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政圈和键军圈很多大神们都反对中国帮印度搞基本建设,奈何他们只能提供嘴炮,不能养产业工人,所以卵用没有。
印度当局急键圈之所急,想键圈之所想,宁要虚名不要实利,自断工业之基,我们当然是全力支持了。
"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郑国为实现个人理想抱负,以疲秦之名行强秦之实的故事不应该在中国身上再演戏一次。
我们出去搞基建,是为了修路修桥赚大钱吗?
错
是赚点小钱,但是赚以后的大利益
我们给黑叔叔修路修桥,黑叔叔没钱,找我们贷款,贷款给我们的建筑公司,建筑公司在非洲修路修桥,黑叔叔用矿产品给我们还钱,我们再用我们修的路和桥运输出来,到我们修的码头上船,用我们的轮船运输回国内,然后我们的建筑标准,路桥标准慢慢成为当地的建筑标准。
这个过程中,我们钱在自己人手里转了一圈,带动了经济发展还买了以前运不出来的货物。
黑叔叔用以前变现不了的一些矿产兑换了先进的基础设施,先进的管理和标准,避免了坐在金山上讨饭吃这样的尴尬,而且积累了原始资本,培养了人才,为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才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正确打开方式。
做印度人的生意,就是简单的修路修桥就结束了,而且印度的生意也不好做,腐败,吹牛,付款扯皮,做外贸的都知道,有多大做头啊?
所以
排除就排除啊,有什么大不了的啊
当然,我们嘴上还是要说,印度不让我们搞建筑,对我们打击好大啊,我们好可怜啊。
有句话咋说的,如何面对一个XX,同意他说的都是对的,把他培养成一个大XX。
我之前的公司想要往中东和印度开拓市场,我主要负责中东业务的梳理分析和商务BD
后来公司觉得中东地区文化壁垒太高了,政局不稳定,于是就把项目给砍了
我当时一脸懵逼,我提交的分析报告里虽然指出了中东的乱象非一日可解,但也没说这地区就乱的一塌糊涂。几个大国内部并没有什么灭国性质的矛盾冲突在,GCC六国还算稳定的啊。。
行吧,公司的决定,那就执行,然后我就转向印度了。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去过印度,所以我分析印度的方法大多是采访调研。配合传统的PEST和SWOT分析法,结合实际,把印度基本分析完了。
我再给老板提交的报告的开头部分就提出了一个观点
“印度是一个政治生态极为脆弱的,一个披着皿煮制的奴隶国家,民粹主义势力极其巨大,国家抗风险能力极弱,投资风险极其巨大”
好么,老板把我劈头盖脸骂了一顿
“世界上这么多国家,这么多公司都在投资印度,就你觉得印度风险大,别人都傻么?”
这份报告是2019年底提交的,现在是2020年7月,半年多点,我的预测全部应验了
嘻嘻
CNMSB boss
=======================
也不能说老板有错,只是因为老板的老板对于印度情有独钟。我的老板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必须要做出的妥协。
当然,我老板还曾经说过,要向印度投资一个亿美元,三年之内占有印度市场30%。
他说完这句话,我这辈子第一次体会到咖啡呛进鼻子里是什么感受。大概和核酸检测差不多
很好。
基建原本不是赢利的行业。
但是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却作用巨大。
我反复说:不能为了赚点小钱去美国、印度搞基建。
前几年有去帮美国修大桥的,钱没赚多少,还吃官司,不值当。(振华重工美国项目再遭指责:海湾大桥焊缝开裂)
基建不是想搞就能搞成的,必须要数量庞大、价格良心的重装设备。目前满足这个条件的只有我们。
欧美的设备太贵,想依赖欧美设备搞基建,做梦吧!
另外还要一大批灵巧的工人。印度人办事普遍缺乏严肃态度。印度人自己搞基建,慢慢来吧。
日本人不是喜欢印度的基建项目吗?欢迎日本搞印度大开发。
情愿去非洲换点矿产、港口、联合国的支持票,也不要去印度。印度要是基建成功了,没准成为我们的对手。
始终要牢牢记住:印度它毕竟是一个整体的国家,不像是非洲一样由一个个小国组成。
这钱不要赚:利润薄,风险大,还造福“潜在对手”。
--------------------------------------
有人说土鸡能搞基建,波兰能搞基建,你不搞有的是人搞。
敢问波兰有几个基建师?土鸡又有几个?
