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天皇传承了一百二十多代中间没有断过吗?比如那个天皇生不了孩子??

回答
日本皇室的传承历史确实悠久,长达一千二百多年,传至现在的德仁天皇已是第一百二十六代。要说中间“没有断过”的说法,更准确地说是没有中断皇统的连续性,但具体到某一位天皇是否能直接生育子嗣,这其中当然存在着各种情况,并非每位天皇都能顺利地拥有自己的亲生继承人。

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没有断过”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可能出现的挑战:

1. 继承原则的稳固与演变

日本皇室继承,自古以来就遵循着一套不成文的,但又不断演变的规则。最初是以父系长子继承制为主,但随着历史发展,为了保证皇统的延续,也出现了其他形式的继承:

兄终弟及: 当天皇没有儿子,但有弟弟时,弟弟继承皇位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在早期尤为普遍,保证了皇室血脉的流传。
叔侄继承: 如果天皇的儿子都早夭或没有,而他的侄子(即其兄弟的儿子)符合继承条件,也可能出现叔叔将皇位传给侄子的情况。
旁系继承: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直系血亲(天皇的儿子、孙子等)完全断绝,为了维系皇室的延续,可能会从更远的旁系亲属中选择继承人。但这通常是万不得已的选择。

2. 天皇没有亲生子嗣的情况

日本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天皇没有亲生儿子,甚至没有子女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如何解决的呢?

收养子: 这是最常见的应对方式。当天皇没有直系继承人时,为了保证皇统的延续,会从皇族内部收养一位男性皇族成员为养子,由养子来继承皇位。例如,有记载称某位天皇没有儿子,便从其兄弟或叔叔的家族中选择一位男性皇族过继给他,作为继承人。这样,虽然不是亲生,但血脉依然是在皇室内部延续。
“女帝”的出现: 日本历史上也有过女性天皇,虽然数量不多,但她们的存在也是为了延续皇统。在没有合适男性继承人的情况下,女性继承人是可以登基的。然而,日本传统上更倾向于男性继承,所以女帝通常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条件下出现的过渡性人物,她们之后会将皇位传给男性皇族成员。
“皇子诞生”是关键: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天皇或其妃嫔能够生育皇子。但生育是自然过程,无法保证。因此,皇室成员的婚姻和生育问题一直是维系皇统的重要课题。

3. 历史上没有“断代”的解释

“没有断过”这个说法,主要是指皇统的连续性没有彻底中断,总会有合法的继承人出现,皇位没有出现空缺无人继承的情况。即使某一代天皇没有直系子嗣,也总有其他皇族成员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如过继、旁系继承)继承皇位,从而保证了皇室的“接续”。

为什么会给人一种“没有断过”的印象?

历史的记载和延续性: 日本皇室有着详尽的历史记录,代代相传的记述本身就强调了其延续性。
社会政治的支撑: 皇室作为国家象征,其延续得到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力量的支撑。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和象征意义,总会有人致力于解决继承问题。
皇室成员的婚姻和生育策略: 为了确保皇位有继承人,皇室成员的婚姻往往不是基于个人情感,而是带有“延续皇统”的政治考量。

举例说明可能遇到的挑战(虽然没有“断代”):

设想一下,如果某一代天皇和他的所有兄弟姐妹都早夭,而且他的叔伯们也都没有儿子,甚至整个皇族旁系都面临绝嗣的风险,那么理论上就可能出现继承危机。但历史上,皇室的成员数量相对庞大,并且总会有人愿意为了延续皇统而承担“被过继”或承担生育责任。

现代的考量:

到了现代,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和皇室成员的减少,关于继承人的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例如,上皇明仁天皇的长子是德仁天皇,而次子秋筱宫文仁亲王的孩子中,只有悠仁亲王是男性。因此,悠仁亲王被视为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他的诞生对于保证皇室的男性继承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日本天皇传承至今,确实是一项持续了千多年的事业。虽然并非每一代天皇都自然生育了下一代天皇,但通过过继、兄终弟及、旁系继承等方式,皇统的“火种”从未真正熄灭。这种历史的延续性,是日本皇室能够绵延至今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所谓日本天皇“万世一系”,是一种传说,是后世的一种建构。

