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世纪初阿提卡地区为什么会有许多阿尔巴尼亚人?

回答
20世纪初,阿提卡地区出现大量阿尔巴尼亚人的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历史、经济和社会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为了更详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当时的希腊社会背景,以及阿尔巴尼亚民族自身的迁徙历史。

阿尔巴尼亚民族在希腊的历史渊源

首先,要明白阿尔巴尼亚人并非是20世纪初才突然出现在希腊的。事实上,早在中世纪时期,就有阿尔巴尼亚部落陆续迁徙到希腊的土地上。这些迁徙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并且呈现出分散、逐渐渗透的特点。其中一些阿尔巴尼亚人定居在了希腊的各个地区,包括一些今天我们所知的“阿尔巴尼亚语区”(Arvanitika speaking regions)。这些早期的阿尔巴尼亚移民深深地融入了希腊社会,并且在许多地方保留了自身的语言和文化习俗。到了19世纪希腊独立战争期间,许多阿尔巴尼亚后裔也积极参与了其中,为建立现代希腊国家做出了贡献。

经济驱动力:吸引力的土地

进入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希腊,尤其是阿提卡地区,正经历着重要的经济发展转型。随着雅典的崛起,成为希腊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城市化进程加速。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则面临着土地分配不均、传统农业经济相对落后等问题,导致一些农村人口选择外出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

而阿提卡地区,作为首都所在地,在经济发展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港口扩建、铁路修建、公共建筑落成等,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同时,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新的农业形式和商业活动也在阿提卡地区蓬勃发展,同样需要充足的劳动力。

相对于希腊国内其他地区,甚至相比于阿尔巴尼亚本土,阿提卡地区提供的就业机会和相对较高的工资水平,对阿尔巴尼亚人,尤其是来自贫困的山区和北部地区的阿尔巴尼亚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许多人怀揣着改善家庭生活、为子孙创造更好未来的梦想,纷纷踏上前往阿提卡的迁徙之路。

社会因素:同胞的吸引与网络

除了经济因素的“拉力”,来自阿尔巴尼亚的社会因素也起着重要的“推力”。在阿提卡的阿尔巴尼亚人社区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有力的社会网络。早期迁徙的阿尔巴尼亚人,一旦在阿提卡站稳脚跟,便会利用亲戚、朋友、同乡的关系,为后来者提供就业信息、住宿帮助,甚至垫付路费。这种同胞间的互助网络,极大地降低了迁徙的门槛和风险,使得迁徙的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阿尔巴尼亚人本身在希腊社会中拥有一定的历史积淀,一些社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意味着新来的阿尔巴尼亚移民能够更快地找到归属感,并在语言和文化上找到适应的途径,尽管希腊语和阿尔巴尼亚语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语言接触,使得沟通并非完全不可逾越的障碍。

政治背景:阿尔巴尼亚与希腊的复杂关系

此外,20世纪初的政治格局也间接影响了这一迁徙。在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民族主义情绪高涨。阿尔巴尼亚在1912年宣布独立,这一事件虽然带来了新的国家认同,但也伴随着边界划定和民族归属等复杂问题。在这一时期,阿尔巴尼亚国家本身也在努力巩固其地位和发展经济,但其发展水平可能尚未能满足所有国民的期望。

与此同时,希腊在经历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后,也致力于发展和稳定。虽然两国之间存在一些历史遗留的领土和民族问题,但作为邻国,人员的流动和经济的互通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对于那些希望离开相对不稳定或经济不发达的阿尔巴尼亚地区的人来说,拥有一定阿尔巴尼亚人基础的希腊,尤其是经济发达的阿提卡,便成为了一个相对容易且有吸引力的选择。

总结来说,20世纪初阿提卡地区涌现大量阿尔巴尼亚人的现象,是以下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历史的延续: 阿尔巴尼亚人在希腊的长期居住历史,为新的迁徙奠定了基础。
经济的驱动: 阿提卡地区蓬勃发展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化带来的大量就业机会,对阿尔巴尼亚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社会网络的助推: 同胞间的互助网络加速了迁徙的进程和规模。
相对的便利性: 与其他国家相比,地理邻近、语言文化上的一些相似性(即便存在差异),以及已经存在的阿尔巴尼亚人社区,使得希腊成为一个相对容易适应和融入的环境。

因此,20世纪初阿提卡地区阿尔巴尼亚人的增加,并非简单的劳动力输出,而是多层次的历史、经济、社会和政治力量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复杂人口流动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我来尝试给 @Karolus Sericus 的回答添加一些细节。