小小的反对一下 @默苍离 大佬的回答,希望大佬不要介意。
基建能力的实质,是政府对一个区域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整合能力。每一次基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都会对当地的土地,人口,社会环境,法律关系,经济关系做一次总体的梳理,这种梳理,会大大加强政府对当地社会基层的控制力度,强化政府在当地的执政能力。
凡是基建铺开的地方,政令都是畅通的。
这种账,是不能按经济账去算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帮别人去疏通他们的行政渠道呢?嫌别人不够政通人和,不够强大是不是?特别是印度这种国家,它体量是有的,缺的是组织度和动员能力,现在它瞌睡的厉害,我们非要给它递枕头?
岂不知郑国渠故事?
实际上我一贯反对“基建输出”这种说法,我认为对外基建的目的,应该是输出工业标准,打通物流渠道,塑造地缘格局和培植商业环境,不是以这些为目的,切不可妄谈对外搞基建。
任何有助于增强其它国家行政能力特别是基层控制能力的行为,都必须慎之又慎。
中国为了赚钱去给印度搞基建本来就是不划算的,因为印度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一直是中国的敌对国家。举个不恰当的栗子,当年日本在东三省搞基建和工业目的是为了侵略,但客观上为后来解放战争和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一定基础。而我们,现在为了点钱给印度搞基建,收获一点经济利益,付出的将是政治和军事的成本。要挣敌对国家的钱,方式有很多种,搞基建绝对是最得不偿失的。
为什么要用中国的呢?便宜嘛!
排除中国会怎样?变贵嘛
为什么要欺负中国?经济不好,转移视线嘛
打完中国呢?经济更不好嘛。
所以,中国只好目呆呆看你左手打右屁股玩嘛……
以上就是,普世价值
有的回答说,这个时候“要尊重印度的主权,不要主动去报复印度,防止印度倒向西方”。如果怕印度倒向西方就不吭声,吃闷亏,你猜印度是会良心发现与中国和谐共处,还是更得寸进尺搞小动作?
印度这次的行为,恰恰暴露了中国国内一直担心的一个问题:即目前中国的海外军事能力无法保障日益扩大的海外权益。在以前,中国可以通过国际组织、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协同等来曲线保证海外利益的话,那么在现在以及至少可预见的5-10年内,中国的海外利益必须得靠自己。
从中国政府的反应来看,印度这次的行为已经触动了中国的底线:仅网络行业的直接损失就超过60亿美元,基建等还没算,两行业加起来说有100亿估计是没什么问题的。一次损失100亿美元,大约700多亿人民币,大约相当于20多个三线城市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或者相当于20万PLA突然丧失战斗力(19年军费1200亿美元),这要是没有核武器,已经足够宣战了。尽管中国政府的态度还是呼吁和平,但不满情绪已经毫不掩饰的体现在官方套话里了。
中国现在的形势,类似于二战期间的加强版日本,而非冷战时期的缩小版苏联。稍微顶不住一方面的压力,周边所有国家都会动心思,而且事实上现在也都在这么做。如果中国的忍让换来的只是进一步的得寸进尺,那这种忍让就是没有意义的。
强答一波。
十年前我在印度Bellary跟一个焦炉建造的项目,用的咱们中国的耐火砖,具体哪个设计院设计我忘了,公司名叫SHATAVAHANA,印度一家上市公司,主营钢铁生产,贸易。此为背景。