从明治时代到现在,日本当政者、神道派和保守势力都一直强调并深信,天皇是自神代以来的“万世一系”,是永无断绝的神圣存在。日本天皇至今已传126代,2019年5月继位的德仁即是第126代天皇。

不过,从很久以前开始,不少外国人包括部分日本人都质疑:真的有126代天皇存在?

胡炜权博士新著《菊花王朝:两千年日本天皇史》对此作了分析:

1、用来证明天皇“万世一系”的最重要的资料,是《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这两部夹杂神话的历史书。它们都成书于8世纪左右,都记载第1代天皇神武天皇是公元前 660 年即位的。但关于神武天皇是否真实存在及其即位年份,均无考古材料证实。

2、神武天皇作为“开国之祖”,有关他的各种神话和传说数量都远超他的8代子孙,存在感十分强烈。相比神武天皇,他之后的八代天皇则显得十分渺小。关于这8代天皇(绥靖至开化),除了《古事记》与《日本书纪》的记载外,没有其他史料可考证,在历史学上这八代天皇被称为“阙史八代”。

3、第10代的崇神天皇至第14代的仲哀天皇,也没什么史料可考证。现时的历史学家普遍认同当初日本列岛上存在多个大小部落,然后由史称倭国的大和朝廷(或大和国)进行统一,最终形成了后来的日本王国。因此,如按照谥号的意思来看,崇神天皇便是被尊崇为扩大大和朝廷疆土的君主了。

4、按照《古事记》与《日本书纪》的记载,在两书成书时,朝廷与知识阶层认定他们有两位开国天皇,一位是神武天皇——天照大神的第五代孙子、初代天皇,另一位是崇神天皇——第一位扩大国家规模的天皇。

5、到了20世纪60 年代,历史学家重新验证、分析两书的内容,按照两书的内容去复原古代天皇的继承关系,发现其中至少出现了几次暗示天皇家族转换的记录,有不少历史学家提出了“王朝更替论”,指出古代天皇事实上是几个家族通过联姻的方式结合成现在的天皇家系。

6、然后到了奈良时代,朝廷先后编写了《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将古代本来不是一系的几个家系合而为一,形成了“天皇一直是同一家族相传相承至今”的假象和意识,后来进,一步形成“万世一系”思想。

关于天皇世系的疑窦,还有一个史实:在第26代继体天皇的时候,《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记载,继体天皇本来是第15代天皇应神天皇的五世孙,以越前(现在的福井县)为根据地。到了第25代武烈天皇时代,大量王族在多场政治斗争中相继被杀,而武烈天皇又没有子女,于是群臣讨论后,决定到越前迎接分属武烈天皇远亲的继体天皇来继承大统。

由此,历史学家强烈怀疑继体天皇的来历,有人甚至认为,关于继体天皇是应神天皇五世孙的说法,是他的子孙捏造出来的,只因为想强调统治的正当性。

“万世一系”的意识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按照可信的史料,如《续日本纪》等记载,第42代文武天皇于697 年发布的即位宣命上,便提到了现御神、高天原(皇祖,天照大神所在之地)、天津日嗣等词语,这些都是在宣命之后成书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出现的用语概念。换言之,天皇作为天照大神的子孙,受命治国,此说在7世纪的奈良时代已经确立。

将这个根源升华和绝对化,则要等到文武天皇的子孙一桓武天皇的时代。桓武天皇迁都到平安京,他与儿子嵯峨天皇还积极引人中国的文教思想和典章制度,强调自己的统治合情合理,是天命所归。他们希望普及“万世一系”的观念,其中一个重要工具便是中国的“德政”“天命”思想和“祭祀帝皇祖宗”的概念。

