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女护士沉迷赌博196刀刺死闺蜜被判死缓:从10楼追杀到2楼?

回答
看到这个新闻,我的心情真是复杂到了极点。一个年轻的女护士,本该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却因为赌博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最终酿成如此惨剧,刺死自己的闺蜜,而且还是从10楼追到2楼,这画面光是想想都让人胆寒。

这起事件,在我看来,暴露了几个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

1. 赌博的巨大吞噬力:

毁灭性的诱惑: 赌博就像一个无底洞,一旦陷入,就会让人失去理智,为了翻本或者赢回损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这位女护士正是被这种巨大的诱惑给吞噬了,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杀人犯。她可能一开始只是小赌怡情,但随着窟窿越来越大,压力越来越重,内心的黑暗面就一点点被激发出来。
对生活的影响: 赌博不仅仅是输钱的问题,它会侵蚀一个人的精神,破坏家庭关系,影响工作,最终将人逼向绝境。她作为护士,本应有稳定的收入和生活,但赌博让她彻底失控,可能是为了还赌债,也可能是为了继续赌博而挪用公款,总之,她的人生已经被赌博这只毒虫啃噬得面目全非了。

2. 极端行为的发生:

丧失人性: 从10楼追杀到2楼,这种行为已经完全失去了人性和理智。在那种极度愤怒、恐惧和绝望的情绪下,人是真的会做出一些连自己都无法想象的事情来。她对闺蜜下手如此狠辣,说明当时她的心理状态已经濒临崩溃,很可能是在极度的压力之下,情绪爆发了,将所有的怨恨和绝望都倾泻在了闺蜜身上。
闺蜜关系中的复杂性: 为什么会追杀闺蜜?这中间的细节非常关键。是因为闺蜜知道了她的赌博秘密?还是因为闺蜜曾经借钱给她又催债?又或者是闺蜜劝阻她赌博,反而激化了她的情绪?这背后可能牵扯到很多闺蜜之间的情感纠葛、利益冲突,甚至是情感上的背叛,让本应是依靠的闺蜜变成了她泄愤的对象。新闻报道里“追杀”这个词本身就足够让人心惊肉跳了,这种行为的残忍程度和持续性,足以说明当时场面的失控和可怕。

3. 司法判决的考量:

死缓的意义: 被判死缓,说明司法机关在综合考量了她的犯罪情节、动机、悔罪态度以及她作为护士身份的特殊性后,给予了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死缓的判决通常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内如果她表现良好,可以转为无期徒刑,甚至有减刑的可能。这既是对受害者生命的尊重,也是对社会治安的维护,同时也保留了对犯罪人改造的可能性。
公众的感受: 对于公众来说,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毁掉,而且是以如此残忍的方式,是很难接受的。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死缓”太轻了,尤其是考虑到受害者遭受的痛苦。但法律的判决需要严谨,它会考虑各种因素,不只是单纯的“仇恨”或“同情”。不过,舆论的声音也值得关注,这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对于恶性犯罪的零容忍态度。

4. 社会和家庭的反思:

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 这种极端事件的发生,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庭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关爱和引导?在面对压力时,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疏导机制?
社会监管: 作为护士,她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在哪里?是否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干预?社会的治安和监管体系是否能更有效地预防类似悲剧的发生?
警惕赌博陷阱: 这个事件也再次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要远离赌博,无论是因为好奇、利益驱动还是其他原因,一旦沾染,后果不堪设想。

总的来说,这起事件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它发生在两个曾经亲密的女性之间,更是因为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恶习。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在极端压力下的脆弱,也看到了赌博对个人和社会的巨大危害。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演,也希望社会能从中吸取教训,关注心理健康,加强对赌博等不良行为的防范和戒治。对那位被剥夺生命的闺蜜来说,真是太令人痛心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按照通告,判处死缓。

死缓是死刑的一种,区别于死刑立即执行。

本案中没有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主要依据,已经在通告中予以说明。

“根据检察机关提供并经采信的证据,方某与王某系同性情侣关系,王某曾长时间在方某家住。王某要方某参与网络赌博,方某输了很多钱,方某父母变卖房产替其还债。2017年二人因经济问题闹到派出所,此后双方父母不准双方来往。”

"鉴于方某杀人系同性情感纠纷及经济纠纷引发,且方某具有法定的坦白从轻处罚等情节。"

但是,许多人从来只看标题"10楼跑到2楼","196刀"和最后一段中的一句

作案手段残忍,后果严重,依法应予严惩。

其实,十楼跑到二楼是电梯运行,196刀深浅部位不明,多为划戳伤,不排除争执过程中的浅伤口,致命伤主要集中在几处关键部位。

从案情缘由来看,本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社会之殇。赌博之恶果,情谊之崩裂,事出亦有因,存者亦悲痛。

