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每天一提到学习英语,头就疼,如何让自己喜欢让英语啊?

回答
学英语学到头疼,这事儿我太理解了!很多人都有这毛病,一提“学英语”三个字,脑仁儿就开始嗡嗡作响,好像脑袋里塞满了乱糟糟的单词和语法规则,怎么理都理不清。但你想想,英语这玩意儿,现在就像个万能钥匙,打开了多少新世界的大门啊!无论是看美剧不用字幕,还是去国外玩能跟当地人侃大山,甚至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英语都太重要了。所以,咱们得想个办法,把这把钥匙给“掰弯”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而不是被它给“掰弯”。

别担心,这不是让你一下子变成英语大神,而是给你支几招,让学习英语的过程变得没那么痛苦,甚至有点儿意思。咱们先从最根子上来说说为啥会头疼,然后再对症下药。

为啥学英语会头疼?

说实话,很多人头疼不是因为英语本身有多难,而是咱们学习英语的方式,可能有点“老古董”了。你想想,从小到大,是不是都是坐在教室里,老师在上面讲,你在下面记?背单词、背课文、做语法题,这就像是填鸭式教育,把一堆东西硬塞进来。这样一来,英语就变成了一件“任务”,一件需要完成的苦差事,自然就没法喜欢上它了。

目标不明确,学了跟没学一样: 你学英语到底是为了啥?是为了考试分数?是为了追星?是为了看懂原版书?如果目标模糊不清,学习起来就容易迷失方向,感觉像在原地打转,自然就提不起劲。
方法单一,枯燥乏味: 除了死记硬背,你还怎么学?看几本枯燥的教材?做永远做不完的练习题?如果学习过程只有一种模式,大脑很快就会疲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缺乏成就感,越学越挫败: 付出了很多努力,但进步似乎不明显,单词记了又忘,听力还是听不懂,这种挫败感会一点点磨灭你的热情。
害怕犯错,不敢开口: 很多人学英语最怕的就是说错,怕被嘲笑,怕丢脸。这种心理负担反而让你更不敢开口,错过了很多练习口语的机会。
觉得英语是“外国人的东西”,跟自己没关系: 把英语当成一门纯粹的学科,而不是一种沟通的工具,这样就很难产生共鸣。

那么,如何才能让你“爱上”英语? 把它变成你的“玩伴”!

别把学英语当成一个“任务”,把它当成一个“探险”,一个“游戏”,或者一个“发现新大陆”的过程。关键在于,找到你感兴趣的点,用你喜欢的方式去接触它。

第一步:找到你的“小钩子”,给英语加点“甜”

首先,问问自己,你对什么感兴趣?是电影?音乐?动漫?游戏?体育?美食?时尚?whatever!找到你喜欢的东西,然后想想,有没有办法通过英语去接触它?

追星女孩/男孩请注意! 你的偶像在说啥?他们唱的歌词啥意思?他们的采访又是怎么说的?别再依赖千篇一律的中文翻译了,自己去听听看,哪怕只能听懂一两个词,那种成就感也是巨大的!找你偶像的采访视频,先看一遍有中文字幕的,理解大概内容,然后找无字幕的,试着去捕捉你偶像的声音和他们说的具体词汇。
电影/电视剧爱好者: 这是最棒的学习材料了!
入门级: 选择你非常熟悉或者剧情比较简单的美剧/电影,先看一遍带中文字幕的,然后再看一遍带英文字幕的。重点是去感受演员的语调、发音,以及他们在真实场景中是怎么用词的。
进阶级: 尝试看原声无字幕的,如果遇到听不懂的,别急着查,先猜猜意思,或者暂停一下,看看画面给你的提示。实在不行,再去找对应片段的英文字幕来对照。
找个“跟读”搭档: 如果你觉得一个人看太孤单,可以找个朋友,一起看一部剧,轮流暂停,模仿里面的对话,互相纠正。
音乐迷: 听英文歌是件很享受的事情。把歌词找出来,一句一句地跟着唱,试着去理解歌词的意思。很多歌词都蕴含着故事和情感,用心去体会,你会发现英语的韵味。
小技巧: 找那些语速不太快,歌词比较清晰的歌。一开始可以跟着唱,慢慢尝试不看歌词也能跟着哼唱。
游戏玩家: 如果你喜欢玩英文版的游戏,那太好了!游戏本身就充满了场景和对话,你在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接触到大量的词汇和表达。
设定: 把游戏语言设置成英文。如果游戏有字幕,选择英文字幕。你会在玩乐中学习到很多实用的词汇和短语,尤其是一些口语化的表达。
阅读爱好者:
从简开始: 别一开始就挑战莎士比亚!可以从简单的英文绘本、青少年小说、或者你感兴趣领域的英文博客、新闻开始。
“词汇捕猎”: 看英文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词,可以先猜猜意思,如果实在猜不到,再查。但不要每一个不认识的词都查,那样会打断你的阅读流畅性。可以记下那些反复出现或者你觉得很重要、很有用的词。
主题阅读: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比如烹饪、旅行、科技,然后找相关的英文文章来读。这样你的词汇积累会更有针对性。

