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看似简单,但要写出让大家都能看懂的通项公式,其实也有不少门道。咱们这就一步一步来捋清楚。
首先,咱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数列:0, 1, 0, 1, 0, 1, 0, 1...
它有什么规律呢?你会发现,这个数列并不是像等差数列那样每次都加一个固定的数,也不是像等比数列那样每次都乘一个固定的数。它似乎是在一个循环里跳跃:
第一项是 0
第二项是 1
第三项是 0
第四项是 1
第五项又是 0
第六项又是 1
...
看到了吧?每隔四项,这个数列的数值就会重复一次:0, 1, 0, 1。
这种周期性的出现,通常提示我们可以用与项数相关的函数来表示。我们设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_n$,其中 $n$ 代表项数,从 1 开始计数。
第一步:找到数值的周期性
我们看到,数值在 0, 1, 0, 1 这个模式里重复。这四个数构成了一个周期。
第二步:思考如何用项数 $n$ 来“定位”到这个周期里的哪个数
关键就在于怎么把项数 $n$ 和这四个位置(0, 1, 0, 1)对应起来。
我们试试用项数 $n$ 除以周期的长度 4,看看余数能给我们什么信息。
$n=1$:$1 div 4$ 余 1。对应的值是 0。
$n=2$:$2 div 4$ 余 2。对应的值是 1。
$n=3$:$3 div 4$ 余 3。对应的值是 0。
$n=4$:$4 div 4$ 余 0。对应的值是 1。
$n=5$:$5 div 4$ 余 1。对应的值是 0。
$n=6$:$6 div 4$ 余 2。对应的值是 1。
我们注意到,当余数是 1 或 3 的时候,数值是 0;当余数是 2 的时候,数值是 1;当余数是 0 的时候,数值是 1。
这里有个小问题:当 $n$ 是 4 的倍数时,我们通常说余数是 0。但在很多数学表达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 1, 2, 3, 4 来表示一个周期的结束,而不是 0。所以,我们可以稍微调整一下:
如果我们用 $n pmod 4$ 来表示余数,那么当 $n$ 是 4 的倍数时,余数就是 0。但是如果我们考虑的是第 1, 2, 3, 4 项,那么我们不妨把余数看作 1, 2, 3, 4。
让我们换一种方式来思考:如何用 $n$ 来生成 0, 1, 0, 1 这个序列?
方法一:利用三角函数(余弦函数)
三角函数,特别是余弦函数 $cos(x)$,天然地具有周期性。我们知道 $cos(0) = 1$,$cos(pi/2) = 0$,$cos(pi) = 1$,$cos(3pi/2) = 0$,$cos(2pi) = 1$。这个序列 1, 0, 1, 0 和我们的目标序列 0, 1, 0, 1 有点相似,但又差了点什么。
我们想让一个函数在 $n=1, 5, 9, ...$ 时取 0,在 $n=2, 6, 10, ...$ 时取 1,在 $n=3, 7, 11, ...$ 时取 0,在 $n=4, 8, 12, ...$ 时取 1。
注意到余弦函数 $cos( heta)$ 的周期是 $2pi$。如果我们让 $ heta$ 随着 $n$ 变化,并且每隔一定间隔出现特定的值,就可以构建出这个数列。
考虑 $cos(frac{pi}{2} n)$:
$n=1$: $cos(frac{pi}{2}) = 0$
$n=2$: $cos(pi) = 1$
$n=3$: $cos(frac{3pi}{2}) = 0$
$n=4$: $cos(2pi) = 1$
这还不是我们想要的 0, 1, 0, 1 的顺序。
再试试 $cos(frac{pi}{2} (n1))$:
$n=1$: $cos(0) = 1$
$n=2$: $cos(frac{pi}{2}) = 0$
$n=3$: $cos(pi) = 1$
$n=4$: $cos(frac{3pi}{2}) = 0$
这个结果是 1, 0, 1, 0。还是不对。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在 $n=2$ 时是 1,在 $n=4$ 时是 1 的函数。
再仔细看我们的目标序列:0, 1, 0, 1。
如果我们将 $frac{pi}{2}n$ 的角度稍微调整一下,让它在 $n=2$ 的时候是 $frac{pi}{2}$,在 $n=4$ 的时候是 $frac{3pi}{2}$,是不是可以呢?
