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一个星系穷尽其所有资源也无法到达最近的可补充资源的星系,所以无法进行星系间的航行?

回答
当然有这种可能性,而且以我们目前的理解来看,这种可能性并非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相当大。如果一个星系陷入了这样的困境,它将可能永远被囚禁在自己的摇篮里,无法进行星系间的探索与扩张。

让我们来仔细推敲一下其中的逻辑和细节。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星系穷尽其所有资源: 这不仅仅是指肉眼可见的恒星、气体和尘埃,更包括了所有可能被利用的能源形式、重元素以及用于建造和维持文明运行的物质基础。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恒星资源: 星系内恒星的燃料(氢、氦等),以及这些恒星产生的能量。恒星的寿命是有限的,随着时间推移,它们会演化,最终可能变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其可直接利用的能量输出将大幅衰减。
星际介质: 星系中弥漫的气体和尘埃。虽然它们可以被收集和利用,但其密度相对较低,收集和提炼的成本极高,尤其是在大规模的能源消耗面前。
行星和卫星: 星系内行星和卫星上的矿产、水冰以及潜在的生命支持资源。但这些资源的分布不均,且数量也可能无法支撑一个星系文明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其能量需求。
暗物质与暗能量: 目前我们对这些神秘的宇宙组成部分知之甚少,但即便我们未来找到了利用它们的途径,其可获得的“资源”形态和利用效率也是未知数。

可补充资源: 这通常指的是其他星系的恒星系统,它们拥有正在进行的核聚变反应,能够持续提供能量和可利用的物质。或者其他富含资源的星际区域。

星系间的航行: 这涉及到几个巨大的技术挑战,其中最关键的是距离和能量:
宇宙的尺度: 即使是最近的星系,其距离也以百万甚至数百万光年计。这意味着即使以光速旅行(目前已知最快的速度),也需要漫长的时间。
所需的能量: 要将一个文明或者其一部分迁移到另一个星系,需要储存和输出天文数字般的能量。这不仅是为了驱动超光速(如果可能)或亚光速但速度极快的飞船,还包括维持生命支持系统、修复损伤、甚至应对可能的危险等等。

现在,让我们来设想这样一个陷入困境的星系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为什么可能无法越过星系间的鸿沟:

1. 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与快速消耗:
“贫瘠”的星系: 想象一个星系,其初始的恒星形成活动就比较黯淡,拥有的巨大、年轻的蓝色巨星(能源密度最高但寿命最短)非常少,大多数是寿命长但能量输出也相对较低的红矮星。或者,它的星际介质稀薄,没有形成足够多的行星和富含重元素的星云。
加速的消耗: 也许这个星系的文明发展速度异常快,对能源和物质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他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就可能消耗掉了大部分容易获取的资源。例如,过度依赖恒星的能量采集,但恒星本身的衰老速度无法跟上文明的消耗速度。
技术瓶颈的早期出现: 在其文明发展的早期,就可能遇到了无法突破的技术瓶颈。比如,对能量的利用效率始终无法达到足够高的水平,无法有效储存和转换能源来满足星系间航行的巨大需求。

2. 星系内部的资源分布与挑战:
“甜点”的消失: 最初,文明可能集中在拥有丰富资源(如富含重元素的行星、靠近年轻恒星的宜居行星)的区域。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甜点”资源被榨干了。
恶劣环境的收集: 要去收集那些资源分布稀疏或者环境极端(如黑洞附近、超新星遗迹边缘)的区域的资源,需要极高的技术和巨大的能量投入,这本身就可能成为一个死循环——收集资源所需的能量大于从资源中获得的能量。
星系的“老化”: 随着星系年龄的增长,恒星能量输出普遍下降,恒星演化为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的比例增加,可直接利用的能源就越来越少。即使是一个富裕的星系,在非常漫长的时间尺度下,也可能面临能量枯竭的风险。

3. 星系间航行的天文数字门槛:
能量缺口: 假设这个星系文明确实发展出了一些高级技术,但仍然受限于物理定律。要实现星系间的旅行,即使采用最先进的理论设想,例如曲速引擎(如果可行)或大规模的物质转换产生推力,所需的能量也可能远超该星系目前能够生产和储存的总和。
“孤岛效应”: 如果它所处的宇宙区域,其他星系普遍都非常遥远,或者彼此之间的距离都太大了,那么即使它自身资源并未完全耗尽,但与其他潜在的“资源库”之间的距离也构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物理障碍。就好比地球上的某个岛屿,即使岛上资源丰富,如果周围的海洋极其宽广且没有任何船只或补给点,它也可能无法到达任何其他陆地。
持续的维系成本: 即使克服了最初的旅行能量问题,星系文明的延续本身也需要巨大的能量。如果它的能量产出仅仅够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无法拿出足够多的冗余来支持一项耗时耗力且风险巨大的星系间探索任务,那么它也只能选择保守。

