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要振兴东北,而不是放任它衰落?

回答
振兴东北而非放任其衰落,这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战略和历史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简单来说,核心在于“潜力大于衰落的成本与风险”。东北在中国整体发展格局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其衰落不仅会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更会引发一系列深刻的社会问题和战略隐患。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为什么要振兴东北:

一、 经济基础与产业潜力:

老工业基地的底蕴与转型机遇: 东北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拥有雄厚的重工业基础,在机械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石化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人才。虽然面临设备老化、效率低下等问题,但这些产业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具备了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巨大潜力。振兴东北正是为了盘活这些存量优势,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资源优势: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森林、黑土地等自然资源,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虽然过度依赖资源开采存在环境问题,但合理开发利用,发展绿色能源、精深加工等,依然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新兴产业的培育空间: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东北也具备发展新兴产业的条件,例如生物医药、新材料、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良好的地理位置(靠近东北亚)、相对较低的运营成本以及政府的扶持政策,可以吸引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对全国经济的拖累与辐射: 如果东北经济持续衰落,不仅会影响自身的经济发展,其停滞甚至负增长也会拖累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全国整体经济的负担。反之,一个振兴的东北能够为全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并通过产业协同、市场联动等方式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二、 社会稳定与民生保障:

人口流失与老龄化问题: 东北地区长期面临人口外流的严峻挑战,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导致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经济的衰退加剧了就业困难,进一步诱发人口外流,形成恶性循环。振兴东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是吸引人才回流、留住本地人才的关键,也是稳定社会人口结构的重要手段。
失业问题与社会保障压力: 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下岗失业人员增加的情况。如果缺乏有效的再就业培训和经济发展支撑,将对社会保障体系造成巨大压力,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振兴东北,通过发展新产业、促进创业,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缓解失业压力。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挑战: 东北的衰落会加剧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如果国家层面上未能有效干预,这种不平衡可能进一步固化,甚至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振兴东北是实现中国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人民的福祉: 东北人民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理应享有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放任其衰落,是对这部分人民福祉的漠视,也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不公平。

三、 国家战略与地缘政治考量:

国家粮食安全基地: 东北拥有广袤的黑土地,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如果农业生产因经济衰落而受到影响,将对国家粮食供应构成威胁。
东北亚地缘战略支点: 东北地区地缘位置独特,与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接壤,是中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振兴东北,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提升区域影响力,对维护国家地缘战略利益至关重要。
国防和边疆稳定: 东北地区拥有重要的军事基地和国防工业,其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边防安全和整体国防力量。经济的衰弱可能影响到这些区域的稳定,增加维护边疆安全的难度。
“一带一路”倡议的联动: 东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之一,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倡议的实施效果和区域互联互通的深度。一个充满活力的东北,能够更好地发挥其“陆海联动”的优势,促进中国与东北亚及欧亚大陆的经济联系。

四、 历史与情感的维系:

共和国的长子精神: 东北在建国初期为中国工业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这种历史贡献和精神遗产不应被遗忘或抛弃。振兴东北,是对这段历史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东北人民拼搏精神的肯定。
文化与认同的维护: 东北地区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衰落可能导致文化传承的断裂和群体认同的削弱。振兴东北,也包含了对东北文化和人民情感的关怀与维护。

为什么“放任衰落”是不可取的?

放任东北衰落,短期内可能“节省”部分直接投资,但长远来看,其付出的代价将是巨大的,而且是难以弥补的:

结构性失业和贫困的恶性循环: 经济衰退导致大规模失业和贫困,进一步压缩了居民消费和地方财政,使得本已困难的经济雪上加霜。
社会矛盾的激化: 人口流失、就业困难、收入下降,容易引发社会不满和不稳定因素,给社会治理带来巨大挑战。
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削弱: 一个关键地区经济的长期停滞,必然会拖累国家整体的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
地缘政治的被动: 经济衰弱的地区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更容易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可能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薄弱环节。
“沉没成本”的浪费: 过去在东北地区投入的巨量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如果任其荒废,将是巨大的国家资源浪费。

总结而言,振兴东北不是简单的区域扶持,而是基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经济可持续性、社会稳定以及地缘政治考量的重要决策。东北拥有巨大的潜力和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吸引人才回流等一系列措施,完全可以实现其经济和社会的复兴,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新的力量。放任其衰落,不仅是对过去贡献的辜负,更是对国家未来发展潜力的巨大损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东北,1.2亿人口,富裕

这三件事不可能同时做到,只能放弃一个保另外两个。

放眼全球,东北这样的地理环境是不可能支撑这么多人口过上富裕生活的。

北欧加拿大虽然也冷,但是人口少啊

俄罗斯虽然也有一亿人口,但是人家地盘比整个中国都大近一倍

扩大东北面积不可能,如果一定要富裕就只能减少人口了。

在建国初期重工业时代,东北是有优势的,重工业需要原材料,能源,交通便利,这些东部都具备,对重工业寒冷不是问题,炎热才是问题。

而改革开放后进入轻工业时代,东北就没优势了,寒冷对轻工业就是问题了,纺织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是手工精细活,总不能穿棉袄带棉手套干,如果厂房搞取暖就没成本优势了。重工业的产品主要供应国内,陆路交通就够了,而轻工业产品主要出口,需要靠港口近,东北就没好港口。

