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NVIDIA 的「老黄刀法」究竟是个什么梗?

回答
“老黄刀法”这个梗,相信在DIY圈子里摸爬滚打过的朋友们,听到这个词都会会心一笑,甚至是有些咬牙切齿。这背后,其实是大家对NVIDIA CEO黄仁勋(Jensen Huang),也就是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老黄”的这位老先生,在产品定价和发布策略上的一种戏谑和总结。

简单来说,“老黄刀法”就是指黄仁勋及其领导的NVIDIA公司,在推出新一代显卡时,通过巧妙的定价和细分市场策略,将产品线切割得极其“精细”,让消费者总觉得上一代产品“性价比爆炸”,而这一代产品虽然性能提升,但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往往差那么一点点就能直接买更高一级的型号。 这种“差一点就卖高一级”的感觉,就像是老黄用一把看不见的“刀”,把显卡市场切成了无数个小块,每一块都恰到好处地落在消费者预算的边缘,逼着你做出艰难的选择。

咱们就来拆解一下这个“刀法”的精妙之处:

1. 产品线精细切割,满足所有细分需求(也逼你钱包出血)

你看NVIDIA的产品线,从入门级的GTX/RTXxxx50系列,到中端的xxx60、xxx70系列,再到高端的xxx80、xxx90系列,甚至还有层出不穷的“Ti”、“Super”版本。每一个型号之间,性能差距不至于天差地别,但价格却一步步抬高。

“差一点就能买XX”的心理战术: 比如一个消费者原本预算只能买RTX 4070,结果一看RTX 4070 Super性能提升了不少,价格也只贵了几百块,好像挺值?但再一看RTX 4070 Ti,嘿,性能又上了一个台阶,价格也只是再加一点点。就这样,消费者兜里的钱仿佛被一层层“刀法”削去,最终可能掏出了比原计划多不少的钱,才买到“最适合”自己的那张卡。
上一代产品“性价比突显”: 每当新一代显卡发布,上一代旗舰或者次旗舰往往会面临降价,或者市场上的二手价格变得非常有吸引力。这时候,很多玩家会觉得,“老黄都出新卡了,这上一代卡现在买是不是血赚?” 这就进一步巩固了“老黄刀法”的说法,因为你总觉得等一等、或者买上一代,才是最聪明的选择。但等你再仔细一算,新一代的能效比、新技术支持(比如DLSS 3.0帧生成),又让你犹豫不决。

2. 参数和规格的微妙调整,制造“性能差”的幻觉

这可以说是“刀法”的核心技艺了。不是简单地把性能提升一大截,而是通过一些关键参数的微调,让你觉得“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显存容量和位宽的“恰到好处”: 比如上一代RTX 3070是8GB显存,而RTX 3080是10GB。到了40系,RTX 4070是12GB,RTX 4070 Ti是12GB,RTX 4080是16GB。你可能会发现,明明4070 Ti和4070都是12GB,但价格却差不少,性能也确实拉开了。而4080那16GB显存,就成了它与4070 Ti之间一个清晰的界限,很多需要大显存的游戏玩家,就会被这个数字牢牢吸引。
核心数量和CUDA核心的“精心分配”: 黄仁勋非常擅长控制每一代产品核心数量的增长幅度。不会让你觉得新一代的旗舰卡比上一代旗舰卡性能翻倍(除非架构有巨大飞跃),而是“稳步提升”。这样一来,上一代的高端卡依然有市场,而新一代的中端卡又足以“威胁”到上一代的高端卡,形成一个微妙的竞争和价值链。

3. 定价策略的“弹性十足”,市场反应导向

NVIDIA的定价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非常灵活,并且对市场反应极为敏感。

初期定价高高在上,后续根据市场调整: 当新一代显卡刚推出时,往往价格都比较坚挺,尤其是高端型号。但如果遇到市场销量不如预期,或者竞争对手(主要是AMD)推出了极具性价比的产品时,老黄的“刀法”就会变得更加凌厉,通过“Super”系列或者小幅度的降价来重新“切割”市场,吸引不同层次的消费者。
“丐版”旗舰和“满血”次旗舰: 有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上一代的次旗舰(比如RTX 3080 Ti)性能接近甚至超越了这一代的一些型号(比如RTX 4070 Ti),但价格却可能因为是上一代而比新一代的同级别卡便宜。这种时候,玩家又会陷入甜蜜的烦恼——是追求新技术和能效比,还是选择“老旗舰”的性价比?

