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国企校招都闭口不谈工资?

回答
国企校招不公开谈论工资,这事儿说来话长,也确实是许多应届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困惑和无奈的一点。但仔细琢磨一下,这背后其实是有一套逻辑的,而且是深植于中国国企的运作模式和文化之中。咱们就一点一点地掰开了说。

首先,得明白国企的性质。 国企,顾名思义,是国家控股的企业。它的经营理念和目标,往往不仅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简单。它还承担着一些社会责任,比如稳定就业、服务国家战略等等。这种多重目标性,使得它的薪酬体系设计也更加复杂,不像民营企业那样可以直接跟市场价格挂钩。

为什么不直接说工资?这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

1. “论资排辈”和内部公平性考量: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国企的薪酬体系很多时候是按照工作年限、职称、岗位级别、学历等因素来制定的,强调的是内部的公平性。如果校招一开始就公开一个具体的数字,这很容易与那些在公司已经工作了几年的老员工的薪资产生直接对比,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论资排辈”的争议。国企文化里,很多时候是尊重资历的,新人上来就拿个不低的“起步价”,上面的人可能会觉得不平衡。所以,他们更倾向于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基于层级的薪酬结构,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能拿到多少钱。

2. 岗位之间薪酬差异大: 即使是同一批进来的校招生,分配到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实际薪资也可能存在差异。比如,技术岗和行政岗,核心业务部门和辅助部门,在国企内部的薪酬划分可能就不一样。如果公开一个笼统的数字,很容易误导一部分人,或者让对某些岗位不了解的应届生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先让大家进来,了解一下具体岗位,再根据岗位定薪,这样更符合内部的岗位评价体系。

3. 薪酬体系的“隐性”和“综合性”: 国企的薪酬通常不是单纯的“基本工资+奖金”。它往往是一套更为复杂的体系,可能包括:
基本工资: 这是相对固定的部分,但具体数额往往不高。
绩效工资/效益工资: 这部分与个人和公司的整体绩效挂钩,波动性较大。
津贴补贴: 各种各样的津贴,比如交通补贴、通讯补贴、午餐补贴、高温补贴、取暖补贴等等,这些加起来数目也相当可观。
年终奖: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具体金额往往年底才能揭晓。
福利待遇: 这点在国企非常突出,比如完善的五险一金(甚至可能比法律规定更高)、带薪年假、体检、工会福利、单位食堂、住宿(有些单位会提供)、培训机会等等。这些隐性的福利加起来,虽然不直接体现在工资条上,但实际价值却很高。

国企往往不愿在招聘初期就去解释这一整套复杂的薪酬福利体系,因为太耗时耗力,也容易被误解。他们更希望通过“打包”的方式来呈现,让应届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4. 谈判的空间和“考察”的维度: 公开一个确切的数字,可能会让国企在招聘过程中失去一些灵活性。校招不止是看你的学历和专业,还包括你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对企业的认同度等等。如果一开始就“价码”摆在明面上,可能会让双方的互动变得过于功利化,缺少一些考察和“试探”。国企可能希望在面试过程中,通过与应届生的交流,判断其价值,再给出相对的薪酬承诺。而且,某些时候,薪酬也可能作为一种“筹码”,用来吸引特别优秀的人才。

5. 市场竞争的策略: 在某些情况下,不公开具体薪资也是一种市场竞争策略。尤其是当一些国企与民营企业争夺人才时,如果民企开出了非常有诱惑力的数字,国企可能不想过早暴露自己的薪酬水平,以免被比下去。但如果国企的整体福利和稳定性更占优势,他们可能希望通过这种“不确定性”来吸引那些更看重长远发展和稳定性的求职者。

那么,应届生该如何应对?