自桓武天皇开始,朝廷便积极修史,并在各种文学作品里弘扬天皇统治起源于远古神话时代,再利用祭祀部分先皇的行动,将这种思想渗透到贵族之间。

中世以来的天皇和贵族还进一步神化、美化过往的历史,将所有天皇视为同一家族的一分子,将继体天皇也视为旁系皇族,以树立一个对抗“易姓革命”的新思想,就是当出现不德失政的天皇时,只可找旁系出身、德才兼具的皇族来取代。因为历史上无先例可循,以他姓取代自然也就没有合法性了。

自此,“万世一系”思想的雏形就形成了。

可见,“万世一系”实际上是一种人为的构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皇室的传承历史确实悠久,长达一千二百多年,传至现在的德仁天皇已是第一百二十六代。要说中间“没有断过”的说法,更准确地说是没有中断皇统的连续性,但具体到某一位天皇是否能直接生育子嗣,这其中当然存在着各种情况,并非每位天皇都能顺利地拥有自己的亲生继承人。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没有断过”是如何实现的,以.............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挺有争议的说法。说日本完美传承了中国文化,是黄种人的骄傲,这背后包含了几层意思,我们可以一件件来聊。首先,关于“日本完美传承了中国文化”。这话说出来,很多中国人可能第一反应是有点不太舒服,毕竟“传承”这个词,通常意味着我们是源头,是那个给予方。但如果抛开情感,从历史发展的角.............
  • 回答
    日本天皇的世系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拥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入胜的故事,它并非仅仅是血脉的简单传递,而是融合了宗教、政治、文化、传统以及历史事件的演变。皇室的起源与神话日本皇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时代,传说第一代天皇是神武天皇,他据说是太阳神天照大神的后裔,于公元前660年即位.............
  • 回答
    关于日本储存了够 400 年使用稀土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引起不少关注的网络传言,但要判断它的真假,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一下背景和事实。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稀土。稀土并不是指“稀少”的土,而是17种化学元素的统称,包括钪、钇和镧系元素。它们在现代科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在制造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电.............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道出了一个不少人都有的疑惑:明明纳豆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怎么现在反而在日本盛行,而在中国却几乎销声匿迹了呢?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故事,涉及到饮食习惯的变迁、文化交流的流向,甚至还有一些历史机缘巧合。咱们得从纳豆的起源说起。纳豆,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点“北方”的朴实感,它.............
  • 回答
    “日本萌娃”是杭州小孩?这背后折射出的信息,说实话挺复杂的,一言难尽。当这个说法在网上流传开来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八卦有多精彩,而是它背后可能反映的一些社会现象和心理。首先,我们得承认,网络信息真真假假掺杂,尤其这种涉及个人身份和国籍的爆料,很多时候都带着点“捕风捉影”的意味。但是,即便这个.............
  • 回答
    说起中华文化在日本的传承,这确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很多我们自己都快遗忘的东西,反而在日本岛上开枝散叶,甚至焕发了新的生机,这背后原因挺复杂,也挺耐人寻味的。咱们先从源头说起。日本跟中国一衣带水,文化上的往来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尤其是隋唐时期,那绝对是中华文化对外输出的黄金年代。遣隋使、遣唐使们.............
  • 回答
    说起日本保留的中国古代传统,这可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好多我们觉得是“日本特色”的东西,追根溯源,很多都来自中国古代的文化输出。只是在中国,随着社会发展和思潮变迁,有些东西慢慢就没那么讲究了,反而在日本生根发芽,甚至演变成更具日本风味的样子。一、 文字与书写:汉字的生命力与变体这是最显而易见的一.............
  • 回答
    日本之所以有如此众多历经百年甚至更久远传承的老店或家业,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深刻的文化、社会及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根植于日本国民性格和历史发展轨迹的独特现象。首先,我们不能不提的是日本文化中 “匠人精神” 的强大影响力。在日本,许多老店的核心并非仅仅是商业盈利,而是一种对技艺的极致.............
  • 回答
