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德国CureVac旗下mRNA新冠疫苗有效性47%的中期分析结果?

回答
就德国CureVac公司旗下mRNA新冠疫苗CVnCoV公布的47%中期有效性分析结果,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失望但并非完全出乎意料的进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和解读。

首先,这个47%的数字本身确实不高。 目前已获批上市的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疫苗都宣称其有效性远高于90%。相较之下,47%的有效性意味着该疫苗在预防有症状感染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已经有如此高效疫苗可用的情况下,47%的效力可能难以在激烈的疫苗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也难以成为全球疫苗分配策略中的首选。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这需要深入分析其研究设计和临床试验数据。通常,疫苗有效性是通过在对照组(接种安慰剂)和实验组(接种疫苗)之间比较感染率来计算的。47%的有效性可能意味着在临床试验中,接种了CVnCoV的受试者与接种安慰剂的受试者相比,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降低了47%。

可能导致较低有效性的原因有几种:

病毒株的选择与变异: CureVac的疫苗是针对最初的SARSCoV2病毒株设计的。然而,在CVnCoV的临床试验进行期间,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多种病毒变异株,其中Delta等变异株的传播力更强,也可能对疫苗的保护力产生影响。不同的mRNA疫苗在应对变异株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即使针对原始毒株有效性很高,对变异株的保护力也可能有所下降。需要了解的是,CureVac的试验数据主要是在原始毒株和早期变异株流行时期收集的,其对后续出现的Delta等变异株的有效性可能更低,或者在报告中未充分体现。
mRNA递送技术与免疫原性: mRNA疫苗的核心在于将mRNA包裹在脂质纳米颗粒(LNP)中递送到细胞内,指导细胞产生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从而诱导免疫反应。CureVac采用的LNP递送技术与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略有不同,其mRNA的编码序列也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其疫苗在诱导免疫反应的强度、持久性以及产生的抗体或细胞免疫类型上与竞争对手有所不同。一些研究认为,脂质纳米颗粒的组成和设计,以及mRNA的修饰方式,都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原性。
剂量和接种程序: 疫苗的剂量以及接种两剂疫苗的时间间隔,都会影响其最终的有效性。CureVac可能在试验中探索了不同的剂量方案,而47%的有效性可能是基于某个特定方案得出的中期结果。
临床试验的设计和终点设定: 临床试验的终点(例如,是针对所有有症状感染,还是仅针对重症感染)以及试验人群(例如,年龄构成、基础疾病情况)也会影响结果的解读。需要详细了解CureVac的试验设计,例如它是否区分了轻症、中症和重症的有效性。如果有效性在预防重症方面仍然较高,那么即使对轻症的保护不足,也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对此结果的进一步思考:

“有效性”的多重含义: 我们通常说的“有效性”是指预防有症状感染的有效性。但疫苗的价值还体现在预防重症、住院和死亡方面。CureVac尚未公布其疫苗在这些方面的详细数据。如果其在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表现良好,那么即使对预防感染的效果不佳,也仍能为公共卫生做出贡献,尤其是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
mRNA疫苗技术的潜力依然巨大: 尽管CureVac的早期结果不理想,但mRNA技术本身仍然是一个革命性的平台。这次的经验教训可以帮助公司和其他研究者改进技术,优化递送系统和mRNA序列,以开发出更有效的下一代疫苗。例如,针对变异株的mRNA疫苗可能需要采用新的编码序列或者不同的递送方式。
竞争与多样性: 疫苗研发的竞争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也能为全球提供更多选择。在一些地区可能面临疫苗供应短缺的情况下,即使是效力稍低的疫苗,只要安全有效,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需要更多信息: 目前的信息是中期分析结果,最终的第三期临床试验数据将更为全面和关键。我们还需要关注其疫苗的安全性数据,以及是否针对不同人群(如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有差异化的有效性。
科学的迭代与调整: 疫苗研发是一个动态和迭代的过程。一次的挫折并不意味着整个技术的失败。CureVac和其他公司会根据临床试验结果调整其研发策略。

