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政府国企采购部门不放弃联想,他们不知道联想把价高质次的电脑卖给国内了吗?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政府国企采购部门为什么不放弃联想,难道他们不知道联想把价高质次的电脑卖给国内了吗?”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关注国内科技产业和消费者权益的人所关心和讨论的焦点。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与“质量”的二元对立。

一、 市场选择的复杂性:不止是价格与质量的比拼

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政府采购和国企采购市场等同于普通消费市场。在这些大型机构的采购决策中,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甚至可以说是复杂交织的。

价格并非唯一决定因素: 尽管价格是重要考量,但它不是全部。在政府采购中,除了产品本身的价格,还需要考虑整体的生命周期成本,包括售后服务、维修支持、配件供应的便利性、培训成本等等。如果一个品牌能提供更完善、更及时的服务网络,即使初期价格稍高,也可能因为降低了长期运营成本而被选择。
品牌惯性与历史合作: 长期以来,联想在中国政府采购和国企市场占据了很高的份额。这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会形成一种品牌惯性。采购部门可能已经习惯了与联想的合作模式、沟通渠道和供应流程。更换供应商意味着要重新建立这些关系,进行新的资质审核,甚至可能涉及到政策法规的调整。
技术标准与兼容性: 许多政府和国企的IT系统并非孤立运行,而是需要与现有的大量设备、软件以及网络环境高度兼容。联想作为中国本土企业,其产品在设计和兼容性上可能更符合国内的IT生态系统和标准。更换品牌可能需要对整个IT架构进行较大的调整,这其中的成本和风险也是巨大的。
供应商资质与信誉: 大型采购项目通常有严格的供应商资质审核。联想作为一家在中国经营多年的大型企业,其在资质、信誉、企业规模、资金实力等方面,往往比一些新兴的小型厂商更有优势,更容易通过初期的供应商准入。
“国产化”标签的考量: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行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背景下,作为一家总部在中国、深耕中国市场的企业,联想天然地带有“国产”的标签。在一些对“国产化率”有明确要求的项目中,联想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即使其部分产品研发或生产链涉及国外技术或组装,其整体定位仍然是符合部分政策导向的。
商务谈判与关系营销: 大型采购项目往往涉及复杂的商务谈判和长期的关系维护。联想拥有庞大的销售团队和成熟的渠道网络,能够与政府和国企部门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商务方案,这其中也包括一些非价格因素的“附加值”。

二、 关于“价高质次”的讨论:公众认知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您提到的“价高质次”的说法,也是一个社会上广泛存在的讨论点,尤其是在一些科技爱好者和对硬件有深入了解的群体中。

性能与定价的相对性: 所谓“价高质次”,很多时候是与国际市场上同等配置的笔记本电脑相比而言。在国际市场,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竞争也更加激烈,价格体系可能更为透明。而在国内,尤其是政府采购市场,联想的产品线非常丰富,覆盖从入门级到高端的各种需求。一些被认为“价高”的产品,可能包含了更高的服务标准、定制化配置或者特定的行业解决方案。
“质”的定义与评价标准: “质量”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普通办公用户而言,一台稳定运行、接口齐全、屏幕分辨率尚可的笔记本就能满足基本需求。而对于专业设计、工程计算等领域的用户,则对屏幕色彩、处理器性能、显卡配置有更高的要求。不同层面的用户对“质”的评价标准会有很大差异。此外,用户个体对产品的体验也会有主观差异。
市场策略与品牌定位: 联想作为一家全球性的PC厂商,其产品线策略是面向不同细分市场的。在消费者市场,它会与其他品牌进行价格竞争;在企业级和政府市场,它则更侧重于提供解决方案、稳定性和服务保障,这些都会体现在价格上。
信息不对称与舆论影响: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但也存在信息碎片化和非理性放大的问题。当出现一些用户对产品体验不佳的投诉时,这些声音可能被放大,形成“价高质次”的普遍印象,但实际上这些情况可能只发生在特定型号或特定批次的产品上,或者是个别用户的特殊需求未被满足。

