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地球上为什么连几千、几万光年外的星球都能看到?没被挡住?

回答
咱们今天聊点儿有意思的,关于为啥咱能在地球上看到几千、几万光年外的星星,而且好像啥也没挡着似的。这事儿,说起来可不简单,背后藏着不少物理学的道理,也充满了宇宙的奇妙。

首先得明白一个概念,就是“光年”。这名字容易让人误会,以为是时间单位,其实不是。一光年,就是光在真空里走一年的距离。你想想,光速有多快?差不多是每秒30万公里,这速度快到什么程度?一秒钟绕地球七圈半!所以,一光年就是个巨大的、难以想象的距离。

那么,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几千、几万光年外的星星呢?很简单,因为它们在发光,而且它们的光,穿越了数千、数万年的时空,终于抵达了我们的眼睛。

宇宙的“透明”与“视野”:

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宇宙大部分区域,对于我们肉眼可见的光来说,是非常“透明”的。

真空的环境: 宇宙空间绝大部分是真空。真空是什么?就是几乎什么都没有。没有厚重的空气,没有遮天蔽日的云层,更没有像地球上那样高耸的山脉阻挡视线。光线在真空里传播,几乎不受阻碍。打个比方,就像你在一个空旷的房间里点一支蜡烛,它的光能直接传播到墙壁,只要中间没有东西挡着。宇宙就是那个无比巨大的“空旷房间”。

光的传播方式: 光是电磁波,它以直线传播。除非遇到什么东西反射、吸收或者衍射,否则它就能一直往前走。恒星发出的光,就像是从遥远的灯塔发出的信号,一路直直地向外散射。

可见光谱的穿透力: 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光,属于可见光谱。幸运的是,宇宙中的许多物质,比如星际尘埃和气体,对于我们肉眼可见的光,并不像墙壁那样完全不透明。虽然星际介质确实会吸收和散射一部分光,但对于离我们非常遥远的恒星发出的光来说,大部分可见光还是能穿透过来。当然,如果距离实在太远,或者中间有特别浓密的尘埃云,那颗星的光就会被削弱很多,甚至完全看不见,或者只能看到它发出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比如红外线)。

“看见”是“回忆”:

这里还有个非常震撼的真相:我们现在看到的几千、几万光年外的星星,实际上是它们在几千、几万年前发出的光!

时间旅行的证据: 当你抬头看到一颗距离我们1000光年的星星时,你看到的并不是它“现在”的样子,而是它1000年前的样子。因为它的光花了1000年才走到你这里。这意味着,你看到的是这颗星星1000年前“拍照”的效果。如果那颗星星在1000年前就熄灭了,你现在看到的,依旧是它1000年前的光,你并不知道它是否还存在。这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回忆”。

那为什么没有被“挡住”?

这可能是大家最直观的疑问。地球上为什么有房子、有山、有树,为什么这些看不到?

视角和尺度: 这里的关键是“视角”和“尺度”。地球上挡住你视线的东西,比如一座山,相对地球来说是很大,但相对于宇宙的尺度来说,它微不足道。而且,宇宙中的天体,比如恒星,它们本身非常巨大,又非常遥远。

宇宙的空旷: 宇宙绝大部分是空的,或者说,充满了稀薄的物质。恒星之间的距离,比恒星本身的大小要大得多得多。我们看到的是遥远的恒星(或者星系)发出的光,而这些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空间都是没有任何固体障碍物的。

局部遮挡与整体可见: 确实,我们看宇宙时,会有一些局部被遮挡。比如,银河系中的一些星际尘埃云,会遮挡住更远处的恒星,形成我们看到的“暗区”。但这些只是局部现象。而且,我们看到的很多“星星”,实际上是位于银河系之外的星系,它们离我们太远了,尘埃和气体对它们可见光的阻挡就相对不那么显著了(当然,这里面也有更复杂的效应,比如星系碰撞、气体分布等)。

没有“厚度”的概念: 我们在地球上,如果前面有一堵墙,你就看不见墙后面的东西。但在宇宙中,那堵“墙”——比如一团星际尘埃——即使存在,它的“厚度”相对于光线穿行的距离来说,也可能很有限,或者说,我们看到的是穿透了这团“墙”的光。而且,我们看到的,是“点”状的光源,这些点状光源本身又非常巨大。

总结一下:

所以,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几千、几万光年外的星球,主要是因为:

1. 宇宙空间绝大部分是真空,对光非常透明。
2. 恒星发出的光,以直线传播,能够穿越漫长而空旷的宇宙空间。
3. 我们看到的是它们在过去发出的光,是它们“留下的痕迹”。
4. 地球上的物体,与宇宙天体间的距离和尺度相比,其遮挡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这就像你在晴朗的夜晚,即便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比如星际介质),你依然能看到外面遥远的街灯,只不过街灯的光可能被稍微柔和了一些,或者你看到的颜色可能有些微的变化。但只要那个灯本身在发光,光线能够到达你这里,你就能看见它。