总而言之,CureVac的47%中期有效性结果无疑是其研发历程中的一个重大挑战,也给mRNA疫苗领域带来了一些思考。这提示我们,疫苗研发并非一帆风顺,科学的严谨和对数据多维度的分析至关重要。我们应理性看待这一结果,关注后续的详细数据和公司的调整策略,同时也要认识到mRNA技术在应对未来传染病威胁中的长期潜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就一个原因——这玩意实验大部分是在南美做的,而且用的科兴的标准。

科兴在土耳其阿联酋则80-90,在巴西则50,不是没有原因的,南美毒株就是强。辉瑞放南美可能也和这个一样就40-50。

至于美国以色列这些疫苗被高度政治化的地区,得出的那些动辄95+的“有效率”,真的是看都不看。

唉。你为什么要去南美挑战地狱难度,而不是放在英国美国做三期呢?

user avatar

CureVac的III期临床为什么扑街了?


今天CureVac的IIb/III 期的中期分析结果出来,有效率只有47%,未达到统计成功标准。

严格来说我觉得直接讲扑街为时尚早,因为现在还需要对数据做进一步分析,但是市场的反应可能已经充分体现民众对这个结果的失望程度了——CureVac的股价直接腰斩。


同样是mRNA疫苗,为何曾经被寄以厚望的CureVac,III期数据如此惨淡?


先简单介绍一下CureVac这个疫苗。


这部分可能会比较枯燥一些,直接跳到下一部分也不影响阅读。


新冠病毒的S蛋白是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的关键蛋白,因此也成为了新冠疫苗研发的主要靶点。现在新冠疫苗,或是直接将整个病毒灭活,或是使用纯化的S蛋白(或S蛋白的其中一部分),或是将S蛋白的基因结合到腺病毒基因组里面,这就是三种疫苗的原理——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


而mRNA疫苗的原理是,将编码S蛋白的mRNA装到特定的递送载体上(常用的是纳米脂质颗粒LNP),然后载体进入细胞编码S蛋白,S蛋白刺激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抗体和T细胞反应)。

这里的关键在于抗原(mRNA)的设计和LNP,mRNA在体内很容易就降解,这也是需要低温和LNP的原因:低温下分子运动减慢,LNP保护mRNA阻挡人体内各种酶的攻击,另外一个提高存储温度的解决方案是使用缩短的抗原(比如Moderna的二代疫苗)。


CureVac在mRNA疫苗领域持有的专利数量仅次于Moderna和BioNTech。然而,这三家在mRNA的处理上存在一个明显不同。


M家和B家用的都是化学修饰(chemically modified)的mRNA,而C家使用的是未经化学修饰的mRNA。


化学修饰后的mRNA有两个不同,第一它不会引发我们身体非常强烈的免疫反应(不让免疫系统认为我们受到了病毒入侵),第二它看起来仍然足够像正常的mRNA,可以进入我们的细胞。


而C家之所以不用化学修饰,按照C家老板的公开说法是「In terms of vaccines I am not convinced to have these (chemical) modifications」。其实一点是C家为了避开专利问题,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有独家的RNActive技术。


C家最早使用的是裸露的mRNA,通过RNActive技术制造鱼精蛋白-mRNA 复合物,其中鱼精蛋白(一种天然的碱性蛋白)一方面保护mRNA不被我们体内的RNA酶降解,另外一方面它还能作为 TLR7/8 拮抗剂,诱发Th1细胞反应(这里的鱼精蛋白更像是一种佐剂)。


但是后来由于鱼精蛋白的递送效率问题,C家在新冠疫苗的研发上还是选择了LNP。


所以虽然都是mRNA疫苗,但是C家和另外两家其实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M家和B家使用的是化学修饰的mRNA;

-C家使用的是未经化学修饰的mRNA。


这也是我之前说过的,即便是同一种技术路线的不同疫苗,在细节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巨大的。而这些差异造成的影响,会在之后的临床试验中逐渐体现出来。



