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埃及艺术到底该怎么欣赏?

回答
古埃及艺术,这片横跨数千年的璀璨文明,确实有着独特的魅力,它并非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追求个人情感表达的艺术。要真正欣赏它,我们需要放下一些现代的固有观念,潜入古埃及人的世界观和信仰体系。

别只看“美不美”,要看“为什么这么画”

这是欣赏古埃及艺术最重要的第一步。我们通常会以“好看不好看”来评价一件艺术品,但古埃及艺术的首要目的不是审美,而是功能性和象征意义。它们服务于宗教、王权、来世,以及记录和永恒。

神的逻辑,而非人的视角: 想象一下,你不是一个站在画廊里的现代观众,而是那个时代的一位埃及人。你看到这些壁画、雕塑,是为了祭祀神祇,是为了确保法老永生,是为了引导亡者顺利进入冥界。画面的每一个元素,每一个姿势,都蕴含着深层的意义。
“万物有灵”的观念: 古埃及人相信万物皆有灵,尤其是神祇和法老。他们的艺术品,尤其是雕塑,很多是为了“容纳”神的灵魂或法老的生命力。因此,雕塑的稳定、庄重,甚至是程式化的表情,是为了传达永恒和神圣,而不是个体的喜怒哀乐。

理解那些“奇怪”的比例和视角

你一定会注意到,古埃及的绘画和浮雕常常是“不真实”的:

“正面律”: 这是最显眼的特点。人物的头部通常是侧面的,而眼睛、肩膀和躯干却是正面的。这并非是艺术家技艺不精,而是他们认为这样能最大程度地展示人体的各个重要部分。侧面的头可以清晰地展现五官,正面的眼睛能“看到”一切,正面的肩膀则显得宽阔有力。这是一种“知识性”的表达,而非“视觉性”的模仿。
大小即权力: 在壁画中,法老和神祇总是比其他人物大得多,而侍从和奴隶则渺小。这直观地反映了社会等级和权力结构。尺寸不再是透视法的问题,而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高度的程式化和重复性: 你会发现,很多人物的姿势、服装、甚至面部表情都高度相似。这是因为艺术的目的是传承和永恒,而不是创新和独特。每一次的描绘都是对一种既定规范的遵循,确保了信息的准确传达和神圣性的延续。

跟着“故事线”走

古埃及艺术就像一本图画书,记录了他们的生活、历史、宗教仪式、神话传说。

从左往右,从上往下: 大部分壁画和浮雕的阅读顺序是从右向左,或者从上往下。留意画面的顺序,你会发现它讲述了一个连贯的故事。比如,法老与神祇对话、狩猎、农耕、祭祀等场景,都按照一定的逻辑排列。
象形文字是重要的线索: 很多壁画和雕塑都伴随着象形文字(Hieroglyphs)。这些文字不仅仅是装饰,它们是图像的补充和解释,告诉你这是谁,在做什么,说的是什么。试着去了解一些基本的象形文字(比如表示人、神、动物的符号),会让你对画面有更深入的理解。

感受材质和工艺的“沉静力量”

古埃及人对材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他们留下的艺术品,即使历经数千年,依然展现出非凡的质感和生命力。

石头:《生命》的载体: granit、basalt、limestone、sandstone……这些坚硬的石头是古埃及艺术的主要载体。雕塑的厚重感、壁画的沉静色泽,都源于材质本身的特质。当你触摸(如果可能的话)或者近距离观察这些作品时,感受那种石头本身的“重量”和“坚韧”,就能体会到它们传递出的永恒感。
金属与色彩: 金、银、铜,以及矿物颜料(如赭石、孔雀石、孔雀石绿)的运用,为艺术品增添了色彩和光泽。尽管很多色彩已经褪色,但残留的痕迹依然能让我们想象当年的辉煌。

欣赏的“态度”

