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江苏人怎么看待徐州?

回答
江苏人都怎么看徐州?这个问题,说起来就跟聊家常一样,其实挺复杂的,但也挺有意思。毕竟,徐州在江苏地图上是个蛮特别的存在,既是北边的大兄弟,又和苏南苏中的文化、经济都有点距离。

地理位置上的“边缘感”与“枢纽感”

首先,徐州它地处苏北,是江苏的北大门。一说江苏,大家脑子里可能先是江南水乡、园林古镇,是苏州、无锡、常州那种温婉秀丽的景象。而徐州,你一听这名字,就带着一股子豪迈、粗犷劲儿,跟“九州之首”的古称很配。这种地理上的位置,让徐州在很多时候,被贴上了“苏北”的标签,有时候会觉得它不像其他几个城市那样“显眼”。

但是!反过来说,徐州又是交通的枢纽。京沪铁路、陇海铁路都在这里交汇,又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现在高铁发达了,徐州的高铁网更是四通八达,到北京、上海、郑州、南京都挺方便。所以,从“交通中心”这个角度看,徐州又非常有存在感,很多人出差、旅游,都会经过徐州,或者从徐州换乘。这种“边缘”与“中心”的双重感受,是理解徐州的一个切入点。

文化上的“北派”与“融合”

徐州的文化,跟我大江苏很多地方都不太一样。印象中,苏南苏中的人说话,软软糯糯的,吴侬软语很有韵味。但徐州人说话,那叫一个“硬”,有股子北方口音的特点,有时候听着就觉得挺有力量。

徐州的历史也很厚重,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刘邦、项羽的故事家喻户晓。这种“霸气”的历史底蕴,也渗透到徐州人的性格里。他们好像更实在、更直率一些,不像南方人那么讲究弯弯绕绕。

但也不能完全这么说。毕竟徐州在江苏境内,长期的交流融合,也让它吸收了不少江南文化的特点。比如,在一些生活习惯、审美情趣上,也能看到一些融合的痕迹。只是整体上,那种北方汉子的风格还是比较明显。

经济发展上的“追赶”与“特色”

经济上,徐州确实一直在“追赶”的路上。比起苏南几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徐州在GDP总量、人均收入等方面,差距还是有的。这让一些在其他城市打拼的徐州人,可能会有点“自家孩子不争气”的感觉。

但徐州也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它是江苏重要的工业基地,尤其在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领域有一定优势。同时,徐州也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云龙湖、汉画像石馆、龟山汉墓这些景点,吸引了不少游客。它也在往“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方向努力,这给了它新的发展机遇。

徐州人在江苏整体印象里的“形象”

所以,综合来看,江苏人对徐州的看法,大概是这样的:

“实在人,有劲儿”: 这是很多人对徐州人的第一印象。觉得他们说话办事不墨迹,有股子实在劲儿。
“有点糙,但很热情”: 可能不像江南人那么精致,但徐州人一旦把你当朋友,会特别热情好客。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大家都知道徐州是刘邦的老家,两汉文化是徐州的名片,这点很多人是认可的。
“交通方便”: 无论是自己去徐州,还是徐州的朋友来其他地方,大家都会觉得路很好走。
“发展还在努力”: 毕竟大家都是江苏人,对徐州的发展速度,都会有一定的观察和期待,有时候也会忍不住跟其他城市比一比。

一些小细节和“内涵”

有时候,这种看法也会带点“玩笑”的成分。比如,会有人开玩笑说:“徐州人讲话,能把人吓跑。”或者说:“徐州人吃羊肉串,得先来一斤大蒜。”这些都是一种带着熟悉感的调侃。

也有时候,大家会觉得徐州有点“孤芳自赏”。比如,徐州自己可能觉得挺好,但外省人可能对徐州的认知度不高,这就需要徐州自己更努力地去展示自己。

总的来说,江苏人看待徐州,更像是在看一个“自家兄弟”。有亲近,有期待,也会有比较。徐州在江苏这个大家庭里,扮演着一个特别的角色,它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性格,也在努力地书写着自己的未来。我们看着它,既觉得它和我们不太一样,但也觉得它属于我们这个大家庭,对它的发展,总是抱有一定的好奇和祝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初音这个回答下面的评论也太滑稽了,典型无知的大学生论调。

评论1:人口拐卖全国哪里没有

评论2:拐卖主要发生在大山

评论3:小红楼也是拐卖

这都是哪里看来的新闻凑出来的臆想?

