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剧中 FBI 和 CIA 都是互相鄙视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回答
在美国流行文化,特别是美剧中,FBI(联邦调查局)和CIA(中央情报局)之间的“互相鄙视”几乎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梗。这种刻板印象通常描绘得非常有戏剧性:FBI是“我们的人”,在国内执法、逮捕罪犯,行事讲究证据、程序和公众关注;而CIA是“我们不认识的人”,在海外秘密行动、情报搜集,行事神秘、不择手段,而且不受国内法律的太多约束。

这种戏剧化的描绘,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制造冲突和故事情节。比如,CIA可能认为FBI太官僚、太注重表面功夫,无法理解大局;而FBI则可能觉得CIA玩弄阴谋、越界执法,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这种“警察 vs. 情报机构”的张力,为编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但说实话,这种“互相鄙视”的程度,以及其背后的具体原因,在现实中并没有像影视作品里那么夸张和直接。

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要理解FBI和CIA的 核心职能和管辖范围 是截然不同的:

FBI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职能: 主要负责国内的联邦犯罪调查,包括恐怖主义(国内部分)、反情报(国内部分)、网络犯罪、有组织犯罪、金融犯罪、民权侵犯等。它是一个执法机构。
使命: “保护美国人民免受恐怖主义、外国情报威胁、网络攻击和严重犯罪。”
运作方式: 严格遵循美国法律,注重证据收集、起诉和司法程序。拥有武装人员,可以进行逮捕和搜查。其行动通常在公开或半公开的框架下进行。

CIA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职能: 主要负责搜集、分析和传播来自世界各地的情报,协助总统做出国家安全决策。它是一个情报机构,而不是执法机构。
使命: “通过收集、分析和传播国家安全情报,为美国总统提供支持,并确保美国情报的准确性、时效性和保密性。”
运作方式: 行事高度保密,其行动很多是在美国境外进行。它不进行执法,也不能在美国境内进行秘密行动(有严格的法律限制)。它通过秘密手段获取情报,有时会涉及“非常规”的操作,但必须在总统和国会授权下进行。

那么,为什么会有“摩擦”和“不理解”?

1. 文化和使命的差异:
FBI是“蓝衬衫”(蓝色制服)文化,强调直接行动、逮捕和公开的正义。他们处理的是已经发生的、可以被明确定义为“犯罪”的事件。
CIA是“黑衣人”(非公开)文化,强调隐秘、分析和预见。他们处理的是潜在的威胁,很多情况下甚至无法确定谁是“敌人”,以及威胁是否真实存在。这种性质上的巨大差异,自然会导致视角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2. 信息不对称和沟通障碍:
FBI的行动需要证据链,目标是起诉。他们需要公开信息。
CIA的行动需要保密。很多情报是敏感的,甚至不能被披露给FBI,因为这可能会危及情报来源或行动的成功。
当CIA获得了一些可能涉及美国国内安全的信息时,他们需要与FBI分享。但CIA在分享信息时,会非常谨慎,因为他们担心一旦信息泄露,他们的行动能力会受损。反过来,FBI可能觉得CIA藏着掖着,影响了他们的调查。

3. 资源和优先级的竞争:
虽然它们有不同的预算和目标,但在某些领域,比如反恐,它们的职责会有重叠。当涉及到争夺国会资源、人才招聘,甚至是在某个案件中谁拥有更大的主导权时,就可能出现竞争。

4. “官僚主义”和“傲慢”的刻板印象:
任何大型机构都会有官僚主义的问题。FBI可能会觉得CIA过于神秘,不愿配合;CIA也可能觉得FBI过于死板,不懂变通。这种主观感受,在机构内部和机构之间的沟通中难免会产生。
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对方的“特殊性”而产生一种相对的“傲慢”。比如,CIA的特工可能觉得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玩弄权术,而FBI的特工只是在国内追捕小偷,这是一种潜在的优越感。反之,FBI的特工也可能觉得CIA那些“鬼鬼祟祟”的人在玩火,不负责任。