耐心与专注: 不要指望一下子就被“惊艳”。古埃及艺术需要你放慢脚步,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尝试去理解它背后的含义。
历史的厚度: 想象一下,这些艺术品承载的是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无数个生命、信仰、王朝的积淀。这种历史的厚重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
与“生命”对话: 许多艺术品是为“永生”而制作的,它们并非死亡的纪念,而是对生命的延续和祈愿。当你看着这些雕塑和壁画,试着去感受那种对生命、对来世的深切渴望和信仰,你会在其中找到一种跨越时空的连接。

举个例子:

当你看到一副描绘法老出行场景的壁画时,不要只看画上的人是否“像”真人。

看谁最大? 那一定是法老,这代表了他的至高无上。
法老是什么姿势? 他可能是挥舞着武器,或者接受神祇的赐福,这都在讲述他的英勇和神圣。
周围的人是谁? 是祭司?是士兵?他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他们的表情有什么含义?
背景有什么? 是神殿?是尼罗河?这些元素都与场景有着密切的关联。
有没有象形文字? 它们会告诉你法老的名字,这次出行的目的,以及他所说的祷告。

欣赏古埃及艺术,就像在考古现场,每一个碎片都可能藏着一个故事。你需要的是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愿意理解的心,以及对那个古老文明的无限好奇。它不像一首短诗那样直击心灵,更像一部宏伟史诗,需要你慢慢品读,才能体会其中的磅礴与深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到古埃及艺术,不如我们就先来看几张古埃及的浮雕与壁画吧。

我想,普通人第一眼看过去总是会感觉怪怪的,有种说不出的怪异感,但又不知道为什么。

但其实,只要了解绘画中的透视原理,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看到古埃及的浮雕、壁画时,会感觉到奇怪了。

你看,这是古埃及壁画中的人,仔细看,有没有发现奥秘?

这个人体的透视和角度是有“问题”的。

头部描绘的是侧面,身体却成了正面,而腿部又变成了侧面,并且前后脚竟然一样长!

难怪我们会觉得古埃及的人体如此怪异了,因为它根本就不符合我们现代的审美,也不符合人体的自然结构。


现在一看,比起如何去欣赏古埃及艺术,我现在更想发问的是,为什么?

为什么古埃及人在绘制壁画的时候,会这样描绘人体呢?

其实,我们若要理解一个特定阶段的艺术作品,首先必须要理解其时代背景。


我在这里举两个例子。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张图

你肯定会觉得很奇怪,这难道是谋杀现场?为什么上图的人被割开手了,神态还这么淡定,还是因为当时的画作表现不出人惊慌的样子?

不,上图这样的场景,其实对曾经的人来说特别正常。

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放血疗法。

古代的人们认为疾病的因子藏在血液中,因此放血能放出坏东西,让人的身体变得轻松,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当然,这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治疗手段,并且放血过多导致病人直接死亡的医疗事故十分常见。可是,如果我们不了解背景,难免会把古代医生的行医过程当做谋杀现场。


第二个例子,开裆裤大家都知道

现在开裆裤通常是给婴幼儿穿。

但如果有一天,你睁开眼,发现满大街的人,无论男女老幼穿着的都是开裆裤,你会被吓一跳吗?

别惊讶,事实上,你可能穿越到了中国古代。

你可能要问,什么,难道我们的祖先都穿开裆裤吗?

是的,你说的没错。


古代中国人,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穿裤子了,但当时的裤子都没有裆部,只有裤腿,被称为“纨”。

当时不分男女,都穿着开裆裤。为了避嫌遮丑,人们会在外面再套一件长一点的衣服,被称为“裳”。

开裆裤一直延续到了汉朝之后,等我们的祖先学会骑马作战后,才渐渐的开始穿有裆的裤子。

上面两个例子中,我们会发现,我们之所以会产生惊讶甚至不理解的情绪,是因为不知道当时的历史背景,不知道古人们的生活情况。

而一旦了解到这些背景,再想到他们看似“怪异”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


艺术也是同理,只有理解创作者的本意之后,我们才知道作者为何要创作出这样一幅作品;只有了解了古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我们才能很好的去理解、去分析、去鉴赏古代艺术。