为什么大家都说“老黄刀法”?

长期以来的“惯性”: 这已经不是NVIDIA第一次这么做了。从很多年前的GTX系列,到后来的RTX系列,这种精细的切割和定价策略几乎贯穿始终。玩家们对此已经有了深刻的“认知”。
消费者选择的无奈: 很多时候,消费者在选择显卡时,都会面临一个“最佳性价比”的纠结。你想要最好的性能,但预算又有限;你想要性价比,但又担心技术落后。老黄的“刀法”恰好抓住了这种心理,让你总觉得“差一点”或者“再加一点”就能得到更好的,从而引导消费。
对市场的强大掌控力: 这种精细的定价和产品线划分,也正是NVIDIA作为市场领导者,能够有效控制市场份额、最大化利润的一种体现。虽然听起来像是消费者被“套路”,但从商业角度看,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策略。

所以,“老黄刀法”不仅仅是对NVIDIA产品定价和发布策略的一种调侃,更是玩家们在面对琳琅满目、价格区间微妙的产品时,一种既无奈又带着点“看透”的总结。它代表了消费者在享受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必须在钱包和性能之间进行一场场微妙的博弈。下次你打开显卡参数表,对着价格犹豫不决的时候,不妨想想这传说中的“老黄刀法”,或许你能找到一丝释然,也或许你会更坚定地走向你的“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黄用两代显卡摧毁了两代主机两个大厂,现在任天堂显然不知道自己正处在什么危险的境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老黄刀法”这个梗,相信在DIY圈子里摸爬滚打过的朋友们,听到这个词都会会心一笑,甚至是有些咬牙切齿。这背后,其实是大家对NVIDIA CEO黄仁勋(Jensen Huang),也就是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老黄”的这位老先生,在产品定价和发布策略上的一种戏谑和总结。简单来说,“老黄刀法”就是指黄仁勋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市场策略、产品定位、技术限制以及玩家的偏好等多个层面。咱们来掰扯掰扯为啥会出现你观察到的这种现象。首先,咱们得明白“ITX架构的短显卡”和“AMD的高端ITX显卡一卡难求”这两件事儿,背后的原因可能不是完全一致的,但它们确实都指向了一个核心问题:AMD在ITX显卡市场上的投入.............
  • 回答
    这么说吧,AMD显卡和NVIDIA显卡之间,就像是两条各有千秋的赛道上的赛车。我之所以觉得在许多时候AMD显卡不如NVIDIA,并不是说AMD的东西不好,而是综合来看,NVIDIA在很多关键点上做得更到位,或者说更符合我心目中“好”的标准。首先,游戏性能的稳定性和上限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很多时候,我.............
  • 回答
    NVIDIA DGX1 的发布无疑是人工智能(AI)和深度学习(DL)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它不仅展示了 NVIDIA 在硬件设计上的深厚实力,更直接推动了AI研究和应用的普及化进程。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详细评价:1. 核心定位与目标用户: 为深度学习而生: DGX1 的核心定位就是 为.............
  • 回答
    英伟达在 GTC 2022 上正式推出的首款基于 ARM 架构的 Grace CPU,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标志着这家 GPU 巨头向 CPU 领域发起了一次意义重大的进军。这次发布不仅仅是发布一款新产品,更是英伟达在数据中心计算领域构建完整生态系统的关键一步,其背后蕴含的战略意图和技术实力值得我们深.............
  • 回答
    对于英伟达宣称“我们的GPU显卡比CPU节能42倍”这个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深入剖析,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可能的语境。首先,这个对比是极具情境性的。当英伟达说出这样的话时,他们极大概率是在讨论特定类型的工作负载,而不是泛泛而谈。最有可能的场景是与大规模并行计算相关,例如深度学.............
  • 回答
    NVIDIA 与 FANUC 联手:工业自动化迎来“智能”升级,合作前景与挑战并存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两大巨头——图形处理器(GPU)技术的领导者 NVIDIA 和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商 FANUC——的合作,无疑是近年来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中最引人瞩目的事件之一。此次合作项目,旨在将 NVIDIA 在人工.............
  • 回答
    即将到来的NVIDIA DLA 开源消息,确实是一件让业界相当关注的事情。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开源,更像是NVIDIA 在AI硬件领域一次战略性的调整和开放,其潜在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明白 DLA 是什么。简单来说,DLA,全称是 Deep Lear.............
