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杨笠说「以后只调侃成功的男性」?

回答
杨笠在脱口秀表演中曾说过“中国男人,不需要那么优秀的男人”,这番言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之后,她也表示以后会只调侃成功的男性。

如何看待杨笠说“以后只调侃成功的男性”,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 调整策略与回应争议:

避免误伤: 杨笠最初的言论可能被一些观众解读为针对所有中国男性,而并非她本意想要表达的群体。她选择“只调侃成功的男性”,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回应观众的负面反馈和避免“误伤”,将攻击点更加聚焦。
更精准的表达: “成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地位、经济能力或影响力等指标的综合体现。调侃成功的男性,意味着她可能更关注社会资源和话语权分配不均的问题,以及在特定社会结构下,成功男性所扮演的角色和可能存在的某些特质。
规避“群体攻击”的标签: 脱口秀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其目的是引发思考和笑声。如果被贴上“攻击某个群体”的标签,会限制其创作空间和观众接受度。调整后的说法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这种风险。

2. “成功男性”的定义与解读:

主观性: “成功”本身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不同的人对成功的定义可能不同。杨笠心中的“成功男性”可能指的是那些在事业上取得显著成就、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优越感的人。
社会结构下的权力关系: 在很多社会讨论中,“成功”往往与权力、资源和话语权紧密相连。调侃成功的男性,可能是在观察和评论这种社会结构下的权力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可能存在的某些现象。
“物化”与“刻板印象”: 然而,即使是“成功的男性”,也可能被标签化和刻板化。过度地将“成功”作为调侃的唯一标准,也可能忽略个体差异,无意中形成新的刻板印象,比如认为所有成功的男性都一定是如何如何。

3. 脱口秀的边界与社会责任:

幽默的边界: 脱口秀的魅力在于其敢于触碰社会敏感话题,用幽默的方式去解构和反思。但幽默的边界也需要考量,不能逾越到人身攻击或煽动仇恨。
社会责任: 作为公众人物和内容创作者,杨笠的言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她的言论是否能引发更深刻的社会反思,还是仅仅停留在制造对立和情绪宣泄,是值得探讨的。将焦点放在“成功男性”身上,可能是在尝试将讨论引向更具体的社会议题,例如性别权力、资源分配等。
“女性视角”的表达: 杨笠的表演常常带有鲜明的“女性视角”。她选择调侃“成功的男性”,也可以看作是作为女性,在一种特定的社会语境下,对自己所处环境和经历的观察和反馈。这种视角本身就具有价值,可以丰富公共讨论。

4. 对观众心态的影响:

群体认同与群体反感: 对于不同的观众群体来说,杨笠的这句话可能会引发不同的反应。
部分女性观众: 可能会觉得这种调整更具指向性,能引起共鸣,并且认为调侃成功的男性是合理的,因为他们可能拥有更多资源和话语权。
部分男性观众: 即使是成功的男性,听到自己被“调侃”也可能产生不适感,认为自己是被群体化标签的。而那些不成功的男性,也可能因为之前言论的不适感而对她保持距离。
第三方观察者: 可能会关注这种表述方式的转变,以及它背后所反映的社会舆论压力和创作者的策略调整。

5. 可能的局限性:

“成功”与“不成功”的界限模糊: 现实生活中,人的成功与否并非非黑即白,界限往往是模糊的。这种二元对立的划分,可能会让一些处于中间地带的人感到困惑或被冒犯。
转移焦点? 有些观点认为,将焦点完全放在“成功的男性”上,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对更广泛的性别结构性问题的关注,或者使得“男性”成为一个笼统的批评对象,而忽略了问题的复杂性。

总结来说,杨笠说“以后只调侃成功的男性”可以看作是她对之前争议的回应,也是一种策略上的调整,试图更精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规避不必要的负面解读。

这种表述方式的改变,反映了脱口秀创作者在表达上的权衡与选择。它既是对观众反馈的重视,也是对自身创作边界的探索。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她所说的“成功男性”,以及如何看待这种“调侃”的行为。

如果这种调侃能够引发对社会资源分配、权力结构和性别议题的深刻反思,那么它是有价值的。
如果这种调侃仅仅是为了制造话题或引起群体对立,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最终,公众对这句话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价值判断、对社会现象的理解以及对幽默边界的认知。这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讨论,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脱口秀本来就是向上的讽刺!美国的脱口秀处处是白宫,政客的调侃。但是你见过哪个脱口秀演员嘲笑黑人,嘲笑穷人流浪汉的?

