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mRNA 新冠疫苗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发布,有何意义?

回答
新冠mRNA疫苗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的发布,可以说是为这场全球性的抗疫斗争注入了强心剂,其意义深远且多层级。这不仅仅是对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进一步佐证,更是为我们理解疫苗在复杂现实环境下的作用机制、指导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以及未来疫苗研发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首先,最直接的意义在于对疫苗有效性的坚定确认。 在实验室和临床试验中,mRNA疫苗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保护力,但真实世界的研究能够排除很多实验室的理想化因素。它允许我们观察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基础疾病、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地区以及面对不同病毒变异株的真实人群中,疫苗的实际保护效果。例如,大规模真实世界数据显示,mRNA疫苗在预防重症、住院和死亡方面的有效性,即使面对新的变异株,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平。这种在现实世界中的强有力证据,极大地增强了公众对疫苗的信任度和接种意愿,对于推动疫苗接种率、构筑群体免疫屏障至关重要。

其次,真实世界研究为疫苗的安全性提供了更全面的评估。 临床试验虽然严谨,但样本量相对有限,且参与者多为健康或有特定基础疾病的志愿者。真实世界研究则覆盖了更广泛、更多样化的人群,包括老年人、孕妇、儿童以及有各种罕见病史的个体。通过对数百万甚至数亿剂疫苗接种后的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和分析,研究能够捕捉到非常罕见的副作用,并对其发生率、特征和潜在风险进行更准确的评估。例如,之前曾关注过的极少数心肌炎等不良事件,在真实世界研究中能够被更精确地量化其发生率,从而进行更科学的风险收益比分析,并指导医疗机构和公众如何应对。这种大规模的安全性数据是疫苗能否长期安全使用并获得监管机构持续批准的关键。

再者,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优化疫苗接种策略至关重要。 真实世界研究不仅能评估整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能深入分析不同人群的接种效果差异。比如,是否不同年龄段的人需要不同的加强针剂量或时间间隔?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单剂量的有效性如何?加强针在预防感染传播方面又能起到多大作用?通过对真实世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精细化地调整接种建议,比如针对特定高风险群体推出更具针对性的接种计划,或者根据病毒变异情况及时调整疫苗成分或接种策略,从而最大化疫苗的公共卫生效益。

此外,mRNA疫苗的真实世界研究也为我们理解其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如抗体水平、T细胞反应)与实际保护效果之间的关系。例如,通过分析不同接种间隔、不同加强针类型对免疫反应的影响,可以帮助优化疫苗的设计和接种方案。同时,对突破性感染(即接种疫苗后仍然感染)的研究,也能揭示病毒逃逸机制以及人体免疫系统的应对方式,为开发下一代疫苗提供重要线索。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真实世界研究结果的发布,标志着我们从“紧急应对”阶段向“常态化管理”迈进的重要一步。 过去几年,我们更多地依赖于临床试验的初步数据来指导抗疫。现在,随着大规模的真实世界数据积累,我们能够对疫苗的长期效果、在不同社会经济环境下的表现,以及其在应对未来潜在传染病爆发中的作用有更清晰的认识。这有助于我们建立更成熟、更科学的疾病防控体系,为应对未来的公共卫生挑战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总而言之,mRNA新冠疫苗真实世界研究结果的发布,是一次用事实说话的“大考”成绩单。它用无可辩驳的数据证明了疫苗的价值,为全球抗疫斗争提供了强大的科学支撑,也为我们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生活指明了方向,并为未来的公共卫生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来没想说,就随便看看几个答案留言讨论一下就行了。后来评论不断被点赞,也顺便看了看作者的更新,发现这个谣是越造越精彩……

关于疫苗本身就不说了,在这两个回答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说一下采臣老书生回答和评论里的明显谬误:

一、关于mRNA逆转录进人体DNA的事情。

首先明确一点,目前所有的研究结果并未发现mRNA可以进入细胞核。他一直揪住不放的HIV病毒,常规途径是在细胞质内就逆转录了,合成DNA之后进入的细胞核。他后面又拿出来的那篇论文,的确是一种HIV病毒进入细胞核的特殊途径,通过核膜内吞。但是这跟mRNA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那篇论文是说带着衣壳的HIV聚集在细胞核外,然后细胞核发生内吞,把整个病毒吞进细胞核。但是mRNA疫苗是通过LNP包裹的,通过内吞进入细胞质内。这个时候LNP是被包裹在内体里的,LNP跟内体的膜融合之后,释放出mRNA。也就是说,伴随着mRNA的释放,LNP就已经分解破裂了,mRNA是独立出现在细胞质里的,直接就进行翻译工作了,之后就很快分解了。独立存在的单链mRNA不可能进入细胞核,并且也从未发现其可以通过内吞进入细胞核。

二、他恐怕也不知道什么是静脉注射,什么是肌肉注射。一边说疫苗通过肌肉注射,一边说25%的mRNA直接进入血液……

实际情况是,mRNA疫苗是肌肉注射,LNP的完整性的确是70-75%,论文在这里。但这并不是说剩下的25-30% mRNA在人体内自由飞翔了。这个评估是从疫苗的有效性上评估的,因为mRNA如果单独进入体内,很快就会被分解,起不到什么作用。必须要使用LNP包裹进入细胞才能发生作用。

三、他说打完疫苗后,mRNA会聚集在人体各大器官,包括复制最活跃的生殖器官,从而引发基因变异。

实际情况是,疫苗进入人体后主要集中在胸腺、肝脏和淋巴,是为了产生免疫反应的。还聚集在生殖器官……难道你的免疫反应是睾丸提供的么?

这一点的参考文献:这里这里

当然,我个人的理解也非常有限,有谬误也请指正。

user avatar

北京时间 7 月 1 日凌晨,NEJM 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分析了两个新冠疫苗在真实世界研究中的效果。

这项研究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主动监测,评估疫苗对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率,这是 III 期临床试验没有的,也是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真实世界研究也做不到的。


它探讨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新冠疫苗能不能预防病毒感染(包括有症状和无症状)?



这项研究的对象是美国六个州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急救人员及其他重要的一线工作人员),接种的疫苗是两种 mRNA 疫苗(BNT162b2 和 mRNA-1273),最终目标主要有这么几个:


-部分接种和完全接种疫苗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率(保护效果);

-与未接种疫苗感染者相比,接种疫苗后感染者的病毒载量;

-与未接种疫苗感染者相比,接种疫苗后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症状持续时间。


这项真实世界研究和 III 期临床试验很显著的一个区别在于,从 III 期临床的被动监测变成了主动监测。


III 期试验通常不会对志愿者做定期的核酸检测,而是在志愿者出现疑似症状后再进行核酸检测,再对其中核酸检测阳性的人群做进一步筛选,最后根据疫苗组跟安慰剂组的有症状感染人数,计算出疫苗有效率。


因此新冠疫苗在 III 期临床试验的保护效力(有效率,efficacy),通常指的都是预防有症状感染的有效率。


然而如果你看了上面这个描述,你可能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有些参与者在临床试验期间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他不一定出现症状;而没有症状他就不会去医院做核酸检测,最终他就被当做没有感染过的人了。


所以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影响,简单来说从轻到重应该是:感染病毒→出现症状→出现重症→死亡。


感染病毒不一定会出现症状,出现症状不一定会重症,重症不一定会死亡。


我们过去的 III 期临床试验判断的是预防有症状感染的有效率,但我们很想知道的一点是,疫苗对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率,又会是多少呢?


