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要上当,这个问题是 @航空工业 官方自己问的,这完全就是四川吃货咨询火锅,东北老铁请教上炕,张怡宁拿着乒乓球四处打听这玩意怎么玩的恶劣装逼行为。
建议军迷朋友们本着“凡是已经解决的问题都不算成就”“凡是已经亮相的小甜甜都是牛夫人”的原则方针,不要助长官方扮猪吃老虎的风气,努力聊一些让他们尴尬的话题。
比如:“轰6今年该哪个字母了?”
因为课题原因,去一些6字头的所出过差;加上aecc cae就在学校边上,大概了解aecc内部是啥情况。
看到这个新闻的当场,我就想起当年参与一次试车实测,增加转速的口令不断响起,我的心率也随着被试型号一道加速;最后整个操纵室都在振动,脚板发痒。只可惜那次试车没能达到额定转速。负责人站着,另外几人伏案比划,讨论可能的原因。我从他们脸上看到了些许疲惫、失落,但更多的还是严肃、不带情感的一丝不苟。
借助这个回答,我得向航发集团的所有一线科研人员致以由衷的敬意。
然而除了对他们的敬意之外,看着新闻中洋溢的喜悦之情,我竟感到一丝沉重。
根据目前了解的一些信息,我暂时不考虑去aecc旗下的单位应聘(虽然方向对口,抱歉)。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想说一句:
aecc,
给一线科研人员加点钱吧。让一线科研人员少加点不必要的班吧。
别再一天“奉献”“奉献”的了。真的。有点人情味不好么?
(20220311原答0312修改)
没想到三天前的一点感想一下子成了我目前获赞最多的答案。非常感谢 @天山 在评论区所作的专业科普,令我收获良多。今天再简单讲两句:
1 有评论质疑我控评。可能因为我是个蛮玻璃心的人,不太希望一些明显不怀好意的评论出现在我目前被阅读次数最高的答案下面。如果是值得认真回复或参考的评论,我一定会放出来的。只不过会耽误一点时间。
2 有人质疑我讲了半天结果自己不去,很虚伪。我的说明是,我就算不去航发集团也会去类似的单位,尽管钱和加班的问题是共性问题,但是我个人有相对更好的选择(或许也没区别,不过是换个地方当螺丝钉哈哈哈)。此外,一些类似单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钱和加班的问题,而是有才能不得施展、官僚与形式令人窒息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存在解决之道的。
3 我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希望此生能做些微小的实事,保卫她的生活。在中华文明的宏大叙事中,我自感人生如蜉蝣,本就无可自珍者。之所以感到沉重,一方面是想到了几个甲方兄弟的亲切面容,连带着我自2018年以来认识的很多人;另一方面是想到了自己,因为我也将会成为他们。
4 我国作为这世上举足轻重的大国,拥有着灿烂的文明和勤俭的人民,一定会开发出自研的大发,也终将会取得现在缺少的其他一些东西。只希望那一天能够早日到来,只希望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尽快改善。谨此祝福社会主义祖国,祝福一线科技人员,祝福自己。
(20220314 完)
这股想显摆又不敢完全显摆的劲儿。
绝了!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拆分出去了,两家算是紧密合作的兄弟公司了。
鉴于此,航空工业的媒体运营不是很懂,还需要问网友,也可以理解。我就是开个玩笑啦,航空工业就是在炫耀兄弟公司的成就,谁都看得出来。
你们这么炫耀,歼-20批量生产型号一定用的上涡扇-15了吧,一定不再生产轰-6了吧,也不在生产安-12了吧,也不需要再生产超级大黄蜂直升机了吧。
再开个玩笑了,不要介意。不管怎么说,歼-20用上了成熟可靠国产的涡扇-10,2025年左右也可以用上定型批量生产的涡扇-15。轰-20应该就要来了,2025年之前应该就会有。运-9和轰-6 K/J/N相对于原型来说,已经是超级大的改进了。AC-313A那更是忒修斯之船一般,把超级大黄蜂能换的都换了一遍,机体和发动机布局都大改了,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上最新的电传飞控。
我了个去,这个问题的提问者居然是航空工业官方,这是要闹哪样啊?这事不是你自己最清楚了么?中国航发的发动机不是装到你们飞机上的么?还问别人做什么?
