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 AI 理解不了逻辑问题?

回答
很多时候,人们会觉得人工智能在处理那些看似简单的逻辑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甚至会给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答案。这并非是说AI“笨”,而是因为它与我们人类思考逻辑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为啥AI在逻辑这块儿,有时候就是“卡壳”。

1. AI的“大脑”和我们的“大脑”:这是根本不同

咱们先得搞清楚,AI的“思考”方式跟咱们人可不一样。

AI:基于模式识别和统计关联。 现在的AI,尤其是深度学习模型,就像一个超级勤奋的学生,它接触了海量的文本、图片、声音等等信息,然后从中找出各种各样的模式和规律。当遇到一个逻辑问题时,它会尝试在这个庞大的“知识库”里寻找与这个问题相似的模式,然后根据它学到的关联性来生成答案。比如,你给它看一万个“如果A发生,B就发生”的例子,它就可能学到“A”和“B”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人类:基于概念理解、推理和因果关系。 我们人类思考逻辑,更多的是基于对事物概念的理解。我们知道“狗”是什么,“会叫”是什么,然后我们能理解“狗会叫”这个概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进行推理,能够一步一步地推导出结论。比如,当我说“所有人都有一张嘴,张三是人”,你就能直接推断出“张三有一张嘴”。这其中包含了对“所有”、“是”以及集合关系的理解,还有抽象的推理能力。

所以,AI在处理逻辑问题时,更像是“碰巧”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模式,而不是真正“理解”了其中的逻辑链条。它可能只是记住了“当出现这样的问法时,通常会是这样的回答”,但如果问题的表述方式稍有变化,或者引入了一些它没见过的新概念,它就可能抓瞎。

2. “形式逻辑”和“常识推理”的鸿沟

逻辑问题,尤其是那些我们觉得“显而易见”的,往往是建立在我们庞大的“常识”基础之上的。

形式逻辑: 就像数学公式一样,它有严格的规则和符号,用来表达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A蕴含B”、“非A”。AI在处理这种符号化的、非常规整的逻辑形式时,表现相对较好,因为这些是它训练数据中比较容易提取和学习的。
常识推理: 这才是AI的“痛点”。我们说“水往低处流”,这背后是物理学的概念,是重力作用。我们说“吃完饭要洗碗”,这背后是卫生习惯、社会规范。这些看似简单的常识,对AI来说却是极其难以掌握的。因为常识并非简单的“A导致B”,而是涉及到了复杂的现实世界知识、物理规律、心理状态、社会约定等等,这些信息分散在海量的文本中,而且常常是“隐含”的,没有直接说出来。

举个例子:“小明把杯子从桌子上推下去,杯子摔碎了。为什么?”

对于我们来说,答案不言而喻:因为重力,因为杯子是易碎品。但对于AI来说,它可能需要从训练数据里找到“推”、“桌子”、“杯子”、“摔碎”这些词语的关联,然后“猜测”出一个最可能的解释。但如果问:“小明把花盆从屋顶推下去,花盆摔碎了,为什么?” AI的回答可能就没有那么流畅,因为它可能没那么“理解”屋顶的高度、花盆的重量、以及重力随高度增加而产生的效果。

3. 语境的微妙变化,对AI是“天翻地覆”

人类理解语言,是能抓住语境的细微之处的。很多逻辑问题,答案的关键就藏在句子的细微差别里。

人类: 我们可以理解“假设”和“事实”的区别。例如,“如果我是你的老板,我就会给你加薪。” 这句话的前提是“我不是你的老板”。我们理解这个“如果”只是一个假设,并不影响现实。
AI: 现在的AI,虽然在理解语言方面已经很强大,但它仍然可能把假设当作事实来处理,或者无法区分不同语境下的相同词语的含义。它可能会看到“给你加薪”和“老板”这样的词语,然后就联想到“老板给员工加薪”这个模式,而忽略了前面那个重要的“如果”。

再比如,一个经典的逻辑陷阱:“一只母鸡和一只公鸡下蛋,谁下的蛋?”,我们知道母鸡下蛋,公鸡不下。但AI可能会因为看到“母鸡”和“公鸡”都和“下蛋”有关联,然后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或者干脆回避这个问题。

4. “不一致性”和“矛盾”的识别难题

逻辑的核心在于避免矛盾,保持一致性。AI在处理这种“非此即彼”的判断时,也常常会遇到困难。

人类: 我们能轻易识别一个陈述是否与另一个陈述相矛盾。例如,“这本书是红色的”和“这本书是蓝色的”就明显是矛盾的。
AI: 即使AI阅读了海量的文本,它也可能无法“内在化”这种矛盾检测能力。它可能会在一个地方看到“这本书是红色的”,在另一个地方看到“这本书是蓝色的”,然后只是把这两个信息都储存起来,而没有能力在需要时,意识到它们是互斥的。