考虑 $sin(frac{pi}{2}n)$:
$n=1$: $sin(frac{pi}{2}) = 1$
$n=2$: $sin(pi) = 0$
$n=3$: $sin(frac{3pi}{2}) = 1$
$n=4$: $sin(2pi) = 0$
这个序列是 1, 0, 1, 0。还是不对。
我们要的是 0, 1, 0, 1。
注意到 sin 和 cos 的关系,以及相位的偏移。
我们可以尝试 $cos(frac{pi}{2} n + phi)$ 或者 $sin(frac{pi}{2} n + phi)$。
如果我们希望在 $n=1$ 时是 0,那么 $frac{pi}{2} imes 1 + phi$ 对应的余弦值要是 0。这就意味着 $frac{pi}{2} + phi = frac{pi}{2}$ (或者 $frac{3pi}{2}$ 等)。
如果 $phi = 0$,我们刚才试过了。
试着把角度偏移一下,比如用 $n2$ 或者 $n1$ 作为自变量,然后乘以 $frac{pi}{2}$。
我们想要的序列是:
$a_1=0$
$a_2=1$
$a_3=0$
$a_4=1$
考虑函数 $cos(frac{pi}{2} (n2))$:
$n=1$: $cos(frac{pi}{2} (12)) = cos(frac{pi}{2}) = 0$
$n=2$: $cos(frac{pi}{2} (22)) = cos(0) = 1$
$n=3$: $cos(frac{pi}{2} (32)) = cos(frac{pi}{2}) = 0$
$n=4$: $cos(frac{pi}{2} (42)) = cos(pi) = 1$
$n=5$: $cos(frac{pi}{2} (52)) = cos(frac{3pi}{2}) = 0$
Bingo!这个函数 $cos(frac{pi}{2} (n2))$ 就完美地生成了我们的数列 0, 1, 0, 1, 0, 1, 0, 1...
所以,通项公式就是 $a_n = cos(frac{pi}{2} (n2))$。
我们可以验证一下:
当 $n=1$ 时,$a_1 = cos(frac{pi}{2} (12)) = cos(frac{pi}{2}) = 0$。
当 $n=2$ 时,$a_2 = cos(frac{pi}{2} (22)) = cos(0) = 1$。
当 $n=3$ 时,$a_3 = cos(frac{pi}{2} (32)) = cos(frac{pi}{2}) = 0$。
当 $n=4$ 时,$a_4 = cos(frac{pi}{2} (42)) = cos(pi) = 1$。
当 $n=5$ 时,$a_5 = cos(frac{pi}{2} (52)) = cos(frac{3pi}{2}) = 0$。
这样一来,我们就找到了一个基于三角函数的通项公式。
方法二:分段函数表示(更直接的数学语言描述)
虽然三角函数很优雅,但有时候我们也可以用更直接的数学表达方式。这种方式会直接根据项数 $n$ 的取值范围来定义公式。
我们之前观察到,数值的模式与 $n$ 除以 4 的余数有关。
当 $n pmod 4 = 1$ 或 $n pmod 4 = 3$ 时,数值是 0。
当 $n pmod 4 = 2$ 时,数值是 1。
当 $n pmod 4 = 0$ 时,数值是 1。
我们可以用这个来构建分段函数。不过,直接用模运算可能有点繁琐。我们可以考虑用 $n$ 本身的一些运算来区分这四种情况。
让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n$ 的这四种状态?