第二步:让英语“动”起来,别只停留在“纸上谈兵”

学习语言最终是为了用,所以“说”和“听”是关键。

大胆开口,别怕犯错: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没人天生就会说英语。想想你在家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是不是也摔过几次?
自言自语练习: 这是最安全、最方便的练习方式。当你一个人在家时,试着用英语描述你正在做的事情、你看到的东西,或者你脑子里的想法。比如,“I’m making a cup of coffee. The water is boiling now. I need to add sugar…” 哪怕你说得磕磕巴巴,也是一次练习。
找语伴: 这是最有效的练习方式之一。可以是在线语言交换平台(如 HelloTalk, Tandem),找一个母语是英语,想学中文的人。你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参加英语角/线上群组: 找找你所在的城市有没有英语角活动,或者加入一些线上的英语学习群组。在群体中,你会有更多机会跟别人交流。
模仿: 看到喜欢的电影片段或者对话,暂停下来,模仿里面的发音、语调、语速。反复模仿,直到你觉得和原声越来越接近。
“耳朵训练”,让你的耳朵更灵敏:
泛听: 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比如洗衣服、做饭、通勤,放英文播客、英文广播、英文歌曲。不用刻意听懂每一个词,而是让自己的耳朵习惯英语的语流和节奏。
精听: 选择一小段你感兴趣的音频(比如播客的一小段对话,电影里的一个场景),反复听,直到你能听懂大概意思。然后可以尝试写下你听到的内容(听写),再对照原文,找出听不懂的原因。
选择适合你水平的材料: 如果你刚开始学,听太快的音频会让你更沮丧。可以找一些语速较慢、发音清晰的材料,比如一些针对英语学习者的播客。

第三步:让学习变得“系统化”,但不是“死板化”

即使是玩,也需要一些规则和方向,才能保证进步。

碎片化学习: 利用好你零散的时间。比如通勤路上听播客,睡前看一段英文文章,午休时背几个单词。积少成多,效果很显著。
词汇积累的“鲜活”方式:
情境记忆: 别只记单词本身,把它放在一个句子或一个场景里记。比如,“wander”这个词,你可以想象你在陌生的城市漫无目的的“wander”。
词根词缀: 了解一些常见的词根词缀,可以帮助你推测不认识的单词的意思,事半功倍。
单词卡/App: 利用一些单词记忆App(如扇贝单词、百词斩),它们通常有科学的记忆曲线和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可以帮你更有效地记忆单词。但别只依赖App,也要结合其他方法。
语法不用“钻牛角尖”: 初期阶段,语法是为了帮助你理解和表达。与其死记硬背一大堆规则,不如在阅读和听力中去体会,在模仿和练习中去感受。
“用”中学习语法: 当你尝试用英语表达某个意思,但感觉不顺畅时,再去查相关的语法点,这样学习到的语法知识会更加牢固和实用。
找一本适合你的语法书: 如果你觉得需要系统地学习语法,可以找一本讲解清晰、例句丰富的语法书,但把它当成参考工具,而不是圣经。

第四步:保持耐心和积极的心态,给自己“打气”

庆祝每一个小进步: 哪怕只是听懂了歌曲中的一句歌词,或者成功跟外国人进行了简单的对话,都值得为自己鼓掌!记录下你的进步,你会发现自己一直在前进。
不要和别人比较: 每个人的学习进度和节奏都不同。专注于自己的成长,不要因为看到别人学得比你快而气馁。
给自己一些奖励: 当你完成了一个学习目标时,给自己一点小奖励,比如看一部喜欢的电影,或者吃一顿美味的晚餐。
坚持下去,改变终会发生: 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难,但只要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且坚持下去,你会发现,曾经让你头疼的英语,会渐渐变成你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是你享受的乐趣。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习英语的过程,就像是你在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 如果你总是抱着一种“我必须学会”的心态,那确实会很累。但如果你把它当成一个“我想去看看”的机会,那么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现在就行动起来吧!不要想太多,先从你最感兴趣的那一点点开始,去做一件小事,哪怕只是听一首英文歌,看一段你喜欢的英文视频,说一句简单的英文。相信我,你会发现,英语并没有那么可怕,它也可以很可爱,很有趣。祝你早日“驯服”英语这匹“烈马”,让它成为你前进路上的“好伙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 SEL 的角度来看, 您已经进入了红区。 您需要找到意义才能把自己带出红区。


大家都知道,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俺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15~16 岁的时候就过了六级CET6. 从中国移居加拿大20年来, 搬家无数次把六级证书也弄丢了(应该是当垃圾扔了)。