首先说明一下,整座焦炉是分成无数个炭化室,因为高温,炭化室铺底的耐火砖每隔几段就要有一条膨胀缝,大概是2公分左右,缝隙用石棉绳填充(时间久远,而且现在我也不干这一行了,如有错误请指正),从工艺上来说这是必需的,因为地砖受热膨胀(1000摄氏度),如果不留缝在烘炉过程中地砖就会拱起,而那时炉内温度高达几百上千度,还怎么修复?当然要修复也可以,不过风险和花费也大。
而在建造过程中,我们就发现膨胀缝留的过小,有些1公分都不到,甚至有些缝隙里边填满了石子,石块等乱七八糟的杂物,本着对工程负责的态度我们就对施工方负责人提出这个问题,申明利害关系,而印方负责人听取我们的意见后,表示非常重视,会立即会同各部门改正。
但是第二天我们再去现场看,不仅已经铺好的地砖没有修整,连正在铺设的地砖也是乱七八糟,随心所欲。我们立即叫停,打电话让负责人直接来现场。负责人风风火火赶来,我们又重复一次昨天的说辞,甚至直接上手把地砖按照正确的规程铺设了一爿给他看,负责人连连点头,严肃认真的给现场的施工人员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然后郑重其事的给我们再三保证,我们才放心的离开。
过了一天再去看,涛声依旧啊。我们终于明白了我们所有的苦心都是徒劳,但是为了不背锅,我们直接找了工厂的大BOSS,说明膨胀缝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并且让BOSS保证,如果出现问题我们概不负责。BOSS很理解,表示你们该做的都做了,后果他们承担。
后果?后果就是到了烘炉的最后阶段,多个炉口地砖不出预料的出现拱起,阿三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让我们去现场征求我们的意见。
我们有个狗屁意见?自作自受呗,我们看完摇摇头,吹着口哨唱着歌,回去继续吃火锅。
阿三没办法,重金找了几个勇士,穿着石棉防护服,打扮得跟他喵宇航员一样钻炭化室里边修地砖。还不能多待,隔几分钟就得换人,人出来之后浑身冒着仙气,就跟大神降临人间,又像被清蒸了一遍。
我们在边上抱着膀子看热闹,我很想叫几声好助助兴来着,没敢。
这只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更不用说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歪得像比萨斜塔似的熄焦塔;高空作业没有安全绳导致摔死一个,第二天魔术般所有人就都有了安全绳;工地上不管焊接还是砌砖的,爬高伏低的,基本都穿拖鞋。
我他喵穿皮鞋在工地上深一脚浅一脚的走都嫌硌脚,阿三穿拖鞋?!可看他们泰然自若,安之若素的样子,看来是”自古以来“就如此,习以为常了。
当然这是10年前,现在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进步。但是有一点我很确定,就是在工厂里,管理层是绝对绝对不会亲自下场亲自干,能动嘴绝对不会动手。而在一线干最脏最累工作的,英语都听不懂,急得我们连比划带咋呼,他们也不管懂不懂,一个劲就知道不知道是点头还是摇头的晃脑袋。
就这?让中国参与搞基建?先不说赚不赚钱,干完了能不背锅就不错了。本来我还以为怎么说过了10几年,印度人的德行多少能长进点吧,看了看最近日本建的高铁,嗐,看来是我多虑了,印度人还是那尿性。
我衷心建议,不管是做生意,还是投资,没有十足的把握,对印度人十成十的了解,或者是傲视天下的雄厚资本,还是离印度人远点吧。
能不能别这么自我安慰,这么怂。
印度人搞行业禁入不让我们干,是我们的好事?被打脸也要叫好?