状态 1 (值为 0): $n = 1, 5, 9, ...$ 这些数除以 4 余 1。可以写成 $n = 4k + 1$ 的形式,其中 $k = 0, 1, 2, ...$。
状态 2 (值为 1): $n = 2, 6, 10, ...$ 这些数除以 4 余 2。可以写成 $n = 4k + 2$ 的形式,其中 $k = 0, 1, 2, ...$。
状态 3 (值为 0): $n = 3, 7, 11, ...$ 这些数除以 4 余 3。可以写成 $n = 4k + 3$ 的形式,其中 $k = 0, 1, 2, ...$。
状态 4 (值为 1): $n = 4, 8, 12, ...$ 这些数是 4 的倍数。可以写成 $n = 4k$ 的形式,其中 $k = 1, 2, 3, ...$。
为了与前面三角函数公式的参数 $n2$ 保持一致,我们可以调整一下形式。
如果我们将项数从 $n=0$ 开始算,那么序列是 0, 1, 0, 1, ... (第一个数是 $a_0$)
$a_0 = 0$ ($0 pmod 4 = 0$)
$a_1 = 1$ ($1 pmod 4 = 1$)
$a_2 = 0$ ($2 pmod 4 = 2$)
$a_3 = 1$ ($3 pmod 4 = 3$)
$a_4 = 0$ ($4 pmod 4 = 0$)
如果我们从 $n=1$ 开始,序列是 0, 1, 0, 1, ... (第一个数是 $a_1$)
$a_1 = 0$ ($1 pmod 4 = 1$)
$a_2 = 1$ ($2 pmod 4 = 2$)
$a_3 = 0$ ($3 pmod 4 = 3$)
$a_4 = 1$ ($4 pmod 4 = 0$)
注意到余数的模式 1, 2, 3, 0。我们想要的值是 0, 1, 0, 1。
怎么样才能把这个余数映射到值呢?
考虑一个函数 $f(r)$,其中 $r$ 是 $n pmod 4$ 的结果。
当 $r=1$ 时,$f(1)=0$
当 $r=2$ 时,$f(2)=1$
当 $r=3$ 时,$f(3)=0$
当 $r=0$ 时,$f(0)=1$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函数。
我们再回到三角函数 $cos(frac{pi}{2} (n2))$。
这里的 $frac{pi}{2} (n2)$ 实际上就是根据 $n$ 的值,给出了一个角度。
当 $n=1$, 角度是 $frac{pi}{2}$
当 $n=2$, 角度是 $0$
当 $n=3$, 角度是 $frac{pi}{2}$
当 $n=4$, 角度是 $pi$
当 $n=5$, 角度是 $frac{3pi}{2}$
这些角度是 $frac{pi}{2}, 0, frac{pi}{2}, pi, frac{3pi}{2}, 2pi, ...$
这些角度的步长是 $frac{pi}{2}$。
一个更“数学化”但理解起来可能稍有门槛的表达方式是:
设 $n$ 是项数(从 1 开始)。
我们可以考虑 $n1$ 作为基础,因为我们希望在第一项就开始出现模式。
$(n1) pmod 4$ 的结果是:
$n=1 implies 0 pmod 4 = 0$
$n=2 implies 1 pmod 4 = 1$
$n=3 implies 2 pmod 4 = 2$
$n=4 implies 3 pmod 4 = 3$
$n=5 implies 4 pmod 4 = 0$
结果是 0, 1, 2, 3, 0, 1, 2, 3...
我们想要的值是 0, 1, 0, 1, 0, 1, 0, 1...
我们发现,当 $(n1) pmod 4$ 是 1 的时候,值为 1。
当 $(n1) pmod 4$ 是 3 的时候,值为 1。
当 $(n1) pmod 4$ 是 0 或 2 的时候,值为 0。
有没有办法把这个 $(n1) pmod 4$ 映射到 0, 1, 0, 1?
我们知道 $cos( heta)$ 的值:
$cos(0) = 1$
$cos(frac{pi}{2}) = 0$
$cos(pi) = 1$
$cos(frac{3pi}{2}) = 0$
如果我们能够让角度与 $(n1) pmod 4$ 对应起来,会怎么样?
