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歼20为何不大批量生产?

回答
歼20作为中国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其研发和生产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关于“歼20为何不大批量生产”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解读。简单来说,“不大批量生产”是相对的,并且受到技术成熟度、成本、战略需求、国际环境以及中国空军转型升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而非停滞不前。

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

一、 技术成熟度与研发周期:

第五代战斗机的复杂性: 歼20作为第五代战斗机,其设计和制造难度远超以往的飞机。它融合了隐身技术、超视距作战能力、高机动性、先进航电系统和网络中心战能力等多个尖端技术。这些技术的集成和优化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大量的研发投入。
持续改进和升级: 即使是已经服役的战斗机,也并非一成不变。歼20在设计定型后,仍然在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升级,以适应新的作战需求和应对技术发展。例如,发动机的性能提升、航电系统的优化、新型武器的挂载等等。这些持续性的改进过程本身就会影响到生产的节奏和规模。
首批生产是验证和定型: 任何一款新型武器装备在正式大规模装备部队之前,都会经历一个“首批生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验证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以及实际使用中的性能。首批飞机往往会用于飞行测试、战术训练、装备部队磨合等,并根据反馈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二、 成本因素:

高昂的研发和制造成本: 五代机的研发和生产成本是极其高昂的。隐身材料、先进的雷达系统、复杂的飞控系统、高性能发动机等都代表着巨额的投入。大规模量产意味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即使是中国这样的经济体,也需要审慎规划。
单位成本与规模效应: 初期生产数量较少时,单位成本会相对较高,因为研发成本和固定成本摊销到每架飞机上的比例较大。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规模效应会逐渐显现,单位成本会下降。因此,在早期阶段,限制生产规模也是为了控制整体成本。

三、 中国空军的转型升级与战略需求:

空军的结构性调整: 中国空军目前正处于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意味着,一方面需要替换老旧飞机,另一方面也要逐步列装更先进的机型。歼20的列装是这一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并非要一步到位地完全取代所有现有飞机。
多种机型的搭配: 现代空军的作战能力并非依赖单一机型。中国空军目前装备有歼10、歼16、歼11等多种先进的第四代或改进型第四代战斗机,以及轰6K、运20等战略平台。歼20作为高端制空和突防平台,需要与这些机型形成优势互补的作战体系。因此,它需要与现有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先进机型相协调,而不是孤立地大规模生产。
战略需求决定装备数量: 装备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与国家所面临的战略威胁和作战任务相匹配。中国空军在不同方向的兵力部署和作战需求不同,对歼20的需求数量也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早期装备部队的是为了形成初步作战能力和积累使用经验,后续数量的增加会根据实际情况和战略部署而定。
新概念作战的探索: 歼20不仅仅是一款战斗机,更是中国空军迈向信息化、智能化、体系化作战的重要载体。其装备部队也是为了探索和验证“数据链”、“传感器融合”、“有人无人协同”等新概念作战模式。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生产数量。

四、 国际环境与技术保密:

技术封锁与合作: 尽管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某些尖端技术领域仍然面临挑战,可能存在技术引进或合作的限制。同时,先进战机的设计和生产工艺也涉及大量的国家机密和技术专利,需要谨慎处理。
战略威慑与平衡: 歼20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威慑。其装备数量和部署方式需要考虑国际战略平衡和潜在对手的反应。大规模的集结和生产可能会过早地暴露技术细节,并引发不必要的战略对抗。

五、 生产能力与供应链:

先进装备的生产挑战: 生产五代机需要高度集成的工业体系、精密的制造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中国在建立和完善这一体系的过程中,也需要时间来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包括发动机生产、复合材料制造、航电系统集成等环节都需要逐步成熟。
供应链的稳定性: 确保关键零部件的稳定供应是大规模生产的基础。对于歼20这样高度复杂的装备,其供应链的建立和管理也需要时间和努力。

总结来说,歼20并未“不大批量生产”,而是处于一个“按需、稳步、循序渐进”的生产和装备过程中。

初期: 以研发验证、小批量生产、部队试训为主,目的是打通全流程,验证性能,积累经验。
中期: 随着技术的成熟、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部队需求的明确,生产数量会逐步增加,装备更多作战部队。
长期: 最终的装备数量将取决于中国空军的整体现代化进程、战略需求以及国家经济承受能力。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歼20技术的不断成熟、生产能力的提升以及中国空军整体作战体系的完善,其装备数量将持续增加,并在未来中国空军的体系化作战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注歼20的生产数量,更重要的是关注其技术迭代、作战能力的提升以及在中国空军体系化建设中的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首先大家一定要明白一点:四代机不是用于和四代机PK的

