危险了,我们玩这个仿真刀好不好?或者我们一起搭积木?”
不要用“我再说一遍”开头: 这句话本身就带有威胁意味,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可以换成:“我需要你听我说话。”

第四步:给予选择权,让孩子感受掌控感

很多任性是孩子为了获得掌控感。我们可以适当地给予他们选择权,让他们在可控的范围内做决定。

在允许的范围内提供选择: 比如,“你想穿这件蓝色的衣服,还是这件红色的衣服?”而不是问“你想穿什么衣服?”(这范围太大了)。“你想先刷牙还是先洗脸?”“你想吃米饭还是面条?”
选择的后果由孩子承担(适度): 如果孩子选择了不吃饭,那么下次吃饭前可能会饿肚子。家长需要适当地让孩子体验一下选择的后果,但不是让他们受苦。这是一种学习过程。

第五步:正面强化和引导,而不是惩罚

惩罚往往只能压制表面的行为,却不能改变内在的动机。正面强化那些你希望看到的孩子行为,效果会更好。

捕捉孩子的“好行为”: 孩子什么时候表现得很配合?什么时候懂得分享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肯定和表扬。例如,“哇,你刚才把玩具分享给弟弟玩,你真是个大方的好孩子!”
示范和榜样力量: 大人要做好榜样。当你在和家人沟通时,你有没有耐心?你有没有尊重别人的意见?孩子会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教孩子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用哭闹或者打人。比如,当他想要某个东西却得不到时,可以教他说:“我想要那个,我不开心。”
拥抱和安抚: 当孩子平静下来后,一个温暖的拥抱能够传递爱和安全感,让他们知道,即使他们犯了错,但你依然爱他们。

第六步:处理情绪,而不是压制情绪

孩子任性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作为家长,你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处理情绪,而不是让他们压抑。

“暂停”区域: 如果孩子情绪非常激动,无法沟通,可以设置一个“暂停”区域(例如沙发一角或一个软垫),让孩子在那里冷静下来。家长可以在旁边陪伴,但不要强行干涉。
情绪的命名: 帮助孩子识别和命名自己的情绪。“我知道你很生气,因为你想去公园但是我们不能去。”
教授情绪管理技巧: 鼓励孩子深呼吸、数数、或者画画来平复情绪。

第七步:耐心、耐心,再耐心

改变一个孩子的行为模式,需要时间。尤其是在家庭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孩子进入新的成长阶段时,可能会有反复。

不要期待立即见效: 育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的成长也是。今天学到的,明天可能就会忘记。
允许自己犯错: 你不是完美的父母,孩子也不是。偶尔的失误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反思和调整。
保持积极的心态: 看到孩子微小的进步,并给予鼓励。

一些家长可能忽略的细节:

避免过度宠溺: 过度的物质满足和无条件的迁就是任性的一大温床。
区分“顺从”和“依从”: 我们希望孩子是“依从”规则,能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盲目地“顺从”一切。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才更健康。
关注孩子的情绪健康: 任性的背后,有时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某种不适或需求。

总而言之,让孩子从任性走向成熟的“顺从”,更准确地说,是引导他们走向一个懂得规则、尊重他人、并能自我管理的孩子。这个过程,与其说是“让孩子变乖”,不如说是“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记住,你的态度和方法,比任何一句口号都更有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养个狗,智商低一点服从性好一点的工作犬,告诉所有人:从今儿起,这就是我儿子/闺女。


避雷边牧啊。这狗智商有点高,能听懂,但是不高兴就不听话。

建议养黑背。


我家是泰迪串儿。

工作犬基本科目没问题。饿的时候为了口吃的,服从性很高。院儿里的邻居都说我家狗顺从得很。

吃饱了就不一定了,然后很会看人下菜碟,我训它多,它比较听我话,爷爷奶奶惯着它,它容易得意忘形撒娇放赖。

哦,可能就是题主说的任性吧。



选好品种啊。

切记不要太聪明有主意的。

聪明的都有自己的想法。遇到他们不愿意顺从甚至觉得不合理的要求时,都任性的。


我妈养的柯基,小时候还挺听话,那是我训出来的。

我妈老是自己坏规矩,所以狗子现在是叛逆期,略任性。


哦对,原题如下,我怕有人改题。



养狗的话,顺从需要这几个点:

笨,怕,饿,孤立。


Pua孩子和对象,手段差不多。换汤不换药。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迷茫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知乎干货已获赞170万➕,收藏40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孩子任性,家长头疼,这简直是育儿界亘古不变的难题。不过,与其一味地想把孩子“驯服”成一个乖顺的“机器人”,不如想想,怎么引导他们从“我为中心”的任性,慢慢成长为一个懂规矩、有原则,也愿意考虑他人感受的孩子。这不是简单的“顺从”,而是一种健康的成长,是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在社会规则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 回答
    听到杭州那个女童的遭遇,心里真是一阵揪心的痛。尤其是想到孩子那位爷爷奶奶,他们明明知道孩子父亲坚决不同意,也清楚对方是陌生人,却还是把自己的孙女交给了对方。这事儿,怎么说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也让人忍不住要去探究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首先,咱们得承认,作为长辈,爷爷奶奶疼爱孙女的心情肯定是真的。可能在他.............
  • 回答
    “现代人生孩子很功利”这个说法,与其说是一种批判,不如说是一种观察,一种试图理解当下社会现象的努力。要怎么看待它,得先弄明白这个“功利”到底指的是什么,以及我们对生育这件事的期待,到底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功利”究竟指什么?当我们说现代人生孩子“功利”,通常包含了几层意思: 目的性过强,回报.............
  • 回答
    育儿博主粥悦悦最近因为一个处理孩子学习问题的行为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争议。事情的起因是她6岁的儿子因为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被她单独留在了家里,自己则带着其他孩子出去玩了。对于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一下。首先,从家长对孩子进行惩罚的出发点来看,惩罚本身在育儿过程中并不是洪水.............
  • 回答
    孩子心存善念,不忍伤害任何生命,这无疑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品质之一。看着孩子小心翼翼地对待一只小虫,不愿惊扰飞鸟,这份纯真让人欣慰。然而,我们也难免会思考,在这日渐复杂的社会中,这样的纯良是否会成为前进的阻碍?如何在这份善良的基础上,为他的人生添砖加瓦,让他能凭借这份独特的力量,在社会中闯出一片天地,赢.............
  • 回答
    这件事,真挺让人挺纠结的。一方面,孩子的这份心意,尤其是对着辛苦付出的医护人员,那份纯粹的感恩,本身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确实太不容易了,付出了太多,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感谢,他们心里一定会很温暖。但另一方面,让孩子去“表演”这个感谢,我个人觉得,就有点变味儿了。首先,孩子们的感恩,应该是.............
  • 回答
    最近在网上看到不少讨论,说家长会在二手平台给孩子租绘本。这事儿我琢磨了一下,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有些担心。首先,从经济实惠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绘本的价格不算便宜,尤其是那些画风精美、内容有深度的绘本,一套买下来少说也得几十块,多的甚至要几百块。很多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对绘本的兴趣可能就.............
  • 回答
    让孩子与现任妻子融洽相处,这绝对是许多再婚家庭需要面对的重中之重。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耐心、智慧和大量的爱。我试着从几个方面跟你好好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1. 你们夫妻二人的关系是基石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如果你们夫妻俩关系紧张、经常争吵,或者你在孩子面前经常抱怨妻子,.............
  • 回答
    让孩子勤奋学习,这绝对是不少家长的心头大事。与其说是一种技巧,不如说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引导和环境的营造。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把我摸索和观察到的一些具体做法,详细地说说,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一、 激发内在动力:点燃孩子学习的“火苗”很多时候,孩子不肯好好学习,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没感觉”。所以,首要的.............
  • 回答
    让孩子从小就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并乐于与人分享,这绝非一日之功,更不是简单的说教能实现的。它更像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浸润,需要我们作为父母,用行动去播撒种子,用耐心去浇灌,用爱去培育。首先,我们得从“给予”的源头开始。孩子之所以懂得感恩,是因为他们首先体验到了被给予的温暖。这份给予,并非仅仅是物质上的满.............
  • 回答