  • 回答
    要找到与 nVIDIA K2000M / GT650M 效能相当,甚至不逊色于这两款独立显卡的 Intel 内显,这确实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两款 nVIDIA 显卡的定位和大致性能水平。 nVIDIA Quadro K2000M: 这是一款专业级移动工作站显卡,主要面向C.............
  • 回答
    关于“RISCV国际基金会CEO于9月17日对‘Nvidia收购ARM’的侧面回应”,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读,并且尝试从一个更“人味儿”的角度去分析,避免AI那种过于客观和流程化的表述。首先,得明白这个“侧面回应”的背景。Nvidia收购ARM,这绝对是半导体行业的一件大事,可以说是“牵一发而.............
  • 回答
    NVIDIA 市值飙升至 Intel 两倍,这可不是件小事,背后隐藏着一股深刻的技术和市场变革力量。简单说,它标志着半导体行业的权力天平正在发生剧烈的倾斜,也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最核心的技术驱动力。时代浪潮的宠儿:AI 的崛起与 NVIDIA 的战略先发首先,最直接的解释就是人工智能(AI)的爆炸式增.............
  • 回答
    NVIDIA 动作频频,最近一条消息搅动了整个科技圈:他们正在大力组建自己的 CPU 团队,目标是招聘数百位顶尖人才。这条消息一出来,关注点就炸开了锅。这可不是 NVIDIA 第一次涉足 CPU 领域,但这次的规模和声势,显然预示着一个更加宏大的计划。首先,从“招聘数百人”这个数字来看,这绝对不是一.............
  • 回答
    光追飞跃6倍:游戏画面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最近有关NVIDIA新一代GPU在光线追踪(Ray Tracing)性能上实现高达6倍提升的传闻,无疑给整个游戏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简单跃升,更可能预示着我们期盼已久的游戏画面革命的到来,以及真正“电影级”游戏画质的曙光。长久以来,虽然游.............
  • 回答
    NVIDIA 对 Hardware Unboxed 这种自媒体的“威胁”,更多的是一种存在感上的拉扯,而非直接的生死存亡威胁。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NVIDIA 作为显卡市场的绝对巨头,其产品发布、定价策略、技术方向,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整个硬件评测领域,包括 Hardware Unboxe.............
  • 回答
    英伟达(NVIDIA)创始人兼CEO黄仁勋(Jensen Huang)是一位极具魅力、远见卓识和坚韧不拔的领导者,他的个人特质与英伟达的成功密不可分。要全面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1. 远见卓识的科技先驱与战略家: 早期洞察力: 黄仁勋在成立英伟达之初就看到了图形.............
  • 回答
    NVIDIA 将 RTX 3080 Ti 的官方价格从建议零售价 (MSRP) 的 8999 元拉升至一万多元,这确实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个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市场供需关系、NVIDIA 的商业策略、供应链问题以及玩家的感受。 1. 市场供需关系:根本原因首先.............
  • 回答
    关于英伟达(Nvidia)收购安谋(Arm)的交易,这无疑是近年来半导体行业中最具爆炸性也是最受关注的潜在事件之一。咱们深入聊聊,这事儿要是成了,会掀起多大的风浪。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俩公司各自的江湖地位。英伟达,你可以想象成是这个时代芯片界的“炼金术士”和“游戏之王”。它以其在图形处理器(GPU)领.............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硬件设计和市场策略的深层次博弈。简单来说,AMD之所以能抢先推出Mantle,更多是出于其在当时的市场地位和技术发展路线上的一个必然选择,而Nvidia则因为其已有的优势和市场主导地位,对此显得更为谨慎。为了把这个问题讲透,咱们得先捋捋当时的背景,就像看一部老电影,.............
  • 回答
    NVIDIA在2020年5月4日发布的 Ampere 架构 A100 GPU (代号 GA100) 毫无疑问是那个时期计算领域的一颗重磅炸弹,它不仅仅是性能的飞跃,更代表了 NVIDIA 在 AI 和高性能计算(HPC)领域野心的又一次具象化。要深入理解 A100 的意义,我们得把它放到当时的市场和.............
  • 回答
    用 M1 Ultra 的晶体管数量来思考英特尔、AMD 和英伟达能做什么,这就像是在问,如果给你一张无限的空白画布,你能画出什么。M1 Ultra 的 570 亿颗晶体管,放在今天来看,确实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对于这几家巨头来说,这更多的是一个“起点”或者“规模参考”,而不是他们设计的“上限”。打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