周边国家的四代机我们基本上可以用导弹解决。

我们的四代机目前的假想作战对象,其实主要是截击域外大国的侦察机、预警机、加油机、轰炸机等。

只要解决了域外大国的大型军用飞机,或对它们的大型军用飞机造成明显威胁,它再先进的战斗机也无法靠近我们。

注意,域外大国在我们周边没有大型米波雷达,对歼20的搜索和发现基本只能靠机载雷达

而我歼20可以充分借助地面大型米波雷达的帮助,做到先敌发现

再一个,域外大国飞过来需要3次空中加油,飞离又要3次。一架加油机供不了几架战斗机。

所以,这有点像当年我们用驼队进藏。人驼比1:2。

域外大国的加油机和战斗机恐怕也要达到1:2才行。

2、发动机应该还没有量产,大批量生产并不能发挥全部性能。

进口的发动机性能也不够。

大批量生产太多,只能空留着折旧。

3、部队当中二代机还没有全部退役,有限的军费还要优先用于实现从二代到三代的升级。


4、目前现有的歼20足以应对周边国家的挑战。

韩国数量也有限,日本F-35也飞不到我们这。周边其他国家没有四代机。

我们现有的歼20足以降维打击任何一个国家空军。


好饭不嫌晚!

user avatar

多了没用

1、四代机的飞行员缺口很大,和平时期的飞行员培养都有很严格的程序,达不到标准你就上不了,战时30分你就可以上了,和平时期90分都还得排队。

2、全国空军基地就那么多,每个机场配备多少j20、僚机、加油机、预警机等,执行什么任务那都是计划好了的,搞多了放着生锈吗?

3、军备需求没那么大,我们的战略部署目前看就是一亩三分地,还没到对外扩张的时机,北边短期用不着,南边上j20那是杀鸡用牛刀,就东西两端用得着,但很大一部分军事需求三代机就能满足,搞那么多j20真心浪费。

4、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新中国成立才多少年?海空的短板恶补了多少年?把钱用在刀刃上才是王道,经费多用来点科技树不好吗?现在能和咱们掰掰手腕的就一个,还都是利刃在手、刀斧加身,这种平衡刚刚好,别多,多了人家叫人围殴你。

user avatar

其实很多人疑惑,既然能造出j20,为啥不大规模更新换代?中国这工业能力,不就是下饺子的事吗,造价高?中国每年军费好歹上千亿美金,3年了先来它500架,不香吗?

这就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钱来解决的。

这里就简单白话一下:

世界上绝大多东西,只要你有决心、敢烧钱、可劲造、有市场,问题都不大,比如高铁、超高压、高速基建、盾构机…军事领域的下饺子一样的军舰、甚至航母…

但有些东西,你有钱可能也使不出劲:

有的是你技术不行还需要时间积累,最典型比如光刻机。

还有一种,你即便技术行有积累,也不一定能造,比如4代机。

为啥呢?

飞机最吊的地方是发动机,发动机最吊的地方是涡轮叶片,这玩意不是你随便用点钢材就能造的,尤其想搞j20,发动机的马力不是一般的彪悍,普通材料制造的涡轮叶片转不了几圈就散架了。

据说有一种稀有金属叫金属铼,和镍混混合在一起,做出的涡轮叶片吊炸天,但中国虽然是稀土大国,但铼的全球探明储量大约2500吨,主要分布在欧美,70%用来做发动机涡轮叶片,中国自然被禁运;

幸运的是,前几年在陕西发现一个储量176吨的铼矿,加上用其他稀有金属交换美帝的铼,J20的发动机的涡轮叶片问题才解决;

所以,你想大规模造j20,得先看看自己的家底有没有足够的材料。


部分内容引用自:关于芯片的讨论最近很热,这篇是终结帖,侵删

user avatar

目前涡扇十五年产量刚爬完坡,在200台左右。

所以,现阶段歼二十的上限就是年产100架。

不多,但是够用了。

美国能飞的F22也没这么多。

顺便说一句,歼二十,一早就用上了涡扇十五,早期的俄发党,现在的太行改党,都是商业论坛的产物。他们将来变脸的速度,会比翻书还快。

我们的涡扇19也进入量产环节了,所以新的海四也应该最晚明年首飞。


海四比歼二十晚了十年,技术肯定比歼二十先进。其中大范围使用3D打印一体成型技术,因为可以打印出特殊结构,主体结构比传统工艺要轻三成。

更不用说歼二十身上的一些经验和教训,都会被吸取。再加上涡扇十九推重比超过十,推力十吨,非常给力。

等海四量产之后,中国年产量肯定不止一百架四代机了。全世界也就我们可以大规模装备四代机。

而且,我们六代机(通用说法)的动力系统的过渡方案,变循环发动机,去年也完成了全寿命试车。

而更新的组合动力发动机,前几天刚公开(你懂的)消息。

所谓的变循环发动机,本质上就是涡扇发动机,无非就是外涵道可变。而组合式发动机的概念更广,可以是涡扇和超燃冲压的组合,甚至是变循环和超燃冲压的组合。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变宽,从高超音速飞行器,到第六代战斗机,甚至到未来民用超高音速客机。

《贺首飞》
东方欲明贺兰横,无边戈壁起东风。一道彩虹拔地起,组合动力长空鸣。启动顺利流道畅,点火迅速室压高。模转巧调增益大,伸缩自由结构强。

而所谓的六代机,我们已经有公开的文献提供了具体的研制思路。按照我们的预研一代,研制一代,装备一代,改进一代的习惯性做法,能有总师的公开文献揭示总体构架和思路,那么就说明已经在研制的过程中了。具体的例子,我们可以参考四代机的研发过程。