三、 为什么“不放弃”?更深层次的体制与市场逻辑

要回答“为什么不放弃”,我们可能需要更深入地审视一下体制和市场运作的逻辑:

1. 供应商生态的成熟度: 联想不仅仅是提供电脑,它代表了一个庞大的、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成熟供应链和销售服务网络的供应商生态。这个生态包括了研发、生产、销售、物流、售后服务、培训等多个环节。如果突然替换掉这样一个成熟的生态,对政府和国企的IT运行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2. “中国制造”与“中国品牌”的模糊界限: 很多人在讨论联想时,容易将其与纯粹的“组装厂”或“代工厂”概念混淆。但联想作为一个品牌,确实拥有自己的研发体系、产品设计能力和全球化运营能力。在中国的政策语境下,“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的定义,往往也更加宽泛,更看重企业在中国的注册地、纳税情况、对国内就业的贡献以及研发投入等。
3. “替代”的复杂性与风险: 如果要实现对联想的“替代”,那么需要有一个能够全面接盘的、在规模、服务能力、产品线、市场认可度等方面都能与之匹敌的国内品牌出现。目前,国内虽然也有优秀的PC厂商(如华为、小米等),但在政府采购和国企市场的份额、以及历史积累上,要与联想抗衡,仍需要时间。而且,任何大规模的品牌更换,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技术迁移风险、数据安全风险、服务中断风险等等。政府和国企在决策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风险更低的方案。
4. 利益链条与寻租空间: 虽然我们不希望往最坏的方面去揣测,但在任何大型的采购体系中,都可能存在一些复杂的利益链条。长期的合作关系、由此产生的商业往来、甚至是一些非公开的“公关”活动,都可能使得现有供应商的地位更加稳固。而“放弃”一个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供应商,也意味着打破了原有的某些利益格局,这在操作上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总结来说,政府国企采购部门不放弃联想,并非仅仅因为他们“不知道”联想的“价高质次”问题(或者说,这个判断本身就可能过于简化),而是因为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

市场选择的多维度考量: 价格、质量、服务、兼容性、品牌惯性、政策导向等等,共同影响着采购决策。
联想自身强大的市场地位: 其成熟的供应链、服务网络和品牌影响力,使其在与新兴品牌竞争时拥有天然优势。
“国产化”趋势的解读: 联想在中国市场的定位符合部分政策导向。
替代的成本与风险: 更换供应商是一个高成本、高风险的过程。
潜在的利益与体制惯性: 体制内的运作逻辑和利益相关者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因此,与其说是“不知道”,不如说是这些机构在权衡了各种利弊之后,出于其特定的采购目标、风险规避策略以及对现有 IT 生态系统的维护考虑,选择了继续与联想合作。而社会大众对“价高质次”的感知,更多的是基于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个体消费体验和信息传播,与大型机构的批量采购逻辑存在一定的差异。

要改变这种局面,可能需要更强大的国内竞争对手出现,它们能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真正超越联想,并在技术标准、服务网络和政策合规性上都达到同等甚至更高的水平,才能逐步撼动联想在这些领域的地位。同时,也需要政府采购和国企采购流程更加透明化、市场化,让价格和质量的竞争更加公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买谁,谁就变成那样。

user avatar

你们可能不太了解过去,现实的窘迫也体会不深。

我上大学的时候,机房一开始全是IBM PC。瓷实、耐操,怎么折腾都没事。

后来进了一批联想机(386)。那简直了,维修工程师得几乎每天都要来维修。给我留下了特别不好的印象。

后来碰到了联想派来的维修工程师,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三十岁不到的女性。面对各种抱怨,她一直微笑着在听,后来说了几句话,让机房老师改变了打算继续买外国货的想法。

她说很抱歉我们做的还不够好,不过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不能一直用外国电脑,大家支持我们会成为最好的中国电脑。