阿Q精神又重新复活了。
他们的活我们想不想干是我们的选择。他们制裁不让干,就是不对等+歧视+挑衅+侮辱。
这类事情都应该做出对等反应。可以采取的措施:
1,印度留学生,以后不收了吧。
2,检查印度哪些公司在中国有业务,对等制裁。
3,检查哪些印度本土公司需要中国的供应链,并检查其政治倾向和行为,可以考虑启用实体清单。
4,印度公司控股的车辆,应禁止进口。
5,对于印度的外汇来源进行汇总,补贴中国公司和巴基斯坦公司在海外对印度公司的竞争。
6,对于印度来源的签证进行鉴别审查,有反中倾向的终身黑名单禁止进入。
7,对印度的技术授权和投资审批增加限制行业。
8,未经商务部许可的对印直接或间接投资进行清查。
9,在WTO和其他国际组织对印度进行诉讼。
10,要求商业银行对来源于印度的信用证、TT进行反洗钱和信用的最高级别调查。
11,对在印度进行大量投资以及为印度提供战略技术、装备的公司进行调查。
现在的环境敢于挑衅的,必须付出代价。否则后续各种饿狗没完没了。
同时给那些毫无政治嗅觉,毫无国家战略观念的国内企业一个教训。
————————
更新,这个老弟 @rektboiz 解释的很清楚,不愧是我们学物理的:
说是好事的还是犯了以中度印的错误
印度政府如果对基建有中国政府这样的决心,热情和责任感,有中国政府这样做数十年远期规划的意愿和能力,那不管给他们修基建的是中国人,美国人,天顶星人或者随便什么东西,他们都能把这事做好,跟用谁家的东西一点儿关系没有
问题是并非如此,绝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的基建都是充斥着腐败,政治操作和面子工程的屎坑,或者,in other words,买办和洋人的摇钱树
现在中国企业吃不到这块肉了,这在以前是要开炮舰的
不过炮舰还是先不要开了,现在是文明社会,先让印度买办开始表演好了
PS. 我是真没想到口胡个答案还能把用错了好多年的英语给改了,我托福作文都是这么写的【
当沙俄拒绝德国人工业品的时候……
印美有加速靠拢成为法西斯主义国家的可能性。
大声叫好!
希望所有后发国家能够紧跟印度,基建排除价廉质优的中国选项。
资本家会为了利益把能够吊死自己绳子卖给工人。
他们会为了一声好哥哥,教会后发国家如何搓吊绳。
想想当年中国为了基建牺牲了多少。
新中国前50年的苦基本上就是为了做道路桥梁电厂电信等等的基础建设,不得不进行艰苦的资本积累,面临一轮又一轮的资本稀缺带来的危机。
朝鲜战争才有了苏联的项目援助,苏联57年停止援助改成贸易,导致了大跃进,大量的外债,对农业剩余的过度提取以及之后的上山下乡。还有之后的各种事件,包括90年代初的制裁,撤走对中国建设的资本导致的严重危机。
印度如果真的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十分不智的。
要想富先修路,我们想印度变富吗?
如果未来不发生什么大事,按照现在的经济增长潜力算,未来GDP大国应该是:中美印。
要知道这世界上有十亿规模消费市场的就中印以及欧美联合体。
不要帮助印度工业化,为啥要帮视自己为死敌的人成长?帮助他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现在基建实力第一的就是我们,生产过剩有很多解决办法,真没必要在印度费心。刷波兰、土耳其、韩国的,省省吧,他们能有多大体量?
谢邀。
u1s1,印度还真是在努力打破我们的闭环。
有个输出过剩产能的调调,大家应该都听过:
我们贷款给亚非拉,亚非拉拿了我们的钱,选我们的公司、买我们的产品、雇我们的工人,这样产能就输出了。
然后亚非拉用点国家主权来还,一般都是贸易权、矿权或者某些场合的投票权。
OK,到这一步我没意见。
但是再往下一步——特别是照国内某些外交政策口的说法——要帮助这些亚非拉实现基础工业化,这样可以快速转移我们的过剩产能,然后对方也能经济更高速发展起来。
帮助实现基础工业化这一步,我一直反对。
你看,印度就已经在尝试打破这个循环。
是,人家工人水平不行,产品技术不行,水电力供应不行。按照正常市场逻辑,他们自然应该选我们。
可是同志们,现在在工业领域的竞争上,已经不是市场逻辑,而基本进入了准战时逻辑。
首先,别忘了工业的本质:
一个资本增密过程。
工业化水平基础低的国家,反而更恐惧丧失那点工业能力。因为很有可能停留在那几个小小工业门类里的资本,已经占了国家资本总量的大头。
以埃塞俄比亚为例,他们全国的服装制造产业一年的出口额是1.4亿美元。说实话这点量,也就是一家国内知名服装制造企业的量。
但是埃塞俄比亚的国家预算一年有多少?
