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没有李世民?李靖有这个军事能力替李唐扫灭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这些枭雄吗?

回答
要论证没有李世民,李靖能否独自扫平李唐早期那些群雄,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在我看来,李靖无疑是一位军事天才,其军事才能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足以排进前列。然而,要将他与李世民在那个特定时期、针对那几位强劲对手的成就进行简单对等,则需要更细致的剖析。

首先,我们得明确李唐王朝建立初期,其面临的形势有多么严峻。北有刘武周和薛仁杲,占据着重要的战略要地,兵强马壮;东面是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位雄踞中原腹地,势力盘根错节,影响力极大。这些人无一不是经历过残酷战争洗礼,有着丰富带兵经验和治国才能的枭雄。李唐王朝能够从关中一隅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这背后是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超凡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指挥的共同作用。

李靖本人的军事实力毋庸置疑

李靖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在李唐早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素养。比如,在李渊还未正式称帝时,李靖就曾献策:“待关中安,然后东征,则天下可定。” 这个战略眼光,就已经超越了许多当时的名将。

在对抗刘武周的战争中,李靖的表现堪称神来之笔。当时唐军在刘武周手下节节败退,形势岌岌可危。李靖临危受命,他没有选择与敌军硬碰硬,而是采取了以攻代守,出奇制胜的策略。他率领一支偏师,出其不意地攻占了刘武周的战略要地马邑。这一招让刘武周军心动摇,也为唐军后续的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随后,他与李世民合力,最终将刘武周的势力彻底剿灭。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李靖的独立作战能力和对战局的敏锐判断。

对抗薛仁杲,虽然主要战役是由李世民指挥的,但李靖也积极参与其中,并贡献了重要的谋略。

但是,为什么说“没有李世民”这个前提很重要?

这里的关键在于,“没有李世民”并非仅仅是将李靖的功劳拿出来放大,而是要考虑李世民在整个战略布局、资源调动、以及对敌方心理的把握上,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1. 统一的战略规划与指挥体系的建立者: 李世民在唐朝早期,不仅是前线的战将,更是整个战争体系的构建者和稳定器。他的存在,确保了李渊政权的凝聚力,并能将分散的军事力量有效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想想看,李渊称帝后,尽管李世民战功赫赫,但其他将领,如秦琼、尉迟恭、程知节等人,也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但李世民在协调和激励这些各具特色的将领方面,所展现出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是独一无二的。他能够将这些猛将的勇武与自己的智谋结合起来,发挥出“1+1>2”的效果。如果没有李世民,李渊能否有效驾驭并发挥出李靖以及其他将领的全部潜力,是一个未知数。

2. 对“枭雄”的深刻洞察与心理战: 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这些都是在乱世中崛起的“枭雄”。他们不仅有军事才能,更懂政治、擅长收买人心、懂得如何利用民心和地利。李世民在与这些对手的交锋中,展现出的不仅是军事上的勇猛,更是对对手性格、优缺点以及其政权根基的深刻洞察。

对王世充: 李世民在洛阳之战中,通过围而不攻,并利用王世充内部的矛盾,最终迫使其投降。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围困,更是政治上的瓦解。李世民深知王世充政权并非稳固,其统治的合法性和民心基础都比较薄弱。
对窦建德: 在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以少胜多,俘虏了窦建德。这场胜利的关键在于李世民对窦建德战术习惯的了解,以及他所采取的“以逸待劳,设伏以击之”的策略。他明白窦建德的军队虽然勇猛,但长途奔袭后疲惫不堪,而他则会选择在险要之地设下埋伏,一举歼灭。这种对对手战术的精准预判和利用,是李靖虽然军事能力极强,但在当时是否能如此清晰洞察并利用这些“枭雄”的弱点,则需要打个问号。

3. 战场上的灵活性与决断力: 虽然李靖在马邑之战中展现了非凡的独立作战能力,但很多时候,军事的胜利不仅仅是战略战术的运用,更关乎战场上的临机决断。在诸如虎牢关这样的大决战中,局势瞬息万变,任何一个细微的判断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李世民在这些关键时刻所展现出的那种“千钧一发”的决断力,是极其宝贵的。

4. 凝聚人心,稳定政权: 在李唐初期,政权并不稳固,内部也存在各种派系和不稳定因素。李世民的赫赫战功,不仅是为李渊打下江山,更重要的是他为李唐政权赢得了声望,收服了人心,稳定了内部。一个稳定的后方和强大的军心,是任何统帅取胜的基石。如果没有李世民,李渊的政权可能更难维持其稳定性和内部的团结。李靖虽然是优秀的将领,但他更多的是一个执行者和前线指挥官,而非像李世民那样,在政治、军事、以及人心向背等多个层面都具有如此强大的整合能力。

所以,回到核心问题:李靖能否独自扫平这些枭雄?

我的看法是:李靖的军事才能 足以应付 这些枭雄中的任何一个,甚至能取得胜利。他在马邑之战中的表现就证明了这一点。他具备独立的作战能力、战略眼光和战术运用能力。

但是,“独自扫平”这个词,需要打个引号。

这意味着,如果没有李世民在整个战略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他在政治、人心方面的巨大影响力,李靖的这些军事行动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或者需要更长的时间,甚至成功的几率会大打折扣。

资源调动和支持: 李世民作为太子,拥有比李靖更强的调动全国资源的权力。他能获得更多的粮草、兵员和军备支持,这对于长期作战至关重要。
战略的协同性: 李唐的统一战争是一个体系化的过程。李世民不仅仅是在战场上作战,他还在幕后协调着政治和军事的各个方面。李靖的军事行动,是在李世民整体战略框架下进行的。如果李世民不在,这个框架可能就不存在,或者不那么清晰有效。
对手的反应: 当对手知道是李世民亲自出马,他们会感受到更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因为对李世民战功的畏惧而产生心理上的动摇。如果对手面对的是一位名将,但不是那位“天可汗”一般的李世民,他们的抵抗意志和策略可能会有所不同。

