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是一个物化的社会。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人和人的关系之中,只有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在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男女双方会逐渐的把对方“物化”,已商品的价值,钱的多寡去衡量对方。一旦男女双方,都不拿对方当“人”看了,相互歧视的风潮就会突然增多。
女人嫁男人,男人没钱给聘礼,就破口大骂。前几天,我就在知乎上看见一篇文章,一个女人哭诉说,自己只是对男朋友要了二十万的聘礼,结果就分手了。这个女人,甚至似乎咬牙切齿的说:难道自己不值二十万麽?
一个女人,居然把自身体的价值,完全的等同于金钱了,听之让人唏嘘不已,但这又是社会上正常的现象。这个女人可能完全没有留意到,她不止在“物化”了自己,还把婚姻完全的“物化”了,婚姻在她的观念里,完全变成了“一桩买卖”。
这样的女人,看上去我们应该鄙视她,她脑海里只剩下了“钱”这个字眼。但我只能说这个女人很可怜。在一个男女都彼此物化的社会,女性才是弱势的一方。
就如题主所说:“为什么很多有思想的男人,都瞧不起女人呢?”
很简单的,一些有思想的男人,必然是一个占据大量社会资源的强势生物。他们有钱,有地位,在已“物化”的的目光看待女性,能瞧得起才怪。当男人的目光,看待女性的时候,是在衡量你的美貌值多少钱的时候,不管你多么漂亮,都变成了一个“值钱的物件”。
前几天,我在知乎得到了一个新的计量单位,他叫“一妹”。我至今也没有搞懂“一妹”到底值多少钱,但显然“一妹”肯定不便宜。
“妹子”,都变成计量金钱的单位了,可见这个社会的物化之深,究竟有多严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一些有思想的男人瞧得起女性,有一点天方夜谭了。
在一个男女双方,都彼此物化的社会,不要总是思考,为什么男人瞧不起女人了。在这样的社会里,女人瞧不起男人,也是最基本的常态。男女双方,都在用“钱”这个计量单位,在衡量人与人的感情,人与人的关系。
因为有深厚思想的男性名人说了看不起女性的话,有人会记录下来,然后广为流传。
你二大爷说了看不起女人的话,没人会记下来。但是不仅仅是你二大爷说过看不起女人的话,你七舅老爷也说过。不过依旧没人会记下来。
反之同理,波伏娃评价男人的话也会被记录下来,广为流传。而知乎上面的田园女权评价男人的话,高潮了一把就被历史所湮没。
这个世界需要有思想家,但是不是只有思想家才有思想。
但是这个世界能流传下去的话,却始终是一小部分人的特权。
这个世界上,男人看不起女人的话海了去了。女人看不起男人的话也海了去了。
男人女人看不起自己的话更是海了去了。
但是男权女权互相攻击的时候,名人名言翻来覆去就这么几句。
看多了,觉得,好尴尬。
地铁上,一个衣着肮脏的农民工坐在A旁边,A默默站起来走开了,然后被人说歧视劳动人民.....其实同样衣着肮脏的小白领做他旁边,A也会默默站起来走开。
......
同理,他们只是鄙视傻逼而已,和男女没太大关系。
你这问题问的,有思想的男人不只是看不起女人
· · · · · ·
他也看不起男人啊!