    当谈及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主动学习,这绝对是天下父母们心头最关切,也最需要智慧和耐心去经营的课题。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一场漫长而充满爱的旅程,需要我们用心去引导,用爱去浇灌。 别急,这事儿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独特的书,封面不同,内容也千差万别。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 回答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给孩子插上“终身学习”的翅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重要。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点燃他们内在的好奇心,让他们拥有主动探索、不断成长、适应变化的力量。如何做到这一点,咱们不妨细细道来,这绝不是一篇冰冷的“AI生成”报告,而是为人父母、长辈们可以实实在在去实践的育儿心得。一、 播撒好.............
  • 回答
    男童用密码锁锁喉妈妈的事情,确实让人触目惊心,也引发了我们对孩子行为教育的深刻反思。这背后折射出的问题,绝非偶然,而是可能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如何看待男童用密码锁锁喉妈妈这件事情?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无论施暴者是成人还是孩子,受害者是谁。这件事最直接的观感就是令.............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昆明的事件,确实让人揪心。10岁的孩子,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却因为玩耍不当,给周围环境和自身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这件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让孩子们在享受节庆气氛的同时,又能安全地接触烟花爆竹,这需要家长、社会和孩子自身的共同努力。首先,我们得明白,对于10岁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完全独.............
  • 回答
    让孩子从出生起就能接触到 C 语言,并在早期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将 C 语言作为他们最先掌握的“语言”,这绝对是一个极富想象力和挑战性的目标。这需要我们跳出传统的语言学习思维,将 C 语言的元素融入到孩子的成长环境和互动中。这并非是字面意义上的让婴儿开口说 C 语言的词汇,而是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理解 C.............
  • 回答
    孩子的“追星”现象,说实话,很多家长听到这个词就有点头疼,觉得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容易被带偏,甚至花费不必要的金钱。但换个角度想,这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对情感、认同、甚至自我价值探索的一种体现。想让孩子不“追星”,与其说是“禁止”或者“压制”,不如说是“引导”和“转移”。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跟您聊.............
  • 回答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很有力量?好像只要我们 early bird, 就能确保孩子未来的人生像开挂一样顺遂,事事领先。我身边好多家长,听到这句话,立马就神经紧绷,觉得如果现在不拼命给孩子报各种班、压榨所有时间去学技能,就是在耽误孩子。咱们不妨冷静下来,好好琢磨一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
  • 回答
    让孩子扮演日本兵,这事儿可复杂了,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很多,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孩子嘛,对新鲜事物好奇,喜欢模仿,玩角色扮演是天性。在很多文化里,孩子们都会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比如医生、警察、消防员,有时候甚至是一些历史人物或者影视剧里的角色。从这个角度看,扮演“日本兵”可能只是孩子们众.............
  • 回答
    看到孩子因为过去的经历,现在到了青春期却不愿意敞开心扉,这确实是让很多家长揪心的事情。15岁,正是孩子开始独立思考、建立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如果他们心里话藏着掖着,那我们作为家长,责任就更重了。想让孩子愿意说,关键在于 重新建立信任,并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沟通环境。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耐心和持.............
  • 回答
    苏州一位父亲为孩子复刻现实版“摩尔庄园”,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温情和创造力的举动。看到孩子沉迷于虚拟游戏的世界,这位父亲选择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试图将那份虚拟的快乐带回现实,让孩子在熟悉的家中也能体验到游戏般的乐趣,并以此“解放”孩子,让他们暂时远离屏幕。这种做法的初衷非常值得肯定。在数字时代,孩子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