芯片在一边瑟瑟发抖:“就剩我了吗?”
为什么说我国已经具备了解决航空发动机非常复杂问题的能力?
因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了,比如绵阳新高空台前年投入使用,试验新太行我们可以调集两位数的空中测试平台。
因为团队建立了,并且经历过了完整型号研制,现在拓展到多谱系,各个推力段,小推中推大推,民用军用,航天组合发动机甚至是新原理发动机如旋转爆震发动机都有较为稳定的团队在搞。
因为钱到位了,别嚷嚷待遇不行了,有钱就不错了,除了互联网、金融等少数几个行业哪个行业是你乎定义上的“高薪”的?重点从来不是运动式的大撒币,而是在关键领域长期、持续投入,并且有预见性地针对未来有发展前景的技术进行先期投资。不能保证一定能所谓弯道超车,因为那需要客观条件,但是一定不会导致落后严重,差距大到现在这个样子。
大家都是智人,别人能做的我们在条件保证的情况下当然能做,而且完全能做得更好,最后就剩下时间上的积累了,待到航空动力范式转换的那一刻,就可以弯道超车。那些鼓吹说什么只要欧美不放弃热机技术路线永远也追不上的人,可以歇歇了,你们对科技背后的逻辑一无所知.....
翻译一下,中航工业在问:
中国航发的老铁们,你们答应的WS15 峨嵋呢?WS19呢?WS20呢?变循环呢?
明明说好是十年,可十年之后又十年,十年之后又十年,就快三十年了老大!
再等,我六代机都出来了,到时候怎么办?祖传的太行?
一看提问者,我人麻了,我给大家翻译一下这个问题:我这么牛逼你们知道吗。
知道归知道。
外宣靠受众自己脑补,什么营销宝才,中航捡到鬼了是吧。
轰20什么时候起飞啊。
整6年时间研发制造的叶片,但在第一次的测试实验上,60秒后就宣告失败。
现在知道为啥ws15进度慢了吧。
6年研发,60秒断裂。
ws15立项后一共才几个6年?
高水平军工需要优秀的人才,优厚的待遇,良性的竞争机制。
慢慢来吧
比如枭龙JF—17用毛发。
虽然我们和北边的邻居关系还行,但每卖一架都要搞个许可,觉得还是蛮别扭的。如果发动机要升级,还要救助毛发厂家,比如RD-93MA升级,就要原厂出马,没中国什么事情。
比如K8,出口给美国友好国家可以用美国发动机加雷特TFE731,但最终还是要搞涡扇11。。。
AL-31F是俄国著名的性能又好,又皮实可靠的发动机,广泛装备中国的歼-11系列飞机(歼11B,歼11BS和大部分的早期型歼10战机,比如基本型歼10,歼10-A用的都是AL-31FN,歼10C用的是AL-31F-MN1,绝对是前些年中国主力战斗机群的心脏。
三姨夫研制从1973年开始,一直干到1985年AL-31F研制才算完成。目前是一台具有FADEC数字全权限控制系统的先进发动机。
期间用掉了57台试验发动机,累计运转22000小时,其中地面试车16000小时,飞行6000多小时。
高吗? 不不不。
老美的F100,4年里做了114台试验发动机,35000小时实验。
苦逼太行我写过一个答案,反正各式各样的问题。从能用到好用,前后折腾了多少年。
最最苦逼的是,太行研制成功装了歼-11B,欢喜了没多久,就出现了压气机叶片断裂等一系列问题,然后大量发动机返回维修,这就是著名的菊花残的故事。
最新太行啊改啊,学费交啊交,终于好了不少。主要优点有:
数字全权限控制系统。简单来说,这是一台可以和电传飞行系统交连,飞控系统把控制理论的算法变成代码扔给发动机,发动机能正确响应的高端货。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我们的发动机行业交了无数的学费。军报多少次官宣打鸡血,称中国战斗机的心脏病解决了,太行站起来了。
结果过一两年又静静无声,再过两年就爆出了发动机喷零件这样惊心动魄的事情,太行又坐下去了。
然后就是归零,反思。不停循环。以至于军迷在网上发出疑问:
太行,到底行不行?