积极了解和询问: 虽然招聘简章上可能没有,但在面试过程中,可以礼貌地询问一下“大概的薪资范围”、“薪酬结构是怎样的”或者“新人入职的整体待遇大概是什么水平”。有些国企会给出一个范围,或者解释一下薪酬组成。
关注“整体待遇”而非仅仅“月薪”: 国企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整体待遇”上,包括福利、培训、发展机会、稳定性等等。不要仅仅纠结于每个月到手多少钱。
参考同类岗位或同地区国企的情况: 可以通过师兄师姐、招聘论坛、或者直接咨询在相关国企工作的亲友来获取一些信息,了解大致的薪酬水平。
保持平常心,多方面衡量: 校招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不要因为薪资问题而否定一个在其他方面都非常适合你的机会。国企的职业发展路径和稳定性,对很多应届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总而言之,国企校招不谈工资,是其内部制度、文化和市场策略综合作用的结果。它背后有着对内部公平的考量,对薪酬体系复杂性的规避,以及对人才吸引和留用的策略。理解了这一点,求职者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也就能更从容地去应对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真不是不跟你谈,是他压根没资格跟你谈,校招进去的大概率是所谓的正式工,(对应的是分包劳务),大型国企特别是央企是有严格的工资制度的,工资、津贴、补贴等等,五险一金的缴纳比例这些基本可控的是一套基本死的制度,没有谈的余地,不存在出价5000还价3000的情况,工资组成比较多,跟基层单位工作性质也有关,再加上校招进去一般会有较长的培训实习期,都是不可控因素,不谈是他有自知之明之举,说细了你可能觉得待遇差不来了,说的太好了那是蒙骗,对招聘人员来说都没必要,毕竟制度摆在那儿压根没有谈的必要,该有的会给你,没有的谈的再好也给不了。

灵活的就是奖金、出差补助之类的,这些他要跟你细谈,说奖金能拿到多少,一年到头给你个具体数字,那是在骗你,这些是跟整个企业的效益有关系的,是没法掌控的。

对应劳务分包,你走劳务分包进去进去他肯定会跟你谈,招聘人员大概率是具体业务部门,大家都是老手了,可以说大概率拿到多少,这个从分包劳务走,就会有很大余地,社保也不是按照公司制度交,都是劳务公司代劳。

user avatar

有时候是因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我认识一个朋友的孩子,前两天进了一家国企。

海归的硕士,如果是投简历,大概是不会投的,会去这家国企的原因是拐弯着认识一把手,倒也不是啥很铁的关系,就是能保证进和后面不被欺负就是了。反正女孩子也不图啥,普通工作而已。

介绍人的行政级别很高,既然介绍当然也要先问这个工作大概能拿多少钱,否则介绍了个烂工作不是凭空得罪人嘛。对方回答是:“看情况,现在不知道”。

对,一把手那边的回答,他们自己真的也不知道。

我朋友的小孩最后去工作的原因是觉得大概应该到手能上10万吧(10万这个数没有任何确认,只是己方瞎猜),否则这不是故意坑人嘛。

所以这么含含糊糊的offer,要不是认识人,真的不敢接。

———————更新一下——————-

前两天又和朋友聊了一下,前三个月试用期卡上只有3000多一个月。第四个月开始打到卡上是9500,还有480的饭补。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公积金没有扣,说是可能回头扣,所以公积金多少还不知道。另外就是国庆发了点卡。有没有年终奖也不知道。