这是当年宋总发表的文章(2001年8月):


这是今年杨总发表的文章(发表日期是2020年6月):

三代机到四代机的跨越的技术难度,对我们来说要超过四代机到六代机。当年我们不仅面临经费,加工工艺,人才培养,技术积累的诸多困难,还有实实在在被F22代差压制,有实战需求的巨大压力。

如今,歼20已经在世界第一梯队站稳了脚跟,我们的技术水平,加工工艺,人才积累,综合国力都比20年前要强的多得多。即便是按照2001年的迭代水准,我们的六代机也应该在最晚2030年正式首飞。而考虑到我国军工水平的井喷式的发展,六代机的研制进度很可能要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

一个直接的例子就是涡扇十九的开发进度是创纪录的快,这就是因为涡扇十五的基础打的牢,我们航发从设计到材料再到加工,这几年都在飞速的迭代。因此,一样是四代发动机,涡扇十九虽然是中推,但是凭借站在了涡扇十五巨人的肩膀上,在中推领域实现了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

关于六代机,我们可以有大概的几个概念:

1、高超音速(使用串联式超燃冲压组合动力发动机)

2、超远航程(重型+气动优化设计)

3、超强隐身(全频谱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射频隐身)

4、超强挂载(重型带来的大量新一代小型武器挂载能力,如4枚内置超远程空空导弹、10枚以上内置中距空空弹或对地打击武器)

5、超级防御(激光近防+可以打击对面空空导弹的新型格斗弹)
参考:新刀口谈兵

其中,第一项,也就是飞机动力,是重中之重。结合我们上面的分析,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箭体试飞,那么下一步就是全寿命试车和上高空台。

既然动力都已经解决了,剩下的航程,隐身,机体结构设计,还有激光上机都不是更难的问题。


关于第六代战斗机,还有一个突出的创新优势,就是采用了第五代(我也觉得叫第六代这个说法很别扭,但是没办法,谁让大家都这么叫)航电系统。

这是前四代航电系统:

而我们的第五代航电系统,与前四代航电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采用了“分布协同“构架。也就是说,将要实现“搭积木”一样的模块化。

就是说,如果说以前的航电系统是“一核”,那么我们的第五代航电系统就是“多核”。从单核到多核最大的好处就是:1)实现了不同区域的独立运算和整体控制的有机结合,使得整体的运算效率和速度倍增;2)实现了不同模块自由搭载的可能性,使得我们以后设计产品的速度和统一性实现质的飞跃;3)整个系统有充分的备份和冗余,一旦某个模块发生了错误,那么这部分的功能可以通过其他模块实现。

要知道,走到这一步,我们的航电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飞机的软硬件,而是整个系统的软硬件。

打个比方,就是从诺基亚,过渡到苹果IOS,甚至是鸿蒙的感觉。

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还有更科幻的一点:

4)实现跨平台信息交互,协同控制。

以后,有人机和无人机群,甚至飞机和地面防空单元,都可以实现互联互通,整体感知,形成一个作战单元。也就是说,以后整个有/无人机军团,可以实现“臂如指使“。

并且,我们在研发五代航电的过程中,实现了螺旋式软件开发,可以螺旋式循环进行各阶段开发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杨总敢拍着胸脯说,以后的战斗机的标准由我们来制定。

所以说,我们的六代机,正在扎扎实实的推进,比起某些国家的ppt项目,是靠谱多了。

如果六代机都快出来了,而且几年之内就能首飞,那么歼二十的产量就又多了一个变数。

当然了,这都是幸福的烦恼。

#####################################################

为了以正视听,我们贴出一些不假思索就上来发言的反面教材,来说明知乎上一些不良好的回帖习惯。

反例一,说沈飞没有结构部的:

(沈飞:喵喵喵?!)

正确答案:沈飞不仅有结构部,而且该部副部长长还堂而皇之上了央视二台。

反例二,说J31(FC31)配不上龙勃透镜的:

有几款海四代我们暂且不论,J31(FC31)没有隐形能力???那中航和沈飞何必把它设计成隐形外形呢?微波暗室,风洞,花国家那么多钱是为什么,为了让你喷吗?

然后这哥们还匿名发了贴:

我问你哈,你既然都匿名了,干嘛还要把关于你的内容贴上去?那你这样匿名有用吗。。。?你直接骂我不就得了。。。

这是什么操作???喵喵喵???

