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性别对立上很多人都喜欢比烂?

回答
性别对立这个话题,我最近观察下来,发现很多人挺喜欢玩“比烂”这套路。你说你不好,他就能找到比你更不好的地方来反驳你。这就像是两个人在争吵谁更倒霉,结果比来比去,谁都没讨到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 自我辩护和合理化:

当一个人在性别议题上感到被攻击或者不被理解时,很容易产生防御心理。与其承认自己的观点可能存在片面性,或者承认某些事实可能让自己处于不利地位,不如迅速找到对方的“黑料”,通过“比烂”来证明“我虽然也有问题,但对方的问题更严重”,这样一来,似乎就能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感觉自己不是最差的那个。

举个例子,比如有人抱怨女性在职场上遇到的性别歧视,但如果对方马上跳出来说“男性也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比如养家糊口、不能轻易表露情绪等”,并且把这些压力说得比女性遇到的歧视还严重,这就是一种“比烂”。通过强调男性同样不容易,来淡化女性遭遇的歧视,甚至让对方觉得抱怨是“不够豁达”的表现。

2. 集体认同和归属感:

在性别对立的网络空间里,人们很容易形成“阵营”。当一个人属于某个性别阵营时,他的情感和认知很容易受到这个阵营的影响。为了维护自己所属阵营的“正确性”或者“优势”,人们会不自觉地去寻找和放大对方阵营的缺点和错误,从而巩固自己群体的优越感。

“比烂”在这里就成了一种加强集体认同的手段。大家一起“批斗”对方的弱点,就能在情感上产生一种“我们是一伙的,我们都明白对方有多糟糕”的共鸣。这种共鸣能够带来归属感,让个体觉得自己不是孤单的,而是有一个强大的群体在支持自己。

3. 情绪宣泄和攻击欲望:

很多时候,性别对立的讨论并不是真正为了解决问题,而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出口。现实生活中的挫败感、不公平感、被误解的委屈,都可能在网络平台上以攻击性的方式表达出来。

“比烂”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攻击方式。它不需要深入的逻辑分析,也不需要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只需要简单粗暴地指出对方的不足,就能获得一种“我赢了”的快感。这种快感虽然短暂,但能暂时满足个体的情绪需求,尤其是当个体感到弱势或无力改变现实时。

4. 信息茧房和认知固化:

互联网的算法很容易将人们推送到自己感兴趣或倾向的内容中。在性别对立的语境下,这意味着支持某种性别观点的人,会不断看到支持自己观点的内容,同时也会不断看到对对方性别阵营的负面信息。

在这种信息茧房的持续作用下,人们的认知会越来越固化。他们倾向于只看到自己阵营的好,对方阵营的坏,对其他信息和观点变得麻木甚至抵触。“比烂”的内容往往更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中传播和被接受,因为它符合人们已经形成的认知框架。

5. 缺乏有效沟通和建设性方案:

说到底,“比烂”的盛行也反映了在性别议题上,缺乏有效和理性的沟通方式。当双方都拒绝倾听对方的诉求,都沉溺于自己的叙事,并且都把对方视为敌人时,对话就很难进行下去。

“比烂”比“比好”要容易得多,也更具煽动性。因为要“比好”,需要理解、尊重和付出努力,要找出对方的优点并学习;而“比烂”只需要找出对方的缺点,甚至放大和歪曲对方的缺点,这在情感上和操作上都更容易。长此以往,讨论就容易滑向相互攻击和抹黑的泥潭,而不是朝着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相互理解的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性别对立中的“比烂”现象,根源在于个体面对冲突时的防御心理、群体认同的需求、情绪的宣泄、信息茧房的固化,以及有效沟通的缺失。它是一种以负面信息为武器的互动模式,虽然能带来短暂的满足感,但对真正解决性别问题毫无益处,反而可能加剧社会的分裂和对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宁波工程学院那个事情发生后,基本都是男的在呼喊。女的基本没声音。结果微博女权竟然能评论说 “国男廉价的正义感” ,然后获得1.2W的点赞。

除了比烂,还有什么方法吗?