Arvanites自13世纪初开始,或应邀前往(拉丁和拜占庭王公都曾向他们发出邀请),或受雇服役(比如威尼斯人就曾大量雇佣Arvanites为水手以抵御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尤其在埃维亚岛),或自发移民,逐渐由迪尔拉奇乌姆(Δυρραχίου,拜占庭军区之一,包含今天阿尔巴尼亚沿海地区)向东、南方向定居,先后抵达塞萨利、阿提卡和伯罗奔尼撒。Arvanites的迁徙活动跨越几个世纪,但规模最大的一波发生在14世纪;希腊学者Κώστας Μπίρης给出一个数字:1350年至1418年间在希腊南部定居的Arvanites约有18200人。另一份同时代的拜占庭文献显示在1405年前后,科林斯地峡一带的Arvanites人口有近一万人。

题主提供的地图出自William R. Shepherd的历史地图(Historical Atlas),1911年版是该地图集的初版。图中反映的Arvanites在阿提卡和伯罗奔尼撒部分地区的聚居较此前一两个世纪的族群定居情况没有太大的变化——阿提卡东部、埃维亚岛南部、维奥蒂亚南部、萨龙湾诸岛(包括萨拉米斯)、安德罗斯岛北部、以及伯罗奔尼撒东北部和西部、南部的一些分散聚落。

德国地理学家Alfred Philippson于1890年在地理学期刊Petermanns Geographische Mitteilungen上绘制有下面这幅地图,其中粉红色区域为使用阿尔巴尼亚语的地区:

(图源:维基共享

另外,雅典的普拉卡(Πλάκα)街区在历史上时常被称为『Arvanite区』,这块街道直到19、20世纪之交时依旧是雅典城最大的Arvanites聚居区。

到19世纪中叶,奥地利外交官Johann Georg von Hahn在其1854年出版的著作《阿尔巴尼亚研究》(Albanesische Studien)中估计居住在希腊的Arvanites人口为17.3-20万。应当说,居住在伯罗奔尼撒的Arvanites并不比居住在阿提卡的少许多,因为各地区对Arvanites、阿尔巴尼亚人、阿尔巴尼亚语使用者等身份概念的界定标准并不完全一致,且Arvanites自身的民族与文化认同也在经历变化;尤其在阿尔巴尼亚独立建国后,希腊境内的许多Arvanites往往积极寻求融入希腊主体文化而与新建国的阿尔巴尼亚政权划清界限,这也导致20年代后的人口普查中自我认同为『阿尔巴尼亚母语使用者』呈现下降趋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世纪初,阿提卡地区出现大量阿尔巴尼亚人的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历史、经济和社会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为了更详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当时的希腊社会背景,以及阿尔巴尼亚民族自身的迁徙历史。阿尔巴尼亚民族在希腊的历史渊源首先,要明白阿尔巴尼亚人并非是20世纪初才突然出现在希腊的。事实上,早.............
  • 回答
    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的新政改革,本意在于挽救摇摇欲坠的王朝统治,然而事与愿违,这场改革不仅未能巩固其政权,反而像一把双刃剑,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场改革的内在矛盾、外部环境以及改革措施本身带来的连锁反应。首先,从 改革的动机和出发点 来看,清政府的新政改革本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物理学爱好者心中的疑惑。为什么自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两座宏伟的基石建立起来之后,近一百年里,现代物理似乎进入了一个“高原期”,再没有出现那种颠覆性的、如同“旧约”到“新约”般的巨大飞跃呢?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没有突破性进展”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完.............
  • 回答
    要解释苏联在20世纪初的迅速崛起以及与沙俄末期俄罗斯的巨大转变,需要深入剖析历史的复杂性,理解其背后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因素的相互作用。一、 沙俄末期俄罗斯的落后性:一个普遍的认知首先,我们需要承认沙俄末期俄罗斯确实存在严重的落后性,这并非虚言。其主要体现在: 经济上: .............
  • 回答
    评价20世纪初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位充满矛盾与争议的君主威廉二世(Wilhelm II,1858年1月27日-1941年6月4日)是德意志帝国和普鲁士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一位极具争议的君主。他在位期间(18881918年),德国经历了高速的工业化和扩张,但也最终走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渊,并以帝国.............
  • 回答
    20世纪初,当我们谈论“骑兵”这个概念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身披闪亮盔甲、手持长矛、策马奔腾的古代战士形象。然而,在20世纪初这个工业革命和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骑兵的地位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般迅速湮没。事实上,骑兵在当时的军事舞台上,仍然占据着一席之地,甚至在某些方面,它的作用依然不可或缺。要理解这一.............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存在的疑惑。论起科研人员的数量,放眼全球,现在的规模肯定比20世纪初庞大得多,动辄几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在各个研究领域耕耘。可为什么感觉上,我们好像不再像当年那样,隔三差五就冒出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那种划时代的、颠覆认知的重大发现呢?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
  • 回答
    1930年代初,美国正深陷大萧条的泥沼,经济凋敝,民生维艰。在这种背景下,一群被称作“ bonus army”(奖金远征军)的退伍老兵,为了追讨政府承诺在1945年支付的军饷,聚集到了华盛顿特区。他们中的许多人,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服役的士兵,当时已经饱受失业和贫困的折磨。他们认为,既然政府在战.............
  • 回答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是冷战背景下意识形态冲突、地缘政治博弈和国家利益矛盾交织的结果。这一时期中苏关系的恶化,不仅影响了两国间的外交互动,也深刻塑造了中国后来的政治走向,甚至影响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选择。以下是这一历史阶段的关键节点和原因分析: 一、历史背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与裂痕初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中国“下岗潮”。这是一个在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非常重要且影响深远的事件。一、 背景: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要理解下岗潮,必须先了解当时的宏观背景: 改革开放的深化: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原有的高度.............
  • 回答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内地的民粹思潮确实呈现出上升抬头的趋势。这种趋势并非单一现象,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和形式。一、 民粹思潮在90年代至今的上升抬头表现:要理解民粹思潮的上升,需要将其置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宏大背景下。 90年代:改革开.............
  • 回答
    要详细讲述20世纪巴塞罗那在欧洲的档次,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欧洲足球的整体发展和竞争格局中来审视。总的来说,20世纪的巴塞罗那在欧洲足球界扮演着一个重要但并非绝对统治的、具有强烈区域代表性以及逐渐成长为欧洲豪门的角色。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几个阶段来理解:1. 早期(20世纪初至二战前):欧洲新兴力量,西.............
  • 回答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科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方面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倒退或停滞。需要强调的是,“倒退”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很多时候是伴随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或者是一些原有问题的深化。以下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
  • 回答
    关于20世纪中国发生的“数名儿童目睹神秘小飞机事件”,我没有找到确切的、有具体日期和地点记载的官方记录或广泛流传的事件报告。在历史资料库和网络搜索中,虽然存在一些关于UFO目击的民间传说或零星报道,但没有一个被称为“数名中国儿童目睹神秘小飞机事件”的、具有高度辨识度和普遍认知度的单一事件。不过,我可.............
  • 回答
    自20世纪中期以来,音乐的世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涌现出无数令人耳目一新的思潮与流派。与20世纪初那场由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等引发的“革命”相比,后半叶的音乐发展更加多元、更加融合,也更加关注技术的革新和音乐的社会功能。20世纪后半叶(1950年至今)涌现的新音乐思潮与流派:这一时期的音.............
  • 回答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日本政界和学界对世界局势的看法,无疑笼罩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历史洪流与日本自身发展阶段的深刻烙印。这不仅是冷战的尾声与后冷战时代的开启,更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一、 冷战的终结与“平成景气”的余晖:对未来的复杂判断在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迎来了其战后发展的.............
  • 回答
    20世纪,风云变幻,战略家的身影贯穿其中,为国家命运和世界格局烙下深刻印记。若要问我心目中的战略家,那绝非一人,而是几位在不同维度上展现出非凡智慧的杰出人物。他们或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或在战场上以奇制胜,或在政治舞台上以退为进,都以其独特的战略眼光,深刻地影响了历史的走向。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温斯顿·.............
  • 回答
    20世纪,数学的疆界在逻辑、基础、计算等多个维度被极大地拓展,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探索中,涌现出了一批在哲学和数学领域都卓有建树的巨匠。他们不仅仅是形式逻辑的构建者,也是思想的开拓者,他们的哲学思考深刻地影响了数学的发展方向,而数学的严谨性又反过来塑造了他们的哲学体系。伯特兰·罗素 (Bertrand.............
  • 回答
    要论20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地位,这是一个颇具争议但又引人入胜的话题。不同文化语境、评价标准和历史视角,都会让答案有所倾斜。但若要概括性地谈论影响力、创新性、普世性以及对后世的塑造力,那么法国、英国、美国、俄罗斯和拉美文学无疑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自贡献了独特的篇章。法国文学:现代主义的孵化器与思.............
  • 回答
    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英属印度殖民地拥有的堪用军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关键地点,它们共同构成了大英帝国在印度洋北部地区海军力量的重要支柱。这些港口不仅是舰队的母港和补给基地,更是战略物资集散地和海军训练的场所。1. 卡拉奇(Karachi)卡拉奇在这一时期是英属印度海军(Royal India.............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