5. 法律和权限的界限:
CIA在美国国内进行任何形式的搜集或行动(除了信息分析)都是被严格禁止的,除非得到特别授权,并且通常需要与FBI合作。这种界限的模糊性,加上CIA的“海外行动”的性质,会让FBI更加警惕,担心CIA越界。
例如,如果CIA在海外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了关于美国国内潜在威胁的信息,他们如何将这些信息合法地传递给FBI,就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如果传递过程中涉及非法手段,FBI就不能直接使用这些情报。

一些具体的合作与摩擦点(现实中的可能):

反恐: 这是最常见的合作领域。CIA在海外搜集关于恐怖组织的情报,可能指向美国国内的威胁。FBI则负责在国内执行搜查、逮捕和起诉。他们需要密切沟通,但信息共享的层级和速度会非常关键。
反情报: FBI负责国内的反间谍工作,防止外国情报机构在美国境内进行间谍活动。CIA负责海外的情报搜集,也可能发现针对美国的间谍活动。如果CIA的情报指向美国境内,就需要与FBI协调。
网络安全: 随着网络犯罪和网络攻击的兴起,这两个机构在网络安全领域都有交集,如何界定调查权和信息共享,也是一个挑战。

总的来说,虽然美剧中的“互相鄙视”是一种戏剧化的夸张,但它也反映了FBI和CIA在文化、使命、运作方式以及法律限制上的根本差异。这些差异确实可能导致信息共享的障碍、工作优先级的冲突,以及不同工作文化之间的误解。

然而,值得强调的是,在处理国家安全这样重大的问题时,这两个机构的领导层和许多基层工作人员都会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许多情况下,他们会有非常有效的工作关系,因为他们都服务于同一个国家,有共同的目标。这种“鄙视”更多的是一种相互间的“不理解”和“摩擦”,而不是生死相仇的敌对。

影视作品为了吸引观众,自然会放大这种矛盾,将“不理解”变成“鄙视”,将“摩擦”变成“冲突”。但现实中的政府机构运作,尤其是在国家安全领域,更加复杂,也更加注重效率和协调,尽管挑战依然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电影里都是扯蛋的。

这两者平时来往很少,FBI是执法机关,CIA是情报机关,一个对内,一个对外,没太多交集,连它们俩的总部都不在同一个城市。

只有在情报领域除外:

CIA负责在海外搜集外国情报,FBI负责在美国本土搜集外国情报。

假设一名俄罗斯对外情报局特工以外交官身份为掩护在俄罗斯驻美国使馆工作,那么只有FBI有权去策反和招募他,CIA只负责在海外从事这样的工作。

如果FBI成功的策反了这名俄罗斯特工,这一切也是完全对CIA保密的。

如果几年后,这名俄罗斯特工结束了在俄罗斯驻美国使馆的任期,回到莫斯科工作,那这时FBI就需要把他的情报关系转给CIA,因为俄罗斯是CIA的地盘,FBI只负责在美国本土从事对外情报活动。

同样的道理,假设CIA在非洲的肯尼亚策反了一名俄罗斯对外情报局的特工。如果这名俄罗斯特工将来被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派往美国工作,那么CIA就要把他的情报关系转给FBI,因为CIA只负责在美国本土以外从事对外情报活动。