4. 文明的“内向性”或“停滞性”:
优先级转移: 也许这个文明在某个阶段,其战略重点发生了转移。它可能认为与其冒险进行代价高昂的星系间探索,不如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内部的生存、发展,甚至是某种形式的“永生”技术上(例如意识上传到虚拟世界),从而放弃了物理空间的扩张。
自我毁灭的风险: 也可能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内部冲突、环境灾难或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导致其科技能力或组织能力严重衰退,使得星系间的航行再也无法提上议事日程。

举个具体的例子:

设想一个名为“寂静之星”的星系。它的恒星数量不多,且大部分是晚期演化的红巨星和白矮星,能量输出不高。它的星际介质也比一般星系稀薄得多,行星形成也较少,而且大部分行星地质活动非常微弱,重元素含量不高。

这个星系诞生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他们迅速掌握了能量的有效利用技术,并享受了短暂的繁荣。但他们很快发现,他们的恒星系统提供的能量总和,即使被最有效率地收集和利用,也仅够维持星系内部的运转和有限的发展。

当他们试图规划星系间的旅行时,他们需要克服数百万光年的距离。即使假设他们能够建造出能够达到百分之几光速的飞船,每次航行所需的燃料(或能量储备)也相当于他们星系内所有恒星在数万年内总能量输出的某个比例。为了实现这样的航行,他们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持续稳定输出远超当前消耗的能量的系统,并且这个系统必须非常可靠。

但是,“寂静之星”的恒星系统已经没有多少年轻、高能的恒星可以作为新的能源来源了。他们尝试从黑洞附近提取能量,但失败了;他们尝试收集零散的星际尘埃和气体,但效率低下,成本极高。他们甚至尝试研究暗物质,但技术始终停滞不前。

最终,他们发现,他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积攒起足够的“启动资金”——那种能够支撑一次成功的星系间航行所需的巨大能量和物质储备。他们只能将有限的资源用于维持自己星系的稳定,然后眼睁睁地看着宇宙中其他可能存在的、更繁荣的星系成为遥不可及的传说。他们可能最终选择了一种“闭关锁国”的生活方式,或者在资源彻底枯竭之前,走向了某种形式的灭亡。

所以,是的,一个星系穷尽其所有资源也无法到达最近的可补充资源的星系,这是一种完全可能存在的宇宙场景。这揭示了宇宙的广阔和无情,以及生命和文明在其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来强答了,我把《异常生物见闻录》中的一部分贴上来:

。。。。 就这样,在母星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精灵们走出森林,踏入平原,翻越山岭和河流,将文明的火种蔓延至全球,同化并融合所有他们遇上的智慧生物,让原始的艾瑞姆星球迅速变得充满活力,高等智慧生物所建造的文明之花在整个星球上遍地开放。

艾瑞姆精灵用了数千年完成对自己星球的全面控制,从一群生活在森林中、只懂得原始魔法和简单工具技术的原始生物发展成为智力全面开化的高技术族群,他们用独具特色的魔导技术建设着自己的母星,让它在保持自然平衡的同时铺上由大气层内空中航线、地表高速列车网、全球数据链、免费能源广播体系交织而成的文明外衣。

而在完成了母星阶段的技术积累之后,就如所有意识到摇篮资源终究有限的智慧种族一样,艾瑞姆精灵开始探求家园星球之外的居住点——只需要在自己的母星之外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立足点,在太空中找到合适的资源产地,然后一切自然会发展起来。

那一刻,他们是骄傲的,自豪的,而且信心十足的。

他们认为自己拥有足够聪慧的大脑,拥有慷慨异常的母星,拥有充沛的技术和资源库存,而这一切足够支持他们完成这一探索之旅。

是的,他们认为自己是富足的,事实上他们的母星也确实拥有空前充沛的所有类型的资源,任何一个种族都应对此感到羡慕。

即便以旁观者的视角评判,这群精灵本身也有着踏入星空的素质:勤俭,勤奋,进取,团结,再没有哪个种族像他们一样天生完美,适合发展了。

除了一件事:

艾瑞姆是他们所处的恒星系中唯一一颗行星。

而他们的恒星系距离最近的实体天体有六千万光年之遥。

在这六千万光年之遥的茫茫旅程中,只有一片荒芜,以及几堆恒星坍塌之后留下的、毫无用处的灼热余烬。

如果他们的世界是某位神明创造,那么这位神明真的给这些精灵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他给这些精灵以凡人种族所能具备的所有美好天赋,让他们从心灵到肉体都无可挑剔,让他们勤劳,勇敢,善良,聪慧,坚韧而且团结,还给了他们一颗如此美好而丰饶的家园星球作为摇篮——