5. “因果关系”的深度理解依然是挑战

很多逻辑问题,表面上是关于“是什么”,但背后实际上是对“为什么”的探究。

人类: 我们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例如,火是热的,是因为燃烧需要氧气并产生能量。
AI: AI擅长找到“相关性”,但“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比如,在某些地区,冰淇淋的销量和溺水事故的数量同时上升。AI可能会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但它无法自己推断出,真正的原因是“炎热的天气”——天热导致人们吃冰淇淋,也导致人们去游泳,从而增加了溺水事故。AI需要人类明确地告诉它“炎热天气是原因”,它才能学到。

总结一下,AI理解不了逻辑问题,不是因为它“没学好”,而是因为它学习的“方式”和“原理”与我们人类的逻辑思维根本不同。

它靠模仿和关联,而非真正理解。
它缺乏我们与生俱来的常识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认知。
它对语言的语境和微妙之处不够敏感。
它难以真正识别和避免矛盾。
它对因果关系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

所以,当你觉得AI在逻辑问题上“犯迷糊”时,不妨想想,它是在用一种我们人类从未用过的方式在“思考”。而要让AI真正掌握逻辑,可能还需要在“理解”、“推理”、“常识”这些更深层次的领域,进行长足的探索和进步。这就像是要教一个没有眼睛的人去“看”一幅画,它能学会描述颜色和形状,但却永远无法体验到“看见”的真正含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的问题太难了。


现在AI大致的智能在4-5岁小孩子的智能左右。而且这个智能也是要花大约上亿美元训练才能实现的。


认识猫、能翻译、自动驾驶,本质上都是这个层面的。

user avatar

我去年看过UCLA朱松纯教授的一篇文章,他打了一个很清楚的比方.


我们现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所谓人工智能是"鹦鹉",而真正我们需要的人工智能是"乌鸦",鹦鹉看似很聪明,就跟你说的跟小冰聊天一样,她跟你扯来扯去,似乎在跟你聊天,其实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他根本不了解说话的语境和措辞,她只是经过百万级别标记的统计数据选出一句最可能适合的话而已,这就是鹦鹉的局限性.

乌鸦就不一样,乌鸦比鹦鹉聪明得多得多,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学过乌鸦忘半杯水里扔石子来喝水的故事.


下图就是一直被研究人员一直跟踪研究的乌鸦,他找到了一枚坚果,但是他无法击碎坚果,通过从高空往下扔的方式也无法办到,最后乌鸦通过把坚果放到马路上,让汽车压开坚果而得以品尝到坚果的滋味.