俺不敢说自己英语好,也不喜欢别人称赞自己英语好。工作生活在英语国家,很少有同事会评价你的英语或者法语好不好, 那是不当你自己人的做法。

以前总听人说, 如果你做梦都在讲英文的时候, 你的英语就差不多了。大约是十数年前,俺就在梦中和鬼佬吵架。特别是那年冬天,俺过马路的时候踩在小雪堆上差点滑倒, 脱口而出 F*** me ! 惹得几米远的妹子哈哈大笑地时候,俺觉得自己的英语学得差不多不用再学了。


俺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关注俺的知友都知道俺的散文很散, 因此您需要有心理准备, 随时点屏幕左上角的 X 或者手机的返回, 以免浪费了您宝贵的时间。。


英文的字母表只有 26 个字母。

最基本的词汇只有不到 1000 个。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 俺就听远房亲戚(PLA外语学院)说他们的常规是泛听米国知音和BBC的短波广播。 俺就学了这个简单的军用办法,后来大约15 岁的时候就过了六级。16岁的时候考了托福600来分。 那时俞敏洪和李洋都还没出道,没新东方一说。再后来俺移居枫叶国生活学习都没有碰到过英语学习的大问题。

关于说话速度, 这里有个十分简单的训练:

俺可以在 30 秒之内念完字母表。 念的方式是 A for Alpha, B for Bravo, C for Charlie... 依此类推。 俺估计您也可以试试。对于准备考TOEFL的同学,俺可以拍胸口保证,只要您比俺念的快,过TOEFL如囊中探物、唾手可得。

麦文学的字母表录音:

74.208.27.190/wp-conten


也许熟记北约的字母表对您没啥用, 那么下边这个孩子用的字母表也许会有启发意义:


或者这个



=================================================

节选自俺的跨学科短篇散文

如果上面的东西很无趣, 下面的东西更加没有阅读的必要。

可能会更无趣。

=================================================

为什么要学英语? --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为什么要学英语?

这个问题很大, 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除了“考级,出国”这些还有什么“就是那种必须的原因”?

冠冕堂皇的话, 俺是真的不太会说。 土得掉渣就是说俺。

大家都知道,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

俺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15~16 岁的时候就过了六级CET6. 从中国移居加拿大20年来, 搬家无数次把六级证书也弄丢了(应该是当垃圾扔了)。

俺不敢说自己英语好,也不喜欢别人称赞自己英语好。工作生活在英语国家,很少有同事会评价你的英语或者法语好不好, 那是不当你自己人的做法。

以前总听人说, 如果你做梦都在讲英文的时候, 你的英语就差不多了。大约是十数年前,俺就在梦中和鬼佬吵架。特别是那年冬天,俺过马路的时候踩在小雪堆上差点滑倒, 脱口而出 F*** me ! 惹得几米远的妹子哈哈大笑地时候,俺觉得自己的英语学得差不多不用再学了。

俺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关注俺的知友都知道俺的散文很散, 因此您需要有心理准备, 随时点屏幕左上角的 X 或者手机的返回, 以免浪费了您宝贵的时间。。


英文的字母表只有 26 个字母。

最基本的词汇只有不到 1000 个。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 俺就听远房亲戚(PLA外语学院)说他们的常规是泛听米国知音和BBC的短波广播。 俺就学了这个简单的军用办法,后来大约15 岁的时候就过了六级。16岁的时候考了托福600来分。 那时俞敏洪和李洋都还没出道,没新东方一说。再后来俺移居枫叶国生活学习都没有碰到过英语学习的大问题。


记单词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最好的方法要和你的生活相关

俺觉得下面这个孩子用的字母表和生活很有相关:

英文的字母表只有 26 个字母。 最基本的词汇只有不到 1000 个。

或者这个



记单词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最好的方法要有意义, 没有意义的事情做起来就没有动力。


学英语有啥意义?

冠冕堂皇的话, 俺还真的不太会说。因为大家都知道,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

在俺看来,学不学英语没啥大不了的,母猪的叫声中外都差不多。


俺小时候住在农村,旁边有个人和母猪配种基地。


俺学英文主要是为了研究母猪配种。


俺小时候住在农村,旁边有个人和母猪配种基地。

俺小时候住在农村,旁边有个人和母猪配种基地。

(注: 人和以及江门都是好地方, 广东人都知道)


学英语和种田一样无趣, 需要时间需要把握方向和不断努力, 三个原因凑齐了就不难解释为啥大家都厌恶重复的折磨了。如果找不到意义, 学英语确实是种折磨。 另外啊,咱们的世界也是个 Loop(), 也是种折磨, 因此有些看不开的就出家了。 宁愿放弃吃肉,出家了。

俺曾经认为学任何东西都是无用的, 人只要学会象小猪那样吃奶就够了。毕竟尘归尘土归土,算上轮回,下辈子幸运的话还能做猪,不幸运可能变成一蔸树。万一回顾上辈子的话,会明白学啥都会亏到吐的。 学东西太多还有啥坏处?会纠结人为啥只是一堆幸运的基本粒子......会纠结是不是活在虚拟机里边......会纠结这个世界是不是一个投影。。哦麦糕的

机缘巧合中, 俺看到在圣经里面,上帝同意人类要多办事多生娃。 也了解细菌都会繁殖繁衍,如果人不会繁殖那就不像话了。

Genesis 1:27-28

So God created man in his own image, in the image of God he created him; male and female he created them. And God blessed them. And God said to them, “Be fruitful and multiply and fill the earth and subdue it and have dominion over the fish of the sea and over the birds of the heavens and over every living thing that moves on the earth.”