30亿美元。
所以我们国内一家大工厂的量,对人家来说是决定今年国家繁荣与否的核心指标之一。
如果埃塞俄比亚没有服装制造业,他们自然会选择中国制造和东南亚制造。但当埃塞俄比亚有了服装制造业,他们就必须用尽手段来维系这点产业。
看着只有1.4亿的年出口额,背后的投资可能在5到10亿美元,能保住十万人的就业。要知道埃塞俄比亚工人的工资可以低到26美元。
月薪。
国家一方面想着五到十年收回投资,一方面更怕失业造成的骚动,不可能不保。
好了,服装制造业如果真的遇到严重经济下行,像今年,那只能认。没人买,国家也没办法。
但是基建行业呢?基建行业带动的就业比服装大,建成的路桥所产生的外部收益也比服装产品高。
最重要的是:基建是国家买单。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基建可以讲性价比,讲高科技,可以请亚洲国家整点花活;
经济形势不好,大家都在翻罗斯福的棺材底,找一切以工代赈的手段来续命,减缓矛盾在本国的爆发。
这时候还包出去?脑有病?
这时候只要是国家买单本国劳动力能做的,恨不得统统自己包圆。桥会塌不要紧,我们都是凯恩斯的粉丝,塌了再来一次。
就差立个“外国工人滚粗”的牌子了。
现在国内基建产能还能输出的国家,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基建能力,是请个瓦工电工都找不到人的那种。
即使这种水平,像孟加拉尼日利亚这种人口大国,也会在和我们的合同里明确要求:基础劳工还得请本国人,不干活供着也得请。
他们必须要把一部分收益转移到本国劳动力身上,否则只是单纯的产能倾销地,国家主权就白出让了。
这种本国基建完全交给外人、大量闲置国内劳动力的做法,尼日利亚自己就干过。
70年代油价高涨,尼日利亚的货币两奈拉比一美元,风光得意,请了印度韩国来盖楼。但是盖楼只是给国内石油收益一个消费场所,石油收益没有通过基建的手段传导到基层。
后果就是军事政变,然后没钱了大量荒废。市中心高楼半塌了也没法修,一放就是二十年。
老百姓不傻:你出让国家主权和收益来换楼堂馆所,这个过程中我们除了给外国工人摆个摊别的什么都没有。等大楼建完,连这点收益都没了。
这堆楼有啥用?反了。
当下是经济下行、产能过剩,是一个周期内的矛盾僵持点。
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排斥我们产能输出的行为会越来越多。名号可能千奇百怪,但反正核心逻辑是一样的。
保住本国的产业资本循环和就业。
莫迪估计还挺开心:反正在中国打擦边球,这手既能树立强硬形象、又能给本国产业资本分国家的钱、还能把失业率缓一缓。
那些在国家项目获得就业的印度底层民众,会和分到钱的印度产业资本站在一起,成为莫迪的铁盘。
大家都一样啦,淡定。
对印度最大的损失,就是本国基建产业能力较低,而且腐败严重。交给他们办,工期延误不说,预算还会大大超支。
但是和保住自己的工业能力和就业比起来,这些损失都是可以容忍的。
好在亚非拉里有印度这般基础工业能力的不多,其他亚非拉国家对我们依附性还是很强,如果他们政府不倒台的话...
就是希望以后别输出了。十年前你输出纺织工业给埃塞俄比亚,现在埃塞俄比亚打着“关爱非洲”的旗号去欧美企业和我们抢订单,他们政治正确,还总能抢到点。
你现在输出的国家,未来都会和你展开对抗,而且不得不对抗,资本的价值比意识形态高。那时候卿当如何自处?第三世界国家领袖被第三世界国家骂抢饭碗?
天天想着雁阵模式,不想想这是产能尚未过剩的雁阵。产能一过剩,消费一稀缺,大雁小雁都成老鹰,饿的慌。
不如让他们认认真真做资源国,基于资源和特色工业建设本国的经济结构,这样才能和我们的产业结构互补,才是长远共存的道路。
没有贸易,那就只有战争了。
印度人既然不想和中国人做朋友,那么最好我们先把印度搞垮。以免后面发展起来对中国构成威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