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非常棒,关键之处在萧何身上。我们从《史记 萧相国世家》中可以得知,萧何是秦帝国的一个基层公务员,也可以算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了。与此同时萧何也是一个经过秦帝国考核的优秀公务员,同僚们甚至想要把萧何推荐到中央任职,这说明萧何在公务员圈子里混得也是风生水起。
但是萧何的交际面是非常广泛的,他并没有局限于自己的公务员圈子。起义之前的刘邦可以说是沛县的闲散人员,经常到处喝酒不给钱,勾搭良家妇女并且让其未婚先孕,这简直就是沛县的黑道上的大哥。即便这样,萧何却与刘邦关系非常好。这说明萧何是一个十分喜欢结交各色朋友的人物,他看人不从门第出发。一个交际面非常广的人,见识的人就多,牛鬼蛇神见多了,是人是鬼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从萧何的社交能力角度来看,萧何发现韩信有大将之才并不奇怪。
再来谈谈刘邦,其实并不能说刘邦没有识别人才的能力。当年张良在投奔景驹的路上遇到了刘邦,即便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刘邦就对张良一见如故,直接被留侯的才华所征服。留侯也是刘邦这辈子最为尊敬的人,面对张良的建议刘邦照单全收,从来就没有反对过。由此来看,刘邦识别人才的能力并不差。但韩信投奔刘邦后,并未马上得到重用是事实。我想这关键的点应该是在推荐人身上,最先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是滕公夏侯婴,这哥们儿出身也就是个养马驾车的。一个司机向老板推荐某个人,你觉得老板会很重视?如果刘邦不是念在当年一起混社会的交情上,我估计韩信连治栗都尉的差事都谋不到。但是,经过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萧何郑重向汉王推荐韩信,汉王立刻醒悟,直接越过众多一起打天下的嫡系兄弟将韩信拔擢为大将军。
最后来聊聊项羽,项羽在识人用人上没什么太多好聊的。他是贵族出身,他的性格根本就看不起韩信这样的草根。项羽不是看不出韩信有大将之才,而是根本就懒得看。
韩信很奇怪,从已有的历史材料来看他出身很平凡,没有项羽和张良一样显赫的贵族身份。此外从他年轻时候嫂子因为他吃闲饭羞辱他的事迹来看,这家伙也不算富裕。
一个并非名门贵族,又非有权有势的人在那个文盲率恐怕超过90%的时代,究竟是从哪里学到的本身,又是如何熟知兵法的?
如果翻看类似出身的刘邦事迹,大致能看出刘邦如何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可是韩信似乎一直默默无闻而后突然就战无不胜,看起来简直就像神明附体了一样。
仅仅用他是天才,似乎不足以解释。
历史上还有一个跟韩信类似的神人,就是姜子牙。同样是出身卑微,同样是抑郁不得志,同样是跟贵人聊了几个晚上,同样都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都是被委以重任,同样都是辅佐君主一统天下,同样都是齐王。
所以姜子牙可以当做是韩信的一个参考。
对于姜子牙,民间把他传得神乎其神,可是有一本书给了他一个特别客观的评价。
孙子兵法《用间》篇说: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也就是说,孙子认为姜子牙真正的定位应该是说是一个充分掌握殷商情报的间谍。实际上,武王伐纣是一次趁殷都空虚,主力外出而进行的斩首行动。而能够准确的知道殷商都城空虚这一重要情报没有间谍或者说没有一个情报网是根本不可能找到这么好的时机的。姜子牙在商朝都城工作了许多年,极有可能布置下了情报网。
换而言之,周武王跟姜子牙一聊,发现这家伙对商朝都城的防卫,布局,甚至某个市场的行货都了如指掌,不用他策划进攻殷商那真的是没天理了。
从后来项羽的心腹钟离昧投奔韩信可以看出,韩信在项羽那里并不仅仅只是不得志。他还把项羽集团内部的情报摸了一个底透。从对付龙且的计谋来看,韩信根本就是对龙且的为人了如指掌。这种对敌方军事将领的熟悉,是极为难得的情报。只有任用这种人来有的放矢才能打蛇打到七寸上,四两拨千斤。
因此,萧何极有可能就是在跟韩信的扯淡中,发现他对敌方信息甚至细节都了如指掌,并且还有一些故交在敌营可以持续提供情报。而刘邦阵营里,恰恰就缺少这种情报人才。这也是为什么韩信能够拜将的原因。
我来分析一下韩信著名的战役,井陉之战。也就是所谓的背水一战。许多人对这次战役飘逸的打法所折服,觉得这是天才之作,但是却对里面许多细节没有留意。
首先,在战争开始前
赵军主帅陈余手下的广武君李左车,很有战略头脑。他向陈余认真地分析了敌情和地形:韩信越过黄河,实施外线作战,前段时间俘虏了魏王豹、夏说,并乘胜进攻赵国,士气旺盛,“其锋不可挡”,所以赵军必须暂时避开汉军的锋芒。但是汉军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弱点。这主要表现为,汉军的军粮必须从千里以外运送,补给困难。井陉口道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行,因此汉军粮秣输送一定滞后不济。鉴于这一分析,李左车进而向陈余建议:由他带领奇兵3万人马从小道出击,去夺取汉军的辎重,切断韩信的粮道;
而由陈余本人统率赵军主力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与韩信军周旋相持。李左车认为只要运用这一战法,就能使得韩信求战不得,后退无路,不出10天,就可以彻底消灭汉军;
李左车的计策可谓是切中要害。然而,刚愎自用且又迂腐疏阔的陈余却拘泥于“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的教条,且认为韩信兵少且疲,不应避而不击,断然拒绝采纳李左车的正确作战方案。
接下来划重点:
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余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非常高兴,当即制定了出奇制胜、一举破赵的良策。
史记的原文是: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所以对方高级军事会议的内容被韩信知道得一清二楚!不仅是知道而且是100%的确认这个信息准确,而后才有了历史上极为著名的背水一战。
在这场战役中,韩信胜利的关键是能够获取对方最高级指挥的战略信息。我们做个假设如果韩信策划背水一战的整个计划让赵军主帅陈余知道了,并且还能确认这个情报是90%准确,这场战争的结果会怎样?