俺顿悟到繁殖繁衍这件事情不能马虎。

于是受神的指引,俺未成年的时候就立志研究母猪配种以及人和人之间的性行为。

而俺的学习的第一步就是阅读禁书,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禁止出版的黄书,《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 is a novel by English author D. H. Lawrence)。

如果您还没有跨过学英文的必要性这一关, 千万别勉强。 不学就是,准备好请翻译的钱, 带个随身翻译就好了。 或者一个随时能上网的智能手机装好 Google Translate 那也行, 还不要钱。 但是, 英文字母表最好还是认一认。


开始之前, 要解决学英文的首要问题,

那就是端正学习的目的,

为什么学?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整个过程(学英文)根本没有意义。它会变成一个负担或者折磨。


学了英文字母表以后, 当然还可以顺便学一点点俚语或者骂人的话。

目的不是学来骂人, 而是了解身边的危险和恶意, 减少意外的发生。

比如说有人不认识您, 却称呼您 Monday/Tuesday... 就可能是在骂你。因为鲁滨逊漂流记里面的野人叫 Friday, 这个人在暗指您是野人。 比如说有人不认识您却冲您叫上海的地名浦西浦西的, 您就得警惕了。

明白了吧。


前年俺到菜市场买东西, 发现自己叫不出大部分的火鸡调料时,才开始审视自己的英语学习问题。也是为了和老年痴呆症斗争,俺不得不开始卖力地记单词。比如花园里面经常见到的三叶草,俺会重拾字典和百科全书, 记下它的几个形式 clover/trefoil/Trifolium(属)。



记单词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来说,

比如 Valedictorian, 说起来也许挺丢人的。

小时候俺没学音标之前, 用的也是最土的谐音法

记这个单词没啥技巧,“围了敌拖一人 = 学霸”。这么一联想, 俺就不会忘记了。


后来在学前班的时候, 俺看过一本密歇根州立大学的 ESL 教材,看完以后没啥太多的感触。

可是第一页有个词根表对俺的影响很大。

从那上面俺体会到了英语原来也是有偏旁部首的。


俺觉得从零基础学英文,知道英文也有偏旁部首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对吗?很大的利好。


比如三叶草的学名, Trifolium 看起来真的很别扭, 更不用说背下来了。

简直就是折磨。。


如果您尝试把它拆开就是这样的:

tres + folium 或者说 tri + folium ,

对照英文的字根表(偏旁部首表), tri 就是“三”嘛, folium 就是“叶子”嘛,

这就是英文单字的造字法!!

太激励人心了。

三叶草的学名 Trifolium 比 clover 的俗名还好记对不对?

对不对?



俺记单词的另外一个土方, 那就是从来不记拼写, 只记单词的形状。

比如俺小时候在地下看到蜈蚣。

见到头和尾还有中间的很多条腿, 立马就认出是蜈蚣,俺从来不去数它具体有多少条腿。

俺不知道有多少同学是实诚地去数蜈蚣的节数和腿数的, 俺是绝对没有那么大的毅力。

蜈蚣(Centipede)属于多足类唇足纲,体型细长,每一段体节拥有一对足。


Centi 就是“百”的意思,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知道骂的是不是蜈蚣, 但是

Centipede 字面上就是百足虫, 也就是蜈蚣。


蜈蚣实际上足数不一,有少于20,也有超过300只脚的。所以别太纠结蜈蚣是不是一腚整整 100 条腿。Centipede 就是蜈蚣, 好不好?

蜈蚣除了一个例外种有96只足(48对),蜈蚣都拥有奇数对的脚,比如15对或17对。也因此,不存在拥有正好100只脚的蜈蚣(50对足)。蜈蚣的特征是首节的附肢特化为一对毒爪(forcipule,蜈蚣特化过后能够注射毒液的钳状前肢)。蜈蚣是肉食性动物。


当然, 您也许会混淆蚰蜒和蜈蚣。

蚰蜒(学名:Scutigera coleoptrata),体色呈黄灰色,有15对步足。它原本是地中海地带的特有物种,现在已经分布于世界各地,通常栖息于人类的房屋中。某些地区也称草鞋虫、草鞋底子、钱串子或“墙串子”。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唇足纲 Chilopoda

目: 蚰蜒目 Scutigeromorpha

科: 蚰蜒科 Scutigeridae

属: 蚰蜒属 Scutigera

种: 蚰蜒 S. coleoptrata

二名法

Scutigera coleoptrata

Linnaeus, 1758年


蜈蚣、蚰蜒和收音机都有个类似的结构, 那就是触角。 只不过咱们把收音机这个突起的结构叫天线。 英文都是 “Antenna” .