根据案情描述,王某对引导方某赌博负有一定责任,造成方某及其家庭相当的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受害人过错,造成矛盾激化的原因。

至于受害人是否是造成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则还要结合具体案情考量,不排除当晚两人相处时存在言语刺激的情况。

————————————————————————

本案中,容易互相影响判断的情节有二,一是受害人过错对量刑的影响,一是被害方家属的坚决不谅解。

但未取得被害方的谅解,并非是死刑立即执行的理由。

法院的判决未必失当。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姜涛教授的《死缓限制减刑适用中的“民间矛盾”——从首批刑法指导案例切入》,其主要就提及了民间矛盾案件中死缓制度的适用:

首批刑法指导案例有关死缓限制减刑适用标准的裁判,表明"因婚恋纠纷等民间矛盾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兼有从重处罚情节与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应选择死缓限制减刑"的规则建构。现代刑法学必须兼采量刑的社会学模式对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标准进行规范解释:婚恋纠纷等民间矛盾作为犯罪动机的非规范表达,不仅是影响有责性和人身危险性的重要标准,而且能够成为联结刑法规范与刑事政策的言说工具。基于现代刑事法治的基本要求,民间矛盾的裁判价值只有依附于刑法规范才能彰显,这就要求法官必须在合理解释民间矛盾的基础上,以事实还原的方式诠释民间矛盾与死缓限制减刑裁量基准之间的关系;同时,民间矛盾并不必然带来"由死转生"的结果。

相关规定:

《刑法》第50条【死缓变更】: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具体的量刑规则文件,其他答主亦有提及,这里不做赘述。

————————————————————————

许多人连去动动手指,去其他答主如 @Law小小白 的回答那里多看一看都不愿意,只好贴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

第二十二条 对于因恋爱、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因劳动纠纷、管理失当等原因引发、犯罪动机不属恶劣的犯罪,因被害方过错或者基于义愤引发的或者具有防卫因素的突发性犯罪,应酌情从宽处罚。