打个比方: 李靖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顶级外科医生,他可以独立完成一台非常复杂的手术。而李世民则是一位卓越的医院院长兼首席主刀医生。他不仅能亲自上阵操刀,还能协调整个医院的资源、管理团队、制定整体医疗方案,甚至能安抚病患家属的情绪。在处理一群棘手的“病人”(枭雄)时,拥有这样一位院长兼首席主刀的医院,成功的概率无疑会大大增加。

结论:

李靖无疑有能力在李唐的统一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他可以在战场上击败强敌。但他能否 独自 且如此 高效地 扫平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这些雄才大略的枭雄,而不受李世民在战略、政治、人心、资源调动等方面的支持和影响,我个人持保留意见。李世民的存在,为李唐的胜利提供了一个更加稳定、高效、且具有战略深度的指挥体系和政治保障。没有李世民,李靖的军事才华或许仍能闪耀,但李唐统一战争的进程和最终结果,很可能会大不相同,甚至会充满更多未知和变数。他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承担更多的压力,并且胜利的代价也可能更加高昂。

简单地说,李靖是那个时代的杰出将领,他能打赢很多仗;但李世民是那个时代的核心,他不仅能打赢仗,还能构建起让胜利成为可能乃至必然的整个战争机器和政治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李靖没有打过以重骑兵为战术主力(凿阵或步骑协同)的大兵团正面会战;

2.李靖没有打过山地卡位、山地包夹、蚕食孤立、疲敌袭扰、平原攻防等典型陆军打法;

3.李靖没有使用过半夜出山打伏击或者插到敌后断漕运这类“损招”;

4.李靖没有打过时长(交战加追击)超过一日的战斗,也没有打过为期半年以上的战役,也不曾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几乎始终处在战场第一线;

5.李靖没有遇到过需要动员前线附近民众支援唐军、或者发动敌人后方群众闹革命的情况(当然了,这一条跟政治身份有关);

6.李靖没有做过“陪都级”城市的战后安抚工作(这一条也与政治有关);

7.李靖没有经历过将手下来历各不相同甚至是有仇的将领统合到一块各取所长分进合击的指挥序列;

8.李靖没有承担过“大军不能跟敌人纠缠在一起,还得随时能撤回来应对其他方向”的压力。


而以上这些,李世民都做过。

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我知道这个问题下有许多答主都从政治角度阐释了两人所能承担的角色不同,写得也很有道理。但既然问的是“军事能力”的问题,我还是更倾向于从军事角度来回答。在不了解军事技术的情况下大谈“人性政治”是很容易的,但总显得有点跑偏。

当然了,你可以说李靖是没有被投放到李世民的作战环境,如果换过去未必掌握不了这些。嗯,这我也不能肯定,所以我只是从客观上列举了李世民的战术特点,没有下断论李靖是否做得到。我之前也写过,相比李世民,李靖所覆盖的地形要更加全面一些,比如李靖打过水战、草原战和高原战;但是也要指出,李靖在“稠密区”(山地或城防完备的平原)打的仗不如李世民多。说一句李世民是当时的中原陆战之王,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这个问题,对于了解二人战术特点的人来说,与其从政治上解答,倒不如说更像是在问一个篮球巨星如果当初练了足球能否取代另一个足球巨星……就,挺有意思的。

user avatar

做不到,因为有些事李靖做不来,李世民可以做,他就不能做。虽然我认为李卫公绝对是不亚于韩信的一员军事天才,但请注意,韩信的成长也离不开刘邦的支持。我常说李渊这厮除了生儿子厉害以外没几个优点,但李世民之所以是李世民也真是因为他是李渊儿子。

以李世民出道的年纪,二十来岁年轻人,上来就统帅全军总督各路大将名臣,举例而言,浅水原之战中各位将领哪个不比他岁数大资历老,为啥李世民总督全军没人不服?浅水原之战大败后,面对如此危局为何还是李世民出马对付西秦大军?还不是因为他是李渊儿子,当然积累出足够的声望以及军事才能那是他自己的能力,可这也不能否认第一桶金的威力。

如果是刘邦,看刘邦是怎么对待韩信的,在巴蜀时就把韩信从一介无名小校提拔为大将,然后从其计出关中平定三秦。注意平定三秦时一直是刘邦掌军,韩信是在其身边积累威望和经验,没有这段经历,灌婴曹参樊哙等人不会那么服从韩信的指挥,之后才是平定诸国的超神之旅。

换了李渊对李靖,李靖姓李也不是李渊儿子啊?指望李渊帮李靖这么竖望?他自己都不出长安大门好么。

更别说李渊当初在晋阳就想杀李靖,后来还是李世民求情才饶了一命,打发到巴蜀去从军还被李渊写信给顶头上司许邵,要杀李靖,你指望李卫公怎么玩?

就算李靖独立领兵了,有些事还是不行,比如李世民领兵平刘武周,晋阳被李元吉丢了,搞得李唐的积蓄全送人了,李世民刚到河东就断了粮,这才离长安一两百里你能信?结果还是李世民打出自家旗号,以自己的政治信誉做保,才找各处豪强借来了粮,换李靖,他有个啥政治信誉,他将来又不可能继承皇位。

还有李渊的各种犹豫,打洛阳几次要撤,对付窦建德也要撤,李世民可以抗下来,李靖怎么抗命?李孝恭都能把他指挥的团团转。

别难为李卫公了,真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