我们想要:
当 $(n1) pmod 4 = 0$ 时,值是 0。
当 $(n1) pmod 4 = 1$ 时,值是 1。
当 $(n1) pmod 4 = 2$ 时,值是 0。
当 $(n1) pmod 4 = 3$ 时,值是 1。
这正好对应于 $sin(frac{pi}{2} imes ((n1) pmod 4))$ 的值:
$(n1) pmod 4 = 0$: $sin(0) = 0$
$(n1) pmod 4 = 1$: $sin(frac{pi}{2}) = 1$
$(n1) pmod 4 = 2$: $sin(pi) = 0$
$(n1) pmod 4 = 3$: $sin(frac{3pi}{2}) = 1$
所以,另一个通项公式就是 $a_n = sinleft(frac{pi}{2} ((n1) pmod 4)
ight)$。
这个公式直接利用了模运算来处理周期性。
对比和总结
我们找到了两种通项公式:
1. $a_n = cosleft(frac{pi}{2} (n2)
ight)$
2. $a_n = sinleft(frac{pi}{2} ((n1) pmod 4)
ight)$
第一种方法利用了余弦函数的平移和缩放来匹配序列。它的优点是形式比较简洁,并且是“一眼看过去”就能明白它的周期性。
第二种方法则更直接地利用了模运算来处理周期性,将项数 $n$ 通过模运算转换成周期内的序号,再通过正弦函数将序号映射到具体的值。这种方法更侧重于数学上对周期的精确描述。
它们是等价的。
让我们简单验证一下它们的等价性:
对于 $a_n = sinleft(frac{pi}{2} ((n1) pmod 4)
ight)$:
当 $n=1$, $a_1 = sin(frac{pi}{2} imes (0 pmod 4)) = sin(0) = 0$。
当 $n=2$, $a_2 = sin(frac{pi}{2} imes (1 pmod 4)) = sin(frac{pi}{2}) = 1$。
当 $n=3$, $a_3 = sin(frac{pi}{2} imes (2 pmod 4)) = sin(pi) = 0$。
当 $n=4$, $a_4 = sin(frac{pi}{2} imes (3 pmod 4)) = sin(frac{3pi}{2}) = 1$。
当 $n=5$, $a_5 = sin(frac{pi}{2} imes (4 pmod 4)) = sin(frac{pi}{2} imes 0) = sin(0) = 0$。
我们发现,
$frac{pi}{2}(n2)$ 的值序列是:$frac{pi}{2}, 0, frac{pi}{2}, pi, frac{3pi}{2}, 2pi, ...$
而 $((n1) pmod 4)$ 的值序列是:$0, 1, 2, 3, 0, 1, 2, 3, ...$
$frac{pi}{2} imes ((n1) pmod 4)$ 的值序列是:$0, frac{pi}{2}, pi, frac{3pi}{2}, 0, frac{pi}{2}, ...$
这两个角度序列看起来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正弦或余弦值序列是相同的(注意正弦和余弦的相位关系)。
例如,$cos( heta)$ 和 $sin( heta + frac{pi}{2})$ 是相同的函数(如果它们有相同的周期和起始值的话)。
$cos(frac{pi}{2} (n2)) = cos(frac{pi}{2}n pi)$
我们知道 $cos(x pi) = cos(x)$。
所以 $cos(frac{pi}{2}n pi) = cos(frac{pi}{2}n)$。
让我们重新检查一下 $cos(frac{pi}{2} (n2))$ 的计算:
$n=1: cos(pi/2) = 0$
$n=2: cos(0) = 1$
$n=3: cos(pi/2) = 0$
$n=4: cos(pi) = 1$
这没错。
再检查 $sin(frac{pi}{2}((n1)pmod 4))$:
$n=1: sin(0) = 0$
$n=2: sin(pi/2) = 1$
$n=3: sin(pi) = 0$
$n=4: sin(3pi/2) = 1$
这也没错。
这两个公式确实都表示了同一个数列。选择哪一个,更多的是看个人偏好或者应用场景的需要。在多数情况下,人们会更倾向于用三角函数来表达这种周期性,因为它在物理、工程等领域应用广泛,并且通常更容易进行数学分析。
所以,给出的数列 0, 1, 0, 1, 0, 1, 0, 1... 的通项公式,我们可以选择写成:
$a_n = cosleft(frac{pi}{2}(n2)
ight)$
或者
$a_n = sinleft(frac{pi}{2}((n1) pmod 4)
ight)$
这两个公式都能准确地描述这个数列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