终于到了最近的珠海航展,那眼镜蛇机动,别人看的是动作难度,我看的是后面那个强大的国产发动机在恶劣角度下的极佳表现:大攻角下,没有熄火,没有黑烟,动力依旧。
那叫泼辣,那是对于发动机的很高评价。
做发动机最初的一步是要把推力弄上去,力大砖飞,这点做不到,啥都没有。 中国有一段时间有飞机没发动机,只能问毛子买毛发。
做发动机的第二步就是要皮实耐干。无论飞机在啥恶劣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的表现,这一点普通老百姓看不见,摸不着,但如果开加力就喘,动不动就熄火,恶劣的工况推力下降,飞行员对它就没有信心。
没有信心就会用脚投票,不用。
评论区说,三姨夫也一塌糊涂经常出问题,这是事实。主要是轴承的润滑的问题,设计不好,一旦轴承得不到充足的润滑就会抱死,发动机停车,就出事故了,属于老毛病。
但是总比压气机叶片断裂返厂强多了是不?
最早的太行,装在歼11上,一个发动机是毛发,一个发动机是太行,两个都放太行完全信不过, 惨。
你们说,单发的歼十用国产发动机,是不是自信心非常强?
目前歼载战斗机歼15用的是FWS-10H,歼10-C应该也用了。(评论区说歼15还毛发,民工科技说是太行)
中国心终于被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接受了,不容易。
做发动机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好维护而且寿命长。地勤人员喜欢,飞机的寿命长相对于使用成本就低。
从目前的情况看,国产发动机应该也到了一定的级别。
一旦边境上有事,需要海量爆兵爆飞机,难道在关键时刻发动机要向国外购买?
和当年马岛战争时候的阿根廷一样,关键时刻威 风八面的飞鱼导弹没了:
然后,法国不卖。
最后,中国航发曲折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发动机这种工业领域的皇冠级产品,不可能弯道超车,不可能仿制直接成功,一切一切的学费,都要老老实实交一遍。
就是是科学的规律。
我忽然觉得毛发土星117S最新改型,中国也能试试看,毕竟。。。我们有钱么。
毛发的未来改进经费,估计一半砸到乌克兰了。
论研发经费,还要看古老的东方大国。
高考前的自主招生报名了北航的飞行器发动机专业。自主招生差了两分,高考差了几分。遗憾自己没有成为造发动机的一员。
小时候就很喜欢航天,初中高中的时候物理也还不错。加上我爸一直说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发动机,推荐我报这个专业。
如果我的高考走上了这样的路,我想我大概可以说一句利益相关,然后可以给大家好好讲讲这个事情的意义。
所以祝福且恭喜他们完成了我的一个梦想!
我劝诸位遇到这种问题不要来知乎,去知网……
你一个航空工业的知乎号
发这问题是想钓鱼好领50万么
答错了被你笑,答对了被你换钱花——手动斜眼
附菊花图一张,请大伙赏菊
这种答案看的我简直尴尬癌都犯了。只是这种行业内看一眼都觉得脏眼睛的低质量答案居然还有人点赞?为了以正视听,还是说几句好。
1.现在已经没有中航工业了,只有航空工业,名字已经换了,没看到是航空工艺提问的吗?