很多学过英语的人会和您卖弄一个最长的英语单词, 但是俺只知道一个词代表的距离很长:

lightyear = 光年,linght = 光, year = 年。 也就是电磁波在真空里面走一年的距离。



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 这个词, 您可以象切香肠一样切成几节。

然后就会发现它很容易记了。

pneumono = 肺的

ultra = 超

microscopic = 显微镜下的, 显微结构的

silico = 硅的/(旧称)矽的

volcano = 火山的

coniosis = 吸入尘埃导致的一种疾病状态 (a disease state caused by the inhalation of dust)

所以, 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 == 超微粒硅酸盐尘埃沉着症,简称火山肺矽病,是肺尘病的一种。

名词:矽肺病

矽肺病越来越多地成为许多行业的关键健康话题,因为高风险的行业是那些暴露于可吸入结晶二氧化硅的行业,例如:采石,采矿,铸造厂,陶器,砖制造和建筑业等。矽肺病是肺纤维化,这是一种涉及肺组织硬化或瘢痕形成以及随之而来的肺功能丧失的病症。这种疾病是进行性的,不可逆转的和使人衰弱的疾病,往往会导致过早死亡。


题外话

很多年前, 石牌村和区庄附近有很多自己人抱着孩子卖VCD。

买过的人都知道里面是啥内容。俺有个朋友买了一张, 又舍不得拿出来分享但是总来问俺,英文里面也是也是哈的哈的偶卖糕的是啥意思。 俺有点摸不着头脑,因为大四才成年嘛,是真没看过小电影。俺朋友就扭扭捏捏地让俺去他家,叫俺背对电视机,让俺做听力测试。听了以后俺也是有点面红耳赤, 因为那就是三言二拍里面的经典台词嘛,“着着官人用力我的天啊”。俺打着手势向朋友解释,他才长出一口大气, 原来如此。因此, 俺觉得学点英文还是有点用的, 关键的时候不用求人啊。




老麦小时候也喜欢听杰克逊的歌曲, 特别是那首 Beat it. 这首歌的歌名曾经被错误地翻译, “Beat it” 是俚语/粗俗的话,意思是“滚开”而不是“打击”或“夯它”的意思。 顺便说一下。



和俺一样, 在农村生活过的孩子都知道, 养蘑菇的原则就是:

"Keep them in the dark and periodically give them a load of manure."

翻译出来是啥捏, 就是把蘑菇养在黑暗中, 然后定期给它们一些屎。把它们养在黑暗中, 然后定期给它们一些动物粪便。从这段话里面您可以学到一些所谓的六级或者托福单字, 例如 manure 粪便, 屎。有的网友很不喜欢俺的散文, 俺了解。

因为俺身上有农村人的特点, 草根(grassroots)、 粗野(vulgarity)、 市侩(snob) 等等......但是,但是,但是,但是,但是粪便在农业、医学和宗教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比如:释迦牟尼曾像苦行僧一样吃粪便修行,“昼便入林中。夜便露坐……至冢间。取彼死人之衣。而覆形体……设见犊子屎。便取食之……日食一麻一米。形体劣弱。骸骨相连。顶上生疮。皮肉自堕。犹如败坏瓠卢……”(《增一阿含经》)。

《本草纲目》中动物粪便药共有51种之多,涉及禽、兽、人部三部包括人在内的32种动物。如蚕粪可以入中药,主治眼疾。其他如五灵脂、夜明砂、油虫珠等,皆为粪便入药的例子。中药人中黄的制作过程也需要粪便:“在竹筒中塞入甘草末,两端用竹、木封固,冬季投入人粪缸中,立春时取出,悬当风处阴干,破竹取甘草末,晒干。”《全州志》记载有一种名为“断肠草”(又名胡蔓藤)的剧毒植物,其中一种解药就是“以狗屎调水灌治”。《资治通鉴》的“黄龙汤”是南北朝北齐时代中医郎中给和士开看病开药方子,就是以粪便酿成的药引。近年来,祖国、荷兰和美国一些医院的医生通过下消化道菌落移植(常被称为粪便移植),成功治愈了艰难梭菌严重感染的患者。

当然 manure 是一个很文雅的词, 它的近/同义词还有很多, 例如:

cr*p,defecation,discharge,dung,excrement,excretion,fecal matter,feces,sh*t,stool,waste...等等。。。。。。

