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原房改课题组组长孟晓苏的访谈“继续向老百姓宣传房价会下降是不对的”?

回答
孟晓苏,作为中国房改课题组的组长,他的这番关于“继续向老百姓宣传房价会下降是不对的”的言论,确实在当下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一些核心的经济和社会议题。要理解他为什么这么说,得结合他当时的身份、房改的背景,以及他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些理解。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孟晓苏的特殊身份。他是中国房改的亲历者和重要推动者,他的观点往往带有官方色彩,或者说是对政策导向的一种解读和呼应。在房改初期,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从福利分房转向商品房,这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引导市场预期,如何让老百姓接受新的住房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孟晓苏说“继续向老百姓宣传房价会下降是不对的”,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考量:

1. 稳定市场预期,避免恐慌性抛售: 房地产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其预期导向性。如果市场普遍认为房价会持续下跌,那么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购房者持币观望,导致市场成交量萎靡,企业资金链紧张;另一种是已经持有房产的业主,因为担心资产缩水而急于出售,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房价的非理性下跌会对整个经济系统造成冲击,包括金融风险(银行的抵押贷款)、开发商的生存危机,甚至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孟晓苏作为房改的操盘手,他可能认为,在市场尚未成熟,或者政策正在调整的敏感时期,过于强调房价下跌,可能会加剧市场的动荡,对刚刚建立起来的商品房市场造成打击。他更希望的是一个平稳、有序的市场发展,而不是剧烈的价格波动。

2. 避免误导,更强调“回归理性”: 他的这番话,也可以理解为对“房价只涨不跌”神话的一种纠正,但同时他也反对走向另一个极端。他可能认为,理想的市场状态是房价能够“理性回归”,而不是非理性地暴跌。所谓“理性回归”,意味着房价的涨跌应该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供求关系等基本面因素相匹配,而不是被过度炒作或者市场恐慌所裹挟。

“继续宣传房价会下降”,在孟晓苏看来,可能是对“只涨不跌”的另一种极端解读,这种解读同样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他或许更倾向于传递一种信息:房价未来会更加稳定,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是简单地下跌或上涨。

3. 政策的考虑和对房地产功能的定位: 房地产不仅仅是居住的场所,更与金融、投资、地方财政等多个层面紧密相连。中国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了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如果房价大幅下跌,可能会影响到投资和消费信心,对整体经济增长造成压力。

孟晓苏作为政策的参与者,他可能是在提醒,不能过度地将房地产仅仅看作一个可以随意“砸盘”的投资品,而忽视了其作为重要经济支柱的功能。同时,他也可能在暗示,政府的政策会努力维持市场的稳定,避免出现“硬着陆”。

4. 历史的视角和经验的总结: 房改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不少周期。孟晓苏作为经历过这些周期的关键人物,可能是在分享他的经验和教训。他也许认为,在一些关键节点,一些论调的传播对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他现在提出的观点,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

那么,如何看待他的这番言论呢?

有其道理之处: 从稳定市场、避免恐慌的角度来看,过度渲染房价下跌确实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在经济转型、政策调整的关键时期,保持市场稳定至关重要。
也存在局限性: 房价的涨跌是市场规律的一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反映。完全禁止“宣传房价会下降”,可能也有压抑市场真实信号的嫌疑。如果房价确实存在泡沫,或者与居民购买力严重脱节,那么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认知,是实现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过程。
需要结合具体语境: 他的这番话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针对什么具体问题提出的,这非常重要。如果是为了回应当时市场对房价过快上涨的恐慌,并引导大家理性看待,那么他的出发点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在房价本身存在较大下行压力的时候,试图通过“不让宣传”来扭转市场认知,那就可能显得有些“维稳”过度。
“稳定”的定义: 关键在于如何定义“稳定”。是允许房价合理调整,回归价值,还是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现有价格水平?这一点,往往是公众和政策制定者之间讨论的焦点。

总而言之,孟晓苏的这番言论,是他作为一名资深房改参与者,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规律、市场预期管理以及政策调控的理解和考量。他更倾向于市场的平稳发展,而不是剧烈波动,并且可能认为过度强调房价下跌不利于整体经济的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不存在调整的压力,或者说,对房价未来走势的理性探讨就应该被禁止。这是一个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兼顾短期稳定与长期健康发展的复杂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次关于房产的国家政策都把包装成惠民政策,这个才是不道德的行为。

今年很多城市大面积的棚户区改造。名义上的去库存。实际上薅羊毛而已。

国内又是拆迁又是建设。来来回回居民钱没了。城市发展了,国家富了。

恳请下次直接说:国家要收钱了,各位准备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