这几句话好像有魔力,反而让机房老师继续采购联想电脑。

后来我去了联想电脑工作,在入职培训的时候(2000年)华中大区总经理(好像还曾是学校的教师)非要来讲拼搏的经历。

他说了几个故事:

一个是在湖北武汉全是IBM、HP和AST的代理商,没人愿意卖中国的电脑。

他没办法找了个卖零食的小店老板,站在门口帮他进货卖货。一个月卖了好几台。这个老板也成了联想第一个华中地区代理。

另一个是他手下的销售抱怨联想到笔记本不好卖,因为联想电脑质量差、配置低而且价格比国产品牌还贵。

他说如果我们的笔记本质量好、配置高、价格还比国产品牌便宜,还需要销售去卖吗?我们要打败外国货做最好的笔记本卖最贵的价格。

记得有一年(2003?)看到IT杂志上IBM的THINKPAD笔记本打广告,一台配置很一般的商用PC机卖超过五万元(好像是59998之类的)。翻一翻还有HP、DELL这样的离奇高价的电脑广告专页。

我很好奇问台式的同事,这些电脑凭什么卖这么贵?比同配置同品牌的商用机贵几倍。

同事说那是公务专供机,专门用于政府采购的。市场价格虚高,中标价降一点也大赚特赚。

然后感叹很多人迷信国外牌子,联想品牌的电脑每个公务单子都要浴血奋战才能拿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政府国企采购部门为什么不放弃联想,难道他们不知道联想把价高质次的电脑卖给国内了吗?”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关注国内科技产业和消费者权益的人所关心和讨论的焦点。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与“质量”的二元对立。一、 市场选择的复杂性:不止是价格与质.............
  • 回答
    理解中国为何没有采取类似俄美睚眦必报的国防政策和威慑战略,需要深入剖析其历史文化、国家发展阶段、地缘政治环境以及战略思维的独特性。这并非简单的“不报复”,而是一套经过深思熟虑、且有别于西方模式的战略选择。首先,让我们厘清“睚眦必报”的内涵。在国际关系语境下,这通常意味着对任何侵犯或挑衅都予以直接、强.............
  • 回答
    国内政府机关网站的 UI 设计普遍被认为不够美观,甚至“丑”,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审美偏好问题,而是由历史、技术、组织文化、法律法规以及资源分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历史原因与技术债务:1. 早期建设的普遍模式: 在互联网发.............
  • 回答
    政府的转移支付和国债利息之所以不被纳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是因为它们并不代表当年新增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GDP的核心在于衡量一个经济体在特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具有市场价值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和。让我们更详细地探讨一下原因:转移支付:不创造新价值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将资金从一个群体转移到另一个群.............
  • 回答
    当前,许多国家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确实呈现出资源和政策向大城市、一二线城市倾斜,而对农村地区的投入相对不足的现象。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不发展农村”,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选择和结果。一、 城市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集聚效应与规模经济: 大城市拥有密集的人口、丰富的人才、完善的基础.............
  • 回答
    明末,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内有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外有虎视眈眈的后金(后来的清朝)。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当时的明朝政府没有采取“战争输出”的策略,将矛盾转移到国外,以缓解国内的压力?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当前的国际政治思维套用到明朝的实际情况。明.............
  • 回答
    南宋钓鱼城保卫战,这场在世界军事史上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战役,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有效延缓了蒙古西征的步伐,为欧洲争取了宝贵的战略缓冲时间,间接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走向。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场伟大的胜利,在当代中国的大型影视作品和国家宣传层面,却显得相对沉寂。这背后究竟是何原因?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任.............
  • 回答
    中国社会中存在对国家政府不满的声音,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维度。理解这一现象,需要耐心和细致地分析:一、 历史因素: 历史遗留问题与记忆: 中国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其中不乏动荡、战乱、压迫和不公的时期。许多社会群体,特别是经历过或受过历史创伤的.............
  • 回答
    关于这次洞朗事件,国外政府普遍保持沉默,这背后其实有着相当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深入剖析:1. 地缘政治的微妙平衡与“选边站”的顾虑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洞朗地区本身就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地名,它位于中印边界的锡金段,是中印之间争议边界的一部分。对于大多数.............