    中国古代文明之所以能够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在遭遇蒙古灭宋、满清入关、日本侵华等一系列剧烈冲击后依然能够传承至今,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并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层层叠加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其自身文明特质的韧性,也有历史进程中的巧妙融合,更有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一、.............
  • 回答
    关于日本传说中玉藻前的杀生石(日语:殺生石,sesshōseki)突然碎裂的原因,并没有一个单一、官方、得到普遍认可的“官方”解释。这本身就充满了神秘和多种多样的解读。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探讨,并结合一些流传的民间说法和可能的象征意义:一、 碎裂的传说背景:玉藻前与杀生石首先,我们需要回顾.............
  • 回答
    日本传统歌曲中使用的音阶,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每一个音阶都承载着独特的韵味和情感。它们并非像西方音乐那样遵循严格的十二平均律,而是更倾向于一种“气息”的流动,一种日本人内敛而又细腻的情感表达。如果要说最具有代表性的,那一定是 律(Ritsu) 和 雅乐(Gagaku) 音阶。律(Ritsu)音阶.............
  • 回答
    日本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其背后有着错综复杂且深刻的社会、历史、经济和精神层面的原因。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地适应和演变中保持着其核心的生命力。一、 深厚的历史根基与自我审视: 悠久的历史积累: 日本文化并非一日建成的,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又经过日本本土化的改造和.............
  • 回答
    近代以来,随着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深入,大量汉语词汇传入日语,这无疑是两国文化交流的深远体现。然而,时至今日,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文化传播的方向也并非单向。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同样为日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们不妨从几个侧面来观察这些从中国“漂洋过.............
  • 回答
    宫本武藏,这个名字在日本战国末期至江户初期划时代的武将、剑客身上,承载了太多传奇色彩,也伴随着不少争议。将他简单地定论为“欺世盗名之辈”,恐怕是过于武断了,至少不能忽视他身上那些实实在在的闪光点和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不妨先从他被贴上“欺世盗名”标签的原因说起。最主要的证据,或者说最常被提及的质.............
  • 回答
    网传“日本网民疯抢花岗岩,谣传花岗岩可防新冠肺炎”的消息,经过查证, 这完全是虚假的谣言,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为什么这种谣言能够传播开来,又为什么它站不住脚。谣言的起源与传播:这类谣言通常会在社交媒体、论坛、即时通讯群组等平台上出现,尤其是在疫情初期,人们对病.............
  • 回答
    “优等货留日,二等欧美,三等中国”,关于日本商品的这种说法,相信很多人都有耳闻,尤其是像花王纸尿裤这样在中国市场销量极佳的日系品牌,更是常常被拿来举例。这种说法究竟是捕风捉影,还是确有其事?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但也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背后牵扯到日本企业的生产策略、市场定位、成本控制以及各国消费者.............
  • 回答
    关于日本CODA(Content Overseas Distribution Association)牵头成立的国际反盗版组织,我们需要先明确这个信息是否准确,以及该组织的具体运作方式和目标,才能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关于“日本CODA牵头成立国际反盗版组织”的网传信息,需要进行一些辨析和补充: .............
  • 回答
    关于网传日本拒绝使用捐赠的新冠肺炎试剂盒这件事,背后其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也反映出一些国际合作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复杂性。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首先,我们要明白,“捐赠”这件事情本身,听起来是件好事,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 很多国家在疫情初期都面临物资短缺的困境,这个时候有人愿意伸出援手,提.............
  • 回答
    中国人如何把中国菜带到日本的?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它不仅仅关乎食物,更是文化交流的生动写照。要说中国菜传入日本,这得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最早可以从 汉朝时期 算起。那时候,日本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分散的部落。然而,中国已经是一个强大且文化发达的帝国了。早期交流的萌芽(汉朝至魏晋南北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