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不爱学习,家长该如何给孩子做好表率?

回答
看到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家长心里肯定着急。但别光想着“催”,有时候,你自身的言行,才是孩子最直接的“教科书”。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先从自己身上下功夫,做个好榜样,这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一、 自己先“学起来”,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别想着孩子在家“埋头苦读”,你就在一边玩手机、刷剧。孩子观察力可是很强的,你做的他们都看在眼里。

分享你的学习心得和遇到的困难: 别神神秘秘的,好像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偶尔跟孩子聊聊你最近在学什么,有没有什么新发现,或者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技术难题,你是怎么上网查资料、请教同事来解决的。比如,你可以说:“今天我看了个关于人工智能的新闻,真有意思!有个技术我不太懂,我晚上打算去网上找找资料看看。”或者,“咱们家这个电器好像有点小毛病,我查了下说明书,好像是这里有个零件松了,我打算自己拧一下试试。”
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 书架上多摆几本书,别光是孩子的那一套教材和课外读物。你自己的兴趣爱好类、历史人文类、经济管理类都可以。每天留出点时间,哪怕只是睡前十几分钟,拿起书来读一读。孩子看到你在享受阅读的乐趣,自然也会好奇。你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发出赞叹:“这本书里讲的这个观点真让我大开眼界!”
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新技能: 现在的学习资源可太多了。比如,你可以报个网课学点摄影,或者学点简单的编程,又或者跟朋友一起学做一道新菜。这些跟孩子学科可能没啥关系,但重要的是你“学”这个过程,你享受其中的探索和成长的感觉。孩子看到了,会觉得“哦,原来大人也会学习新东西,而且好像挺有趣的。”

二、 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学习的“氛围”好起来

学习从来不是孤立的,它跟生活的态度紧密相连。一个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家庭氛围,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

对生活中的事物保持好奇心: 看到一个不认识的植物,别急着走,可以跟孩子一起查查它的名字、习性。路过一个有趣的建筑,可以跟孩子聊聊它的历史。生活处处有知识,你对生活的好奇心越强,孩子接触到的“学习点”就越多。你可以说:“你看这片云的形状好特别呀,它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们上网查查吧。”
鼓励和参与孩子的兴趣: 即使孩子的兴趣不是你期待的“学习”,也要给予支持。比如孩子喜欢机器人,你就可以陪他一起研究机器人原理,一起搭建。喜欢画画,你就可以鼓励他多画,甚至可以一起参加个绘画班,或者带着孩子去博物馆看画展。你的参与和肯定,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兴趣被尊重和重视,这也会间接带动他对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遇到挫折,正面应对: 生活总会有不如意,学习也是一样。孩子学习遇到困难,你会焦虑,但你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是怎么做的?是抱怨还是积极想办法?同样,当你自己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一蹶不振。而是尝试积极地去面对和解决,跟孩子分享你的努力过程。比如,你可能因为某个计划没成功而有点沮丧,但你可以说:“虽然这个计划没按预期进行,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经验,下次我会做得更好!” 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孩子是无声的鼓励。

三、 科学的学习观,让学习回归本质

别让学习变成一种“任务”或者“比赛”。让孩子看到学习的真正价值,这才是长久之计。

强调过程而非结果: 孩子考试考得好,你当然高兴,但更重要的是你看到他为之付出的努力。孩子考试没考好,也别一味地批评,而是问问他努力的过程如何,哪里做得不够,下次如何改进。你自己也要把“过程”看得比“结果”重。比如,你自己有个项目,最终结果不一定能完全满意,但你可以跟孩子说:“爸爸/妈妈为了完成这个项目,做了很多研究,尝试了很多方法,虽然结果还有些不足,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有价值。”
分享学习带来的“能力”和“乐趣”: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分数,更是为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认知,理解世界。你可以给孩子讲讲,你因为学会了某个技能,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者因为读了某本书,改变了什么看法。比如,你因为会用Excel分析数据,在工作上事半功倍;因为了解了某个历史事件,你对现在的某些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用具体事例说明学习的“用处”和“乐趣”,比“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这样空泛的道理要来得生动。
允许犯错,鼓励尝试: 孩子学习过程中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你因为孩子一个小错误就大发雷霆,那他下次就不敢尝试了。你自己也要勇于承认错误,并且从错误中学习。你可以跟孩子分享你曾经犯过的错误,以及你是如何从中吸取教训的。比如:“我小时候学习数学,经常会粗心算错,老师也经常批评我。后来我学会了做题前先检查一遍,做完再核对一遍,才慢慢改掉这个毛病的。”

