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管好下属不容易、不简单!
最近到基层单位去调查,当我问到两个主管,如何管理下属的时候,有一个书记的回答让我觉得非常真实:
他对我说:你也是老基层了,也不想瞒你。我是书记,我管班子成员应该说好管,但是班子成员管下属,缺乏手段,缺乏办法,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时候还不少。怎么办?还不是豁的豁,骗的骗,将就的将就。
其实他这个说法道出了基层的真相。
那么基层的领导干部管理下属难在什么地方?
一不能扣工资、奖金。
二不能滥发经费。
三不能决定升迁(对于提拔的副科级只有反映情况,虽然书记这一票很关键,但是起不到作用是经常的)。
但是基层有那么多事情要做,靠个人肯定是不行的,那么要如何更好的管理下属呢?
做得好的基层领导一般是这样的:
一、向上借权
在上级(县委区位)的领导心目中建设好自己的地位。
这就是原来很多领导干部一到周末,不是陪家人而是要陪领导的原因。
当然,不是陪就关系好了,位置上升了,但是不去混个脸熟甚至造成一定的印象,在很多工作中是要受到影响的。
这些印象,都会或多或少的传递到所在的单位,通俗的话讲,就是这个领导能够办成一点事情。
这样在基层的下属就会对他们有所忌讳,在管理方面就方便多了。
班子成员也是如此。
其实质是:他或者她,背后站着的是谁?
二、向下施“恩”
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打打感情牌,关心下属的各个方面,或者有空吃吃饭,拉近感情等。
尤其是在下属有具体的困难时,给予援助。
那些下属才不会记得这个人是什么领导,只会记得在困难的时候,谁帮了他。
而且会记忆很久。
这些受“恩”的人多了,久而久之,会变成基层领导的力量。
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些地方的人树大根深,就是这些原因。
干部也是受中国文化影响很大的,知恩图报是基本的道义。
三、关键时刻能“横”
这个“横”不是简单的霸道,而是在关键时刻,能够展现出能力的一面。
一个队伍最好的建设是什么?
有人说是钱,有人说是环境。
其实都不是,最好的团队建设是“胜利”。
四、不断培养推荐干部
优秀的基层领导都是长期到组织部汇报工作,把自己认为好的干部,好的领导,细数其优点,不断的推荐。我们这个地方的有位正处级领导,与他一起工作的人,有十二名都是正科级干部。
这等于是为干部的进步主动去打开缺口,不断的导流,后续的干部就看到了希望,这样的领导不让人跟随还有谁呢?
当然还有其他的,如工作能力,处事方式等,不过这些是最基本的。
所以说,在基层,当领导不容易。有得是焦头烂额,有得是见招拆招,所谓
膏药是一张,看怎样去“熬”
那些做得好的,且受到重用,到了更高级的位置,
在处理一些问题,就比那些只是在机关腾挪的人能干多了。
靠业务能力和情商。
体制内,因为领导没有对下属的任免权,这会导致领导手里的权力本身不大。
权力不大,就难搞定下属,反正下属不听你的,你也拿他没多大办法,尤其对方如果还有背景。不像在私企,手里有生杀大权,实在不满意给挤兑走,或者辞退,权力就是很好的杠杆。
这就导致体制内的领导,要靠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情商来建立领导力。
业务上要比下属更强,对方才会服气你。
情商上比下属更高,为人处事的素质更强,下属才会服气。
体制内,真的是靠实力说话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