2.中国航发是从中航工业分离出去的,至今才成立了不到10年,你的十年又十年是从哪个梦里梦到的?
3.航空发动机之前研发为什么滞后,我相信任何一个前中航工业员工都多多少少了解点,他们不会和你一样心里没X数地问。
4.上面一些型号,都是带M的,况且把公开名和型号写一起的人,绝壁不是行业内的。请问具体研发进度你配知道吗?用得着告诉你?运20用的什么发动机你知道?你有资格知道?
5.这是对群众们说的,军机上已经开始国发替换,知道的消息是不完美,但打仗没问题,放心。多出来一句送老金,等你DY。
6.正经回答问题,如何看待呢?这是发动机和飞机分离后,中国航发聚焦主业后必然会达到的一个节点。
AVIC:自从有激波风洞后,什么样的飞机我都能“吹”
AECC:没事,你尽管吹,今后你要多大劲我就有多大劲!
一、划重点:@航空工业发问,话题居然是歼20发动机研究院官宣,配图竟然是歼10TVC超机动画面,这种链接模式真让人脑洞大开,想入非非。
二、 @航空工业 不好意思说的话我们用白话解释一下,歼- 10TVC 飞机在珠海航展的表现告诉大家,中国已经完全掌握了航空发动机矢量喷口的生产与控制技术;歼20换装国产发动机告诉大家,涡扇10发动机已经推出多种改型,推力比涡扇10早期型号增加不小,否则歼20不会配置涡扇10并批量生产;发动机研发院说已经具备了解决航空发动机非常复杂问题的能力,意味着航空发动机所有设计与生产技术与工艺问题都打通了,今后十几年内航发型号会让你眼花缭乱。
三、中国工业体系发展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宣布已经掌握了其中的某些技术之后,那这种产品必定就成为大众产品。传说中涡扇15、涡扇13,以及为商飞保底的长江1000和长江2000很快就会拿出合格产品,稍安勿躁。
四、“心脏病”已经成为过去,“动力澎湃”的日子来了!
就是核心机终于研究明白了。
从建国仿制苏联发动机,到斯贝,再到波音707的发动机,中国就没有走完任何一型发动机的完整研制过程,都是搬运和抄袭。
这次应该是利用专项型号,走完了叶片-核心机的整体过程。以后就进入发动机研制自由王国了
3月12日追更一下
按照最近几天的新闻报道,关于核心机的事情我可能有点乐观啦。最近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了歼10、歼11、歼20、运20换装国产发动机。
这样看,本次中航工业的表态更像一次请功。核心机目前肯定是研究出来了,但是成熟到什么程度,还不好说。
意味着成立专门的发动机公司,这套制度走对了。
航空的根本是发动机和雷达。
发动机是真正意义上航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不光是持续的高额投入,更要有足够的技术积累,门槛之高远非一般国家能够承受。
世界上能制造高性能军用发动机的国家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
在这一领域基本不可能出现“暴发户”,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只有厚积薄发,没有一鸣惊人。
而提起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往往让人一言难尽,常年是拖后腿的存在!
在众多不同类型的飞机研发中都有体现,影响了不少了飞机装备的研发、列装和外销。比如歼10的发动机、歼20的发动机、教练10的发动机、枭龙的发动机、武直十的发动机等等,举不胜举!
哎呦!现在居然能听到这样的话?有点意思
我想这代表国产发动机的研发从必然王国逐渐走向了自由王国,不再仅仅是追随,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风格了。
未来应该能看到更多性能优异的国产发动机出现,国产飞机“心脏病”估计有救了!
那就赶紧生产出和美帝媲美的发动机来吧?
或者下放到商业解决C919发动机问题那?
观树观根, 看人看行
@航空工业 。
你是5岁小孩吗?
你这样子像极了我5岁的闺女——爸爸!我又学会xxx了!你觉得我厉害吧?
好好好,你很厉害,乖宝宝……
那我们接着写作业吧,先做一个轰2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