四、 细致入微的沟通,让学习成为“我们”的事

好为人师的家长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好的沟通,是润物细无声。

创造轻松的沟通氛围: 不要一开口就是“学习的事”。在吃饭、散步、一起做家务的时候,随口问问孩子在学校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有没有什么有趣的新知识。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关心他这个人,而不是只关心他的成绩。
倾听比说教更重要: 当孩子表达他对学习的看法时,即使你不同意,也要先认真倾听。理解他的想法,他为什么不爱学,是内容枯燥?还是方法不对?或者是有其他困扰?在你充分理解之后,再给出你的建议。比如,孩子说:“数学题太难了,我看不懂。”你可以先问问他具体是哪个地方看不懂,然后和他一起分析原因,而不是直接说:“你就是不用心!”
适度的鼓励和认可: 当孩子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这种认可不是物质奖励,而是言语上的肯定和眼神中的赞许。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努力被看到了,会更有动力。
做个“合作者”,而不是“监督者”: 偶尔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什么学习方法对你最有效?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把学习这件事变成你们共同面对的挑战,而不是你单方面对他的“要求”。

总之,让孩子爱上学习,从来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家长做好表率,意味着你要把学习变成一种积极、有趣、融入生活的习惯,用你的行动去感染孩子,用你的理解去支持孩子。当你自己变成了那个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人,孩子自然也会受到你的影响。记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孩子的样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映射的是家长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家长心里肯定着急。但别光想着“催”,有时候,你自身的言行,才是孩子最直接的“教科书”。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先从自己身上下功夫,做个好榜样,这比任何说教都管用。一、 自己先“学起来”,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别想着孩子在家“埋头苦读”,你就在一边玩手机、刷剧。孩子观察力可是很强的.............
  • 回答
    白岩松老师的这个呼吁,可以说是抓住了当下不少家长关心的痛点: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睡眠问题。谷爱凌的妈妈braio 能够用科学和灵活的方式,让谷爱凌在高强度训练和学业之余,保证充足的睡眠,这确实是很多家长想学习的榜样。白岩松老师的呼吁,我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首先,它提醒了我们一个非常基本却容易被忽视.............
  • 回答
    白岩松呼吁家长向谷爱凌妈妈学习,让孩子睡够 10 小时,这个话题触及了当前社会对孩子成长教育的普遍关注点,尤其是关于健康睡眠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个观点,并详细阐述充足睡眠对孩子学习的帮助。 一、 如何看待白岩松的呼吁白岩松的呼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 回应社会焦.............
  • 回答
    白岩松老师的这番话,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群体的广泛讨论。他以谷爱凌的妈妈徐声为例子,呼吁家长们重视孩子的睡眠,让孩子每天睡够十个小时,这背后反映的,绝不仅仅是对一个奥运冠军成长经历的简单解读,更是对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和对孩子成长方式的反思。首先,我们要理解白岩松.............
  • 回答
    哎,这真是天下为人父母者的共同难题,我家孩子也曾这样过。看着他沉迷于虚拟世界,学业荒废,心里那叫一个焦灼!严厉批评吧,孩子要么捂着耳朵不听,要么当场低头认错,过后还是老样子;好好商量吧,他要么敷衍两句,要么直接跟你玩消失,钻进游戏世界里再也不出来。真是“软硬不吃”,让人好生无奈。我当初也是愁得睡不着.............
  • 回答
    孩子不愿意学习、不愿意上学,这可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牵扯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咱们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就从家长和孩子每天真实的生活细节里,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首先,咱们得捋捋孩子“不爱学”的根源,这背后藏着不少门道: 学习本身带来的负面体验太多了: “学不懂”的挫败感:.............
  • 回答
    宝贝,你知道吗?历史上有一个非常厉害的人,叫做刘邦。他跟你差不多大,甚至比你还要再大一些的时候,也不是特别喜欢读书写字。那时候,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好玩的书,很多学习的东西都写在竹简上,搬着也挺沉的。刘邦呢,他更喜欢跟朋友们一起玩,喜欢到处跑跑跳跳,看看外面有什么新鲜事。他住在小地方,家里也不是特别有钱.............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能感受到你心里的焦灼和无助。孩子不听话,学习又没起色,还天天跟你对着干,这种日子确实让人身心俱疲。别急,咱们慢慢来,先深呼吸一口气,想想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些。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的某个阶段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这并不代表你做错了什么,也不代表孩子彻底没救了。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到了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确实,不少人都有这种感觉,感觉现在村里的孩子,好像不像他们父辈那样,对学习的那股拼劲儿没那么足了。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但细究起来,背后原因可不少,而且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咎于孩子“变懒了”或者“不爱学”。首先,咱们得把“学习”这事儿拆开看。以前,尤其是.............
