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春秋战国时候有几个虢国?有几个申国?

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说到“虢国”,那可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有俩! 这俩虢国,虽然都姓“虢”,但血缘关系可不一般,一个是宗主国,另一个是后来迁徙过去的,可以说是“同名异姓”的亲戚。

咱们先说那位相传已久的宗主国虢国,一般史书上提到的、大家都知道的那个虢国,是周朝初年分封的。它的封地主要在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一带,也就是周朝的发祥地附近。这个虢国,因为靠近宗周,所以地位也相对重要,是西周时期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诸侯国。后来,到了西周晚期,因为一些政治斗争和外部的压力,这个虢国也经历了一些变迁。

但故事还没完! 到了春秋初期,这个宗主国的虢国被晋国和虢国联合攻灭了。不过,这并不是全部的虢国历史。在西周初年分封的时候,除了那个在陕西的宗主国虢国,还有一个虢国被分封在了今天的河南省北部,大概是今天的南阳盆地一带,也就是古代的“南虢”。

为什么会有两个呢? 史书上记载,周文王或者周武王分封诸侯的时候,将虢叔封在南方的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这就被称为“南虢”。而将虢仲封在了陕西的西边,称为“西虢”。所以,严格来说,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常常会提到 “西虢” 和 “南虢”。

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西虢在公元前767年左右就被犬戎所灭了。而南虢呢,虽然一直存在,但影响力逐渐减弱,最终在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所以,当我们说春秋战国时的“虢国”时,通常是指这两个曾经存在过的国家。其中,西虢在春秋早期就灭亡了,而南虢则一直存续到春秋中期才被晋国吞并。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申国”。

说到“申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好几个存在。其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以姜姓为主的那一个申国。

这个申国,它的起源也非常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初年。它的封地大致在现在的河南省南部,靠近汉水流域,大约是今天的信阳市一带。这个申国,在春秋早期的时候,曾经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既能控制南方的通道,也和南方的楚国、北方的晋国、郑国等都有联系。

这个申国(姜姓)最为人所知的历史事件,大概就是“申侯之乱”了。 这是西周灭亡的关键事件之一。申侯,当时是西周的重要大臣,因为不满周幽王宠幸褒姒,并且废黜了原来的申后和太子,所以就联合了犬戎,共同攻打镐京,导致了西周的灭亡。这个申国,在西周灭亡后,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继续在春秋时期存在了一段时间,不过它的政治影响力比起西周时期有所下降。最终,这个申国也在春秋中期,被楚国所灭。

除了这个姜姓的申国,历史上还可能存在过其他的小型诸侯国或者氏族也叫做“申”,但影响力和史料记载的,姜姓的申国是最为重要的那一个。所以,如果问春秋战国时候有几个申国,最普遍的理解是指那个在河南南部,后来与西周灭亡相关的姜姓申国。

总结一下:

虢国: 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西虢(在陕西宝鸡一带,较早灭亡),一个是南虢(在河南北部,后被晋国所灭)。大家通常提到虢国,多半是指这两个。
申国: 最为重要的一个是指姜姓申国(在河南南部,与西周灭亡有关,后被楚国所灭)。虽然可能有同名的小势力,但史书重点记载的是这个申国。