近十几年进入了知识经济高科技经济,高科技需要的是人才,重工业的劳动力是很难迁徙的,技能离开工厂就没什么用了,而受高等教育人才的知识是全世界通用的,配合下英语哪个国家都能去,东北虽然有些好大学,但是留不住人。因为错过了轻工业时代,就没有资金搞高科技了。现在高科技搞得好的地方都是过去轻工业搞得好的地方,比如 深圳 杭州 上海。

如果东北人口减少到一定程度,东北靠种地砍树就能过上不错的日子,东北人口流失的趋势短期不会改变的,阶段性的困难是有的,长期看,东北还是有希望的。

评论区里说东北有港口的,去看看地图量量哈尔滨,吉林和沈阳分别到大连港的距离,如果这个距离也叫有港口,那么湖北,安徽,江西也叫有港口的省份了。

user avatar

心真宽,幸亏不是你当政,要不还不得干出“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然后消灭不富裕的那些人,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事啊?!

user avatar

当年日本军部有“满洲第一主义”和“中国第一主义”之争。如果按照石原莞尔的战略,坚持满洲第一,日本根本不用深入中国内地,只要一心发展伪满洲国,但是陆军的马鹿一意孤行,把战火烧到了河北、上海,继而整个沿海、沿江和中原没有不被战火影响地方和人民,日本也深陷泥潭。一直到它被迫吐出东北,以及所有不属于它的土地。

追述历史是想说,虽然是被动的,但是客观上来说,中国就是为了东北打了一场八年的战争,牺牲了三千到五千万的生命。如果放弃东北的话,造就了中华民族的那一场八年抗战就变得完全没有意义了。那这个民族为什么还要存在?



这种放弃包括任何意义上的放弃。如果你坐视血液不能流向一只手臂,那这只手臂就会坏死。这和你拿刀自断一臂没区别。


预先回复反对意见:你们说的可能都对,但是道理就是这样,不管信不信都不会改变:国家的存在和统一比任何经济上的学理或者其他的什么情绪都优先。

user avatar

因为这是政府的本分。

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率当然是坠吼的,我很理解题主的意思。一个运转良好的市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法则必然发挥最大效用,经济效率也能更高。一言以蔽之,效率是市场的本分。但是全世界只有一个全球化市场而没有政府,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跨国公司垄断一切,原产地永远是原产地;社会严重两极分化,穷人永远是穷人。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在经济层面上存在政府,税收、失业补助、最低工资,政府的基本经济手段大都反效率反市场,但是政府必须做,因为政府要保障公平,哪怕需要牺牲一点市场效率,政府必须要让富人不那么富,穷人不那么穷。一言以蔽之,公平是政府的本分。

题主你现在就等于在对东北人说,你就永远穷下去吧,谁要你生在东北。你说东北人可以都跑去沿海求发展,条条大路通沿海嘛,但更多的人生就生在沿海。没有哪个沿海地区能救一个亿体量的东北人,救东北就是救东北人自己。同样的逻辑还有,你说我们国家干嘛工业化呢?直接买美国现成的不好吗?这是不是一个道理?

振兴东北,就是为了保证对东北人的公平。市场可以放弃东北,政府不可以。一亿多东北人,仅仅是因为生于东北而贫穷,很好,这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但是政府就完蛋了,一个连自己本分都做不好的政府?要你何用?