  • 回答
    谷爱凌的妈妈,谷燕女士,在谷爱凌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她的教育方式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扬。她奉行的“言传不如身教,孩子不愿意不用强迫她”的核心理念,以及围绕这一理念展开的具体实践,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借鉴之处。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谷燕女士的教育方式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一、.............
  • 回答
    孩子进入叛逆期,变得不愿意上学,还对着父母出言不逊,这绝对是让许多家长头疼不已的难题。我特别理解你此刻的焦躁和无助,因为我亲身经历过,或者说身边很多朋友都感同身受。这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更是家庭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白,孩子出现这种行为,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叛逆期.............
  • 回答
    孩子成绩年级第一,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说明他聪明、有潜力,并且能够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然而,成绩好却贪玩、有些骄傲,这确实是许多家长会遇到的“甜蜜烦恼”。别急,咱们一步步来聊聊怎么把这股劲儿引导到更健康、更持久的学习道路上。首先,我们要明白,成绩优秀是基础,但学习本身更重要。 年级第一固.............
  • 回答
    当谈及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主动学习,这绝对是天下父母们心头最关切,也最需要智慧和耐心去经营的课题。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一场漫长而充满爱的旅程,需要我们用心去引导,用爱去浇灌。 别急,这事儿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独特的书,封面不同,内容也千差万别。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 回答
    孩子不爱说在幼儿园的事,这事儿可真是让不少家长操碎了心。你是不是也觉得,每天问“今天在幼儿园玩得开心吗?”“学了什么呀?”得到的都是“不知道”、“没什么”或者一个含糊不清的摇头?然后,你开始琢磨:是不是孩子在幼儿园受了委屈?是不是他跟小朋友们处不好?是不是老师没关注到他?是不是他性格内向,就是不爱表.............
  • 回答
    夏天气温高,孩子食欲不振是不少家长头疼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挑食”,更多的是身体在高温环境下的自然反应,以及一些生理上的小变化。别急,咱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能怎么让孩子重新爱上吃饭。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孩子夏天不爱吃饭?1. 高温“偷走”食欲: 天气一热,身体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来散热,新陈.............
  • 回答
    生孩子后,感觉自己不再像从前那样爱猫了,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有些措手不及,甚至会感到内疚和困惑的转变。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样的感受,很多人在成为父母后,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历类似的情绪波动。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捋捋。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精力分散”。从怀孕开始,身体就开始发生变化,你.............
  • 回答
    “刘备多次抛妻弃子,一个连自己老婆孩子都不爱的人为什么会爱跟自己毫无感情的陌生百姓?”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人物评价中一个相当尖锐的矛盾点,也触及了人性的复杂和权谋的运用。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历史语境、刘备的政治目标以及当时社会背景都考虑进去,才能理解他行为背后的逻辑,而不是简单地用现代的情.............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太阳到底会不会落下一样,答案或许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和非黑即白。当然,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不爱孩子的父母”似乎是个悖论,毕竟在大多数文化和情感认知中,父母之爱是天经地义、近乎本能的存在。但深入去探讨,你会发现现实往往比定义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爱”的含义。父母对孩子的.............
  • 回答
    看到您在和孩子重逢后遇到的困境,这一定是一个非常煎熬的时期。您能坦诚地表达出这份“爱不起来”的感受,本身就说明您非常在意,并且在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这已经是很重要的一步了。首先,请允许我给您一个温暖的拥抱。这种感受很常见,尤其是在您们之前的生活轨迹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很多父母在经历类似的情况时,也会.............
  • 回答
    说实话,我身边还真没遇到过那种公开场合大张旗鼓说“我就是不爱孩子,我就是烦孩子”的妈妈,毕竟这话说出来,在咱们这儿,是要被口水淹死的。不过,要说有没有那种,心里头对孩子的那份“爱”和“耐心”远不如社会期望那么强烈,甚至有时会觉得是一种负担、一种厌烦的母亲,那绝对是有的,而且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