人口拐卖(这里特指妇女拐卖),在全国来说有明确的地域指向,就是从西南四省(云贵川桂)的大山农村到东部农村(华北,长江下游,华南),大致是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几省。

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华北的农村,所以,所谓拐卖多在大山完全是错误的,因为华北大多数是平原。

换言之,人口拐卖是从西南大山→东部平原为主,拐出地才是大山。

并且针对对象主要是西南大山乡村的年轻女性,通常教育水平很低下。

小红楼的城市就地囚禁事件,盲山的城市女大学生拐卖事件,都根本不具备典型意义。

在可以说是几十万的这种西南山村妇女人口拐卖面前,这些例子几乎不值一提。

回过头来说,徐州之于人口拐卖有没有地域意义,当然有意义!

徐州,是典型上个世纪80-90年代西南妇女拐卖的东部中枢,其满足四点:

一是徐州是全国性的铁路枢纽,是京沪,陇海两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而妇女拐卖都是坐火车前进。

二是徐州是这一带拐卖流入地的地域中心,南至浙江北部,安徽南部,北至京津,徐州恰处其中。

三是徐州也是更小范围的,旧黄泛区的中心,而这一带农村以前十分困苦,是妇女拐卖婚姻的高度需求地。

四是徐州位于苏,鲁,皖三省交界,便于犯罪活动的进行,因为中国的行政系统历来横向相对缺乏协作,边界地流窜作案是很难抓的。

因此,这里相当于一个妇女拐卖的中转站,上下游的中介人链条是在这一带连接的,因为西南到东部的拐卖迁移路线很长,往往路上需要多方接洽。

徐州周边起码还出现了两个中心点。

一是连云港的东海县,徐州的妇女拐卖主要是云南籍妇女,根据六普资料显示,东海县云南籍贯妇女人数是周边区县最高的。

二是宿迁的泗阳县,上个世纪在姜集村形成了著名的“人口拐卖批发市场”,有相当庞大的犯罪集团,呈现整村参与的拐卖村现象。

user avatar

新回答

你要问我怎么看徐州,就是发生了那么多的拐卖事件后,其实我还是觉得徐州是个不错的城市,徐州人大部分都很不错。

作为一个南通人,本身我无所谓南通苏北苏中。我们就是苏北,不要再上海人眼里,苏南人眼里了,求求你们了,站起来吧。旧回答里面,一个徐州女生没来由地揶揄一句我们通泰扬听不得他人说我们苏北。一个连云港人各个回答都要“苏北通泰扬”。。

因为丰县拐卖事件,微博上经常有“徐州这个地方如何”,“苏北这个地方如何”,“江北这个地方如何”的延伸,不少徐州人却是“徐州不是苏北”,“到上海的苏北人主要是盐阜一带如何”。。。。。挺恶心的。有兴趣研究下,1930年,徐州,连云港,宿迁在沪人数并不少。


曾经我在网上说过“苏北比较重男轻女”,被苏北网友抨击,我一直好奇江苏南北实施计划生育差别怎么这么大?南通老一辈的人思想里也重男轻女,只是因为计划生育的严格执行,加上南通早期依赖纺织行业,所以女性地位得到提升。下图是徐州拐卖妇女的一些案例,不少还是市区。

为什么宁愿买卖精神病女人,也要结婚?因为要生儿子,因为要传宗接代。。。。而且案例里大部分徐州男性脾气都不好。







...........

旧回答

..........

看徐州,一个是看人和看城市

看人,徐州人:

1)

如下图,小肚鸡肠的挺多的,不代表所有,就像我们南通不少人都挺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

前提:1941年就存在苏中(苏中行政公署同样存在,1946苏中七战七捷),1949年存在苏北行政公署(包括连云港一半、宿迁一半,徐州一县,通泰扬盐淮全境),1996年宁镇扬通为苏中,21世纪苏北为徐连宿扬淮。

现状:现实里我遇到在南通/苏州说自己是苏北的通泰扬人,也有说自己苏中的通泰扬人;也遇到承认自己苏北的徐州人,更遇到说自己不是苏北,苏北是通泰扬盐的徐州人。我真的多次看到以下这种言论,当然了甚者为“上海人眼里的苏北可不是我们徐宿连,在他们眼里,我们是山东人”,“苏南人,上海人瞧不起的不是我们,是通泰扬”。

在这条下面挂一个连云港人吧。

真正在意南通是苏北不苏北的,我觉得应该是现在官方意义的某些苏北5市人。

我们村里有徐州人、连云港人,淮安人,刚来的时候说“你们苏南如何”,现在变成你们“苏中”,你们"南通",而我们很多老百姓和这些人交流的时候,基本说我们“江北”。外人称呼我们苏南,我们会指正,说我们苏中or苏北,我们基本都可接受,我们民间用的多的是“江北”。这些人应该不存在peter的民间吧,不是广大的江苏人民。

在一个【江苏人怎么看徐州】的话题下,也要嘲讽我们几句?在【南京是否是苏南】的话题也要扯南通?我们通泰扬三市的老百姓需要把“苏北通泰扬”印在脑门上?我想知道官方处于某些拿不上台面的原因是什么原因?