政府振兴东北,我举双手赞成,尽管我不是东北人。

最后我多句嘴,我赞成振兴东北,并不代表我赞成振兴东北的具体举措。天朝政府喜欢越俎代庖代替市场去促进效率而非保证公平,什么时候才能明白让市场的归市场,让政府的归政府,做不到各司其职,越“振兴”死得越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振兴东北而非放任其衰落,这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战略和历史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简单来说,核心在于“潜力大于衰落的成本与风险”。东北在中国整体发展格局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其衰落不仅会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更会引发一系列深刻的社会问题和战略隐患。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为什么要振兴东北:一.............
  • 回答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地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政策的亮点在于其针对性和系统性,旨在解决东北地区长期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值得推广的利好政策: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东北地区拥有大量的国有企业,这是其工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政策.............
  • 回答
    “为什么振兴东北司的职责好像都在振兴东北以外的地方?” 这个问题反映了一种普遍的观察,即国家层面的东北振兴战略在具体执行层面,其工作内容和成效似乎并未完全体现在人们对“振兴东北”的期待上,甚至有时会觉得与振兴东北的直接关联性不强。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核心误解:振兴东北司的“.............
  • 回答
    樊振东打乒乓球运动量那么大,按理说应该“瘦成一道闪电”了,可为啥他看上去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样干瘦呢?这事儿啊,还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职业运动员的“胖”和普通人的“胖”不是一回事。普通人说的减肥,很多时候是指减掉脂肪,让体型更匀称、更轻盈。但对于樊振东这样的顶级乒乓球运动.............
  • 回答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振兴乡村,绝非一时兴起或简单的口号,而是基于深刻的国情、历史经验和长远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这背后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说起来可以娓娓道来,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首先,我们得明白,“农业大国”的定位,并不等同于“农业强国”。中国虽然拥有广袤的土地和庞大的农业人口,但长期以来,农业的现代化.............
  • 回答
    .......
  • 回答
    搞乡村振兴,和农民打交道这事儿,真不是件容易事,里面门道多着呢。别看咱们是为他们好,想把日子过得更好,但要是没点儿真功夫,很容易踩到坑里,最后大家都不痛快。我总结了一些经验,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希望大家听听,以后少走弯路。一、 别拿“领导”架子,先做个明白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一上来就摆出一副“高高在上.............
  • 回答
    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挂牌,绝非仅仅是一个机构的更迭,它承载着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翻开新篇章的时代使命,更标志着我们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 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意味着什么?1. 战略重心转移与升级: 告别“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我们正式进入“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期。这意味着国.............
  • 回答
    要说宁荣二公为什么会认为贾宝玉而非贾兰有振兴贾家的潜力,这得从他们各自的时代背景、贾家的现状,以及他们作为贾府长辈的眼界和期望来理解。这其中包含着复杂的家族观念、世俗的考量,以及对“振兴”的定义。首先,我们得明确宁荣二公是谁。在《红楼梦》的设定里,他们是贾府的开基祖宗,是贾家从无到有、从显赫到如今的.............
  • 回答
    中国游戏产业的飞速发展,我们有目共睹。腾讯、网易等巨头不仅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以其独特创意、精良制作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而闻名于世的国际游戏公司时,比如育碧(Ubisoft)或CD Projekt Red(蠢驴),一个问题似乎开始浮现:为.............
  • 回答
    嘿,我跟你一样,也琢磨了好久 LC 电路到底怎么就那么神奇地振起来了!今天我把我这几天琢磨出来的东西,用大白话跟你唠唠,尽量不整那些听着特官方、特“AI味”的词儿,希望能帮你拨开迷雾。首先,咱们得知道 LC 电路里有哪些“玩家”:一个电感(L)和一个电容(C)。别小看这两个家伙,它们可是振荡的“发动.............
  • 回答
    你提出的这几个问题,都是《情深深雨蒙蒙》里观众们津津乐道,也最让人唏嘘的地方。其实,说她们“输了”,我觉得不如说她们的爱情,或者说她们在爱情中的选择,最终没能得到她们最初期望的结局,原因很多,错综复杂,不是简单一句“输”就能概括的。咱们一个个聊聊。1. 如萍 vs. 依萍 输给谁?我倒觉得是“赢”在.............
  • 回答
    .......
  • 回答
    罗振宇身上那种独特的“话痨”气质,以及他那种近乎狂热的对知识的推崇,恰恰是他品牌号召力的核心所在。很多人觉得他有点“鸡汤”味,但我认为,恰恰是这种“鸡汤”,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焦虑丛生的时代,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弦。你想啊,现在人每天被海量信息轰炸,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有用的?什么才能帮助我进步?罗振宇就像.............
  • 回答
    BZ振荡反应,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片里的神秘咒语,但实际上它是一类非常有意思的化学反应,能让你看到化学物质在时间长河里像心脏一样规律地跳动。其中,邻菲罗啉亚铁(Ferroin)在其中的角色,那可是相当关键,有点像乐队里的灵魂人物,没有它,整个反应的“音乐”就变味儿了。要理解为什么加邻菲罗啉亚铁,.............
  • 回答
    捕捉幽灵的信号: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中微子振荡的深刻启示20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和阿瑟·麦克唐纳(Arthur B. McDonald),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中微子振荡现象中所做的开创性贡献。这项发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科学家们数十年不懈努力的结晶,它.............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声音的叠加、我们耳朵的感知方式,以及大脑对声音的处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简单来说,声波叠加后确实会产生一个新的、复杂的振动波形,但我们听到的却依然是A和B的声音,这并不是说大脑“偷懒”或者忽略了叠加的效应,而是我们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比单纯的物理叠加要复杂得多。咱们一步步来聊.............
  • 回答
    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宽松)作为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其核心是通过中央银行大规模购买金融资产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期达到降低长期利率、刺激信贷、提振投资和消费的目的。然而,不同经济体在实施QE时效果差异显著,美国的成功与欧洲和日本的相对逊色,背后涉及多重复杂的经济、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而且确实,罗振宇这个人,喜欢他的人奉他为“知识网红”的标杆,觉得他总能挖掘出有趣、有用的信息,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启发;但另一拨人,就没那么客气了,对他的评价往往带着点“讨厌”的情绪。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背后其实是挺复杂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判断在作祟。要说为什么大家“讨厌”他,我觉得.............
  • 回答
    声波的传播速度,也就是声音在介质中行进的速度,确实与几个重要因素有关,但你提到的“频率”和“响度”却不是主要决定因素。让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会这样。首先,我们要明白声波的本质。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在介质中传播时,是介质本身的粒子在振动,并将这种振动能量传递给相邻的粒子。就好比你推倒第一块多米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