反正就是自己也不知道下个月拿多少钱就对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企校招不公开谈论工资,这事儿说来话长,也确实是许多应届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困惑和无奈的一点。但仔细琢磨一下,这背后其实是有一套逻辑的,而且是深植于中国国企的运作模式和文化之中。咱们就一点一点地掰开了说。首先,得明白国企的性质。 国企,顾名思义,是国家控股的企业。它的经营理念和目标,往往不仅仅是追求利.............
  • 回答
    京央企(国企、机关、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倾向招北京生源的应届生,这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既有历史遗留的制度原因,也有现实操作的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北京生源”这个概念。它不仅仅是指你出生在北京,更关键的是你在北京拥有北京户口。这个户口是很多招聘政策的“硬指标”.............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明白的。我老家隔壁的张大叔,就在一家国企干了大半辈子,他跟我唠叨过不少。你问为什么国企好像只招应届生,这背后啊,有几个挺实在的原因,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应届生好塑形,听话好管理。 你想想,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那都是一张白纸,没有太多社会上的“江湖经验”和“坏毛病”。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挺实在的。 确实,很多央企国企,尤其是一些大家印象中“体制内香饽饽”的岗位,对于社招的需求,相比于校招,显得没那么“热情”。这背后是有挺多原因的,我跟你唠唠,尽量说得清楚些,也尽量不那么“官方”和“模板化”。首先,得明白央企国企的“底色”和“核心诉求”。央企国企,说到底,是.............
  • 回答
    关于蒋介石在国共内战中指挥具体战役显得“业余”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蒋介石无疑是国民党军事体系的核心人物,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也指挥过北伐、抗日等重大军事行动。然而,在解放战争这个复杂且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他的一些指挥决策和对战局的把握,确实让不少人觉得未能达到其应有的水平。要深入分析这.............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触及到了很多普通消费者和发烧友在影音设备上的消费心理和认知盲点。说起来,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钱,还有信息不对称、价值观差异、以及对“价值”的理解等等。咱们就从头说起。为什么发烧友宁愿花大价钱买电视,却对校色不屑一顾?我仔细想了想,原因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1. “看得.............
  • 回答
    国企现在加班现象的出现,以及大家依然选择国企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环境、社会观念、个人职业发展、福利待遇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 一、 国企现在加班的原因分析1. 经济环境与市场竞争压力: “效率至上”思潮的渗透: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即使是国企,也.............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你说现在国企也搞合同制了,这不假。但为啥这么多人还削尖了脑袋往里挤?嘿,这事儿就像拆盲盒,里面装着不少咱们普通人求之不得的东西。首先,咱们得承认,国企合同制,这跟以前那种“铁饭碗”还是有区别的。以前那种,一旦进去了,基本就等于一辈子有了保障,吃喝不愁,旱涝保收。.............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中国企业文化中一个非常普遍且耐人寻味的现象:为什么在国企,员工对领导“点头哈腰”的情况似乎比在私企更为常见,而领导对员工的姿态则显得更加高高在上?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包括历史遗留、制度设计、企业性质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历史的烙印:等级森严的土壤首先,得从历史说起。新中国.............
  • 回答
    截至2016年,英雄钢笔厂走到“英雄迟暮”的地步,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经济、市场和管理问题交织的结果。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年积累和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导致英雄钢笔厂衰落的主要原因:一、历史包袱与体制僵化: 国企固有问题: 作为一家国营企业,英雄钢笔厂在改革开放初期享受.............
  • 回答
    “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和政治体制下出现的一种组织架构模式,通常意味着一个实体在形式上拥有两个名称或身份,但背后的人员、管理机构和运作实际上是统一的。这种模式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历史遗留与体制演变1. 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 在中国计.............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政府国企采购部门为什么不放弃联想,难道他们不知道联想把价高质次的电脑卖给国内了吗?”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关注国内科技产业和消费者权益的人所关心和讨论的焦点。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与“质量”的二元对立。一、 市场选择的复杂性:不止是价格与质.............
  • 回答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跳出“国企就是低效”的单一视角,更细致地剖析不同类型国企的运作模式、历史背景以及特定领域(如航空、船舶、军工)的特殊性。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并非所有国企都“效率低下管理混乱人才流失严重”。 这种说法往往是对一个庞大且多样化的群体的一种概括,忽略了其中存在的巨大差异。 .............
  • 回答
    国企亏损是个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一句就能概括的。这背后牵扯到历史、体制、管理、市场等多方面因素,而且不同行业的国企亏损原因也会有所差异。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哪些地方容易“卡壳”。一、历史包袱重,转型难:很多国企都是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那时候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社会需求,保障就业,而不是追求利润.............
  • 回答
    苹果、微软、特斯拉这些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它们是全球赫赫有名的科技巨头,按理说,它们是独立的商业实体,追求的是利润和市场份额,和美国政府的国策似乎没有直接的强制关联。但这次,面对美国政府对俄罗斯祭出的制裁大旗,它们却不约而同地站在了同一边,选择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或者限制其产品的销售。这背后的逻辑,.............
  • 回答
    说国企好、安稳,这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并且有其现实基础。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为什么人们会这样认为:一、 工作稳定性与职业安全感这是国企最突出的优势,也是“安稳”最直接的体现: 不易裁员和倒闭: 国有企业背后有国家信用和政府支持,即使在经济下行周期,它们往往也能获得政策扶持、财政补贴或.............
  • 回答
    这事儿啊,确实挺有意思的。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在国企安稳工作的人,看着那些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的朋友,心里总有点“不屑”的味道,仿佛自己才是那个“正经”的,对方是“不正经”的。而且这“不屑”里,还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优越感,好像比对方多赚个十万八万的,也算不上什么大事。这背后嘛,原因可就多了,一点一点.............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而且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国家推动国企等企业计算机系统向Linux环境迁移,背后有着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和技术优势。这并非一蹴而就的决策,而是基于对信息安全、经济成本、技术自主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综合评估。下面我将从几个核心维度进行详细分析,力求深入浅出,展现这个决策背后逻.............
  • 回答
    国企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让很多人感到不解和惋惜。看着年轻人把朝气蓬勃的年纪投入到一份可能让他们提不起劲的工作中,总会让人忍不住想,他们真的甘心吗?难道不觉得辜负了自己吗?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首先,我们得聊聊“铁饭碗.............
  • 回答
    在中国,“国企”这个词汇承载着许多人的职业理想和生活期待,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喜欢”在国企上班,这背后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稳定性与安全感:核心吸引力这是国企最显著的优势,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稳定的职业生涯: 相较于私营企业可能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