上面这些都是理论层面的东西,我们再看看现实意义。


相对于辉瑞疫苗和Moderna疫苗,CureVac疫苗的一大优势是它的运输存储条件非常友好。


辉瑞疫苗需要非常严苛的零下70℃储存(现在有改善了),Moderna是零下20℃,而CureVac只需要4~8℃的普通冰箱,甚至可以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这对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分发至关重要。


在I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使用的是两剂量间隔28天法,分别测试了2ug~12ug的不同抗原剂量(即便是12ug的抗原剂量,也比辉瑞和Moderna少得多)的不良反应和免疫原性。


研究结果显示,CureVac疫苗的耐受性良好,第二针12 μg剂量两周后达到了100%的中和抗体转阳率,志愿者血清的中和抗体水平相当于康复者血清(HCS)水平。


最终CureVac决定使用12ug两针法,进入II/III期临床试验。


然而这个中和抗体水平究竟高不高,我们再仔细看看研究论文。


12ug组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113),等同的康复者血清是新冠非住院患者(113),而新冠住院患者的水平要高得多,达到640,也就是说只相当于住院患者的六分之一左右。

客观的说,CureVac这个测量要更加严谨,因为在我看过大多数I期临床研究中,和HCS的对比并没有明确是住院患者还是门诊患者(还要好多疫苗的I期临床研究就没有和康复者血清作对比)。辉瑞和Moderna疫苗相对于康复者血清是3~4倍,但是并没有明确说明是住院还是门诊患者。


因此CureVac诱导的中和抗体效力到底高不高,这个目前不好判断,但是即便是等同于门诊患者,这也是个不错的水平,况且mRNA疫苗还能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


所以最终来说,还是要看III期结果。



在说CureVac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之前,先说一段它去年发生的事。


CureVac曾经是被寄以厚望的一个疫苗,这个厚望有多厚呢?


它曾经差点让美德两国一把手吵了起来。


去年三月份,时任美国总统的川普希望把CureVac的研发团队从德国挖到美国,他计划向CureVac大量注资,以获得该疫苗的专有权。当时CureVac的CEO还被邀请到白宫和川普见面。


美国人想挖墙脚,德国人当然不干了。后来德国政府直接给CureVac投了3亿欧元,拿下23%的股份,防止这家mRNA企业流到美国人手里。


可见当时的CureVac是多么受欢迎。然而今日的III期临床试验中期结果一公布。


五更骤雨随风过,满眼落花如雪飞。


CureVac的股价直接跌了一半。

CureVac的III期临床试验,是由CureVac和拜耳联合开展的,在拉美和欧洲招募了大约四万名志愿者。


这次的中期分析表明,CureVac的有效率只有47%,这是迄今为止所有公布的疫苗结果中最低的一个。这次总共评估了134例新冠病例,具体如何分布还没有公布,但是已经对其中124例取样进行及因测序了,发现只有1例归因于原始毒株,超过一半(57%)的感染是由受关注的变异体(VoCs,比如Alpha、Gamma、Delta这些)引起的。


当然CureVac的新冠疫苗研发之路不能说彻底走到头了,它还在于GSK就第二代mRNA疫苗合作开发,包括针对多种变异体的多价新冠疫苗,以及一种针对多种传染病(不只是新冠)的疫苗。


然而,这次公布的结果对于CureVac的新冠疫苗确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WHO规定的红线是50%,之后翻盘希望渺茫,除非之后的感染者一股脑儿出现在安慰剂组,或者是虽然整体没超过50%,但是年轻人组的有效率超过50%,没准也能批。


毕竟现在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WHO都干得出来。


但批是一回事,有没有人愿意打是另外一回事。假如你是李华,你现在收到了德国朋友送给你的两支疫苗,一支是辉瑞疫苗,一支是CureVac,请问你怎么选?