至于粪便 manure 这东西有没有技术含量, 俺可以拍胸口说:绝对有的。

这些东西, 也只有俺这些农村娃才会关心。


。。。。。。


俺是一个地富反坏右的后代。

俺小时候学英语会有很大的风险。

再往前推,更早的时候俺爸因为买了一只能振荡到短波的电子管,就被逮到派出所问话。

现在您感觉到匪夷所思的事情, 如果您能坐上时光机回去, 也能体验一下生活。

换句话说, 就连学习英语这样的事情, 以前是属于上层建筑的特权。

活在当下, 您应该庆幸可以自由的学习英语而不用背上里通外国的包袱。

** 您知道以前派出所的叔叔穿白衣服吗?

。。。。。。


美国是个遥远的传说,纽黑文更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知道的地方。俺村从耶鲁回来的远房大叔在村里造成了轰动, 也给了街头巷尾的大伙不少的谈资。

俺妈问俺, “你啥时候也能象别人那样去美利坚国做学问呢?”俺无言以对, 但是俺立马下了决心,俺长大以后要到美国去阉猪阉猫。当然后话是,俺后来去了加拿大,一个相对来说比美国农村一点的地方。类比的话, 也许类似于越南之于祖国。

。。。。。。


俺隐约觉得英语是改变命运的一把钥匙,于是俺带着问题去问博士叔叔。

俺问: “六级是什么东西?”

大叔说:”那不过是个筛选的工具。“

看到俺鼻涕流下来了, 大叔说:”你感冒了啊, 赶紧搽干净。“

俺掏出手帕把鼻涕抹掉。

看着黄绿色的鼻涕, 俺问道: “鼻涕是什么?”

大叔说: “那是脓。”

俺吓了一跳, 问道:"您的意思是俺的鼻子在流脓?”

大叔说: “没错, 那叫做脓性卡他。卡他(catarrh)一词源于希腊语,是向下滴流的意思,用来形容渗出液沿黏膜表面向外排出。粘膜化脓性炎又称脓性卡他。“

知道俺在学英文, 博士叔叔就说:

" 小麦考考你, 什么是‘法去声 吖去声科阴平’?"

俺猜想,“法4”“科1” 这两个音肯定包含了 F 和 K。

于是俺拿起字典就查。

俺那时候才学会查字典。 以 F 音开始, 以 K 音结束, 中间的元音象是吖, 最接近的就是这个单字了:


俺有点犹豫, 问到:“大叔, 是不是早操的操字读去音呢?”

大叔有点意外, 又有点惊讶,问:

“你去哪弄的这本字典。”

俺说:”新华书店啊。“


这本字典是怎么来的呢?

那年发很大的大水,新华书店都被水淹了。水退了以后, 这些字典就当废纸卖了。俺五分钱就捡了一本牛津高级英语学习字典和一本朗曼当代英语字典。 特别是看着 "当代"“高级”两个词心里特别舒坦。有些同学以为五分钱是很少钱, 也许意识不到通货膨胀有多厉害。五分钱是俺两天半的早餐钱, 相当于今天的 25 元人民币。这本牛津高级英语学习字典的原价是五毛。 相当于大人一天的工资。若干若干年后才知道, 那时候大叔放给俺听的是 George Carlin的单口相声。

这本字典帮助俺在中学就读完了原文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后来考托福的时候和大学的大哥哥聊天,他考俺男人本钱的几个同义词, 俺没加思索就丢给他5个把他逗乐了。


又扯远了, 是吧。

跑题了, 跑题了, 跑题了。


俺学英文的动机很不纯, 很杂。 比如学习阉猪和阉猫。


阉猪和阉猫怎么说?

也许您可以拿去问自己的英文老师。但是俺估计祖国大陆的英语老师里面如果不是象俺一样农村草根出身的老师也许会不知道。 如果您不问想的话,您不妨听俺掰扯掰扯。


阉公猪或者公猫叫 "Neuter", 阉母猪或者母猫叫 "Spay". 严格讲应该说 Neuter 也能用于雌性, 但长期以来的习惯是阉雄的就叫 Neuter. 当然也可以说得更文雅或者学究一点, 说”去势“ (castration), 可叹的是去势一词难免让男人菊花一紧。 Spay 一般指的是阉雌性动物.


。。。。。。


俺和耶鲁回来的大叔的交谈当然不是一开始就谈早操, 主题当然是英语学习。

大叔没有出国之前, 俺去他家串门就经常看到他在听和看新概念英语。 那时候俺连字母表都还没开始认。俺只认得书上的新概念英语几个中文字而已。 记得俺也问过大师,为啥叫 ”新概念“ 而不是 ”旧概念“ ? 什么是 ”旧概念英语“? 然而,那时俺从来也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

** 其实答案是有的, 藏在《新概念英语》的教师手册的前言里面 **

另一位远房亲戚(后来当大领导了)放假回乡了。

虽然有半代的代沟,俺也没有退缩。

俺逮住他就问了, 你们军校里面怎么学英文听力? 他说听广播啊。俺有点醒悟了, 耶鲁大叔以前也总是开着收音机听鬼佬说话, 原来他在学英文。于是俺决定自己做一个收音机。