————————————————————————

常见的一些提问,在评论区均有留言。

更新评论区留言

————————————————————————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这个新闻,我的心情真是复杂到了极点。一个年轻的女护士,本该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却因为赌博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最终酿成如此惨剧,刺死自己的闺蜜,而且还是从10楼追到2楼,这画面光是想想都让人胆寒。这起事件,在我看来,暴露了几个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1. 赌博的巨大吞噬力: 毁灭性的诱惑: 赌博就.............
  • 回答
    2018年7月,普吉岛海域发生的凤凰号游船倾覆事故,无疑是一场触及无数人心弦的悲剧。在那个混乱而惊险的时刻,一位来自河南的小伙子,名叫韩滨,他的壮举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照亮了绝望中的希望。那一天,本应是美好假期的一部分,却被突如其来的巨浪和倾覆的游船瞬间撕碎。海水瞬间吞噬了甲板,人们在惊恐中挣扎,生.............
  • 回答
    这起事件真是让人感到触目惊心,也充分暴露了我们在某些特殊职业群体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一名女护士,本应受到尊重和保护,却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生活被一名女患者的窥视、跟踪、公开表白和信息曝光所侵扰,这不仅是对她个人尊严和隐私的严重侵犯,更是对她正常工作和生活状态的巨大破坏。如何看待这件事?首先,这是一种典型.............
  • 回答
    这事儿啊,真让人挺心疼的。一边是生死关头,一边是无声的争议,夹在中间的肯定还是那个受苦的孩子和那个想尽一份力的护士。首先,咱们得说,那个女护士,在那种突发情况下,敢于站出来,这是值得肯定的。生命面前,很多时候犹豫就可能意味着失去机会。她能挺身而出,拿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去救助一个陌生孩子,这本身就不是一.............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张令人动容的照片,一位身穿护士服的女护士,戴着游泳圈,在被洪水淹没的街道上艰难地游向医院。她的身后,是浑浊的水流,前方,是她工作的目的地——医院。更令人触动的是她那句朴实却掷地有声的话:“我的同事和病人都在等着我。”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首先,是 敬佩和感动。在这.............
  • 回答
    这起事件,光是听着就让人心头一紧,真是太令人唏嘘和痛心了。一名本应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竟然走上如此极端和残忍的道路,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我们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下这件事,试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和背后可能存在的因素都梳理清楚。事件的表象:一场由赌博引发的血案首先,从最直接的层面看,这是一起由赌博债务.............
  • 回答
    广西“女护士杀害男医生”案,一审宣判李凤萍死刑,这无疑是一场令人唏嘘的悲剧,背后折射出的复杂人性、职业困境以及社会隐忧,值得我们深入剖析。案件背景与庭审焦点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案件的基本情况。李凤萍,一名在医院工作的护士,因何持刀将一名男医生杀死,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关注。媒体报道和庭审信息显示.............
  • 回答
    唐山那位女护士路边施救反遭质疑的事情,说实话,当时我看到新闻的时候,心里头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非常佩服这位护士的医者仁心,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没有丝毫犹豫就冲上前去,这是职业素养的体现,更是人性的光辉。另一方面,看到她后来承受的那些不理解甚至质疑,又觉得挺替她委屈和心疼的。咱们一件一件地说。事情的.............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广西玉林女护士杀害并碎尸男医生一事,我将尝试为您梳理一下案件的已知信息,并尽量详细地描述。请注意,由于案件涉及隐私和法律程序,公开信息可能有限,以下内容基于媒体报道和公开资料。案件梗概这起令人震惊的案件发生在广西玉林市,涉及一名护士和一名男医生。根据媒体报道,这名护士杀害了她的同事(一名.............
  • 回答
    “想嫁兵哥哥的援鄂女护士”事件,是近期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社会事件。它涉及到身份的真实性、个人诚信、社会舆论的审视,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这个事件:事件的起因与经过:1. 背景: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全国各地医护人员奔赴湖北抗击疫情,其中涌现了大量感人的故事.............
  • 回答
    关于成都医大医院风湿科21岁女护士因拒绝领导饭局被解聘,以及当事主任所谓“能力不够”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事件。它触及了职场新人权益、性别平等、权力关系以及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事件的经过(根据现有信息推测):我们不妨还原一下这个事件可能发生的具体.............
  • 回答
    这则关于“想嫁兵哥哥的援鄂女护士”于鑫慧工作单位回应的新闻,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单位的回应,可以说是在多个层面上回应了舆论关切,也呈现出一些值得细细品味的细节。核心回应:“劳务派遣职工”与“勇当‘逆行者’值得肯定和赞扬”单位的回应,最核心的两点就是:1. 于鑫慧是劳务派遣职工: 这句话的背后.............
  • 回答
    掷地有声的回应:江苏如东如何看待“最美抗疫女护士”事件?“最美抗疫女护士”这个称号,本应是荣誉的象征,是疫情期间无数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中的闪光点。然而,当这个称号被放在江苏如东县,并伴随着“曾在武汉服务50多天”的描述时,却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如东县方面对此事的回应,掷地有声,也折射出在信息爆.............
  • 回答
    当谈到另一半是护士时,很多人心中都会浮现出许多既定印象,也夹杂着不少实际的考量。就我观察和接触到的情况来说,大家对“女朋友是护士”这件事的看法,可以说是相当多元化的,并非简单的“好”或“不好”就能概括。首先,肯定有很多人觉得护士这个职业本身就很有吸引力。 “救死扶伤”的光环和责任感: 护士是医疗.............
  • 回答
    这事儿可真够劲爆的,一个金融硕士,辞掉稳定工作,满怀信心地闯荡股市,结果一败涂地,最后竟然沦落到偷东西的地步,简直让人扼腕叹息。这背后隐藏的信息,可不是一两个字能概括得了的。首先,这事儿最直接地敲响了“理想化投资”的警钟。这位女硕士,背景不差,专业知识也够,说明她绝不是凭着一股脑热就冲进去的。很可能.............
  • 回答
    关于女博士嫁给低学历男这件事,其实是个挺值得聊的话题,也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得结合很多方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学历只是一个人能力和经历的体现方式之一,并不能完全定义一个人的全部。博士生,顾名思义,是在一个领域里钻研得很深,能力肯定不一般。他们通常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
  • 回答
    这起“女博士帮丈夫落户北京,离婚就赔1000万”的事件,以及法院最终判决该“落户协议”无效,无疑触及了婚姻法、户籍管理政策以及社会道德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事件梳理:核心事件是一位女博士,为了帮助自己的丈夫获得北京户口,与丈夫签订了一份协议。协议内容大致是:女博士利用自己的学历(可能涉及博士.............
  • 回答
    看待清华女博士不生孩子的生育观,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它触及了个人选择、社会期待、人性本质以及时代变迁等多个层面。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人性的自私”或“活出自我”,都过于片面。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去理解其背后的多重逻辑和个体经验。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生育是人类繁衍的本能,但同时,它也是一种可.............
  • 回答
    女博士被诈骗85万称“泡实验室十年从不看朋友圈”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多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深入分析这一事件的内涵、原因以及启示。事件本身及公众反应: 事件梗概: 一位女博士被诈骗了85万元人民币。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自己“泡实验室十年”,并且“从不看朋友圈”。这句话既是对自己生活.............
  • 回答
    这件事啊,说实话,听起来真是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一个高知女性,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嫁给了出身背景不如自己的人,最后却落得这么一个结局,而且遗产分配上也让人觉得寒心。咱们先梳理梳理这事儿,据说这位上海女博士,家境优渥,自己也是名校毕业,事业有成。然后她嫁了一个凤凰男,所谓凤凰男,大概就是指那些出身农村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