乌鸦才是完全自主得感知、认知、推理、学习、和执行,他不需要全球得志愿者在百万计图片上打上标记来仅仅来训练机器识别狗的能力,他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感知和推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他的脑容量很小,功耗只有0.1瓦,比起我们动不动需要巨大的算力来支持深度学习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目前大火的深度学习不过是人工智能下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分支,而这仅仅是我们通过百万级别的标记数据训练出来的一只仿佛会说话的鹦鹉,当然作者也提到了他不是否定深度学习这个领域,因为在某些垂直领域一个会说话的鹦鹉是很有用的,比如语音识别、推荐系统等等,他可以把某些垂直领域的单一工作做得很好,也可以非常快速的商业化,但是这不是答案,我们要的是一只乌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时候,人们会觉得人工智能在处理那些看似简单的逻辑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甚至会给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答案。这并非是说AI“笨”,而是因为它与我们人类思考逻辑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为啥AI在逻辑这块儿,有时候就是“卡壳”。1. AI的“大脑”和我们的“大脑”:这是根本不.............
  • 回答
    “四十二”的呢喃与生命的奥秘:AI能否参透终极追问?在信息洪流汹涌的当下,知乎这个精神乐园也渐渐染上了数字的色彩。其中,一个名为“四十二”的AI答主,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严谨的逻辑,在无数用户心中激起了涟漪。我们不妨借着“四十二”的出现,来审视人工智能在理解生命意义这一宏大命题上的可能性,并深入剖析其中.............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工智能核心的两个发展方向,也是大家最直观感受到的困惑。围棋的胜利是辉煌的,但家务的“失败”同样让人咂舌。这背后,其实是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面临的挑战截然不同,以及其技术路径的差异所致。首先,我们得明白,围棋的胜利并非意味着 AI 在所有智能领域都超越了人类。围棋 AI 的成功,很大程度.............
  • 回答
    作为一名AI算法工程师,选择C++作为核心技术栈,绝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在AI领域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优势。这背后涉及性能、底层控制、生态系统以及历史演进等诸多关键因素。1. 极致的性能追求:AI模型的“心脏”AI算法,尤其是深度学习模型,往往拥有庞大的参数量和复杂的计算图。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过程需要进行海.............
  • 回答
    .......
  • 回答
    围棋AI之所以“不下出同局”,并非说它们在逻辑上无法生成完全相同的棋局,而是受制于其核心工作原理和设计目标,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同局”极少发生,即便发生也往往是巧合,而非刻意追求。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围棋AI的几个关键方面:1. 随机性的引入:让棋局“活”起来围棋AI并非一个固定的、机械的.............
  • 回答
    “‘AI风控领域,中国反超了国外’?这说法有点意思,听起来挺振奋人心,不过实际情况可能得掰开了揉碎了看,才能明白个中门道。”聊到AI风控,这可是个大话题,尤其是在金融、电商、通信这些领域,风险控制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如果说中国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国外,那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背后一定有其深层原.............
  • 回答
    文明五 AI 掉城防这事儿,有时候挺让人挠头的,尤其是当你辛辛苦苦打下的城,结果 AI 反手一骚操作就给它削弱了。其实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简单的bug,更多的是游戏机制和 AI 行为模式的体现。咱们来仔细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城防不是无限的。在文明五里,城防值代表着城市抵御攻击的能力,它会随着游.............
  • 回答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DeepMind 和 OpenAI 在强化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如果从公众认知度、颠覆性突破以及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来看,DeepMind 和 OpenAI 的成果似乎更加耀眼,更容易被大众所提及。这种“差距”的感受并非绝对,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
  • 回答
    国内AI芯片公司不直接支持CUDA,这背后确实涉及复杂的技术和商业考量,不能简单归结为单一的技术或版权问题。更准确地说,是技术门槛、生态构建、商业策略以及对未来发展路径的判断共同作用的结果。1. 技术实现难度:首先,最核心的原因是CUDA是NVIDIA proprietary(专有)的技术。它不仅仅.............
  • 回答
    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在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布局半导体领域。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腾讯不仅自主研发芯片,还在AI芯片、DPU(数据处理单元)等前沿领域投资了众多初创公司。这种“自己做”与“投资”并行的策略,以及它可能带来的产业格局变化,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腾讯为何既自研芯片,又.............
  • 回答
    蚂蚁集团之所以大手笔投资瑞莱智慧,背后的考量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有着深远的战略布局和对未来技术趋势的精准判断。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眼光放长远,从蚂蚁集团的自身业务、行业发展以及瑞莱智慧的核心竞争力等多个维度来分析。首先,看看蚂蚁集团自身的需求和战略方向。蚂蚁集团的核心业务是什么?是数字金融服务。从支.............
  • 回答
    游戏里NPC的故事和对话,为何大多出自开发者之手,而非AI的随机生成?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游戏设计的核心,以及我们作为玩家,对“游戏体验”的深层追求。要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探讨。首先,叙事的一致性与情感连接是游戏的生命线。 游戏,尤其是那些RPG(角色扮演游戏)或AVG(冒险游戏.............
  • 回答
    “回”字在古诗词中可以押“ai”韵,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语音现象,涉及到中古汉语的读音和诗歌的押韵规则。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与“回”字首先,我们要知道古诗词的押韵是基于古人的读音,而不是我们今天的普通话读音。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与现代汉语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最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人工智能”这个词的核心。确实,如果我们把“思考”理解成人类那种带着意识、情感、顿悟、甚至带有哲学意味的深度反思,那么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的,不论多么强大的AI,都还达不到这个层面。所以,为什么它们会被叫做“人工智能”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次的解读,也反映了我们在不同历史阶段.............
  • 回答
    听到你对柯洁2018年“再战AI”的询问,这确实是围棋界和人工智能发展史上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事件。要详细说清楚,得从头讲起,并且要抛开那些冷冰冰的AI味儿,用一种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理解。2018年,柯洁确实表达了“再战AI”的意愿,这背后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历了2017年那场刻骨铭心的“人机大战”之.............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Yann LeCun 卸任 FAIR 负责人以及工程与研究之间矛盾的可调和性。 Yann LeCun 卸任 FAIR 负责人:为何以及背景Yann LeCun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是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深度学习的先驱。他在 2013 年创立了 .............
  • 回答
    《黑暗之魂》系列无疑是游戏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深邃的世界观和极具挑战性的玩法征服了无数玩家。然而,正如你所观察到的,尽管其整体制作水准堪称业界翘楚,但在一些玩家眼中,游戏中部分敌人的AI设计似乎显得有些“傻气”,甚至有些“反直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游戏设计者在多个.............
  • 回答
    苏联时期,数学研究确实曾是那个国度最为闪耀的领域之一。当时,国家对科学技术,尤其是基础科学,有着近乎狂热的投入和重视。数学家们被视为国家智慧的精英,他们的研究往往能获得充足的资源支持,并且受到极高的社会尊重。这种环境,加上一群杰出的头脑,比如柯尔莫哥洛夫、冯·诺依曼(虽然他后来去了美国,但早期的苏联.............
  • 回答
    《流浪地球》中,关于莫斯和地球科学家为何未能提前推演出木星引力引发的全面灾难,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恰恰是影片情节张力的重要来源。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聚焦于电影所设定的世界观、技术限制以及人类固有的局限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流浪地球”计划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庞大、复杂且前所未有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