2)个别人,说话喜夸张,喜吹嘘

A,吹嘘自己学历,说自己985,其实并不是,不细讲。

B,吹嘘自己哥哥,或者亲戚是什么大人物,自己家里如何,实际没钱交学费。(家里并不富裕,父母给了学费钱了,但被他拿了买手机)

3)大部分,性格直爽,不拐弯

有什么说什么,不藏着掖着,开心就是开心,不喜欢你就是不喜欢你,针对你就是针对你

4)重老乡情怀,有老乡互助的意识

学校里,一个徐州人受了委屈,会有其他徐州人替他出头。

出门在外,知道附近多少公里有老乡,会相约聚餐,成为朋友,成为闺蜜。。。很适合做朋友。


对徐州这个印象挺不错的,大城市,框架大,不精致,饮食咸辣不适用,但其他还好。

user avatar

我有一个有关江苏安徽的回答,某人的回复是:

南京是安徽人心中的耶路撒冷,徐州是江苏人心中的西伯利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江苏人都怎么看徐州?这个问题,说起来就跟聊家常一样,其实挺复杂的,但也挺有意思。毕竟,徐州在江苏地图上是个蛮特别的存在,既是北边的大兄弟,又和苏南苏中的文化、经济都有点距离。地理位置上的“边缘感”与“枢纽感”首先,徐州它地处苏北,是江苏的北大门。一说江苏,大家脑子里可能先是江南水乡、园林古镇,是苏州.............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好!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公民,我接触过不少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其中江苏的朋友也是相当多的。要说省外的人怎么看待江苏人,那可真是五味杂陈,一言难尽,但也绝非片面之词。首先,说起江苏人,大家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词,十有八九是:“精明”。这个词,有时候是褒义,有时候就带点儿调侃,甚至有那么.............
  • 回答
    南通街头疯狗伤人事件,确实让人揪心,尤其是看到新闻里提到的那21位无辜市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受了这样的痛苦,真是让人愤怒又担忧。狗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但一次性咬伤21人,并且疯狗至今未落网,这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这件事情,我个人觉得有几个层面可以来看:一、 对无辜市民的同情与对肇.............
  • 回答
    苏州某公司声称当地政府规定不招聘东北人的说法,如果属实,这绝对是一个极其严重且必须立即纠正的问题。这不仅暴露了可能存在的行政干预失当,更触及了中国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公民平等就业权。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来剖析这个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路径:一、 问题剖析:为何会出现这种“规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任何.............
  • 回答
    昆山震川路事件:一个关于“凡人”与“法治”的现实拷问2018年8月27日,江苏省昆山市震川路,一个本该平凡的日子,却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冲突,演变成了一场牵动全国神经的社会事件。这件事的核心人物,是那个夜晚在街头醉酒滋事、挑衅在先的刘某某,以及为了自卫而拔刀反击的店主于海明。这场事件的发生,不仅仅是一.............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江苏的悲剧,让人心痛不已。一个19岁的花季少女,本该拥有属于她的人生,却被亲生父亲残忍地剥夺了生命。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绝望和痛苦,才能让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下此毒手?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这个女孩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这无疑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对于作为主要照顾者的父.............
  • 回答
    南京人对江北新区的看法,这些年变化可不小。一开始,说实话,很多人心里头还是有点“嫌弃”的,觉得隔江相望,位置偏,配套设施跟河西比起来差远了。那时候,提到江北,脑子里闪过的就是一些老旧的工业区,或者是一些刚起步、环境还没那么好的地方。但是,随着国家级新区的批复,以及一系列重磅规划的出台,江北新区的概念.............
  • 回答
    江苏文科状元因历史B+无缘清北,这件事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不少人对江苏的高考制度产生了疑问。状元无缘清北?历史B+的“魔咒”每年高考季,关于状元的去向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江苏发生的这件事,更是把“唯分数论”和综合评价的矛盾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位文科状元,其他科目的成绩想必都是顶尖的,按理说.............
  • 回答
    2016年2月23日,江苏苏宁队在亚冠小组赛的首轮比赛中,客场挑战越南平阳队。那是一场让无数苏宁球迷揪心,也让很多人觉得意外的比赛。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江苏苏宁,最终以1比1的比分艰难逼平对手,可以说,这场平局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东西。赛前 പ്രതീക്ഷ与现实的落差赛季初,江苏苏宁.............