反例三,说3D打印只能做非受力结构件的:

正确答案:不仅可以做,而且是主承力部分,并且北航王华明团队早在2014年就有公开报道。

举例四:素质特别差,上来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的:

事实是:

杨总是我们四代机的总师,他的论文发表在《航空学报》;宋总更是我们共和国的功勋科学家,也是歼十的总师,他的论文发表在《中国工程科学》。两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不是来自野鸡论坛,这两本刊物更不是野鸡科技周刊。

谩骂只能说明一些人着急了。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根本来不及一一列举。

只希望大家在看帖,互相的过程中,心平气和,戒骄戒躁,

这样才能有助于营造一个大家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

#####################################################

参考:

宋文骢,《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

杨伟,《关于未来战斗机发展的若干讨论》

刀口,《又一个世界第一!我国超燃冲压组合动力发动机首飞成功》

宋心之,《中国研制涡扇-19创造了一个纪录,真实性能超出外界推测》

user avatar

太贵。

举两个参考值:

1.F35已经通过量产大幅降价,但单机还在8000万美元以上。且按照美军的核算,战机采购价格仅占飞机全寿命周期总成本的不到1/3。F35A每飞行小时的成本约18500美元。

2.J20生产厂商所在的四川省,2020年全省财政收入4258亿元,占全国第七位。

user avatar

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

爆产量去造高精尖武器没有意义啊

边造边升级他不香嘛

我们又没有卖J20的需求

美帝疯狂造肥电是因为他要赚钱

我们造出来纯粹是难为空军后勤了

造一大堆在那放着没事还得飞一飞,保养

烧钱又没意义

user avatar

某个回答说的什么玩意儿…

FWS-15产能刚爬完坡…03批次还在排故、原型机还没实装试飞的产品,产能爬坡是哪个次元的事情…

歼-20有点消息的都知道,状态1航发俄制AL-31FN-M1,经空军5719厂改进;状态2航发FWS-10C,从原型机+试生产型+量产型第X5架开始换装,节点大概是去年底。

说FWS-15上机的,基本是看某老神棍言论看多了,何必瞎吹。

至于歼-20的产能,你看现在某中心、某基地、东战空军某旅、北战空军某旅各列装了几个大队,就能反推出来四年内批产了多少歼-20了,有点消息的都能推出来,没必要装神弄鬼。

至于歼-20的批产进度、交付进度,全都不乐观:很简单,基础工业水平在那摆着,批产速度想快也快不起来。

交付也一样,歼-20的机务团队基本上本科起步硕士最好,空军现在一直在想办法扩大能维护和操作歼-20的飞行员、机务人员规模,不然132也不会有一堆歼-20停场待交付了。

目前的节点是明年初理顺歼-20的交付,扩大交付规模,产能逐步爬坡,长远来看,年批产超过歼-16的水平问题不大。

至于FWS-15,去年刘大响院士在某高校说的非常明确了,放了照片,说了简略的技术性能,谈了问题,一句话:有的等呢。

又:连601所和112厂,611所和132厂,601所和606所,611所和624所都分不清楚,指着FC-31说这是沈飞研发的ID…这言论还有什么讨论的必要?

…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现在写鸡血文真是不要任何门槛,直接吹“厉害了”就行。

——————————————

其实从最新的情况看,歼-20使用“太行”可能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头200-300架歼-20可能会一直到MLU才更换FWS-15……

要拿出我们自己的先进航发,任重而道远。

user avatar

大批量生产?你知道什么叫大批量生产吗?

今年一月份疫情爆发的时候,全国各地口罩紧缺,那么好,大批量生产吧,截止到2020年10月20日,中国生产口罩的数量,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对外出口了1790亿只。

而2019年,国内口罩生产量大约是50亿。

这是大批量生产的概念。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不养白吃饭的人。

所以,歼20同理,够用就行,造太多了,都是吃干饭的飞机。

2000多年前,荀子就说过了: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强大自身的同时,还能节约开销,就是老天爷让你贫穷都不好使。

而歼20,也只是个过渡机型,造几个小批量,然后继续研发新的型号,等到战时,一瞬间暴兵。

这才是,来自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工业体系的自信。

这样做,也省了大批维护费。

这是真正的“强本而节用”。

而荀子还说: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也就是说,没钱还要乱花,老天爷都不能让你发财。

所以,现在再想想,歼20造多了,真的有用吗?

造多了还不是陈兵地库,无可打之国。

真的到了“天不能使之富”的情况,恐怕我们距离小康社会就更远了。

另外,就中国周边的国家来说,你就说说,哪个国家队天空容得下1000架歼20同时驰骋?

《孙子兵法》曰:上兵伐谋。

能用智慧解决的尽量不要用武力,武力必须要有,但更多是所谓威慑,太过剩了对国家也是一种消耗。

看看前苏联解体,多少因素是由于经济被拖垮。

连爱新觉罗玄烨都知道这个道理,暴兵也知道有节制,我们更要有这个觉悟。

这么说吧:

造个1000架歼20,往南宁机场一放,都不用加油,不用挂弹,不用起飞,估计东南亚那几个友邦,就得吓的尿裤了。

可是话说回来,没事吓唬邻居干嘛?