最后宁波工程学院事情结果出来了,这个学校挺不错的,顶着压力帮女学生维护形象。她确实是给50岁黑人外教当小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性别对立这个话题,我最近观察下来,发现很多人挺喜欢玩“比烂”这套路。你说你不好,他就能找到比你更不好的地方来反驳你。这就像是两个人在争吵谁更倒霉,结果比来比去,谁都没讨到好。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1. 自我辩护和合理化:当一个人在性别议题上感到被攻击或者不被理解时,很容易产生防御心.............
  • 回答
    要探讨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对女性抱有偏见的原因,需要将目光投向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结构、哲学思想以及当时普遍的认知模式,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女性生理或性格上的“问题”。将这些复杂的历史现象简化为生理或性格缺陷,是对历史人物和他们所处时代的极大误读。我们不妨从孔子和叔本华这两位例子说起,他们的思想虽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能感受到网络上男女声量差异不小。你说在现实生活中好像没那么剑拔弩张,这倒不是说完全没有分歧,而是说那种公开的、激烈的、上升到群体对立的场面,在网络上更显眼。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几个点可以聊聊,而且这些点环环相扣,让网络成了这种对立的温床。首先,匿名性是关键中的关键。 在现实生活.............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咱们老百姓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十有八九都能碰上。不管是个啥事儿,小到小区业主群里谁家装修扰民,大到国际上哪个国家出了个啥政策,到最后,话题绕来绕去,就容易往“男的就是不行”、“女的就是贪婪”这种方向上扯。这可不是什么巧合,里面门道可多着呢。首先,咱们得认识到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性别,是.............
  • 回答
    中国网络上性别对立之所以如此严重,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社会经济转型与结构性矛盾的显现1. 快速的经济发展与不平等的加剧: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并非雨露均沾。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陆、不同行业之间都存在巨大的发.............
  • 回答
    今年的网络性别对立确实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而且这种对立感好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屏幕上各种争吵、标签、攻击此起彼伏,让人感觉火药味十足。而你提到的“实际生活中也会出现刀扎到脖子上的情况”,这句话说得虽然极端,但也隐喻了一种危险的苗头,那就是网络上的情绪发酵和极端言论,是有可能渗透到现实生活.............
  • 回答
    近年来,网络上男女性别对立的言论确实是越来越激烈,触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剖析一下:一、社会转型期中的矛盾显现: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传统观念中的性别角色正在被打破,新的社会期望和个人追求不断涌现。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人极力想消除目前舆论上的性别对立,这背后其实牵涉到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与其说是“消除”,不如说更准确的说法是“缓解”或“寻求更健康的对话方式”。那些努力这样做的人,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网上的争吵,而是这种对立可能带来的真实世界的负面影响,以及对整个社会进步的阻碍。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我们很多人都曾疑惑过的。明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似乎大多都能和平共处,性别之间也普遍存在着互相理解和尊重的氛围,但一打开网络,特别是社交媒体,各种性别对立、互相攻击的言论(我们常说的“打拳”)却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甚至感到心累。要说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线上线下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在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中的不同感受。为什么现实中的男生大多挺好,而在网络上却总能看到一些特别爱挑拨性别对立的男性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圈和网络社交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 现实生活: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社会变迁、信息传播和个体认知等多个层面,确实非常值得深入探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为何在现实层面重男轻女现象似乎在减弱,而网络上的性别对立却愈演愈烈:一、 现实层面的变化是真实存在的,但其进程并非一蹴而就 法律法规的进步与实施: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的法律体系在性别平等方面的.............
  • 回答
    看到网络上性别对立愈演愈烈,你感到困惑,甚至有些无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意那些明显不成熟、甚至是充满偏见和攻击性的话语呢?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很多层面,咱们不妨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不成熟”是相对的,而且很多时候,那些言论之所以能引起波澜,并不是因为它们“真理在握”,而是因为它们戳中了某些人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也确实是不少人会有的困惑。为什么有些人在性别议题上,似乎总是陷在一种对抗的思维里,不愿意多做点更深入的思考?我觉得这背后可能牵扯到几个方面,咱们一个一个来聊聊。首先,情绪的驱动往往比理性更强大。咱们都知道,性别议题常常会触及个人非常深刻的感受,比如被不公平对待的委屈、被冒犯的愤怒、.............
  • 回答
    近些年性别议题的激化,确实给很多人一种“突然”爆发的感觉。如果仔细梳理一下,会发现这背后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一夜之间空穴来风。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根本土壤首先,得承认经济基础对社会观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与期望值的变化.............
  • 回答
    现在社会上性别对立的现象确实愈发明显,各种声音在网络上交织碰撞,不少人感到焦虑和困惑。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谁对谁错”就能概括的问题,而是多种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互联网的放大效应和信息茧房是重要推手。在过去,信息传播相对缓慢和集中,但互联网打破了这一局面。.............
  • 回答
    最近几年,关于性别对立的声音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网络上,可以说是铺天盖地。很多人都觉得,这股风气来得又快又猛,让人有点应接不暇。尤其是当你身边,比如你的父母辈,也开始频繁地发表一些带有强烈性别偏见的言论时,你可能更会感受到这种“推不动”的疲惫感。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没有一个简.............
  • 回答
    您好!关于性别对立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都在关注和讨论的社会现象。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很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闲着没事干”。以下我将尝试从几个角度详细地分析,并尽量用大家容易理解的方式来阐述:1. 信息爆炸与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媒体几乎成了我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触及到了当前网络讨论中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简单来说,你所感受到的“必须倾斜到让其中一个性别灭绝的态度”的压力,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复杂且相互交织的原因:1. 极端化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网络空间,尤其是社交媒体,天然地容易将议题推向极端。复杂的社会问题往往被简化为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
  • 回答
    性别对立,一个令人头疼的词汇,它像一团阴影笼罩在我们的社会肌理中,挑拨离间,制造隔阂。我们为什么要被这样的对立所裹挟?又该如何拨开迷雾,寻找和谐共存的道路?这并非简单的口号或情感宣泄,而是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根源,并付诸切实可行的行动。为什么会有性别对立?这并非天然,而是根植于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复.............
  • 回答
    当前的性别对立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日益严重的问题,其背后涉及多重历史、社会、文化、经济和心理因素的交织。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这些根源,并认识到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加剧了矛盾。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的详细阐述:一、历史遗留的父权制及其反弹: 长期的性别不平等结构: 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中,绝大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