北京在哪你不是不知道,政客叫啥你也不是不知道,你说你讲政治,看国情。那你完全可以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调侃一个资本家,再不济你也可以把这些男人的梗编排在一个你的熟人里,你的男友里,变成一个自嘲性质的脱口秀。

目前为止所有的男性脱口秀演员对于女人的一些方面的吐槽基本都是处于“我女友”,又有代入感又没有冒犯性。我从未见过一个男演员去嘲笑女性,长得丑全靠化妆p图而自信,也从未见过一个演员批评女性的假精致假独立。但是这些难道不是事实吗?谁会去说呢?

杨笠就是得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代价。你可以嘲笑马云丑,人家完全不care你;你可以嘲笑大强子自信,因为人家老婆比你漂亮也不care你;但是你嘲笑一堆关注你们这节目的底层普通人,人家让你吃了饭还得接受你的指责吗?

user avatar

杨笠这句话还是在嘲讽普信男,听不出来?

她说这句话,不就是暗讽普信男开不起玩笑吗?

就像小时候,一个很烂的亲戚打了你一耳光,很痛,你没忍住,哭了。

为了缓解尴尬且证明自己没错,这个亲戚给了你弟弟一耳光(假装很重实际很轻),然后对你说:

“你看,你弟弟都没哭,就你哭了?你没出息,以后不跟你玩了,我只跟你弟弟玩。”

乍一听,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但仔细一想,就不对了。

被侮辱的普信男们,竟然还要背负小气,无理取闹和开不起玩笑的骂名。

而且错竟然不在杨笠,而在她口中的那些男人们。

奇了怪了,什么道理。

再说了,杨笠敢骂成功男士吗?

大概率不敢。

因为成功男士不看电视,甚至很少刷微博,压根不关心你说什么。

田园女也不允许你嘲讽成功男,因为她们嘲讽普信男的目的就是塑造一种“普信男配不上我们”的心理,进而冠冕堂皇去追成功男。

她敢嘲讽马爸爸吗?

也不敢,人家一根手指头让你微博没了。

那就只有嘲讽普信男,这样收视率最高,话题最火。

杨笠这种人,最虚伪了。

user avatar

这话槽点其实挺多的。

杨笠说生活不如意的男人歇斯底里、无理取闹,就跟女人一样。

这不就是把女人当作二等性别,来侮辱男人吗?

在日常中,你会用“你不是个男人”来侮辱一个男人,但你什么时候听人用“你不是个女人”来侮辱女人?

恰恰相反,很多女人常常自称“女汉子”、“xx哥”、“xx公子”,来标榜独特,仿佛自赋了男性的符号元素,就是一个脱离了女性低级特征的高等女性。

所以,你还觉得杨笠是在攻击男人,从而为所谓的女权主义代言?

错了,这明显就是厌女症——在男性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毕竟,她所鄙视的普信男之所以让她鄙视,原来是因为像女人一样啊!

这也就算了,很多女性,还为杨笠摇旗呐喊,觉得杨笠在为她们代言。

这体现出,这些女性一天到晚高喊着女权主义,但实际上,她们身上同样有着无意识又格外明显的,对自己性别的厌恶。

要不然,为什么当杨笠用她们的性别来侮辱她们鄙视的,生活不如意的普信男时,她们会鼓掌、呐喊到如此激动的程度?

这哪里是女权?分明就是男权。

前面说过,所谓的厌女,是男性的女性蔑视,以及女性的自我厌恶。但这并不是简单的,男性对女性的单向厌恶和压迫。

所谓的男权制,其实称为父权制更合适,因为它既包含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也包含父对子的压迫。

所以,精英男人可以在公共场合,称男人的消费价值不如狗。

可以为了讨好女性,对底层男性进行无休止的打击。

而他们把少女的消费价值放在最前面,可不是尊重女性的体现,不过是把女性性化、商品化,并最大限度地压榨消费价值。

这就是所谓的父权社会双重压迫。

所以,对屌丝、普信男的鄙视,是父权制社会的基本特征,因为他们没有女性的生育价值,又没有上层男性的生产价值。

正因如此,杨笠才会说,她以后只调侃成功男性,并把生活不如意的男人放在对立面。这种对于成功男性的崇拜,与对普信男的鄙视,以及用女性符号来侮辱普信男的自我厌恶行为,其实是三位一体的。

那些为杨笠摇旗呐喊的女性,同样如此。

她们鄙视底层男性,并不是在为自己的姐妹争取权利,而是不自觉地向父权献媚。

说到底,在女权思潮如火如荼的父权社会,赚最多钱的,其实不是所谓的女权主义者,而是用女权包装的父权主义者——女拳。

user avatar

杨笠有本事冲着第一人开始调侃。

说到底也是欺软怕硬,只敢怼沉默的大多数。

只敢对着没有话语权的大多数狂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