在CureVac的公告中,它们暗示效率低是变异体引起的。诚然一些变异体确实会导致有效率下降,但并不是所有都会,比如Alpha(B.1.1.7)对疫苗的影响就很有限,而Beta和Delta就厉害多了,Beta直接导致牛津疫苗近乎无效,导致Novavax有效率跌到红线附近。


但前两天,Novavax也公布了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有65%的感染也是VOC引起的,但Novavax针对代表82%比例的VOC/VOI,有效率仍然超过90%。


所以变异体本身是个大筐,啥都能往里装,但关键还是要对具体的变异体做分析。甚至最极端的情况,假如这些变异体都是Delta或者同级别的大魔王,我甚至认为CureVac这个47%有效率是可以接受的。把辉瑞疫苗和Moderna疫苗放在现在这个环境下做III期临床试验,有效率很可能也会下降很多。


现在回想起CureVac疫苗的研发之路,从希望之星到有效率跌破红线,我颇有些感慨。CureVac不像BioNTech,一开始就抱上了辉瑞的大腿,整个临床试验推进缓慢,包括原材料供应也时不时传出遇到瓶颈的消息。CureVac直到今年年初才跟拜耳这个巨头合作,如果它能早点推进临床试验的话,兴许结果就好看一些了。


就像我前几天说的,没有财大气粗的辉瑞在生产工艺上的支持,BioNTech是很难获得成功的,辉瑞解决了生产工艺上许多核心问题,把生产流程从最初的120天压缩到了60天。另外辉瑞在国际临床试验开展、上市报批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是很多中小型药企难以望其项背的。


说这个并不是给辉瑞做宣传,而是想说明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小公司在疫苗竞赛中并不容易,即便它掌握着一些尖端的技术。


