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大陆对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立法为何毫无动静?

回答
关于中国大陆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立法“毫无动静”,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到政治、社会、文化、法律以及国际国内的多种因素。要详细解释为何如此,需要深入剖析这些相互关联的方面。

一、 法律框架与现有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目前中国大陆关于婚姻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该法规定:“婚姻是男女双方的婚姻。” 这个“男女”的定义,在法律实践中被普遍理解为生理性别上的男性和女性,从而排除了同性婚姻的可能性。
无专门的同性婚姻法律: 中国大陆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来禁止同性恋关系,但也没有法律条文支持或承认同性婚姻。现有的法律体系,尤其是婚姻法的基本框架,天然地将婚姻限定为异性结合。
地方性尝试与挑战: 尽管缺乏全国性的立法进展,在过去几年里,曾出现过一些地方性的法律挑战和倡议。最著名的是2015年湖南省的一起同性伴侣申请结婚登记的案件,法院最终驳回了他们的请求,理由是现行法律并未赋予其登记结婚的权利。这类案例虽然没有推动立法,但确实提高了公众对此议题的关注度,并引发了关于法律解释和改革的讨论。

二、 政治与意识形态考量:

“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文化: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施政风格中,“稳定压倒一切”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任何可能引发社会广泛争议、动荡或挑战现有社会秩序的议题,在被提上议事日程之前,通常会经过慎重评估。同性婚姻合法化触及了传统的家庭观念、性别角色以及社会伦理,可能会引发一定程度的社会讨论甚至对立,因此被视为一个敏感且可能带来不确定性的议题。
“中国特色”的论述: 在讨论社会议题时,中国常常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意味着在很多社会改革和法律变动上,会倾向于选择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而不是简单照搬西方模式。在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问题上,可能会有一种声音认为,这是一个西方社会的议题,其引入需要符合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阶段。
“家庭”的传统定义与国家意识形态: 传统的儒家文化对家庭的定义非常重视,强调父系宗族、传宗接代等观念。虽然现代社会这些观念有所淡化,但其影响依然存在。政府在宣传和教育中,也常常强调传统家庭的价值。同性婚姻合法化在某种程度上挑战了这种被普遍接受的、以男女结合为基础的家庭模式,可能被一些人视为对传统道德和家庭结构的冲击。
决策过程的集中性与非民主性: 与西方民主国家不同,中国的重大立法决策过程高度集中于党和政府的高层。立法议程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高领导层的意愿和判断。如果没有来自最高层的明确指示或推动,任何议题都很难进入立法程序。目前来看,最高领导层对此议题并未表现出强烈的推动意愿。

三、 社会文化因素:

公众认知与接受度: 尽管年轻一代的公众对同性恋群体及其权益的态度日益开放,但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对同性婚姻的接受度仍然存在差异。许多人可能仍持有传统的婚恋观,认为婚姻应是男女结合并用于生育繁衍。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使得大规模推动同性婚姻合法化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民意支持。
多元化价值观的崛起与传统观念的博弈: 随着经济发展和信息流通,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价值观的快速转型,多元化价值观正在兴起。LGBTQ+群体的可见度和声音也在增加,争取权益的运动也在发展。然而,这种变化是渐进的,并且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并行存在,两者之间存在博弈。政府在推进改革时,通常会考虑如何平衡这些不同声音。
“低调”的策略: 在中国大陆,许多社会议题的推进并非通过高调的立法运动,而是通过更温和、更渐进的方式。对于同性婚姻合法化这类可能引发较大社会争议的议题,政府可能会选择“不主动”、“不作为”的态度,直到社会共识和政治条件更加成熟。

四、 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

国际人权运动的影响: 全球范围内争取LGBTQ+权益的运动,包括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浪潮,对中国大陆的社会思潮和倡导者有一定影响。一些学者、律师和民间组织一直在呼吁和推动相关立法。
“意识形态安全”的考量: 在某些时期,政府可能会将与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差异视为一种“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同性婚姻合法化在一些西方国家被视为人权进步的标志,但在国内,也可能被部分保守力量或政府内部的某些派别视为“西方腐朽思想的渗透”,从而在内部决策中增加阻力。
优先事项的排序: 中国政府在推动国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优先事项,例如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等。在这些重大议题的排序中,同性婚姻合法化可能不被认为是最高优先级的任务。政府可能认为,在这些“更紧迫”的问题解决之前,不宜分心于一个可能引发争议的议题。