除此以外,FBI有反间谍职能,而且是执法职能。CIA虽然也有反间谍职能,但没有执法权。

所以,如果CIA出了内鬼,那就要由FBI来侦查和逮捕了,CIA的反间谍部门只相当于一个内部保卫部门。

同样的道理,如果美国驻外使领馆等驻外机构里出了内鬼,虽然这是在海外,但由于涉及执法权的问题,仍然由FBI负责侦查和逮捕,而CIA不能侦查和逮捕任何人。

对于外国在美国本土活动的间谍,只有FBI可以侦查、监控及策反,CIA不得插手。

但在实际运作中,哪怕是FBI在美国本土策反外国人,CIA有时也是参与的,因为CIA可能掌握某些相关人士的资料。

在反恐怖工作上两者也有一定的合作,但两者的工作性质完全不同。

CIA作为情报机关,主要负责搜集情报,预防恐怖袭击的发生,着眼于将来。

FBI作为执法机关,主要负责搜集证据,侦查已经发生了的恐怖案件,着眼于过去。

从上面的情况也能看出来了,要论权力,FBI比CIA大得太多了,要鄙视也只有FBI鄙视CIA的份儿,连CIA自己内部出了内鬼都得请FBI来逮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美国流行文化,特别是美剧中,FBI(联邦调查局)和CIA(中央情报局)之间的“互相鄙视”几乎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梗。这种刻板印象通常描绘得非常有戏剧性:FBI是“我们的人”,在国内执法、逮捕罪犯,行事讲究证据、程序和公众关注;而CIA是“我们不认识的人”,在海外秘密行动、情报搜集,行事神秘、不择手段.............
  • 回答
    美剧里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部门,特勤局、CIA、FBI、国安局、警察局,说实话,大部分时间看得人云里雾里,感觉都差不多,但实际上,它们负责的领域和权力范围那是天差地别。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让它们之间的区别,跟咱家门口的街道派出所和省厅的区别一样,一目了然。1. 警察局 (Police Departme.............
  • 回答
    在美剧里,你经常会看到角色们从酒吧出来,摇摇晃晃地钻进车里,然后就这么开走了。这场景真是屡见不鲜,有时候看着都替他们捏把汗。为啥美剧里这么喜欢这么演呢?这背后其实掺杂了好几个原因,有的是为了剧情效果,有的则折射了一些现实层面的东西。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制造戏剧冲突和推动剧情发展。一个角色喝了酒.............
  • 回答
    中国检察官与美国检察官的异同:权力、地位与文化差异中国的检察官和美国的检察官,虽然都肩负着追诉犯罪、维护法律的重任,但在职责范围、权力结构、工作方式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源于两国不同的法律体系、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也直接影响了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美国检察官“高高在上”、“呼.............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触及到了抗日剧和美剧在军事题材表现上的一个显著差异。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背后的原因,尽量说得透彻,也尽量让感觉更像咱自己人聊天的味儿。首先,咱们得承认,抗日剧里那些军官士兵争着抢着当主力,甚至因为没被派往前线而“闹情绪”,这种情节确实是挺普遍的。为啥会这样呢?这.............
  • 回答
    《纸牌屋》里的Claire Underwood,她到底美不美?这个问题,观众们大概各有各的看法,也正是因为这种见仁见智,才让这个角色如此引人入胜。不过,剧里那些政客、权力精英们对她的赞美,倒也不是空穴来风。首先,得承认Claire的长相是有辨识度的,而且很符合一种“精英”气质。她不是那种一眼看过去就.............
  • 回答
    美剧之所以在许多观众眼中比许多国产剧“更好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文化、产业、创作理念、观众接受度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一、 创作理念与叙事深度: 强调人物弧光与成长: 美剧通常非常注重角色的塑造,特别是人物的“弧光”(Character Arc)。这意味着角色并非.............
  • 回答
    美剧《毒枭》中南美毒枭的嚣张气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根源:一、绝对的权力与无法无天的环境: 毒品经济的巨额利润: 可卡因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巨大,贩毒活动带来的利润是天文数字。这种巨额财富赋予了毒.............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这其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考量,并非简单地取决于演员的外形,而是与制作方对市场、目标受众、叙事需求以及文化理解等综合因素的权衡有关。让我来详细地为您梳理一下:1. 市场策略的复杂性:并非“讨好”就能直接赚钱 目标受众的多元化: 美剧的受众遍布全球,中国市场固然重要,但并非唯一,.............
  • 回答