你会在家里养八只藏獒,只为吓唬邻居吗?而且藏獒还贼能吃狗粮。

地主家也养不起这么多藏獒的,只有掠夺成性的民族,才需要这么多藏獒,因为“藏獒”某种意义是他们的生产资料。

所以,你没事不会养藏獒的。

喜欢养藏獒的大多都是罪犯的后代,比如什么澳大利亚,养了藏獒,只会欺负傻大个阿富汗犬。

user avatar

和F22和F35比比吧

YF22 1991年首飞,F22 1996年首飞,2005年服役。最高年产量好像是27架,大概差不多。

X35 2000年首飞,F35 2006年首飞,量产型首架2011年下线,F35A 2016年IOC。(美帝服役和IOC标准放水,以IOC作为服役时间。)

再看看J20的

相当于YF或X状态的J20 2011年首飞,相当于F状态的J20 2015年首飞,2017年(公开)服役,2019年进入一线战斗部队服役。

不慢啦。

user avatar

早期的J-20(工程验证机、原型机、预生产型)一直使用俄制发动机,很难大批量生产。

直到2017年7月,装备TH某改型发动机的J-20TH版原型机才出现(2021和2022号机)并展开试飞工作。

132厂在19年初就已经进行了组织机构的调整,新成立了五家单位:“交付中心”、“总装一厂”、“总装二厂”、“钣钳加工厂”、“系统组件厂”,为J-20大规模交付打好了基础。

2019年底,J-20TH版的生产型开始向用户交付,J-20已经具备了大批量生产的条件。

也许很快开始大批量制造,也许现在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制造了。

user avatar

我个人其实觉得有一部分原因是可能受制于某些工艺问题无法量产,但应该不是主因。另外我想讲个有意思的事。

众所周知,J10系列有J10,J10B,J10C三个型号,而J10B和J10C之间除了雷达的无源有源差别之外,几乎没什么分别。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当初10B在准备定型的时候,苦等有源技术的突破而不可得,最后实在等不起了,只好先用了无源相控阵。结果10B刚生产没几架,有源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旋即10B下马,10C上马。

受限于人人皆知的发动机技术限制,J20注定不是我们四代机的成熟完成版,先生产几十架解决有无问题并进行战法战术探索是没问题的,但要大量生产肯定是不经济的,也是不合理的。就像当初一边迫切的需要一款三代半战机,另一边有源技术卡在那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突破,这时候先生产几架10B解决有无问题是可以的,造多了就不合理了。

所以,经过这些年的研究和探索,下一款四代机肯定是更成熟更值得期待的机型,没准是独步天下的四代半也未可知啊,那时候再量产就合理多了。

user avatar

维基上不知道谁写的截止21/6月产量达到150,我不知道你对“大批量”的定义是什么?虽然这个数字也纯粹口胡。

硬要回答的话,三个字:发动机

这问题真没啥好说的,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10年内,至少也是5年),20的实际数量对于大众而言都是个未知数。

普通人基本只能通过部署的地区分布以及官方公布的正在执行的任务类型来判断其当前在军中的定位,如果有提到类似“巡逻,警戒,日常对空对地训练”等字眼,并且已经部署到一些非“热点”地区,或者中部核心地区以外的地方,你可以认为至少在那个地区,歼20执行的任务级别已经下沉到一定范畴,这意味着在此地区的20数量已经满足了在穿透制空等专业任务的基础上执行其他任务的需要,这是什么意思我想稍微思考一下都能懂的。

user avatar

J20如果近年会突然大批量生产,那就多捡点瓶盖吧。

user avatar

F-15刚装备部队的时候,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誉为“机库皇后”。什么意思?是说它的可靠性差得一塌糊涂。事实上任何新装备,不可能一装备,就成熟。它肯定会有很多的我们预料之外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修改。J20作为中国最先进,也是技术跨度最大的一种战斗机,同样要遵循这一规律。所以,先小规模装备,然后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就是必然的选择。

user avatar

你怎么知道歼20没有大批量生产?

------------------------------------------------------------------------------------

战斗机不是突击步枪,不是单兵就可以扛着到处跑,见到敌人就马上开火的轻武器。

战斗机它是一个系统。
首先它是个死物,需要飞行员或者飞行员+武器操作员来进行具体的操作。
其次它需要地勤团队,进行静态时的检修保养和燃料弹药补充。
再次它需要空勤团队,提供飞行时的各项引导和随机问题处置。
最后它需要指挥团队,提供战斗时的现场导引和战术机动配合。

步枪是你的伙伴,而你是战机的人型零件。

------------------------------------------------------------------------------------

既然战斗机是一个系统,或者相对于空军系统或者国防系统等更高范畴的系统也可以叫做子系统,那么生产多少数量,需要由其它系统来决定:

一、国防预算的多少:有多少钱干多少事,国防花钱的地方海了去

歼20战机多少钱一架,我不知道,这是涉密问题,请勿深究,防火防盗防敌特。

目前公认的,已知的,同类比较的,F-35大概是1亿刀左右,F-22大概是2亿刀左右,这还是裸机价,考虑到我兔一向精打细算,在这已知的两货中间取个平均值,歼20也不会少于1.5亿刀吧,折兔子软妹币近10亿去了。兔子2021公布的国防预算是1.35万亿,全拿去造歼20大概能造一千三百多架。。

虽然看上去很多,但我请你切记两点:
1、花钱的地方非常多:兔子是蓝星军事力量顶尖集团成员,不仅工业是门类最全的,军事也是门类最全的。
2、花钱的速度非常快:你知道打仗很花钱,但你可能没有一个具体的有多花钱的概念,给张图你自己体会,你看清楚这张图大概要用一秒钟,现实中一秒钟这门国产1130近防炮就打出去了价值30万的炮弹,一秒花30万,一辆宝马3落地价。这种炮,真打起仗来,一个分舰队几十门同时开火,你自己去细品一下要花多少钱。