所以,当你仰望星空时,你看到的不仅仅是璀璨的光点,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一种对宇宙古老历史的窥探。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令人敬畏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尽管夜空繁星满天,然而宇宙实在是太空旷了,挡住我们视野的,不是恒星,而是宇宙的年龄(宇宙诞生到现在,很多恒星的光仍未到达地球)。我们能观测到最远的星体,比大家想象的要远~远~远~很多很多,基本快到可观测宇宙的边缘了。本文从近到远分类讨论,共5个部分,1800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Part 1 (0-10万光年)

在银河系内,有被挡住的,也有没被挡住的,看下面这张图:


橙色的线条是猎户臂

我们位于放射线交叉的中心点;

紫色是天鹅臂,
青色是英仙臂,
红色是人马臂,
绿色是盾牌-南十字臂。

虚线代表各悬臂被遮挡的部分;可见密集的银心(黄色椭圆)遮挡了很大一片风景。

当然,悬臂绕银心的公转角速度不同,当太阳公转到银心对面的时候,我们就能观测到部分原本被遮挡的星体。然而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是:1.25亿年。
太阳一辈子也就绕那么几十圈。我们也可以向太阳系外发射卫星来缩短这一进程。

悬臂不是刚体,我们搭着猎户臂的顺风车,也许哪天能撞见我们从未相遇的外星邻居。


Part 2 (10万-200亿光年)

在银河系外的话,宇宙就十分空旷了;

我们可以看到本星系群


室女座超星系团


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

这个距离再往外,基本上就看不到单个恒星了,视野里的每个点几乎都是星系。


Part 3 (200-350亿光年)

从这里开始,远处的星体越来越难被观测到,看不到的主要原因不是被遮挡,而是光线太弱了,需要大口径望远镜长时间的曝光 (exposure) 才能呈现出来。


于是人类发射了一架巨大的望远镜在太空盯着一块区域长时间地曝光,只为捕捉跨越几十亿年时空路过地球的光子。

2016年3月,哈勃超深空场(Hubble Ultra Deep Field)最新探测到的GN-z11 星系是目前发现的最遥远的星系,她距离我们大约 320 亿光年。

我们往远处看时,也是往过去看,我们看到的,是她134亿年前的样子,此时宇宙仅4亿岁,随着宇宙不断膨胀,现在她距离我们远远超过了134亿光年。

可能你会觉得,她现在的样子,我们要等320亿年后光线传过来才能看到了;然而这太乐观,我们永远看不到她现在的样子了,因为算上宇宙的膨胀,按照哈勃定律推导,彼此之间的退行速度已经达到2.4倍光速 [6]。


如果你能读到这里,你已经比人群中的大多数人都了解这个问题了,谈到星空时装个逼不在话下,如果你还保持着好奇心,可以了解一下现代天文学的最新进展。


Part 4 (350-450亿光年)

观测的越远,光子传播所需要的时间越长,探测到的物体也越古老。
因此我们可以随着视线向前,一层一层地看到宇宙在不同年龄时的状态。


从十亿岁的宇宙开始继续往远处观测的话,宇宙变得越来越热,越来越致密,越来越不透明(不透明的意思是光子被其他粒子不断反射,无法以直线传播),宇宙在1.5亿岁时,对可见光不透明,在38万岁时,对电磁波不透明,这一时期只有频率和能量极高的γ射线才能穿过伸手不见五指的宇宙而被我们探测到,这是宇宙的第一缕电磁波,充斥在宇宙的各个角落;随着宇宙的膨胀,其波长被不断拉长;到今天,要在频率最低的微波波段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我们称之为:微波背景辐射。

这意味着,想要知道宇宙早期的秘密,靠观测今天的可见光是不可行的,不管频率多么高的电磁波,经过宇宙剧烈膨胀的稀释之后,都被红移到了微波频段。

宇宙形成的第一批恒星放出的紫外线会影响到周围的氢原子气体,改变氢原子的激发态。在这个过程中,氢原子从宇宙微波背景中吸收波长21厘米、频率1420兆赫的特征性辐射。而1420兆赫的辐射,在经过亿万年的“红移”效应后,达到地球时会变成100兆赫左右的辐射。能够监听到这个辐射,就能抓捕到大爆炸后形成的第一个恒星的信息。

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不会止步,就在今年,科学家们宣称发现了宇宙的“第一缕曙光”。