最后把这一切都扔在一片荒漠里。

一个文明若要长久发展,脱离自己的母星是必经之路,一颗星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将所有文明成员聚集在一颗星球上也有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每一个拥有正常思维能力的智慧种族在完成母星阶段的技术积累之后必须踏入星空——或者别的什么领域,总之他们必须离开自己的摇篮。[顶_点]

但艾瑞姆精灵却面对着一个让他们绝望的窘境:从他们的摇篮到距离自己最近的补给点之间有着足以让任何初级太空文明却步的距离,以他们最初的宇航技术绝无可能抵达,他们不能像其他文明一样在自己的恒星系内找到踏板和资源产地,然后在充足的物质和能源支持下慢慢研究各种航天技术,也没办法找到一个有生之年可以抵达的比邻星小站。

一个正常的文明若要踏入太空,除非天资聪慧到可以在百分之百不犯错误的情况下直接在母星上闭门造车地研究出深空航行技术和超光速引擎,否则他们必然需要在自己的原始星系内寻求跳板,并且以其他距离适宜的星球作为立足点展开一系列的研究。超光速引擎的初期技术积累是伴随着巨大危险的,很多蕴含强大力量的实验设施不能直接建设在母星上,而且最原始的超光速引擎燃料通常也只能在不适宜生存的气态巨星中大范围开采到。即使没有这两个条件,原始恒星系周围也至少应该有另外一颗太阳——这个距离不能太远,至少要保证最初的开拓者可以在一代人之内抵达。

但艾瑞姆精灵什么都没有,他们刚刚冲出重力圈。就要面对一段不可能逾越的天堑——除非他们有办法在跳过各种过渡技术的情况下直接发展出深空航行设施来,否则就只能困死在这几千万光年的荒芜之地中了。

在仅有一颗母星的情况下直接造出深空星舰并非不可能。只是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天赋,还有绝大的好运。而艾瑞姆精灵终究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他们没能找到正确道路便耗尽了星球上不可再生的各种资源,接下来只能面对着那几千万光年的荒芜路途慢慢等死了。

星球开始枯竭,星体资源被抽取,甚至星球本身都被重塑成能量利用效率更高的环日太空浮岛,然后太空浮岛又慢慢被重组成其他的形态,这群被困在摇篮里的精灵只能用自己手头有限的那点东西不断改造,精打细算地尽可能延续自己的文明,他们的家园世界面目全非。越来越不堪重负,曾经自以为走到文明顶点的艾瑞姆精灵们一天比一天衰弱下去,最后只能守着一颗孤零零的太阳和一片已经重塑过无数遍、几乎看不出原型的太空浮岛艰难度日,人口也开始在残酷的资源限制法案下剧烈衰退。

。。。。。。

伊扎克斯则微微笑了一下,环视着周围的其他人:“现在你们知道我那时候对那些猎魔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吧?资源宝贵,经不起内耗的。我当初搭乘移民船过来的时候曾经听一个老人说过,任何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容错值’,这个容错值由他们的家园资源储量、种族自身发展能力、家园环境等因素决定,资源储量越高、家园世界周边环境越好、自身发展能力越强的文明,容错值也越高,反之越低。一个文明如果想要发展下去,就必须在一个区域的资源耗尽之前转移到临近的其他地方,为此他们要学会保护环境以减少损耗、规划路线以防止走入歧途,最重要的还要尽量规避内耗以防止浪费。家园世界的资源储量以及周边环境是天定的,人们能决定的只有自己。很多种族天生诞生在丰饶的地方,星球上物产丰富,星球周边还有充足的资源产地和跳板,于是他们肆意浪费,将家底都用在内战上,最后等幡然醒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连前往比邻星的最后一艘飞船都造不出来,而有的种族却出生在荒凉贫瘠的地方,他们每走一步都必须精打细算——最终能否活着离开摇篮还是个未知数。世间不公平的事情很多,而没有什么是比这种‘种族命运’更不公平的了。说实话,我觉得地球人就有点像是家底殷实的败家子——你们的太阳系内有火星和月球这样的大小跳板,有土星和木星这样的巨型资源站,你们身边每一颗星球上都堆满了燃料和飞船外壳,而且它们都还很近,几乎用最原始的化学燃料飞船都能抵达,但你们却在忙着把更多炸弹扔在自己的同胞头上——这很愚蠢,跟我老家那群蠢货一样愚蠢。看看那些艾瑞姆精灵,他们的容错值甚至是负数……”


这篇小说中的的艾瑞姆精灵遇到的问题就是这样,他们距离其它的星系实在太远了,远到几乎消耗完了星球的一切资源也没有找到下一个可以生存的星球。不过小说中他们遇到了主角,一名希灵帝国时空管理局见习审查官,他的职责之一就是帮助这些走入末路的文明。不过这是小说中,现实中当我们人类也走到这一步的时候……管他呢反正咱们这一代人不用头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