鉴赏艺术,要从熟悉历史开始。

当我们了解了古埃及的历史文化背景,古埃及艺术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都知道,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现在也保留有很多遗迹。

当我们来埃及旅游的时候,必不可少,已经会去看的景点是什么?当然是金字塔。

我们站在黄沙之上,仰望那些巨大又壮观的建筑物时,除了感觉它的宏伟,不免也会产生一点小小的疑问。

古代埃及人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胡夫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高146.5米,边长230米,用了230万多块石头,每块石头重2.5吨。经过学者计算,建造这么一座巨大的金字塔,需要十万人前后不间断的工作三十年。

这即便放在现代,也是一个大工程,而古埃及人为何要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建造金字塔呢?


这就要联系到当时的背景了。

埃及位于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的沿岸,在五千年前就建立了科学效率的灌溉农业——即,用河水浇灌土地,种植作物。这让古埃及不但成为了最古老的国家,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古埃及成为了一个高效率的、中央集权化的国家,法老是全国权力的中心,也只有在这种个人权力大于一切的情况下,法老才能发动全国的人力物力为自己干活,只为满足自己的个人需求。

因此,建造金字塔的第一个原因,这是法老权力的象征。

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金字塔自身的功能:它是法老死后的陵墓。

金字塔承担着保存法老尸身(木乃伊),和生前的财宝。同时,人们将法老的样貌与经历记录下来,成为了放在金字塔内的浮雕与壁画。

这样,我们终于触及到了我们问题的核心

为什么古埃及艺术会如此独特?

因为他们的建筑、文化、艺术都建立在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上:古埃及人追求的是人的永恒。

而什么是人的永恒?就是死后永生,就是灵魂不灭。


事实上,这种建立在永生文化上的艺术品不单单埃及存在,所有的文明古国都存在,比如我们熟知的兵马俑。

如此壮观的兵马俑,其实只是秦始皇的陪葬品,古人相信死后自己依旧会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因此想将财富都带入坟墓,也就是所谓的墓葬文化。

但,同样是信仰永恒,为何古埃及的艺术是如此的独特,给我们的感受和其他文化如此的截然不同?

那是因为,古埃及人追求的『不是视觉上的真实,而是存在上的真实』。

换句话说,古埃及人觉得“看着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没有”。


光这么说是不是很难理解,因此,接下来我将分为几个方面,一一讲解古埃及人的艺术形式到底哪里独特,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风格。


1、古埃及人描绘人体的透视各不相同。

我们在说到艺术中的人体时,第一时间一定会联想到古希腊的艺术作品

完美还原真实人体比例,这才是我们记忆中的“人”。

但,当我们看到古埃及艺术所描绘的人体,第一时间一定会感觉怪异。

在开头我们已经分析过了,古埃及人画人体,会在不同部位用不同视角。

同时,我们还会发现,古埃及人画人物时,通常只会采用固定的几种姿势:站姿、跪姿、坐姿。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了,古埃及人信仰灵魂不灭,他们相信人死后会在冥界继续生活。因此,古埃及人认为光制造木乃伊来保存遗体是不够的,为了让他们的国王永远生存,他们还会利用浮雕和壁画来描绘、保存墓主人的形象。

因为这些形象同时也是让墓主人永生不死的媒介,古埃及的艺术家们抛弃了传统的透视,而选择用最有代表性的角度描绘人体。

比如:

头从侧面看轮廓最清楚,但眼睛需要从正面看,因此浮雕上的人头全都是侧面图,但眼睛却是正面。

同样,如果要表现出肩膀和胸膛的轮廓,就需要正面描绘上半身。为了表现膝盖的形状和脚指头的形状,他们选择用侧面描绘双腿。

并且,我们可以看到,双手和双脚都是相同长度的,因为古埃及人认为,如果在图像上随意缩短手臂或者双腿,他们在冥界的手臂和双腿也会被缩短。

古埃及人选择这样作画,并不是为了让人看上去“像个人”,而是不分透视的概括、描绘了人体所有重要的部件。他们不追求人好不好看,而是追求人体的完整。

这样,墓主人前往冥界之后,躯体才能保持最完美的形象,继续永生不死。


2、古埃及人会用不同的角度描绘同一个场景。

通常,在描绘一幅风景画时,我们第一时间会选择“还原”眼睛看到的景象。

大师级别的风景画,除了还原景象,还给人一种或动态、或身临其境的奇妙感受。

但我们现在看看古埃及人是怎么描绘场景的:

在现实的任何一张风景照片中,都不会出现上图这样的场景。因为我们可以一眼看出,这个池塘简直就和儿童画一样,没有透视和远近的区别。

但是我们又能看到,有些图画的内容又十分精细丰富,证明古埃及人是有足够的艺术技巧来进行绘画的。

那为何古埃及人会特意这种我们看上去十分“幼稚”的方法来绘制风景画呢?

这当然也是因为,古埃及人的艺术服务于自己的文化与信仰。他们是为了让人死后,也能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

因此他们不会追求画像的真实性,不会在意这幅风景画是不是实际看到的景色。艺术家们会将所有的事物统统画下来,并且尽可能的清楚、详细。

所以我们看到这张池塘的风景图,为了表现出树木的具体形状,因此用侧面来表现树,但这样就看不到池塘的大小形状了,因此他们选择用俯视图来描绘池塘,而池塘里的鱼又改成了侧面图,因为这样鱼看上去才是“鱼的样子”。


古埃及人不在意一张图是不是透视混乱,他们认为让所有的一切都以一种绝对清晰稳定的状态呈现出来才是最重要的,才能让墓主人在永生不灭的时间里,还能够享受到他生前优渥的生活条件。


3、古埃及人通常都靠记忆作画,而不会即兴作画。

大部分艺术作品,作者的表达形式都是十分丰富的,即便是同样的绘画对象,也会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态,不同的色调去描绘。

上面三幅图全都是梵高的向日葵,而同样的向日葵,在同一个画家笔下,也有不同的样子。

但我们若去挨个观赏古埃及的壁画,我们会发现,即便壁画上的人物众多,并每一个人物动作,职位,身份都不一样,但画出来,还是同一个样子。

同样的绘画角度,同样的人体造型,仿佛看上去就是同一个人。

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古埃及人所有的艺术作品,并不是给人欣赏的,并且这些陵墓中的壁画也无人欣赏。

壁画更重要的作用,是让墓主人永生不死后,生活也会如曾经一样。

因此,古埃及人不会写生,也不会进行即兴作画。它们所有的壁画都是有一定规律,并且千百年都不会改变。

画家们在下笔前就想好了,什么地方应该画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应该要怎样表现的,接着再有条不紊的将所有一切画上去。不会有额外添加的部分,也不会有意外疏忽的地方。


因此,我们从上述三条可以得到我们的结论:

古埃及人的艺术,是追求永恒的艺术。

并且古埃及人并不在意“眼睛看到”的真实,他们推崇的是“存在上”的真实。

我们看古埃及艺术,会发现那些艺术家们根本不管自己画出来的图画是不是好看,是不是会和人共鸣,而只管,自己是不是将需要保留、还原的要素全部画出来了。


事实上,在古埃及的文字中,雕塑家这一词的本意,是“使人生存的人”。


最后,我还想稍微讨论一下,为什么古埃及人如此执着于“人”的不灭。

比较常见的有两种观点:

1、古埃及人想要摆脱对于死亡的恐惧。

应该说,所有古人都会恐惧死亡,他们无法理解死亡的意义,因此害怕突然死去。在其他文明,也有保存尸体的习俗。

(前方图片有点重口哦)