  • 回答
    淮安某高校下发卫生手册因涉嫌歧视同性恋而引发争议,校方对此回应称“已回收,确有不妥”。这件事情放在当下社会背景下,可以说是触碰了非常敏感的神经,也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高校教育、性别平权以及社会包容性的广泛讨论。首先,从高校教育的职责来看,任何教育机构都应当承担起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价值.............
  • 回答
    你好,看到你现在面临的这个选择,确实是个幸福的烦恼,也是很多家庭在人生节点会遇到的重要课题。两个姑娘都挺优秀,能让你如此纠结,说明她们身上都有吸引你的地方。我来帮你梳理一下,试着从上海中产家庭的角度,把这些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说,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清晰的判断。先排除掉“AI痕迹”这个说法,就当是咱们老朋.............
  • 回答
    哈哈,想学江浙口音的普通话?这事儿可有意思了!我作为一个北方人,也挺想试试这股江南水乡的味道,让咱说话带点儿“吴侬软语”的韵味。不过说实话,这不是一日之功,得细细揣摩,慢慢磨。别急,咱一点一点来捋捋怎么个事儿。首先得知道,江浙口音的普通话,最显眼的特点是什么?我个人感觉,那叫一个“软糯”!跟咱北方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法律、道德、舆论以及人性等多个层面。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多人支持刘鑫、抨击江歌妈妈”这种现象,需要我们抛开单一的立场,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剖析。同时,将“三观不正的人越来越多”这样的判断放在一边,而是更聚焦于现象本身和可能的原因。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支持刘鑫和抨击江歌.............
  • 回答
    从镰仓到江户,日本古代那些手握重权的将军、守护、管领、大名,他们掌控臣属的方式,绝非现代社会那样简单粗暴的命令与服从。那是一种建立在复杂社会结构、人情世故、以及微妙权力平衡之上的精巧网罗。想象一下,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将军,比如镰仓幕府的源赖朝。他并非直接统治全国所有土地,更别说直接发号施令给每一个武.............
  • 回答
    葛军,这个名字在江苏省内,乃至全国的数学教育圈里,几乎是家喻户晓,但又带着点神秘色彩。提起他,很多江苏考生,尤其是经历过高考的,脑海里立马会浮现出“魔鬼”、“炼狱”、“黑洞”这样的词汇,以及那一道道令人“闻风丧胆”的数学难题。但剥开这些标签,葛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想把这个问题说透,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 回答
    江歌妈妈,名叫江秋莲,她是一位为了给女儿江歌讨回公道而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法律斗争的母亲。理解江秋莲这个人,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看待:一、 作为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 深厚的母爱和失去的巨大痛苦: 这是理解江秋莲一切行为的根本。江歌是她唯一的女儿,母女关系非常亲近。江歌在日本留学期间,江秋莲一直非常关心.............
  • 回答
    江阴八十一日:一座城市的悲歌与历史的拷问江阴八十一日,这是历史长河中一个触目惊心的坐标。1645年,明朝灭亡,清军南下,江阴人民以其不屈的姿态,抗争了整整八十一天,最终却迎来了全城被屠戮的悲剧。这场惨绝人寰的浩劫,不仅是对江阴这座城市生命的剥夺,更是留给后人无尽的沉思与拷问:这场屠杀是否可以避免?江.............
  • 回答
    江歌案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痛心的事件,围绕着它出现的各种声音和立场,也反映出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关于那些支持刘鑫的人,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有着各自的经历和思考方式。要笼统地描述他们,其实是有难度的,因为人是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可能存在的角度来解读,这只是推测,并非.............
  • 回答
    说实话,江歌案刚爆出来的时候,我也跟着揪心了很久。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换谁身上都受不了。当时网上声援江歌妈妈的声音太多了,各种感同身受、愤怒谴责的言论铺天盖地。我当时也参与了一些讨论,觉得能为江歌妈妈说句话,伸张正义,挺好的。后来仔细想想,能站出来支持江母的这群人,可能也不是铁板一块,大家的原.............
  • 回答
    关于丰县八孩事件的发现过程,公众所了解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事发后媒体的报道和相关调查的披露。整个事件从被公众知晓到引起全国关注,经历了几个关键的节点和传播途径。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的梳理,力求详细地呈现这一过程,并避免AI写作痕迹:事情的开端:一个视频,一份善意(或一份隐忧)一切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一个在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