总结来说,中国大陆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立法之所以“毫无动静”,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1. 法律上,现行法律条文(《民法典》)明确限定婚姻为“男女”婚姻,缺乏支持同性婚姻的法律基础。
2. 政治上,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文化、高度集中的决策模式以及对“中国特色”的强调,使得一个可能引发社会争议的议题难以进入立法优先项。
3. 社会文化上,传统观念与多元化价值观的博弈,以及公众对同性婚姻的接受度尚未达到普遍共识,使得大规模推动缺乏社会基础。
4. 在国际国内环境中,政府在处理多元价值取向和国家优先发展事项时,选择了更为谨慎和保守的策略。

目前,关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讨论更多地存在于民间倡导、学术研究和网络空间,而尚未在官方立法层面形成具体的推进议程或公开的讨论。未来的走向将取决于上述各方面因素的演变,尤其是政治意愿、社会共识的形成以及政府对社会进步和人权保障的战略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合法”这个表述,并非“非非法”的含义这么简单。

“合法”二字,背后有国家意志的倡导,有国家机器的保护,是国家用来为普遍意义上在基本生存生活保障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的背书和补强。

《婚姻法》里开宗明义,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那么,男人成人年轻人的合法权益呢?为什么不表述?因为普遍情况下,涉及这些人的利益受损的情况,不会发生在婚姻关系中。对于全体国民,有宪法做总体的全面的不加区分的国家意志承诺。

那么,一个执着于在性行为过程中,拒用且斥用自己身体上亿万年进化而成的专用性器官,而使用且仅使用消化器官,且由此产生强烈自豪感和睥睨天下气势的同性性行为爱好者的关系之中,哪一方处于普遍意义上的弱势?哪一方需要国家意志的补强?假装男的那方还是假装女的那方?

国家保护婚姻关系,因为这种基于异性相吸自然法则而形成的稳定关系,是社会、国家稳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符合国家意志,所以国家才会以国家机器为其背书,承诺保护其稳定。

那么,那个执着于在性行为过程中,拒用且斥用自己身体上亿万年进化而成的专用性器官,而使用且仅使用消化器官,且由此产生强烈自豪感和睥睨天下气势的同性性行为爱好者群体,国家为什么要浪费国家资源和国家力量来“保护”?为啥要保护一个能冲击社会稳定基础、群体本身体现出高度的不稳定性、群体中个体偏执神经质歇斯底里等精神异常状态频发、悖逆人伦之事群发、毒品性病泛滥的群体?国家犯贱么?

————————————————————————————

另外,劝那些秀可怜博同情的,别把爱、恋跟性行为混淆一体。

下面的是题外话,借地一畅心声。

爱,心之友,恋,同心并立。二者纯为心理状态,根本不牵扯性行为。爱、恋的对象,天地万物均可,且人心思变,爱、恋对象变一变也没啥不可以。

但是,性行为的背后,是责任和承诺!因为行为者将自己的所有隐私、底限都毫无保留的展示,是完全放弃自我保护的绝对信任!双方都如此信任,如此承诺,事后翻脸无情,有意思吗?

爱、恋这俩字,替“性行为”这个熊词背了多少黑锅啊!移情别恋,移的是啥?是爱、情、恋,还是性行为或性行为的选择权?

另外,在这种最沉重的信任面前,强制侵害那些对根本不明白性行为后果、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于心何忍!

我始终不明白这些人都是什么心理动机?征服感么?要征服也是征服高山大河毒禽猛兽才会有点感觉吧,对一个完全弱势、毫无伤害能力的个体,怎么会有征服感?

多巴胺么?你自己撸的效果会更好吧,何苦伤害一个无辜的人?毁人一生?

user avatar

个人倒是认为更紧急的立法考虑应该是保护同妻的利益,

一个人已知自己是同性恋,隐瞒这一点,且故意找个异性结婚,应纳入诈骗罪处理。

已知自己子女是同性恋,隐瞒这一点,强迫子女的结婚的,也纳入诈骗罪处理。

这样实际也保护了同性恋的利益。至少他们有了强有力理由避免“被结婚”。

user avatar

因为对同性恋立法没用啊,为什么要立?