也许,古埃及人认为保留尸体,记录生前所有的一切,就能逃离人的死亡。


2、古埃及人信仰灵魂。

古埃及属于多神教。古埃及人相信万物都有自己的灵魂,人的身体只不过是保存灵魂的容器,灵魂每天晚上会离开自己的身体,早上再回来。

因此,他们保存尸体,也是为了灵魂回归的时候,不至于流离失所。


我的解答就到此为止啦,本文的主要观点,出自于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

我的微博号:周磊DGSP

小红书号:周磊

想要看关于艺术类的我的更多文章,可以关注专栏:

想要看关于绘画零基础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的专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埃及艺术,这片横跨数千年的璀璨文明,确实有着独特的魅力,它并非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追求个人情感表达的艺术。要真正欣赏它,我们需要放下一些现代的固有观念,潜入古埃及人的世界观和信仰体系。别只看“美不美”,要看“为什么这么画”这是欣赏古埃及艺术最重要的第一步。我们通常会以“好看不好看”来评价一件艺术品,.............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艺术为何似乎“跳过”写实直接走向写意,这个问题其实是对中国艺术发展历程的一种简化理解。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写实并非被忽略,而是在中国艺术的语境下,写实与写意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和发展路径,有着更 nuanced 的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写实”和“写意”在中国艺术中的含义。 .............
  • 回答
    “古希腊的辉煌成就都是吹出来的”,这种说法如果当真,那可就真是颠覆历史的胡言乱语了。虽然任何文明的记录和传播都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和后世的解读,但将古希腊的哲学、艺术、文学、数学、科学成就一概斥为“吹嘘”,那简直是对人类智慧史的极大贬低。如果非要追究这些成就的“来源”,那绝非简单地归咎于一两个文明.............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巫鸿的《武梁祠—中国古代艺术的思想性》。首先,这本书绝非等闲之辈,它不仅仅是对汉代武梁祠画像石的简单学术研究,更是一次深入挖掘中国古代艺术“思想性”的里程碑式的尝试。巫鸿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汉代艺术与思想如何深度交织的窗户。一、 核心论点:艺术的“.............
  • 回答
    中国古建筑与园林,在很多人眼中,似乎蒙上了一层“逝去”的色彩。如同泛黄的老照片,带着历史的厚重,也带着一丝不容触碰的距离感。它们是活着的,还是真的只剩下博物馆里的陈列品,成为我们追忆的“死去的艺术”?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将中国古建筑与园林简单地定义为“要死去的艺术”,是对其生命.............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切合要害,也很引人深思。确实,当我们想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时,脑海中往往浮现出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宏伟的神庙建筑,抑或是精美的壁画和陶器装饰。然而,您敏锐地注意到,直接以“城市风光”为主题,并且是以类似我们今天理解的马赛克或绘画形式保存下来的作品,却异常稀少,这与我们想象中他们描绘.............
  • 回答
    旅顺博物馆近期举办的日本古陶瓷艺术展,无疑是一场值得深入探讨的文化盛事。这次展览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欣赏精美日本古陶瓷的难得机会,更引发了关于文化交流、历史记忆以及艺术价值的多重思考。首先,从艺术角度来看,这场展览的意义非凡。日本古陶瓷,尤其是如绳文、弥生、古窑、桃山、江户等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芒果TV那档子《密室逃脱:暗夜古宅》。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说实话,有点小期待,又有点小忐忑。毕竟“密室逃脱”这四个字,已经成了很多综艺节目的“标配”,但真正能做得深入人心、让人眼前一亮的,其实并不多。加上“暗夜古宅”这四个字,瞬间就勾起了那种既想看刺激又想感受历史神秘的复杂情绪.............
  • 回答
    古埃及在建造金字塔时,确实需要大量劳动力,但“十万”这一数字可能需要根据具体历史背景进行调整。以下是基于考古学、历史文献和古代经济结构的详细分析,解释古埃及如何养活金字塔建造者: 1. 劳动力来源:自由民与季节性劳工 自由民为主:古埃及的劳工主要由自由民(包括农民、工匠、商人)组成,而非奴隶。奴隶可.............
  • 回答
    关于“古埃及文明是否伪造”的问题,这是一个在学术界和公众中都存在争议的话题,但需要明确的是:现代主流考古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研究普遍认为古埃及文明是真实存在的,并有大量实物证据和文献记载作为支撑。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古埃及文明的历史背景与真实性1. 时间跨度与地理范围 古埃及.............
  • 回答