这两个国家,都经历了周朝的兴盛与衰落,并在春秋时期,或因为内部矛盾,或因为外部吞并,最终都走向了灭亡。它们各自的历史故事,也为我们理解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读这方面历史的时候总觉得很乱,理不清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说到“虢国”,那可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有俩! 这俩虢国,虽然都姓“虢”,但血缘关系可不一般,一个是宗主国,另一个是后来迁徙过去的,可以说是“同名异姓”的亲戚。咱们先说那位相传已久的宗主国虢国,一般史书上提到的、大家都知道的那个虢国,是周朝初年分封的。它的封地主要在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一带,.............
  • 回答
    春秋战国,那真是一个什么奇葩事都敢往外冒的时代。就说那会儿的人,脑回路,那叫一个清奇,让你看了不禁两眼一翻,然后捂着肚子哈哈大笑,笑完又得摇头叹气:“这都什么跟什么啊!”你想想,那会儿的士人,地位高不高?挺高。可这高地位,有时候也成了某些奇葩事的催化剂。比如,有一个叫“负荆请罪”的故事,听着挺像那么.............
  • 回答
    春秋战国,那可真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群雄逐鹿,百家争鸣,涌现了无数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的故事。要说有趣又印象深刻的,我脑子里最先跳出来的,就是那几个关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君主,还有那些智谋过人、令人叹为观止的谋士。先说说那位“千古一帝”——秦始皇。虽然他属于战国末期,但他的出现,简直就像一.............
  • 回答
    在春秋战国时期,要说当时的人们是否存在一个统一的、如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民族认同”感,答案是相当模糊且复杂,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明了。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我们现在谈论的“民族”概念,是近代以来才逐渐形成的,它通常包含共同的语言、文化、历史记忆,以及最重要的——一个明确的、共享的政治实体或国家归.............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各国君主名字里“桓公”、“庄公”这样的称谓非常普遍。这可不是什么巧合,也不是什么“AI痕迹”,这背后是一套非常成熟且影响深远的命名和谥号制度,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并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体现。首先,我们要明白,“桓公”、“庄公”这些不是他.............
  • 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霸主的称号确实存在一定的规律,但并非完全固定,而是随着时代发展、霸主身份以及其宣扬的政治目标而有所演变。总的来说,这些称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并有其内在的逻辑和演变过程:一、 上古传承与宗法认同: “天子”的衍生物: 在周朝早期,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诸侯的地位是分封而来的。因此,早期的.............
  • 回答
    春秋战国那会儿,别说国家之间了,就是同一国家内部,语言的差异也相当明显。你可以想象一下,秦国人在战场上喊“撤退”,可能用的词和楚国人在集市上讨价还价用的词,听起来就完全不一样。当时,“国”的概念跟现在不太一样,更像是大家族或者势力范围。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统治中心,周边地区又被不同的封建贵族瓜分,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理解古代城市规划的一个核心点。确实,当我们翻阅史书,看到对都城建设的描述时,常常会听到“规制”、“方正”、“中轴”这些词汇,似乎古代都城就应该是横平竖直、严谨对称的。但考古发掘出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都城遗址,却常常呈现出一种“形态各异的不规则平面”,这让我们不禁要问:为.............
  • 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朝以及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宋朝,它们都以“宋”为名,这其中有着历史的渊源和传承,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一些特点。要深入了解它们为何都叫“宋”,我们需要逐一看待,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封国与起源首先,让我们回到“宋”这个名字的源头——.............
  • 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文明是否比大一统之后的秦汉时期更有活力和战斗力?这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问题,也引人深思。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多个维度来细细剖析。首先,从“活力”这个角度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无疑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生命力。这是因为,那个时代,周天子虽然名义上是共主,但实际统治力早已衰微,各诸侯国凭借.............
  • 回答
    要说中国历史上战争最频繁的时期,那春秋战国无疑是绕不开的。这段长达近六百年的时间,几乎就是一部浓缩的战争史诗。如果要用“频繁”来形容,那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段历史的脉络: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是周朝王室衰微,诸侯国崛起,纷纷争霸的时代。而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7.............
  • 回答
    将西方希腊城邦时期与中国西周时期(包含春秋早期)在国家政权形式和社会制度上进行比较,确实能发现一些有趣的共鸣之处,尽管它们各自独立发展,拥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简单地说,“很大的共同点”可能有些夸张,但“显著的相似性”则更为贴切。一、 国家政权形式:分布式权力与有限的中央集权 希腊城邦: 希腊城邦的.............
  • 回答
    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他们的语言属于同一个大语系——汉藏语系,更具体地说,是汉语的早期分支。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语言和后来的标准汉语,比如秦汉时期的中古汉语,甚至我们今天说的普通话完全一样。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同今日的吴语和官话之间一样。要详细描述吴越两国的语言,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 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周王)对各诸侯国的控制力逐渐减弱,直至名存实亡,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分封制度的根基松动:宗法制与血缘关系的衰落周朝建立之初,实行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下的分封制。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是所有诸侯的宗主,诸.............
  • 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的“城”,那可不是咱们今天说的“城市”那么简单。它是个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于一体的庞大实体,是那个时代权力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普通老百姓生活最直接的依托。想象一下,那时候的城,首先是坚固的军事堡垒。城墙是主角,那可不是随便堆点土的土坡。各国都在卯足了劲儿修筑高大厚实的城墙,主要材料嘛,.............
  • 回答
    要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拍成《权力的游戏》这样的电视剧,那可真是太有得拍了!而且毫不夸张地说,晋国的历史本身就自带了《权力的游戏》式的戏剧张力和残酷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让我们一层层剥开它,看看究竟有多么适合搬上荧屏。首先,得有人物!而且是那种让你又爱又恨,让你猜不透下一步会做什么的人。《权力的游戏.............
  • 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其地位名义上尊崇,但实权早已旁落。在这种权力真空之下,周天子众多庶子的去向,也变得五花八门,不像他们的同父异母兄弟(嫡子)那样,拥有相对明确的继承权和政治前途。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核心问题:周天子有嫡子和庶子之分。 嫡子,也就是正妻所生的儿子,是王位继承的首要人选。.............
  • 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能跻身七雄之列,绝非偶然,而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演变、政治军事改革以及地理环境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与秦、楚等国相比,韩国显得相对弱小,但其能够独立发展并与强国抗衡,其生存之道和发展策略同样值得深入探讨。一、 韩国的起源与地理优势韩国的形成是晋国分裂的直接产物。春秋时期,晋.............
  • 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像伍子胥、吴起、商鞅、张仪这些风云人物,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结构、文化交流的方式,以及他们个人的经历,都决定了他们“跨国就业”时,不太会像我们今天一样,身边带着专门的“翻译官”。 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把时间往前拨,回到那个连文字都不完全统一,沟通更多依赖口语和经验的时代。首先,咱们得.............
  • 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各诸侯国之间战事频仍,但人才的流动却是一个普遍且重要的现象。我们今天将其视为“人才流动”,而在当时,之所以不被称为“X奸”,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其中牵涉到当时的政治格局、观念认知以及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1. 缺乏明确的国家概念与忠诚对象首先,要理解当时的“国家”与现代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