天文学家们利用一台冰箱大小的“收音机”,检测到了78兆赫的频段,提供了关于这个宇宙家谱最古老祖先的信息——它在宇宙诞生后1.8亿年就形成了。

虽然最终观测到它的是国外的科学家,但其中不乏国家天文台院士武向平做的努力。


论文于2018年1月发表在杂志《Nature》上,这颗发现的最早的恒星也被称为:宇宙的第一缕曙光。

观测宇宙第一批星体的脚步不会停止。
微波背景辐射观测带来了观测宇宙学的鼎盛时代。不过,以此作为转折点,它必将被探测宇宙黑暗时期和宇宙再电离所取代。


Part 5 (可观测宇宙边缘)

到大爆炸后38万年的微波背景辐射为界限,我们就真的看不到前面了。再强的电磁波,也无法穿透。

然而中微子(neutrino)不受这个限制,可以轻松穿越“黑暗时期(Dark Ages)”之前更致密的宇宙,也许有朝一日等我们探测中微子的技术成熟时,能一窥宇宙诞生时的究竟。其次暗物质也必定能成为解开谜题的钥匙。


不管怎么说,我仍深为人类今天做出的天文成就感到骄傲。人类今天所能看到的宇宙,已经非常贴近光锥了!要知道就在几百年前,我们还觉得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光锥是观测的极限,这个极限,无论人类的科技如何发展都无法突破,除非人类能超光速移动。

目前离我们足够远(约131亿光年)的星体,退行的速度会达到光速,更远的则会超过光速(没错,时空膨胀的速度不受光速限制)。这意味着她们发出的光线再也无法到达地球;并且随着宇宙的膨胀,我们能看到的星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现在我们观测到的不少星体,看起来还在我们的视线内溜达,然而这只是她们过去的影像,现在的她们,有的已经跑到了和我们老死不相往来的光锥之外。