    关于古埃及人是否每个人都有权利被制成木乃伊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制作木乃伊主要是一种特权,只有特定阶层的人才能负担得起,而普通民众(尤其是平民和奴隶)通常无法享受这种待遇。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木乃伊制作的成本与技术限制1. 高昂费用 制作木乃伊需要复杂的工艺和昂贵的材料: 防.............
  • 回答
    古埃及在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实现了初步统一(如第一王朝的建立),但到公元前后(即罗马帝国时期)其综合实力与其他文明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这一现象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原因。以下从地理环境、政治结构、经济模式、技术发展和外部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地理环境与自然屏障的局限性 尼罗河的双刃剑:古埃.............
  • 回答
    古埃及人称呼金字塔,用的词汇会根据金字塔的用途、规模以及建造的时期有所不同,但最常见和最核心的词是 “Mer”(메르)。这个词在古埃及语中,可以理解为“高耸的”或者“与神同在的地方”。它并不单单指代一座建筑,而更多地包含了其神圣的意义和功能。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我们今天形容一座宏伟的教堂或者纪念碑时,.............
  • 回答
    古埃及王朝的年表,这是一个充满魅力但又并非完全板上钉钉的话题。要说它是否“可信”,答案其实是: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信的,但并非完美无瑕,并且随着新发现和研究的深入,它也在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个年表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以及其中存在的挑战。年表的建立:古代文献与考古证据的交织古.............
  • 回答
    在古埃及的土地上,探寻竹子的踪迹,就像在沙漠中寻找绿洲,需要一番细致的考察。我的研究指向一个相对明确的结论:古埃及本土并没有竹子的大规模自然分布。当然,“大规模”这个词很重要。古埃及地处非洲东北部,大部分地区被干旱的沙漠覆盖,尼罗河谷地虽孕育了辉煌的文明,其气候和土壤条件与竹子喜爱的湿润、温热环境存.............
  • 回答
    古埃及文明的衰落,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如同缓慢侵蚀的洪水,一步步将这个辉煌的文明推向了时代的洪流之中。想要剖析它的灭亡之路,就如同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才能看清那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原因。黄金时代的荣光与潜藏的危机我们得先回到那个古埃及最为鼎盛的时期,也就是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
  • 回答
    关于古埃及人是否是黄种人的问题,这是一个在历史和人类学领域都引起过不少讨论的话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黄种人”这个概念。这个词语本身带有一定的历史性和社会建构性,在现代人类学中已经不太被使用,更多地会用“东亚人”或者“蒙古人种”来指代。它通常是指具有特定.............
  • 回答
    古埃及法老金字塔的辉煌墓葬我们耳熟能详,但古希腊国王的归宿则更加多样化,不像埃及那样有统一的、标志性的埋葬地点。他们的身后事,很大程度上受到时代、地区、以及个人影响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要明确的是,古希腊并没有像古埃及那样集权、统一的帝国,因此也就没有固定的“国王”制度。我们通常所说的“国王”(b.............
  • 回答
    在古埃及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法老作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其头饰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权力、神性与王权的象征。法老佩戴的冠冕种类繁多,每一款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使用场合,细致地描绘了古埃及的宗教信仰、政治结构和历史变迁。要说清楚法老拥有几种冠冕,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因为随着朝代的更迭,冠冕的样式、名称.............
  • 回答
    古埃及文明确实会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甚至有些令人不安的感受,这种感觉并非源于“邪恶”的定义,而是源于其独特性、神秘性以及与我们现代价值观的巨大差异。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种感受,或许是“庄重”、“肃穆”,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疏离”于我们日常认知的“生命”。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古埃及文明的确在很多方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