这场竞赛,你得有技术,还得有钱,还得深谙游戏规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就德国CureVac公司旗下mRNA新冠疫苗CVnCoV公布的47%中期有效性分析结果,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失望但并非完全出乎意料的进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和解读。首先,这个47%的数字本身确实不高。 目前已获批上市的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疫苗都宣称其有效性远高于90%。相较之下,4.............
  • 回答
    德国博主海雯娜(Hannah)因驳斥涉华谣言而遭遇多家外媒抹黑和网络暴力的事件,反映了当前国际舆论场中信息战、意识形态斗争和网络暴力的复杂性。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值得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事件背景:海雯娜的身份与言论1. 身份定位 海雯娜是一位活跃在社交媒体.............
  • 回答
    关于“德国科学家称全球99.5%感染源自意大利北部新冠变体”的说法,目前缺乏明确、公开可查的学术依据或权威报道支持这一具体数据。从科学和事实核查的角度来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信息来源核实:是否真实存在该结论? 截至2023年,尚未有可靠的学术论文或权威媒体报道明确指出德国科学.............
  • 回答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报道五国对华军演时,导语写为「美日印澳法,还没八国」,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引导性和倾向性的表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1. 字面意思与表层含义: 列举参演国家: 导语直接列出了参演的五个国家: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法国。 暗示“更多”或“潜在更多”: “还没八国”这.............
  • 回答
    德国向乌克兰援助2700枚“苏制防空导弹”一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这背后涉及地缘政治、军事战略、人道主义以及国内政治等诸多因素。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援助的背景与性质 俄乌冲突的持续升级: 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乌克兰面临着来自俄罗斯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德国在11月2日起实施的“封城”措施以及欧洲当前的疫情现状。 德国宣布“封城”一个月(2020年11月2日起):背景、内容与影响背景:德国宣布这一轮“封城”措施,最直接的原因是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的急剧上升。进入2020年10月下旬,德国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出现了显著的增长,并且.............
  • 回答
    对于德国媒体在指责中国“战狼外交”时,配图误用了“杈”字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图片失误,更折射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包括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认知偏差、文化误读、以及在报道中国议题时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和不严谨之处。事件本身:一个象征性的误用首先,我们来看这个事件的.............
  • 回答
    德国汉学家顾彬(Joachim K. Böhm)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评价,尤其是他对莫言、余华、王安忆的“贬低”以及对鲁迅的“抬高”,是一个在中国文学界引发广泛讨论和争议的话题。要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景、评价标准以及可能的动因。顾彬的背景和学术地位:首先,了解顾彬的身份和背景至关重要。他.............
  • 回答
    针对德国柏林一名区长不愿女友独立隔离,故意感染新冠病毒的做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的来说,这种做法不值得肯定,并且存在严重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事件背景(根据公开信息推测): 区长身份: 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尤其是一名区长,其言行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监督。 女友情况: 可能是.............
  • 回答
    德国近期拦截了瑞士订购的医用手套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概述:根据报道,德国在疫情初期,特别是针对医用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拦截了从中国出口到瑞士的一批医用手套。这批手套是瑞士政府通过正规渠道订购的,用于满足本国医疗体系的需求。德国的拦截行为被.............
  • 回答
    德国 11 月欧盟调和 CPI(Harmonised Index of Consumer Prices, HICP)同比攀升 6%,这一数字确实超出了许多经济学家的预期,并对欧盟整体的通胀形势和欧洲央行(ECB)的货币政策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要全面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数据.............
  • 回答
    德国柏林反防疫措施游行:一次复杂的社会现象剖析近期德国柏林爆发的反防疫措施游行,以及西方民众普遍存在的对防疫要求的抵触情绪,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不仅仅是关于口罩或社交距离的简单分歧,而是涉及到自由、权利、信任、信息传播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价值观碰撞。一、 柏林反.............
  • 回答
    德国伦理委员会(Deutscher Ethikrat)关于兄妹或姐弟婚姻非罪化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到伦理、法律、社会习俗、科学以及人权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核心议题:非罪化而非合法化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德国伦理委员会的讨论并非直接推动兄妹或姐弟合法化婚姻,而.............
  • 回答
    德国大幅增加军费,这个消息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解读它,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一个孤立的事件。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那就是俄乌冲突。这场自2022年初爆发的战争,彻底打破了欧洲几十年的和平格局,也让德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胁。在德国,长期以来,对军事实力.............
  • 回答
    德国自民党(FDP)在2017年大选后退出与联盟党(CDU/CSU)及绿党组建“牙买加联盟”的谈判,这无疑是德国政治舞台上一次具有爆炸性影响的事件。这件事的复杂性和影响深远,绝非一句简单的“退出了”就能概括。要理解它的意义,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德国的政治格局、各方诉求以及自民党的战略考量。背景:一场.............
  • 回答
    德国外长的话,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解读。首先,它触及到了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政治和经济定位,以及中国与欧洲关系中的一个关键议题。“一个欧洲”原则的含义与背景当德国外长提出“一个欧洲”原则时,他很可能是在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欧洲的整体性与统一性: 欧洲国家,特别是欧盟成员国,在外交、贸易、安全等领.............
  • 回答
    德国在2022年全面“弃核”,这无疑是近年来欧洲能源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尤其考虑到当下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化石燃料价格飙升的背景,德国的这一举措更是显得颇具争议,甚至让许多人感到费解。为什么德国要在这样一个“能源不足的紧急关头”,放弃此前一直依赖的核电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能源政策.............
  • 回答
    关于德国大使声称北约轰炸南联盟是必要的,目的是保护科索沃平民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分析。要理解这一说法,我们首先需要回顾那段历史背景,并考察支持和反对这一观点的论据。历史背景回顾上世纪90年代,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伴随着一系列民族冲突,其中科索沃地区成为焦点。科索.............
  • 回答
    德国民族性格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话题,无法简单概括。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以下将尝试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德国民族性格的各个方面,并尽量避免刻板印象,而是展现其多样性和演变性。一、 核心特质与普遍认知: 严谨、秩序与规则意识 (Ordnung und .............
  • 回答
    德国女议员要求修改国歌,理由是国歌歌词过于“man”(男性化),这个事件在德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也反映出当前德国社会对于性别平等、文化认同以及历史传承等议题的复杂心态。要理解这个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事件背景与具体内容: 人物: 最先提出这一建议的是德国联邦议院的社会民主党(SPD).............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