所以,就算是地主家也要算一下余粮,我们不可能把钱全部拿来造歼20。

------------------------------------------------------------------------------------

二、精密材料的产量:飞机可不是粗钢造的,精密材料从来都是不管够的,产能有限

歼20是隐型战斗机,什么材料我不知道,这是涉密问题,请勿深究,防火防盗防敌特。

普通飞机的机体材料起步就是钛合金,镊钼钨合金这些听名字就知道很贵的、是你无法拥有的东西,更不要说战斗机,隐形战斗机。因为没有太多可以找的材料来举证,反正你明白这东西肯定不是大白菜,按一般吃瓜群众都能理解的经济学理论,卖的贵的主要原因就是产量稀少,也就是物以稀为贵。

隐型战机还有最重要的就是隐形材料涂层,这东西也肯定不是普通油漆,具说漂亮国的B2隐轰的隐形涂料一克比黄金还要贵上几倍,而且这玩艺是消耗品,飞个几次就要全部重新刷一次。你想像一下开摩托车到100公里时速,风吹到你脸上有多痛,战机的时速基本都是上千公里,这种速度下机体表面的承压和磨损有多大。



------------------------------------------------------------------------------------
三、飞行团队的数量:飞行员比飞机贵多了,从选拨到熟练花的钱,可远超飞行员同重的黄金

你要明白,不是到街上随便拉个素人就能把他培养成飞行员的,飞行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非常高,而且是高到离谱。而且也不是从小能锻炼出来的,说白了,这就是个和古代斯巴达挑勇士差不多的,吃天赋的职业。它的身体素质要求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高,甚至可以说,飞行员差不多就是人种中最精华的那一类,所以你找个飞行员老公可以改良你家几代人的基因。

所以,哪怕是兔子这样人口数量顶尖的国家,符合飞行员特质要求的,其实也不是那么多(近15亿人口也就1.5万飞行员,其中达到资格能飞歼20的估计也就是百分之一不到)。当然这还仅仅只是第一步初选,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地狱里程。飞行员的最基本的文化理论课程和修完985博士也差不太多,这已经算享福了。接下来体能、反应、抗压等等的训练,身体素质不行的可能直接试试就逝世了,你自己体会一下一口气坐几十次过山车那种反应。然后就是慢长的攒经验,飞行时间,这就是妥妥的和速射炮一样的烧钱之旅,如果飞行时间不够,等开战你飞上天空,前面是如林弹雨,后面跟着几枚格斗导弹,稍有不慎下一秒就会凌空爆炸,你怎么办,别告诉我你能回档?

------------------------------------------------------------------------------------
四、对抗之敌的数量:敌人有多少,我们要对敌保持何种优势

孙子兵法有言: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敌人的数量和质量才是决定我们的武装力量数量和质量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的对面都是些类似阿富汗国民军一样的战五渣,歼20这种东西都不应该被研究出来,但我兔的目标向来都是星辰大海,我们最爱和那个号称第一的家伙过过手腕……

很多人说毛子是战斗民族,你什么时候见过毛子主动去挑战比他更强的?请记住,这个星球上,真正的战斗民族,是中华民族,越是打不过的越要打,上甘岭拳打鹰酱,珍宝岛脚踢大毛,世界五常的地狱副本,只有兔子一人全打遍,给别人贴什么金,请你记住,中华民族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

在我们的近海近边,仅凭陆军海军和火箭军,这个星球上任一个武装力量都讨不到半点好处。但我们的经贸,我们的全球经济格局,决定了我们的军事力量需要像如今的鹰酱一样辐射到全球,保护我们的贸易线不被敌人侵害,这就决定了深蓝海军,深蓝空军的存在和必要性。我们的敌人非常的强大,但再强大,也不会比七十年前的上甘岭和六十年前的珍宝岛我们和强敌的差距大。三哥常说今天的印度远非1962年的印度,今天的兔子何尝不再是62年的兔子呢。

有种民族,叫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
有种民族,叫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
五、环境局势的影响:国际形势的改变,军事潮流的变革,国家战略和作战理念的改变

国际形势还好说一点,时间跨度比较大,但目前总体是核平稳腚的,除了少数热点地区和落后国家的局部战争,全球范围内短期内出现大规模常规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军事潮流的变革,作为武德充沛的大国,其军事指导体系的形成,都是非常缓慢且艰难的。因为这样体量的军事力量,在和平时期,那真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因何而生,为何战,恐怕是各大国军事指挥阶层最头痛的事情之一。