更加让人浮想联翩的是韩信到底是怎么探知这么重要的军事情报的?事实上,一个情报如果只有一条线,那么很难辨别真伪。往往需要三个以上的线报才能确定信息的准确性。所以韩信在对方埋下的情报网,不是一般的大。
在战争之后,韩信还专门派人找到了李左车,并且很谦虚地跟他说,并非我比您高明,而是你们的主帅不用您的计谋。
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
划重点,韩信对李左车的提议知道的一清二楚!这意味着陈余身边的某个或者某几个高级参谋都是韩信的人!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上,为什么跟韩信到底聊了些什么才确认韩信能当大将的?
首先,刘邦阵营里不缺能打仗能带兵的人,可是像韩信这种对情报特别重视,有一些情报网,又会带兵的人却几乎没有。情报是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因素,这也许是韩信在跟萧何谈话中提出的一个特别不同于其他人的一个概念。
离开了情报,所有计策都没有用,因为只要对方任何一个步骤不按照你的剧本来,你就可能满盘皆输。有了情报,就好比明眼人打瞎子,哪怕矮他三尺,手无缚鸡之力,瞎子也照样赢不了!
刘邦没什么和韩信接触的机会
刘邦这个人有个特点是和普通老板明显不一样的
一般老板,别人推荐一个人才,他如果考虑提拔都会先见见再说
一般老板自己提拔干部也都是逐步提拔,先试试再说
就刘邦不一样
他首先会不见就直接接受提拔,另外还会不试试,直接提拔
举个例子
陈平从项羽那里跑过来,刘邦就没有逐步提拔,而是原来什么官,现在还给相同级别
这也造成了很多跟着刘邦打天下的老干部有意见,直接举报陈平盗嫂受金
夏侯婴举荐韩信,按照我们的正常思维,刘邦应该先面试,再考核,然后一步一步提拔
我不知道他有没有面试,反正史记没写,估计是没面
一直到萧何推荐韩信做大将军的时候,才是刘邦第一次面试韩信的时候,并且面一轮就安排他做军事统帅
这在人事制度上是完全不合理的
不过刘邦不合理的事情多了,也不差这一个
而项羽才是合理的那个
以韩信的出身,他到了项羽那里,能做个助理,已经是破格提拔了
不信你试试去阿里面试,没经验没出身能不能做马云助理?
军队有句老话:参谋不带长,放屁不带响
韩信就是那个不带长的参谋
按照正规的人事管理制度,他这个小参谋要一步一步的表现,若干年后才有可能军事计划被采纳
而韩信的表现和你今年到腾讯上班,明年就定下鹅厂百年规划让马化腾执行是一回事儿
所以项羽不理才是正常情况,刘邦就是个奇葩
刘邦是奇葩就算了,刘邦团队奇葩多了去了
萧何也是其中之一
正常情况下,上级领导发现下属有才华,有几个给老板推荐下属去做比自己级别更高的岗位的?
这类似于财务部门经理举荐自己下属去做CEO,还特么成了
你把A股上市公司都翻翻,看看能不能找到这种奇葩
而且萧何奇葩的不止这一个事情
身为刘邦的领导,他每次都会在刘邦出差的时候,个人掏腰包赞助刘邦几个月的工资
这谁是谁领导?我当时就看懵逼了
萧何还因为工作出色,被秦始皇选拔到咸阳任职
这类似于今天的沛县县委办公室主任被借调到中央任职,正常人有拒绝的,但是主要还是以奇葩为主
另外你一个主管后勤的部门领导,天天跟下属聊军事上的战略部署,这也不是很常见的事情
当然了,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夏侯婴这个奇葩
你看一个死刑犯吹牛吹的好,免他一死就算了,为什么要给老板推荐他做中层干部?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不要用我们平时的逻辑去分析刘邦团队
他们不是某个人奇葩,不是一两个人不可理喻
是一个一群怪人集合在一起的奇葩团队
正常逻辑是无法理解汉帝国为什么成功建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