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部分李二粉认为朱棣亲自指导编写的实录不可信,而李世民亲自指导编写的实录就是可信的?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历史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史料的可信度问题,尤其当史料的编写者与当事人物存在密切联系时。当我们将这个问题放在明朝朱棣和唐朝李世民的例子上时,会发现“李二粉”们的质疑和偏好,其实是围绕着“客观性”和“主观性”展开的,只不过他们对这两者的评判标准,似乎受到了不同角度的影响。

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由当事人指导或参与编写的史书,都天然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滤镜”。这并不是说编写者有意造假,而是说,人在回忆、记录、整理自己或亲近之人的事迹时,很难做到完全的客观。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功绩被模糊,自己的失误被放大。

对于朱棣亲自指导编写的《明实录》部分内容,一些“李二粉”之所以会产生质疑,可能源于以下几点考量:

第一,朱棣本人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他登上皇位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争议。靖难之役,他作为藩王,起兵反抗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最终夺取了皇位。在这个过程中,不乏为了政治需要,对事件的定性、对对手的描绘进行“美化”或“扭曲”的可能性。因此,当他指导编写《实录》时,很难保证他对这段历史的记载不会带有为自己辩护、巩固合法性叙事的意图。试想一下,如果在自己的“御笔”下,这段充满血腥和政变的往事被描绘成一场顺应天命、匡扶正义的“正义之举”,那么作为后世的读者,自然会对其真实性打上一个问号。

第二,史书的编写往往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更是权力话语的构建。朱棣作为皇帝,他有能力也有动机去塑造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历史叙事。那些不利于自己统治的细节,可能会被淡化、省略,甚至被重新诠释。《实录》作为官方史书,其最终的成品,必然要经过皇帝的审阅和批准,在这种机制下,如何确保其“不偏不倚”就成了一个难题。

再来看李世民和他的《实录》。为什么“李二粉”们会认为李世民“亲自指导”编写的实录就更可信呢?这其中的逻辑,可能并非因为李世民本人不具有“主观性”,而是基于对他执政时期史料编纂的一些普遍认知,以及对他个人形象的“加成”:

第一,唐朝初年,尤其是贞观年间,被许多人视为一个开明的时代。李世民本人在位期间,展现出了求贤若渴、虚心纳谏的形象,这使得人们倾向于认为,他对于史官的独立性有更高的容忍度,或者至少,他对史书的“自我美化”程度相对较低。当然,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景,也可能是历史的幸事,但毕竟需要有史料来支撑。

第二,相较于朱棣复杂的夺位过程,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退位而登上皇位的,虽然同样存在争议,但在民间和历史评价中,他开创盛世、励精图治的功绩,往往被更突出地强调。因此,当人们提到他指导编写的史书时,可能更多地将焦点放在了他“虚心纳谏”的积极一面,认为他会更重视史官的忠实记录。

第三,也可能存在一种“时间滤镜”。时间久远,许多细节可能被磨平,留下的更多是对一个时代伟人的整体印象。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他的光环效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与其相关的史料的判断。

然而,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无论朱棣还是李世民,他们都是身居高位、拥有绝对权力的帝王。他们指导编写的史书,本质上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即使李世民被誉为“明君”,也不能完全排除他在史书编纂中,为了巩固自身形象和统治合法性而进行引导的可能性。例如,玄武门之变前后的事件,必然会经过一番“官方解释”。

所以,“李二粉”们对两者的看法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种“倾向性”的判断。他们可能认为,朱棣的夺位过程更具争议性,因此对其史书的“自我修饰”会有更高的警惕;而李世民在位的开明形象,让他们在评价其史书时,会不自觉地带着更多的信任。