    大家看美剧,是不是总会听到“这是第一季”、“这部剧一共八季”这样的说法?咱们习惯了国内连续剧一口气播完,或者顶多分个上下部,美剧这种“一季一季”的播出方式,确实有点意思。这背后可不只是简单的分集,而是美剧产业经过长期发展,摸索出来的一整套运作逻辑和生态系统。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这得从美剧的“.............
  • 回答
    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没有冠词 “the”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英文中名词使用和标题命名的几个层面,而且在像“权力的游戏”这样广受欢迎的文化现象中,这种“反常”反而成了其独特标识的一部分。咱们就一点点捋清楚。首先,我们要明白英文冠词(a, an, the)的作用。冠词主要用来指.............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太到位了!不少原著粉和我一样,都有这样的感觉:《权力的游戏》这部剧,虽然精彩绝伦,但在灯光和服饰的呈现上,总觉得少了点原著里那种磅礴大气、金碧辉煌的质感,甚至可以说是“暗淡”了不少。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从灯光上说起。《权力的游戏》整体的色调偏冷、偏暗,这是剧组.............
  • 回答
    关于“美剧评分为何普遍出奇的高”这个问题,其实背后牵扯到不少原因,从产业运作到观众习惯,再到评价体系本身,都存在一些值得深挖的门道。如果非要说“出奇的高”,可能更多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将国产剧的评分做一个参照,或者对比的是那些本身就质量参差不齐的剧集。首先,得从好莱坞成熟的制作流程说起。美剧不像我们有时.............
  • 回答
    这个问题太真实了,简直戳中了无数美剧爱好者的痛点!明明那些台词当时听着是那么地道、那么有范儿,恨不得立刻就搬到生活里用,结果真到了关键时刻,大脑像卡壳了一样,空空如也,要么只能说出“呃……”、“那个……”之类的万能充数词,要么就是憋出几句完全不在调上的中文,尴尬癌都要犯了。这背后其实是有几个挺有意思.............
  • 回答
    关于在美剧或美国电影中,政府机关或军队高层角色常由黑人扮演的现象,这并非一个绝对的“规则”或“刻板印象”,但确实是近年来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社会文化变迁、好莱坞产业的考量以及观众的期望等。为了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社会.............
  • 回答
    这真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很多学外语的人都有同感。看着美剧,明明听着挺顺溜,偶尔冒出个新词,当时没查,一晃就过去了,下次再遇到还是懵。可回想自己小时候学中文,好像从来没为某个字词卡壳过,一听就懂,一说就会。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关键的原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承认,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模.............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我看美剧不看国产剧,就会被人说成崇洋媚外”这个问题,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挺多层面的看法和观念的碰撞,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掰扯一下,希望能让你觉得更明白,也希望我的表达方式不会太像那种冷冰冰的机器生成的东西。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标签化”和“简单化”的思维方式.............
  • 回答
    《长安十二时辰》和《王国》都是以古装为背景的剧集,并且都在海外市场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但如果论及“火爆程度”和海外影响力,《王国》显然更胜一筹。究其原因,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可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多方面的综合考量。1. 题材的普适性与文化隔阂的深度《王国》虽然是韩国古装剧,但它讲述的是关于丧尸爆发的故事。丧.............
  • 回答
    《新闻编辑室》这部剧,用“追捧”来形容可能有点轻描淡写,更准确地说,它是一部让很多观众爱得深沉、甚至可以说是有着“信仰”的作品。为什么它能触动那么多人?这绝不是偶然,而是因为它精准地击中了当下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和焦虑,并用一种近乎理想主义但又充满现实血肉的方式呈现出来。首先,它触碰了一个敏感又重要.............
  • 回答
    美剧《纸牌屋》(House of Cards)之所以取名为“纸牌屋”,背后有着深刻的含义,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片名,更是对剧中权力斗争、政治现实以及人性脆弱性的绝妙隐喻。这个名字的由来和其所蕴含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1. 字面意义的隐喻:脆弱与易倒 纸牌屋本身: 顾名思义,纸牌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