从49年建国到今年七十多年时间了,我兔可以算是经历过三场大规模军事指导体系的变革,

1、从国共内战到老山轮战:游击战术的终极进化: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给老子炸。
这个时期我兔的核心军事指导思维可以归结为游击战术,前期装备不行是轻步兵+运动战,后期火力上来了就是摩步化+大炮兵,本质上我兔没一丝半点的阵地战思维,就是把教员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游击真言发挥到了人类可以发挥的极致。抗美援朝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三场解放后的战争基本都是以陆军为绝对主力,见好就收,快打快收的游击战术思维。这套战术即使放在1970年代对付拥有先进海空军的美国军队依然有效,越南战争北越人民军忠实贯彻了这一思路,作为师傅的解放军在后来教训徒弟的时候更是表演了什么叫专业成就价值。哪怕就是今天的阿塔、印度毛派、缅甸佤邦等等海量海外粉丝依旧在继承和发扬教员的这套方略。

2、西方-81军演: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苏联的西方-81军演代表着那个时代这个星球最强武力的体现,就算是鹰酱都没有丝毫把握能挡得住,不仅北约吓尿,兔子作为毛熊”卧榻之侧”的邻居,心里不发毛是不可能的。必竟华北平原和中西欧一样无险可守,毛熊的蘑菇开路+钢铁洪流真来了,也只能按教员教的全国人民往苏联境内突击,顺便把大蘑菇丢到南朝鲜和日本的美军基地。

这个时代的兔子其实是没有确定的军事指导思维的,也是兔子武装力量最迷茫的时代。一方面毛熊实在太强,强到根本打不过,所以兔子和鹰酱在被毛熊集体吓尿后选择联手。一方面素清WG毒瘤,精兵简政大搞党建,军队装备建设一度陷于停滞,总设计师号召军队要忍耐。

如果说有啥亮点的话,也就是这个军演,让兔子的军事指导思维开始往大杀器上靠,反正游击战是搞不定毛熊的,干脆直接上大家伙,红伞伞,白杆杆,大家一起躺板板。二炮真正开始得到重视和壮大,开始拼命在家里研究各种大蘑菇,八四年的阅兵被称为兔子阅兵史上最牛X的一届,除了在战场上见过血的兵,更主要的是出现了很大很大的蘑菇,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3、海湾战争: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毛熊死了之后和兔子大松一口气不一样的是,鹰酱是真的拔剑四顾心茫然,放眼全球,没一个能打的。原来为毛熊准备的各种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天空飞的,一下子没了用武之地。《战争之王》有句经典台词:"45年来东西方的对峙,造就了历史上最大的军火库。苏联有从地狱弄来的枪,堆的比山还高,现在却没有敌人了。"其实这话对鹰酱何尝不是一样。萨达姆并非必须要打,只是鹰酱的军火库又不可能短期内清理完,只好拿伊拉克这个看上去的第三军事强国消耗一点过量库存了。

兔子一度认为萨达姆是能打出越南第二的,那时候伊拉克有米格29,我们的主力还是7爷和8爷,伊拉克有T72,我们的主力还是69,我们有的伊拉克都有,我们没有的伊拉克也有,而且数量还比我们多,就连鹰酱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鹰酱在开战前可是准备了2万个裹尸袋的。

结果一开战又把兔子吓尿了,这一下吓直接震撼了我兔二十年,然后,歼20:尼玛终于轮到我上场了……

海湾战争几乎了颠覆全世界军队的固有意识,包括我兔对建国以来五十多年的大陆军+运动战为主的军事思维的反思,从来没有人想过战争还可以打成这个样子,从来没有人意识到电子战、远程精确打击和空军斩首能对一支世界顶级的机械化陆军带来如此严重的瓦解伤害。从此,我兔变了……

------------------------------------------------------------------------------------

六、狗尾续貂是我自己

其实写完第五点我就不想再继续写这个回答了,主要是很多答主都已经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把关键原因都回答完了,我的回答纯粹就是走野路子的,但是看起来大家好像对野路子更感兴趣,好吧,那我就继续在野路子上给大家狗尾续貂好吧。

你们老是让我P图,我希望你们明白一点就是,有些图是不能放太多出来的,防火防盗防敌特,我说得够清了吧。


其实我兔的歼20这个机型,他的意义就是突破鹰酱设置的第一岛链的一把倚天剑,大家什么时候有见过我们的“御用摄影师”脚盆鸡防卫省给歼20拍过高清无码写真照的,从来就没有,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鹰酱也好,脚盆鸡也好,他们用来锁住第一岛链的那些武备根本就发现不了我兔的歼20,那些质疑歼20隐身性能的,可以完美的闭嘴了。

对面某岛上吃莱猪打高端试试就逝世的塔绿班1450们无法理解的就是,鹰酱的F22和F35在第一岛链一定逃不过我兔陆基的米波雷达,但鹰酱却没有能力,至少是现在没有能力,在第一岛链上发现我兔的歼20,这就是大陆国家在对付海基线敌人的优势。现在的第一岛链,先不论我兔海军的饺子,就我兔相对最弱的空军他们也一样没办法。这就是一种不对称的打击优势。就是我们是有代沟的,我们玩不到一起,我对你是降维打击的。

我的个人看法是,歼20的生产至少、保底、铁定会一直延续到2027年,不要问我为什么,这和梧桐的某个关键时间节点是相对应的……

------------------------------------------------------------------------------------

未完待续,搜刮野路子材料中……

user avatar

简单讲一下我知道的

这个“歼20为何不量产”的说法不完全正确,歼20现在已经小批量生产。问题建议改为“歼20为何没有大批量生产”

