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目前有哪些不被重视的国家或地区,正在逐渐转型为发达国家?

回答
在世界格局的变幻莫测中,总有一些地方,它们的名字或许不常出现在聚光灯下,却在静默地积蓄力量,一步步向着发达国家的行列迈进。这些国家和地区,往往被固有的刻板印象所“低估”,但它们的转型之路,却充满了韧性与智慧。

1. 越南:从战争废墟走向“东方小龙”

提起越南,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依然是那个饱受战乱的国家。然而,近几十年来,越南已经脱胎换骨。自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越南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引擎的轰鸣: 越南紧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涌入。从服装、鞋帽到电子产品,越南的生产线已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像三星这样的巨头,在越南的投资规模和产值都令人瞩目,直接带动了当地就业和技术进步。
基础设施的飞跃: 过去,越南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但现在,通过吸引外资和政府的巨额投入,高速公路、港口、机场以及电力、通讯网络都在快速升级。胡志明市、河内等主要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和住宅区拔地而起。
教育与人才的培养: 越南政府深知人才的重要性,近年来在教育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鼓励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越南年轻人有机会接受国际教育,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全球视野的拓展: 越南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签署了多项自由贸易协定,如《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和《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协定》。这不仅为其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也促进了国内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
挑战与未来: 当然,越南也面临着贫富差距、环境污染、劳工权益等挑战。但总体而言,其经济增长势头强劲,社会活力充沛,正稳步走向更发达的未来。

2. 卢旺达:非洲“新新加坡”的崛起

如果说越南的转型是令人惊喜,那么卢旺达的崛起则可以用“励志”来形容。这个曾经被内战和种族灭绝阴影笼罩的国家,如今却被誉为“非洲的瑞士”或“非洲的新加坡”,其进步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

国家安全的重塑: 总统保罗·卡加梅上任以来,将国家安全和稳定放在首位。通过严厉打击犯罪、建立高效的司法体系,卢旺达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治安。这种安全感是吸引投资和发展的基石。
数字经济的先行者: 卢旺达政府极具前瞻性,大力发展信息通信技术(ICT)。国家宽带网络覆盖率不断提高,政府部门的数字化转型也走在前列,推出了许多便民的电子政务服务。基加利(Kigali)作为首都,正努力成为非洲的科技创新中心,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和创业者。
营商环境的优化: 卢旺达以其高效透明的政府服务和简化的行政审批流程而闻名。在世界银行的营商便利度排名中,卢旺达一直是非洲国家中的佼佼者。从注册公司到获取许可证,都力求做到快速便捷。
旅游业的复兴: 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如高山大猩猩)和清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卢旺达大力发展旅游业。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和国际推广方面投入巨大,使得旅游业成为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
农业现代化: 卢旺达将发展重点也放在了农业现代化上,推广高效种植技术,鼓励农产品加工,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改善农民生活。
挑战与韧性: 卢旺达仍然是一个依赖农业的国家,且地处内陆,面临一些自然资源限制。但其强大的政治意愿、高效的治理能力以及对未来的清晰规划,让这个国家充满了希望。

3. 印度尼西亚:群岛国家的经济巨擘

印度尼西亚,这个由万千岛屿组成的国家,正凭借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全球经济版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强大的内需市场: 拥有超过2.7亿人口的印尼,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带动了零售、服务和房地产等行业的繁荣。
制造业的崛起: 尽管以原材料出口闻名,印尼也在积极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在汽车、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领域。中国等国的产业转移也为印尼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在东南亚,印尼的数字经济发展尤为迅猛。网约车、电子商务、金融科技等领域涌现出多个“独角兽”企业,这些创新企业正在改变印尼人的生活方式,并吸引了大量风险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 长期以来,印尼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然而,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港口、机场、铁路、公路以及电力等项目的投资力度,以改善国内物流和商业环境。
资源优势的转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镍生产国之一,印尼正试图通过发展下游产业,如电动汽车电池制造,来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这种“资源炼化”战略有望为国家带来更高价值的增长。
挑战与机遇: 印尼依然面临着腐败、基础设施不均衡、地理分散带来的物流成本高昂等问题。但其年轻的人口结构、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预示着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4. 摩洛哥:北非的经济与文化枢纽