原因有二。
第一,因为你这个问题语境下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多活在女权主义还没有萌芽的年代。社会学普遍认为,女权主义最大的推手,不是任何思想家,而是工业化这一能客观上减少男女生产力差距的技术革命。而古典时代和前现代的先哲,本身处在非工业化社会以及弱工业化社会,其所处的时代强烈表现出一种男性主导的特征(女性受教育程度低,生产力低下)。因为大思想家和大哲学家也是人,不是神。他们的判断,也来自所处的社会现实。
第二,因为我们常识上,只愿意把古典时代和前现代的学者叫做大师。现代社会哲学家和思想家在贬值,因为知识和信息太过廉价,导致很难诞生绝对意义上的思想超前和深刻之人。我说马化腾是大师,比尔盖茨是大师,你咋一听会不认同,虽然他们确实做了很多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说“民国之后无大师”。其实民国之后大师更多,但是人民都有文化了,也就显不出大师的地位来了。
我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苏格拉底,柏拉图,卢梭,孔子,尼采,叔本华,以及哲学中的整个维也纳学派,对女性都作出过消极评价。
来看看这些大思想家,大哲学家是怎么评价女人的呢,直男癌言论过敏者赶紧回避: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
你去女人那里吗?别忘了带你的鞭子——————————尼采
假如创造女性的神存在,我要去寻出他的住所,去和他说,他是罪恶毒害的创造者。——————————修昔底德
就天赋来说,夫唱妇随是合乎自然的,雌强雄弱只是偶尔见到的反常事例
——————————柏拉图
男人和女人的天赋是一样的;男人所追求的也是女人所追求的,但是总的来说,女人劣于男人——————————苏格拉底
实际上,女人可以被描述为理智上的目光短浅者,尽管女人也可以凭直觉去理解眼前的事物,但毕竟视野狭窄而顾及不到远处。所以,那些表面上不存在的,逝去和将来的事情对女人的影响,远比对男人的影响要小,这就解释了女人为什么更能接受奢侈的生活,而她们的嗜好有时会达到疯狂地步的缘由。————————叔本华
是不是感觉像吃了屎一样难受?原来文艺女青年们动辄就引经据典夸夸其谈的先哲们,居然都是她们最为憎恨的直男癌。这其实只是冰山一角,我甚至可以说,古典时代和前现代的名家大师们,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真正意义上把女性看做和男性在人格上平等的。
就连看起来经常赞美女性的莎士比亚,也只是停留在对女性情感和柔美等弱势特质的文学描绘上,真要抛弃性别观念进行评价,他依然能说出他的那句名言:
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者。
相比以上这些毫不遮掩的“直男癌晚期患者”,托尔斯泰就鸡贼得多,这老头儿说,只有等到他一只脚踏入坟墓,他才会发表对女人的真实看法,说完后又立即跳进棺材,把盖子盖上。
我们之所以会认同两性平等,是因为我们知道有屠呦呦,居里夫人,撒切尔,董明珠,张爱玲等一大群中外女性学者,文人,政客,企业家存在,这种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女性具有不输于男性的能力。然而倘若这些人都不存在,我想不会有人能建立起真正的两性平等观。大思想家,大哲学家自然也不会。
人类的伦理认知和社会实践孰先孰后是一个近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人类的确是从对现实的认知中建立起伦理的,而非被人为创建的理论引导行为。
我们不能假设,在一个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某大思想家平地惊雷一般顿悟了两性平等的真理,然后天下妇女被其感召开始投身事业,女权主义大潮汹涌而来,这个逻辑显然很扯淡,任何信条和结论都不是凭空获得合理性的,它必须有其现实证据作为支撑。这也就是为何封建时代虽然有花木兰和武则天,女权主义却没有发展。
事实的真相更接近于,工业革命后,重体力劳动不再是唯一选择,操作机械作为一种劳动形式证明了女性在工业化生产中生产力不输于男性这一事实。进而证明,只要受过相应教育,女性也可以做的非常好。在这一现实基础上,思想家以点带面,举一反三,逐渐推敲出整套女权主义理论。并将其逐渐固化为一种共识和政治正确。
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女性真正广泛接受教育并进入各行各业扮演重要角色之后,我们现代意义上上的女权主义理论体系,才得以在二战结束这个时间点建立。没错,女权主义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思想流派,它的历史,可能还不到一百年。
两性平等是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正确,它真正建立起来,也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所以,之所以这些有思想的男人不怎么看得起女人,其实是一种时代局限性的体现。如果你去问一下当代的各种学术泰斗和各界名人,我想答案一定会大不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