国家研发歼20的同时,为歼20同时配套研制了大功率发动机ws15“峨眉”,只有装备ws15之后,歼20才能真正实现超音速巡航(1.5马赫持续飞行至少30分钟),才是完全体四代机。但是ws15的研发进度远远慢于歼20的研发进度,甚至2016年,歼20服役的前一年,我国才把ws15的前型,也就是ws10a太行发动机的稳定性、可靠性问题解决。在那之前整个中国都找不到一款合适的国产发动机装备歼20,从2011年歼20试飞,一直到2017年服役,整整7年时间中,基本都是靠引进俄制发动机AL31FN土星发动机为歼20提供动力,试问在这种核心装备受制于人的情况下,怎么进行大批量生产?一直到2016年,太行发动机改进型ws10b正式研制成功之后,歼20才于2017年服役,并开始小批量生产。

ws10b的成功量产,同样也对提升我国其他三代机的战斗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此之前,歼10a/b、歼11a以及歼11b的早期批次(这四款战机是我军现在至未来5年的绝对主力)都要靠俄制AL31发动机,或者并不可靠的ws10a提供动力,发动机的不足同样限制了这些三代机的战斗力,ws10b的量产,释放了我国能够大批量生产歼10c、歼11b改进型和歼16的潜力。如果你仔细关注一下军事类新闻,会发现这在2016至2018年ws10b量产之后,这3种先进的三代半战机才开始量产并列装部队。

毫不客气的说,歼20作为具有后发优势的战机,其雷达配置、气动布局、电子系统、数据链、武器配置等除发动机之外各方面,对世界上所有战机(包括f22和f35)都具有领先优势。我认为制约歼20量产的,只有发动机这一个因素。ws15解决了稳定性、可靠性之后量产的那一天,也就是歼20量产的开始。那个时候,我认为成飞完全有能力每年量产50架左右的歼20,如果进入战时状态会更多。但不好的消息是ws15发动机并不十分完善,其量产还有一段路要走。

期待早日看到歼20完全体的那一天!

垂直爬升的歼20,展现了其良好的气动布局和不错的发动机性能。(图片来源b站军宣大佬“百岁山不甜pro”,侵删。)

2020.8.12更

我第二次回答就700多赞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看我的回答。很感谢大家的喜欢,既然大家愿意看的话我就多分享一点,不过我只是一个入门级军迷,毕竟军事这方面涉及很多机密,特别是具体数据,我能接触到的一线军事资料非常有限,但我会尽量让我的分享变得严谨一些。如果有军工科研大佬或者相关军工从业人员认为我的文章比较水的话,麻烦高抬贵手,不必在评论区与我辩论,别说我不知道这些机密,就算知道具体数据我知道我也不能放在这里。

~~~~我是分割线~~~~

那么,我们国家辛辛苦苦研发的歼20,这款战机到底有多么先进?拉出去打仗,能打赢吗?我会从总体概况、电子设备、雷达、导弹和载弹量、气动布局和飞行性能、隐身性能、航空发动机、现代战争具体定位这八个方面来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总体概况

歼20属于单座双发重型战斗机,和轻型战斗机相比,重型战斗机载弹量、载油量以及作战半径更大,世界各空军强国主力战机大多为重型战斗机(美国f15、f22,俄罗斯苏27、苏35和苏57)

歼20按国际标准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按俄罗斯的标准属于第五代,这里我们统一用国际标准),其对标的对象是美国f22。歼20主要倾向于空中作战,有强大的空战能力,但其同样拥有不俗的对地攻击能力。

二,电子设备

歼20同时装备光电分布式孔径(EODAS)和光电跟踪瞄准(EOTS)这两种第四代系统。

EODAS主要用于对空作战,简单来讲就是在飞机机身不同部分加装几个特种摄像头,然后驾驶员在飞机内部通过头盔显示器就可以看到机身外的360°全景。不仅如此,EODAS还具备对导弹、战机以及火箭的探测功能。该系统在歼20上已经非常成熟,据解放军报2019.7.12日报导,“目前,EODAS经过多次试验,可探测到1300千米以外发射的火箭,并对其进行长达9分钟的跟踪,直至火箭发动机熄灭。未来,随着遥控传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EODAS系统或将成为高端战机的标配”。能够在1300千米的距离上探测到火箭(火箭=装备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如果美国的民兵3在1300公里外被歼20发现的话,中国的反导系统完全可以将其摧毁。但不确定该系统对飞机和导弹的探测距离具体是多少,仅根据估算最远大约可以探测到100公里处的三代战机,对导弹探测距离未知),这探测能力是不是超乎你们的想象?这还仅仅只是歼20先进电子系统的一小部分。


光电跟踪瞄准(EOTS)可以取代常用的红外搜索/激光指示吊舱用于对地作战,这样可以不通过外挂吊舱这种破坏战机的隐身性能的方式使得战机获得优异的对地攻击能力。

(未完待续。最近比较忙,基本上只有晚上睡觉之前有时间写一点,我会用3天左右的时间更新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