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角,与欧洲隔海相望,正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积极的改革,逐步成为北非地区乃至非洲的重要经济和文化枢纽。

战略性的地理优势: 摩洛哥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靠近欧洲的地理位置,这使其成为重要的贸易和交通枢纽。其港口建设,特别是丹吉尔港(Tangier Med Port),已经成为地中海地区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吸引了大量国际航运和物流业务。
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 摩洛哥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太阳能。其努尔太阳能发电站(Noor Solar Power Station)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项目之一,这不仅满足了国内能源需求,也展现了其在绿色能源领域的雄心。
农业与食品加工业: 摩洛哥是世界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特别是柑橘类水果、橄榄油和鱼类制品。通过投资现代农业技术和食品加工业,摩洛哥正在提升其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旅游业的繁荣: 摩洛哥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迷人的自然风光(从撒哈拉沙漠到阿特拉斯山脉)以及热情好客的文化,吸引了全球游客。政府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如现代化的酒店和交通网络,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制造业的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纺织品和食品加工,摩洛哥还在积极发展汽车制造、航空航海等高端制造业,吸引了雷诺等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的投资,并将自己定位为欧洲汽车产业的生产基地。
挑战与展望: 摩洛哥也面临着高失业率(特别是青年失业)、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水资源短缺等挑战。但其稳定的政治环境、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对经济多元化的不懈追求,使其具备了向发达国家稳步迈进的潜力。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转型故事,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真理: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战略性的规划、坚定的政治意愿、持续的改革以及对全球机遇的敏锐把握。它们或许仍被一些人忽视,但它们正在用实实在在的进步,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若是朝鲜政局出现动荡,有可能是下一个。

朝鲜以小看大,谈谈朝鲜半岛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城市:平壤和首尔,在我看来,朝鲜半岛最有发展成超大都市条件的城市只有这两个,抛开政治因素,两城很多方面极其相似,如下:

1、历史地位类似北京和南京,从古至今一直都分别是南北方最重要的城市。

2、朝鲜半岛最重要的两条河流分别穿市区而过(汉江、大同江)

3、坐拥号称山的海洋的朝鲜半岛最优越的两块的冲积平原(江汉平原、平壤平原,其中平壤平原更甚,如下图所示,放眼整个朝鲜半岛,能称得上平原的地方一共只有三块,而全罗道附近平原相较于其他两块规模较小,真正意义上大片连续成规模的平原只有平壤附近一块,想想“平壤”这个名字就能明白了)

4、两城分别都有一个对应的港口(仁川、南浦,多说一句,仁川知名度高,南浦知道的人不多,但在日据时期南浦,釜山,仁川是半岛三大贸易港,北部最大的贸易港口,也是美军登陆的备选地点之一,依靠的就是平壤这个半岛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重要性可见一斑)且距离都在30km—40km之间。

5、两城都有足够的腹地支撑发展都市圈(京畿道、平安南道和黄海北道)

综上所述,完全解开政治枷锁,平壤及周边地区有足够的条件和潜力发展成为第二个首尔甚至超越,要知道,日据时期的平壤不是首府,但却是朝鲜半岛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宗教中心,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是的,在很多方面超过当时的京城府现在的首尔),朝鲜半岛会出现双子城的格局,最差也是半岛版的东京大阪,绝不是现在的釜山和首尔的这种差距(釜山也有一个北边的对应对手:清津,同样类似,不再赘述)。上述对比这两个城市其实就是从侧面看两边的先天条件,朝鲜不输甚至是胜过韩国的,如果不是人为因素绝不是现在这种情况。

朝鲜的穷和东南亚非洲印度有本质上区别,下面的看法可能会有争议:

朝鲜具有发达国家基本盘,原因如下:

1、朝鲜的基础教育和医疗制度很完善。

2、东亚民族,凝聚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强。(被全面封锁的国家唯坚挺到现在,并研发出大炮仗的国家,全球仅此一例)

3、朝鲜工业化完成时间早。虽说现今停摆,但如果放开贸易,是具有恢复能力的。

4、朝鲜城市化程度高,超过六成。

5、地缘位置十分重要,看看东亚版图,朝鲜在东亚的地理位置就像是郑州在国内的地理位置一样,真的是承上启下,坐中四联。

6、朝鲜的各项资源很丰富,可以说半岛最宝贵的资源都在北边,水资源也充沛,要说不足就是地形,但有半岛最优秀的平壤平原这个bug,人口承载力理想情况下,应该和南韩持平或略少,像现在差一半的情况是极不正常的。

截自维基,朝鲜在50年代末已成为东亚日本之后的第二大工业国,矿产丰富


来自联合国和欧美的全面问候,超VIP待遇,仅此一处(欧盟的部分豁免是最亮的)

朝鲜只差一个机会——政治制度的改变,一旦这个口子破了,中日韩美俄各方的资源将会潮水般涌入朝鲜,不起飞都难。毕竟条件不如他们的南边兄弟都起来了,朝鲜开放后没有理由发展不过韩国。

——————————————

题外话,开个脑洞,给同意后正常化的半岛城市定个位,如果南北和平统一,按照全球其他经典案例(两德,两越,以及内战结束的我朝),大概率首都会落在平壤,这也是南北方都希望的事(首尔已不堪重负,一个比首尔条件还好的平壤比新建一个世宗不知道赚到哪里去了,另希望尽快弥补差距,定都平壤会在短时间将大量资源带到北方,避免北部人口大量迁到南部)

半岛一线城市:

首尔、平壤(半岛两个政治、商业、交流、经济、文化等综合中心城市,平壤另会成为半岛陆运交通中心、工业中心,第二产业占优,首尔会在第三产业方面保持优势)

二线强:

釜山、仁川、南浦、清津(四个条件最好的港口,西边俩,东边俩,另仁川是半岛的航空业中心不变)

二线弱:

大邱、咸兴(半岛岭南地区中心城市,半岛东北地区中心城市)

蔚山、开城(半岛两大工业特区)

大田、新义州(一个科技中心兼南部陆运交通中心,一个轻工业中心兼北部对外陆运交通中心)

光州、罗先(半岛西南中心城市、图们江入海口港口城市)

三线

水原、平城(两大都市圈第二大卫星城)

浦项(钢铁工业中心)

.......

(其他城市就因不了解就不排名了)

——————————————

庆祝知乎首破百!

补上两张1935年朝鲜13道的人口分布和外国人口统计,以供参考

按照原朝鲜八道对半分,南四道(京畿道(部分地区现属于朝鲜)、全罗道、庆尚道、忠清道)北四道(黄海道、平安道、江原道(部分地区现属于韩国)、咸镜道),北边人口合计900余万,南边人口合计约1300万,北边人口约占整个朝鲜半岛四成,南边人口多主要依靠的是南部适合种植的肥沃土地加上日据时期“北工南农”的产业分布,在那个年代,哪里能填饱肚子就往哪里走。

这张图明显的显示南北边的对外开放程度对比,北四道常驻外国人多达五万多人,占整个朝鲜半岛常驻外国人口的七成,南边除去京畿道之外全面落后于北边,而且除去中国外,美+英+苏人口还是北边居多。可见北部的开放程度在当时确确实实高于南部。

——————————————

搜集了一些图片,来看看7、80年代侧面反映朝鲜的情况

1、ABC新闻报道朝鲜,工厂和商店




2、80年代朝鲜文艺表演



3、80年代朝鲜MV,女性妆容,歌曲内容很多都是女性自强。(要是不说,谁能看出这是朝鲜)








4、80年代平壤街头





5、也有不少关于爱情的歌曲《别问我的姓名》等


6、其他图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