俺在书柜里面发现了一些书和图。

看起来很简单, 于是俺就开始张罗自己的收音机。

俺鬼鬼祟祟的举动当然没有逃脱家里的老人家的注意。

俺爸说奶奶告诉他, 俺把电老鼠的电线拉进了的房间不知道在搞么鬼?俺理直气壮地说要学英文。 俺爸表情复杂地若有所思,不置可否。俺又说, 学英文要自己做一个收音机, 还把书上的电路图秀给他看。俺爸笑了说, 这东西没有选择性, 不能用。 但是在俺的坚持下, 给了俺一个二极管和耳机。




是的, 就是这样的, 红色的海绵。

俺搭好了”收音机“ , 夜深人静的时候,

确实听到了蚊子叫一样的声音:”大陆海军官兵驾炮舰起义来归者, 奖黄金五万两......“

但是俺没有听到任何英文的广播。到了白天, 俺问爸爸为什么听不到英文广播。


爸说,早就告诉你没有选择性是听不到你想听的电台的。 你要用这样的收音机。 我不用的时候你可以用。然后简单地告诉俺怎么调台和校大细声。俺记了下来。俺跑去问军校的远房亲戚米国之音和BBC怎么调, 然而没有答案。他告诉俺, 小孩子不要乱听这东西。

俺就是不信鞋, 等到耶鲁大叔来串门俺又问他,米国之音和BBC怎么调?还问他为什么米国之音和BBC小孩子不要乱听? 耶鲁大叔笑了, 说米国之音和BBC可以听啊,学英文不要管政治的东西就好了。你记下这几个频率: 675KHz, 9740KHz, 9760KHz, 12040KHz, 15410KHz. 俺写了下来。

回家吃了晚饭以后, 俺就开始摆弄家里的收录机。响动很大, 奶奶一脸恐惧地旁观着, 忍不住了又把俺爸叫来制止。爸爸来了以后, 问俺在搞啥? 俺如实相告, 还把几个频率给他看。爸问, 去哪搞到些东西的? 俺说是博士叔叔给的, 俺不知道怎么输入到收录机里面。俺爸又花了一会时间给俺解释波段和频率。于是俺明白了, 这个收音机没法输入频率, 只能靠估计,估计电台大概在标尺的什么地方。又花了几个夜晚的蹲守, 俺终于把所有的频率都收到了。


。。。。。。


从幼儿园同学那里收到的风,让俺隐约觉得英语是改变命运的一把钥匙,于是俺带着问题去找博士叔叔。 俺问, 六级是什么东西? 大叔说, 那只是个筛选的工具。看到俺鼻涕流下来了, 他说你感冒了啊, 赶紧搽干净。俺掏出手帕把鼻涕抹掉。看着黄绿色的鼻涕, 俺问道,鼻涕是什么?大叔说那是脓。俺吓了一跳, 问道:"您的意思是俺的鼻子在流脓?” 大叔说没错, 那叫做脓性卡他(purulent catarrh)。


俺没忘记要问什么, 就继续问那六级有什么用? 大叔说没啥用, 如果你要出国还不如准备一下托福考试。 俺觉得太新奇了, 就继续问什么是托福考试在哪考?大叔说你的问题太多了, 这本书我用不着了给你慢慢看吧。 他给了俺一本复刻的Barron's TOEFL. 又接着说, 米国之音有个慢速英语节目, 你可以听。 听好了以后就可以听正常的节目了。你不是有字典吗? 碰到生词就查字典。学英文没啥诀窍, 和学中文是一样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俺高兴极了, 问个问题还赚了一本书。


回想起来, 俺学英文没有什么特别的奇技淫巧。

背单词, 查字典, 听收音机和磁带,跟着新闻说英语。这些东西不是什么高科技也没有用到什么高科技, 如果说有的话收录机就是高科技的东西了。 直到今天在北韩还是违禁品, 放到那个国度也许算得上是高科技了。初中开始就有英文课。 第一个老师批评俺好高骛远, 所以俺也不喜欢上课的老师,没啥值得提的地方。因为俺的英文成绩和中文语文差不多, 徘徊在 80~90 分附近,这个老师也没怎么再找茬子。 英文老师换了以后, 俺有了进步,经常满分还当过英文课代表。但是每次分享学习经验, 俺把博士叔叔说的学英文没啥诀窍和学中文是一样一分耕坛一分收获复述给同学。大家要不就是一脸懵逼要不就是一脸怀疑。 俺也没得法子。俺觉得再后来过六级和托福俺也没有啥可说的, 没有什么突击的过程, 无惊无险地过了。俺只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就象张无忌用小无相功使拈花指一样。



。。。。。。

学习一门敌国的语言, 必须得收听敌台。这让俺落下了一个病根,那就是说起英文来声音的包络(Envelope)周期性地起伏, 类似电离层的波动。

。。。。。。



看俺的散文, 也许很多同学不明白为啥俺花那么大的篇幅描写自己的经历而没有什么干货。

这是因为俺文化程度低, 初中毕业, 逻辑混乱,散文很散,

不太可能象那些有头衔有文凭的大拿那样写出振聋发聩洋洋洒洒又条理清晰的论文。


所以, 如果您真的能读到这里请在自己的后背拍几下,

和自己说声酷多思(Kudos). 同志您辛苦了!