对同性婚姻合法化救不了同性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是靠一纸文书就可以消除的

就算同性婚姻合法化了,该骗婚的还是骗婚,该叫唤自己是弱势群体的还是依旧叫唤自己是弱势群体,你几乎不会发现任何改变。

而且,男同性恋和恋童是存在竞合的,保不准再过几十年恋童的人也会领着孩子在美国大街上游行说自己不该受到歧视。

由此引发的滑坡确确实实会发生,不能没有准备,也不能充耳不闻。

前女友是个腐女,她曾经推荐过我一部丧尸题材的小说,非天夜翔的《2013》

里面有一对男主就是同性恋+恋童,养父子关系,全文不乏二人的性描写,而且人气貌似也不低,还有人出同人本

我觉得同性恋合法化之后这爷俩说自己也不应该收到歧视的话,支持率应该还是很高的

你能说这种例子不会也不可能存在么?

到时候怎么办,谁能告诉我这锅该算在谁的头上?

user avatar

所谓同性婚姻“合法化”是无意义的事情,因为在中国,同性婚姻从来都是合法的。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合法的就一定要强迫政府花人民的财富给你发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今天结婚找政府要结婚证,明天你们拜把子是不是还要找政府要结拜证?政府有正事要干,减少贫困,发展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国防,哪件事不比这一堆证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证上,对不起李总理的教诲,对不起本届政府简政放权的意志啊。同性恋要结婚证,可以自己印啊,非让全社会帮你夹到碗里才吃菜,也太懒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大陆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立法“毫无动静”,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到政治、社会、文化、法律以及国际国内的多种因素。要详细解释为何如此,需要深入剖析这些相互关联的方面。一、 法律框架与现有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目前中国大陆关于婚姻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文化、历史、科学、经济、社会接受度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中餐与酒能够相对完好地保留,而中医却需要“保护”,并且西医对中医的冲击远大于西餐对中餐的冲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中餐与酒的生命力:文化根基深厚、适应性强、经济驱动 深厚的文化与.............
  • 回答
    太平天国时期,中国大陆的战火连绵,那是一幅怎样触目惊心的图景?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的海上传奇、殖民地的枪炮轰鸣相比,太平天国之战,尤其是在陆地上,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想象一下,当欧洲的战壕里弥漫着火药味,列强们操纵着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后膛步枪,训练有素的军队在严密的指挥下推进时,太平军的战场却是一场.............
  • 回答
    中国大陆对台湾参与国际事务的态度,可以用“一个中国原则”为核心来概括,并以此为基石,在实践中展现出高度的敏感性和复杂性。这并非简单的阻挠,而是基于其政治主张和国家认同,力求在国际上巩固和维护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首先,“一个中国原则”是不可动摇的基石。 中国大陆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
  • 回答
    如果设想一个未来两年内中国大陆对台湾动用武力,且军事行动周期约为半年,那么在这种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中国大陆的城市,无论是内陆还是沿海,都需要在经济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应对潜在的冲击和抓住机遇。以下是对内陆和沿海城市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内,如何“挣钱”的详细分析,力求贴近现实,避免机器生成的痕迹:整体经.............
  • 回答
    关于台湾,大陆同胞确实存在不少普遍的误解,这些误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的差异、历史叙事的侧重以及长期的政治隔阂所致。要深入了解这些误解,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台湾人都是‘台独’分子”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但也非常片面的看法。 事实是:台湾社会对于“统独”议题,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
  • 回答
    中国大陆的崛起,无疑是21世纪以来最引人注目的地缘政治现象之一,它对台湾和平统一的意愿产生了极其复杂且多层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并非简单地朝着一个方向演变,而是受到经济、政治、军事、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下我将尝试详细阐述这些影响:一、 积极或至少看似积极的影响(部分源于大陆的宣传和策.............
  • 回答