为了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在 NEJM 发表的这项真实世界研究中,采取了主动监测的方式。所有参与研究的参与者无论是否有症状,都要每周提供一份鼻咽拭子样本进行核酸检测。通过这种办法,研究人员就可以主动监控到底哪些人感染了新冠病毒。



这项真实世界研究,从去年 12 月 14 日至今年 4 月 10 日入组了 3964 位参与者,其中 796人(20%)未接种疫苗,3179 人(80%)接种过至少一剂 mRNA 疫苗。


男女比例、年龄分布、职业以及基础病情况见下图。

我们直接说结果吧。


在整个研究的 17 周内,未接种疫苗的人中有 156 人感染新冠病毒,部分接种的人中有 11 人感染新冠病毒,完全接种的人中有 5 人感染新冠病毒。


(注:在该临床研究中,部分接种指的是打完第一针 14 天后并且在打完第二针 14 天内,完全接种指的是打完第二针 14 天及以后)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


-mRNA 疫苗部分接种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率为 81%;

-mRNA 疫苗完全接种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率为 91%。



做个对比,在 III 期临床试验结果当中,BNT162b2 预防有症状感染的有效率为 95%,mRNA-1273 为 94.5%,但 Ⅲ 期临床研究纳入的是 ≥18 岁人群而非感染风险更高的医务人员。


在另外两个研究目标中,疫苗接不接种同样体现出了显著差异。


-病毒载量方面:

未接种疫苗的病毒感染者中,病毒载量为 3.8 log10 拷贝/ml,至少接种过一剂疫苗的病毒感染者为 2.3 log10 拷贝/ml。经过模型调整,后者的病毒载量比前者低了 40%。

检测出病毒时间大于 1 周的感染者中,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比例为 72%,至少接种过一剂疫苗的感染者比例只有 25%。


-病程方面:

未接种疫苗的病毒感染者中有 63% 出现发热症状,而接种过至少一剂疫苗的感染者中仅 25% 出现发热。

未接种疫苗的病毒感染者症状持续平均时间为 16.7 天,而接种过至少一剂疫苗的感染者这个数字为 10.3 天。



因此,这个真实世界研究表明,mRNA 疫苗接种,不仅有效保护接种者免遭病毒感染,即便出现突破性感染,其传播病毒风险也会大幅降低,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同样明显优于那些没接种疫苗的人。


也就是说 mRNA 疫苗不仅保护接种者,也有效降低了病毒在人群之间的传播。


当然和其他研究一样,该研究同样也存在一定缺陷,比如:

-随访时间相对较短(17 周);

-疫苗效力判断可能受到病毒载量和检测灵敏度影响;

-未能对所有感染者的病毒进行基因测序;

-突破性感染较少,无法深入分析。


但是,这个研究仍然很好的回应了一些质疑,那就是新冠疫苗只能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无法控制病毒传播。


实际上,上面种种数据就表明一点,就是这两种 mRNA 疫苗不仅可以避免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出现症状,也能大幅降低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概率。而即便出现突破性感染,他们对于其他人的传染性大大低于那些没打疫苗也被感染的人群。


这一点,对于身处高危环境的医护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他们面临的是一个与病毒接触的概率高得多、同时体弱者也更多的环境。疫苗接种降低病毒感染率,降低突破性感染后的病毒载量,不仅仅是保护这些医护人员自己,更重要的是避免他们把病毒传染给那些还没接种疫苗的患者或家属。


尤其是新冠病毒 Delta 变异株在许多国家开始爆发之际。Delta 株可能导致几乎所有的新冠疫苗有效率都下跌,无非下跌多少的问题,即便是 mRNA 疫苗,仍然出现了一些突破性感染的报道。


相对于新冠原始毒株,Delta 的传染性增加了 60%,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了 45%。


不过根据现有的一些研究,mRNA 疫苗对 Delta 仍然保持比较高的有效率,像 PHE(英格兰公共卫生署)最近更新的调查报告就表明,完整接种两剂 BNT162b2 疫苗,对预防 Delta 的有症状感染有效率为 88%,预防住院的有效率为 95%。


最后总结一下,新冠疫苗接种,不仅可以预防感染后出现症状、发展为重症,也能从源头上降低你被病毒感染的风险,降低你把病毒传染给更多人的风险。


不过抗疫工作犹如一道大堤,洪水常常会从最薄弱的地方突破。除了疫苗以外,各种社会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同样重要。接种完疫苗后,你也不要忘了那些最基本的防护措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