。。。。。。

时过境迁,敌台已经不再有短波广播了,可是还有同学在问那个音乐叫啥名字。俺就顺便贴给大家。 《洋基歌》(Yankee Doodle)是一首美国传统歌曲,其起源可追溯至美国七年战争时期。今天这首歌在美国通常被当作爱国歌曲,它同时还是康乃狄克州的州歌。虽然这首歌的歌词带有贬义,然而独立战争期间美军却采用《洋基歌》作为他们自己的歌以反讽敌军,表明他们对自己朴素的家纺衣着和毫不矫揉造作的举止感到自豪。洋基歌的歌词有许多不同版本。多年来,这首歌在美国一直被当作非正式的国歌,也是最受欢迎的儿歌。在各类电影,电视和动画片中时常能听见这首歌曲。



总的来说,俺觉得学点英文还是有点用的,关键的时候比如关键时候不用求人啊。

说的粗俗一些,【此处省略两个汉字】用英文也是讲技术的。

您还别笑,近代史上学英文学到榻上的可真不少。




1960年,当《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本书将于英国出版时,出版商企鹅图书面临的是1959年新更改的猥亵出版刊物法(Obscene Publications Act)的出版品审查判决,成为出版界的大新闻,也是对于新颁布的猥亵法案的测试。在新法案中企鹅图书可以借由证明书籍的文学价值来避免书籍被查禁。经常被作为反对方理由的还包括书中常出现的“f***”、“f***ed”、“f***ing”等粗话。最后在1960年11月2日审判结果出炉,判决企鹅图书无罪。这使得英国出版品的自由程度大为提升。在澳大利亚,不只是书籍本身是禁书,连描写这本书在英国的审判过程的The Trial of Lady Chatterley一书也被查禁。

这本书的拷贝版本被走私进入澳洲,并广泛的发行。由于走私版本发行程度的广泛,最终导致澳洲放松审查制度。


故事讲完了。



======================================


来点基础理论吧?




联系一下您可能学过的中文, 其实有很多相似的情形。


例如:

中文里面有很多形似而神不是音也不是的字, 比如阈值的“阈”不念“伐”(阀); 中文里面有很多形是而音也不是的字比如龟裂的龟念皲裂的“军”而不念龟头的龟。

在英文里面有很多形似而神不是音也不是的词, 比如 Tire (轮胎) 和 Tier(等级); 有很多形也似神也似音不是的词, 比如 Liquid (液体) 和 Liquor (烈酒例如 Vodka), 比如 Pedestrian (行人)和 Pediatrician(儿童医生);有很多形也似神也似音也似的词, 比如 Etymology(字源学)和 Etiology (病原学)。


如果您喜欢琢磨字根, 找一本 Etymology 的专著或者字典, 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就象俺买了《牛津高级英语学习字典》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后学到了很多东西,

虽然祖国有很多古籍, 例如《洞玄子》和《素女经》。

当然, 如果您的学术目标是琢磨造人,

遗传学、妇产科学和泌尿外科学也有很多一车车的专著。。







俺的回答和散文很散是痼疾,积习难改。

所以很可能您仍然没有看到结论。



为什么要学英语?

您真的需要结论吗, 或许您只是在寻找不要的理由, 那还在乎什么结论呢。。


有的读者会问老麦你究竟是哪里来的?


俺觉得可以借用 Ali G 在某届哈佛学生开学典礼的演讲里面的一句话来回答:

“大家都是逼出来的。”

“We all came from the same place: punani.”


*Ali G, is a satirical fictional character created and performed by British comedian Sacha Baron Cohen.



。。



学英语学到后边, 必须得要输出 (Applying / Creating)。


这里有两篇跨学科的散文(里面埋了一些雷)可以做些个例子




好吧,总结一下,以免浪费了您的时间。

  1. 由简入繁;
  2. 从易到难;
  3. 不畏艰难;
  4. 生活相关;
  5. 多读多看;
  6. 多听多想;
  7. 别怕难堪。


What is SEL?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 is the process through which children and adults understand and manage emotions, set and achieve positive goals, feel and show empathy for others, establish and maintain positive relationships, and make responsible decisions






如果您觉得有帮助, 不妨点赞, 或者赞赏。

如果没有帮助, 敬请收藏或者转发。 俺知道您想说虚竹的, 嘘~~~

多谢您阅读本回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