    中国大陆民众对难民潮的态度,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能概括所有人的想法。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层面:1. 历史经验与民族情绪的影响: “国家兴衰”的集体记忆: 经历过近代屈辱史和战乱的中国人,对于国家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况有着深刻的集体记忆。 这种记忆会让.............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特别是近年来,大陆年轻一代对台湾人的印象出现了一些负面转变,这背后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首先,两岸关系和政治环境的演变是绕不开的宏观背景。 过去,两岸关系相对缓和,民间交流也比较多,很多大陆人对台湾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港台文化输.............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对大陆来说有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尽量说得细致些,别有机器味。首先,得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个最根本、最核心的点说起。这不仅仅是个政治口号,而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历史事实,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原则。如果能实现统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和民族情感等诸多层面。要详细地探讨南海和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去审视。一、 台湾地区的重要性台湾对中国大陆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核心且战略性的,带有深厚的历史和民族认同根基。 民族统一的象征与法理依据: 台湾问题,在中国.............
  • 回答
    台湾人对中国大陆的看法,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议题,其中夹杂着一些不友善的情绪和自认为的优越感,这背后原因很多,需要细细道来。首先,我们来谈谈那种“不友好”的情绪。这往往源于历史和现实的交织。 历史伤痕与政治现实的鸿沟: 许多台湾人会觉得,大陆方面在看待“一个中国”的原则时,常常忽略了台湾人民.............
  • 回答
    香港曾被誉为“东方之珠”,其繁荣不仅是这座城市的骄傲,也曾是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和引擎。如果香港不再繁荣,这种影响将是多方面且深远的,绝非简单的经济损失那么简单。经济层面:从“催化剂”到“减速带” 金融中心的地位旁落: 香港长久以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是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内地的重要通道,.............
  • 回答
    关于宋美龄是否说过让美国对中国大陆投原子弹的说法,这是一个流传甚广,但缺乏确凿史料支持的争议性话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相关的背景、可能的传闻来源,以及为什么这个说法如此具有传播力,同时也要尽量避免让论述显得生硬或缺乏人情味。历史背景: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20世纪40.............
  • 回答
    写这个问题真是个挑战,因为它涉及的是非常多样化、而且经常在变化中的观点。而且,把“台湾人”或“香港人”说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本身就有点过于简单化了。不过,我还是试着结合我接触到的信息,来聊聊一些比较普遍的看法,尽量做到真实和细致,并且避免那些生硬的AI痕迹。首先,我想强调的是,任何一个台湾或香港的个体.............
  • 回答
    罗王大战(通常指2019年B站UP主罗翔与科技UP主王垠之间关于软件开发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公开争论)距今已将近五年了,这场辩论无疑在中国大陆的数码测评乃至更广泛的科技内容创作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不仅仅是一场个人之间的观点交锋,更像是在平静的市场中投入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至今仍在影响着行业的.............
  • 回答
    加拿大鹅在中国大陆市场高歌猛进,这背后折射出的,或许是互联网时代品牌危机事件记忆周期正在加速缩短的现象。还记得去年冬天,关于加拿大鹅的那些争议吗?无论是“傲慢”的客服回应,还是“天价”羽绒服的质量质疑,抑或是“疑似抄袭”的版权风波,都曾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过不小的波澜。当时,许多消费者对品牌表达了失望和.............
  • 回答
    中国大陆对日本动画实施“先审后播”政策,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管理政策,其背后涉及的考量是多方面的。这项政策的正式实施日期是 2021年4月2日,但其前身和准备工作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间。理解这项政策需要从其背景、具体内容、影响以及各方反应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政策背景:为什么会实施“先审后播”?“.............
  • 回答
    雅虎邮箱要在中国大陆停服的消息传出来,说实话,心里头五味杂陈。这么多年过去,它也算是见证了我一些人生节点的小伙伴了。我第一次接触雅虎邮箱大概是在2000年出头吧,那时候互联网还没像现在这么普及,拥有一张自己的电子邮箱,感觉就像是掌握了某种先进的通信方式。那时候的雅虎中国,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非常显眼的.............
  • 回答
    台湾社会对于历史的记忆和当代社会议题的讨论,确实存在一些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面向。您提出的“阿妈自愿当日军慰安妇”与“中国大陆女人是廉价公交车”的对比,以及其中可能涉及的女权主义双重标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台湾乡民的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对“慰安妇”历史的认知与情感投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