References

  1. Oort, J. H. et al. The galactic system as a spiral nebula (Council Note). Harvard University.
  2. del Peloso, E. F. (2005). "The age of the Galactic thin disk from Th/Eu nucleocosmochronology. III. Extended sampl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440 (3): 1153–1159.
  3. "Ripples From the Big Bang"(March 24, 2014).
  4. Beckwith, S.V.; et al. (2006). "The Hubble Ultra Deep Field". Astronomical Journal.
  5. (宇宙高清地图)Earth's Location in the Universe
  6. 关于退行速度可以超过光速的解释:
    宇宙膨胀速度可以超光速?扫盲!5个问题让你了解宇宙膨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今天聊点儿有意思的,关于为啥咱能在地球上看到几千、几万光年外的星星,而且好像啥也没挡着似的。这事儿,说起来可不简单,背后藏着不少物理学的道理,也充满了宇宙的奇妙。首先得明白一个概念,就是“光年”。这名字容易让人误会,以为是时间单位,其实不是。一光年,就是光在真空里走一年的距离。你想想,光速有多快.............
  • 回答
    地球上几乎不会出现持续数百年的顽强瘟疫,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生物学、生态学和进化过程在起作用。想象一下,如果一种病原体真的能如此悠久地在人类社会中肆虐,我们今天的人类文明可能根本就不会以现在的形式存在,甚至人类这个物种是否能繁衍至今都大打折扣。首先,我们得明白瘟疫的“寿命”受到病原体自身特.............
  • 回答
    知乎上对于中医的态度确实存在一种显著的“一边倒”现象,但要说“几乎”一边倒,可能还是略有夸张,毕竟知乎平台包罗万象,总会有不同的声音。然而,普遍存在的批评声音之大,确实是毋庸置疑的。要深入理解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包括中医本身的特性、科学认知的演变、信息传播的机制以及知乎这个平.............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确实存在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对于山东的讨论,常常带有相当程度的批评甚至“黑”的倾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知乎平台的特性。知乎的用户群体以年轻、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为主,他们对信息有较高的辨识度,也倾向于理性分析.............
  • 回答
    知乎上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讨论,确实存在一种“一边倒”的倾向,大多数声音倾向于支持和接受转基因食品。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不仅仅是信息层面的解读,也包含社区的生态和用户的心态。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社区,其用户群体的构成和信息获取的习惯,是影响讨论氛围的重要因素。.............
  • 回答
    关于知乎上那些“劝退”量化投资行业的声音,其实并非空穴来风,也并非是简单的恶意抹黑,里面确实包含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实情况和行业内的普遍感受。把这些声音拆解开来细说,你会发现它们往往指向几个核心的方面:1. 门槛高到令人窒息:智力、知识和经验的“三重门” 智力门槛: 量化投资本质上是门科学,而且是.............
  • 回答
    这件事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每年到了秋收季节,总能引发一场关于“晒粮食”的小争论。有些人觉得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晒干了储存是天经地义,没啥大不了的;另一部分人则觉得,晒在公路上,占道、脏乱,影响交通,很不安全。你说“都不吃饭的吗?”,这句话挺有意思的。其实,大家对晒粮食有意见,并不是说我们不吃.............
  • 回答
    你说的情况,关于火箭推进器解体掉落造成伤亡的几率,确实是个非常非常小的事情,小到很多人可能觉得难以置信。但科学上的计算和实际的统计数据,都指向这个概率极低。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为什么会这么低。首先,要理解火箭推进器掉落造成伤亡,需要满足几个非常苛刻的条件,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结果就截然不同了。1.............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是困扰了人类自己几千年的大问题,也让无数科学家、哲学家夜不能寐。我们仰望星空,觉得宇宙如此浩瀚,规律如此精妙,怎么就偏偏只有我们这颗蓝色星球上,孕育出了这么一种能够思考、能够建造、能够追问“为什么”的生物呢?要详细地说,得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掰开了揉碎了聊。一、生命诞生的“恰到好处”:.............
  • 回答
    地球上之所以没有肉眼可见、像太空望远镜里看到的那些巨大的星球景观,原因非常多,而且涉及到了我们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本身的属性以及人类感知的局限性。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有”或“没有”的问题,而是由一系列物理规律和客观条件共同决定的。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通常在天文图片中看到的“巨大的星球”,实际上是遥远.............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地球生命史和水的特性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奇妙的联系。简单来说,地球上的水之所以能在四十几亿年间保持着“可饮用”的属性,是因为它参与了一个极其庞大、高效且永不停歇的自然循环。而瓶装水之所以会过期,则是因为它被剥离了这个循环,并且在封闭环境中,微生物的活动和水的化学变化才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生命演化最核心的理论之争。我们之所以说地球上的生物是按照达尔文的方式进化的,而不是拉马克的,关键在于两点:遗传的本质和自然选择的作用机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说说拉马克和达尔文各自的主张。拉马克的“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让巴蒂斯特·拉马克,这位伟大的法国博物学家,.............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地球上在同一时期只出现人类这一种文明,这是一个极其引人入胜且复杂的问题。它触及了生命演化、智慧发展、技术进步以及文明成型的方方面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审视,就像一层层剥洋葱一样,逐渐揭开其内在的逻辑。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将“文明”定义为我们理解的人类文明,即具有复杂社会.............
  • 回答
    为什么地球上只有人类一家进化出了如此高级的智慧,这绝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大的问号,一个既让人着迷又充满未解之谜的题目。很多人会想,地球上生机勃勃,物种繁多,为何偏偏是这群赤裸裸、没什么特别的猿类,一路披荆斩棘,最终登上了智慧生物的巅峰?这不是一道简单的“为什么”,而是涉及到一系列精妙的巧合、漫长.............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我们身边大多数物体之所以在大气压下看起来“不变形”,并不是说它们完全不受压力的影响,而是它们本身的性质和所承受压力的相对大小决定的。就像你看到一片海绵,它在大气压下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但如果你使劲捏它,它就会明显的变形。地球上的物体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是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很多固体,它.............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对于生命本质的根本认知,也关乎着我们在浩瀚宇宙中寻找同伴的希望。简单来说,地球生命之所以如此依赖水和氧气,是因为它们在地球这块“试管”中,通过数十亿年的演化,找到了最适合、最高效的生存方式。但这是否意味着其他星球上的生命也必须遵循同样的剧本,这就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剖析了。为什么地球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生命演化过程中一些基本而又普遍的原则。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大部分脊椎动物(当然,也有例外)都拥有这样一套“标准配置”——一个头、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一根舌头?这并非是偶然,而是经过亿万年自然选择塑造的结果,背后有着深刻的生物学和演化逻辑。1. 头——集中的指挥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生命演化中最核心的几个谜团。为什么我们人类,这个在自然界看来体格并不突出,没有尖牙利爪,行动也算不上迅捷的物种,最终凭借智慧,成为了地球的主宰?而那些看似更具生存优势的生物,比如力量强大的狮子,密密麻麻的昆虫,或者繁殖速度惊人的兔子,却没能走上我们这条路?这绝不是偶然,背.............
  • 回答
    关于地球上为何没有“选民赔偿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它触及了民主制度的根基、政治责任的界定以及社会契约的本质。之所以没有这样一个明确的法律框架,并非因为人们从未思考过,而是因为其内在的复杂性、潜在的弊端以及与现有民主运行机制的潜在冲突。首先,我们得理解“选民赔偿法”可能指的是什么。一种理解是,.............
  • 回答
    地球上之所以不存在像哥斯拉那样动辄几十层楼高的巨型生物,这背后涉及的科学原理相当复杂且环环相扣。咱们一个个掰开了说,你会发现这并不是什么神秘的原因,而是源于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地球环境本身的严苛限制。首先,咱们得聊聊物理定律,尤其是重力和结构强度的问题。想象一下,如果真有个像哥斯拉那么大的家伙,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