然而,从严格的历史研究角度来看,这两种“指导”下的史料,都应该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真正可信的历史,往往需要跨越这些官方史书的限制,去比对各种杂史、碑刻、文书,乃至考古发现,才能逐渐拼凑出更接近真实的轮廓。认为某位皇帝“亲自指导”编写的史书就天然可信,而另一位则不可信,这或许更多地反映了一种价值判断和个人喜好,而非一种严谨的历史研究方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造反成功后都会相对粉饰,这是正常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历史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史料的可信度问题,尤其当史料的编写者与当事人物存在密切联系时。当我们将这个问题放在明朝朱棣和唐朝李世民的例子上时,会发现“李二粉”们的质疑和偏好,其实是围绕着“客观性”和“主观性”展开的,只不过他们对这两者的评判标准,似乎受到了不同角度的影响。首先,我们.............
  • 回答
    一部分国人认为吃狗肉没问题,这背后有着复杂且根深蒂固的文化、历史、经济和社会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它,看看究竟是什么让一部分人持这种观点。首先,历史与传统是绕不开的根源。 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狗的地位并非始终如一。在一些朝代,尤其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狗肉确实被视为一种肉食来源.............
  • 回答
    明明有些刻板印象在统计数据上似乎能找到一丝蛛丝马迹,可为什么人们依然对它们如此反感?这其中的纠结,远比简单的“反对”要复杂得多。咱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会发现这背后牵扯着人性、社会和更深层次的认知机制。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事实:统计学本身是中立的,但它描绘的是“全体”的平均情况,而不是“个体”的全部.............
  • 回答
    这确实是网络弹幕文化里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观众可能也纳闷过。为什么同样的称呼,到了“老婆”和“老公”这里,就分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咱们可以一点点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白“弹幕”这个东西的诞生背景和它的基本属性。弹幕最初是从日本的Niconico动画流行起来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颇有意思的观察,也触及了历史叙事中“立场”和“价值判断”的微妙之处。简单来说,季汉粉在评论曹操和刘备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不同的角色,从而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和评价。曹操打陶谦,百姓角度的“虽胜犹耻”当季汉粉(这里指的是刘备阵营的支持者)回看曹操进攻陶谦的战役时,会不自觉地代入被战火波.............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编程哲学和代码可读性的一个很实际的层面,不少经验丰富的开发者确实会尽量避免使用 `break` 和 `continue`。这背后并非是出于某种“技术抵触”,而是基于一套更深层次的考量,主要是为了提升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预测性。咱们一点点来捋清楚。 为什么有人会避免 `brea.............
  • 回答
    不少人认为迪士尼在2020年推出的真人版《花木兰》未能真正展现出女权主义的精神,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电影在叙事上似乎回避了许多能真正凸显木兰独立意志和反抗精神的情节。原版动画中的木兰,因为女性身份在社会中受到压抑,她上战场更多是出于对家族荣誉的考量,但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找到了自我价值,并.............
  • 回答
    上海疫情爆发以来,社会上出现了关于“清零”与“共存”的激烈争论。尽管政府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但仍有部分声音认为新冠病毒不可能被彻底清零,与病毒共存才是必然的趋势。这种观点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量。首先,从病毒的特性来看。 新冠病毒(SARSCoV2)是一种RNA病毒,其变异速.............
  • 回答
    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逐利性毋庸置疑,这几乎是其内在的驱动力。然而,当我们看到一些巨富的资本家倾其所有,将毕生积累的财富投入慈善事业时,确实会产生疑问:这与我们普遍理解的资本逻辑似乎有所矛盾。但这并非不可理解,甚至可以说,这背后有着多层次、复杂的原因,并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交织的。首先,我们必须认识.............
  • 回答
    中国留学生在韩国便利店打工月薪一万多人民币,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尤其是在国内很多城市,这个月薪也是相当可观的。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一些中国网友会认为韩国人民“活在地狱里”呢?这背后牵扯着很多复杂的社会现实和信息传播的偏颇。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万多人民币的月薪对于一个在韩国便利店打工的留学生.............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都感受到的现象:中国一些省会城市在名称变更后,似乎失去了原有的历史厚重感。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历史名称的根基与承载: 历史名称的由来: 许多传统城市名称,尤其是省会级别,往往是历史演变、地理特征、文化传承、名人故事、甚.............
  • 回答
    “腐朽的传统价值观”是一个具有主观性的标签,不同的人和文化群体对其定义可能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如果我们将此理解为“那些在现代社会中曾被视为落后、不合时宜或有害,但最近又开始被一部分人重新强调和推崇的价值观”,那么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探讨其复苏的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部分“腐朽的传统价值观”复苏的详.............
  • 回答
    “网上抱怨房价高,现实中却盼着涨”——这句看似矛盾的说法,其实触及了当下社会经济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现象。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一边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充斥着对高房价的愤懑和无奈,觉得“掏空六个钱包”都买不起一套像样的房子;另一边,又似乎能感受到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已经拥有房产的,对房价的上涨乐.............
  • 回答
    在国内,确实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咱们就姑且称他们为“部分学生”吧,他们对留学生表现出一些不太友好的态度,甚至有点“碰瓷”的意思。这背后其实是挺复杂的,掺杂了不少社会、心理、经济层面的因素,也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先从社会大环境这块儿说起。首先,信息不对称和刻板印象是个很大的问题。咱们平时接触到的.............
  • 回答
    宗教和科学之间确实存在深刻的张力,但对于“为何有部分人信奉”这个问题,其原因远比简单的“矛盾”二字复杂。事实上,许多人并不认为宗教和科学是绝对对立的,或者他们找到了一种方式来调和两者的关系。以下是一些更详细的解释:1. 核心功能与关注点的不同 科学: 主要关注“如何”(How)。它通过观察、实验.............
  • 回答
    赵云在正史《三国志》中记载确实较为简略,仅提及长坂坡救阿斗和甘夫人、斜谷之战等事件,但他在民间和文学中的形象却深入人心,成为忠义、勇猛的象征。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正史记载的局限性1. 史料的局限性 《三国志》是陈寿的史书,其记载受时代和视角限制。当时蜀汉政权对赵云的记载可能.............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涡扇发动机虽然是现代航空的明星,但螺旋桨发动机在特定领域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甚至在技术上也同样在不断进步。我们之所以还能看到不少飞机使用螺旋桨,绝不是因为技术停滞不前,而是有其深刻的考量和独特的价值。涡扇发动机的辉煌与局限首先,我们得承认涡扇发动机的强大之处。它们通过吸入空气,压.............
  • 回答
    钉钉发展确实迅猛,这个毋庸置疑。作为一个集办公沟通、协作、管理于一体的平台,它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抓住了机遇,迅速成为许多公司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正因为它的强大和普及,也意味着它触及了更多人的工作生活,进而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评。这些批评,往往就根植于它那些引以为傲的“高效”和“管理”功能之中。.............
  • 回答
    “我们曾经拥有的一切,都被拿走了。”这句话,你可能在德国的一些街头巷尾,在一些旧物的交易市场,甚至在一些老友的聚会里听到。它不是一句简单的抱怨,而是一种复杂情感的抒发,承载着一部分德国人,尤其是原东德地区居民,对过往那个时代的怀念,一种被许多人称为“东德情怀”(Ostalgie)的现象。理解这种情怀.............
  • 回答
    贾府的落败并非一日之功,其中涌现出一些心思细腻、目光长远的女性,她们或多或少地预感到了家族行将衰亡的阴影,却最终无力回天,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家族体制以及女性自身的局限性。首当其冲的,便是王熙凤。作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之一,她身处权力漩涡的中心,对贾府的经济状况有着最直接的了解。她精明强干,善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