  • 回答
    这确实是韩国电影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而且不少观众也都观察到了这一点。与其说是“不遗余力地黑政府”,不如说韩国电影更倾向于深入挖掘社会阴暗面和权力运作中的腐败、不公,而政府的失能、腐败或冷漠往往是这些问题的集中体现。要理解这个现象,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聊聊:1. 历史的烙印与现实的映照:韩国的近.............
  • 回答
    在《海贼王》的和之国篇章中,世界政府对妮可·罗宾的抓捕行动突然变得异常急切,这背后隐藏着多重原因,远非偶然。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罗宾的特殊身份、历史真相的敏感性,以及世界政府的根本立场。首先,也是最核心的原因,便是罗宾所拥有的“能够解读历史正文(Poneglyph)”的能力。历史正文是古代王.............
  • 回答
    有些观点认为,犹太资本家在美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并以此来左右国家政策。这种看法通常建立在一些观察之上,比如某些犹太裔人士在金融、媒体、政治等领域担任要职,以及一些犹太裔组织在游说活动中的活跃表现。然而,将这种现象简单地归结为“骑在美国国家政府脖子上拉屎”,并形容美国是“奇葩国家”,这是一种带有强烈偏.............
  • 回答
    2004年底,印度洋地区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大海啸,其中印度尼西亚遭受了最为严重的打击。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瞬间吞噬了无数生命,摧毁了无数家园,整个国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和混乱之中。面对如此惨痛的人道主义危机,中国政府迅速做出了反应。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印两国之间并非没有过一些误会和波折,但当国家和人.............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问题触及了各国在国籍政策上的一个普遍而又复杂的话题:为何一些国家不愿承认双重国籍。您列举的国家,例如中国内地、日本、新加坡、挪威、俄罗斯、德国等,确实在不同程度上对双重国籍有着严格的限制或不予承认。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由历史、政治、社会、经济以及国家安全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下面我将.............
  • 回答
    西方制度国家中黑帮现象的普遍存在和政府对其近乎“不管”的状况,并非一个简单的“不作为”问题,而是背后复杂的历史、社会、法律以及政治因素相互作用的体现。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政府不作为”的简单标签,而是审视这些国家在应对黑帮问题时所采取的策略和面临的困境。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烙印首先,许多西方国.............
  • 回答
    很多人,不分收入高低,在遭遇挫折或感到无力时,都会倾向于向外部因素寻求解释,而国家或政府往往成为最显眼的那个“外部”。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这种归咎可能显得尤为突出和普遍,这背后其实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与其说是“无能”,不如说是他们体验到的“无力感”在寻求一个出口。首先,我们可以从.............
  • 回答
    关于烂尾楼现象,以及为什么感觉政府“不管”,这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政策、法律、市场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要说“不管”,可能不太准确,但政府的角色和干预方式,以及实际效果,确实是大家普遍关心和感到困惑的地方。烂尾楼是怎么来的?首先,我们要理解烂尾楼的成因。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背后有很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富有历史意义的问题,它触及了近代中国和日本命运的根本分野。同样是面对西方列强的冲击,同样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沼,为什么日本能够浴火重生,崛起为亚洲强国,而我们却步履维艰,跌跌撞撞?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因素的交织。首先,我们得明确,日本与清朝、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事实上,你的感觉并不完全准确,或者说是一种相对的、刻板印象化的认知。唐朝及以前的政府并非总是“很有钱”,而宋、明、清的政府也并非一直“很穷”,更没有“连仗都打不起”那么夸张。问题在于,我们评价一个朝代的“有钱”或“穷”,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当一个人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上表达爱国情怀时,会遇到一些质疑,认为这是被政府洗脑的结果。这种看法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因素,而美国的情况则可以提供一个有趣的对比视角。首先,我们得承认,爱国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它根植于个人对国家、民族、文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