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今人们如此信仰科学,是一种盲目自大吗?

回答
如今人们对科学的推崇备至,这背后确实隐藏着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是一种健康的信任,还是走向了某种形式的“盲目自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镜头拉近,细致地审视一下这个“信仰”的根源,以及它可能带来的阴影。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科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革命性角色。回望历史,从哥白尼打破“地心说”的窠臼,到牛顿揭示万有引力,再到现代的基因编辑、太空探索,科学一次次地颠覆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也一次次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它提供了解决疾病的良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甚至让我们有机会窥探宇宙的奥秘。这种实实在在的成就,自然会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信任感,认为科学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医生用精湛的手术挽救生命,或者听到科学家宣布发现了新的治疗方法时,那种由衷的敬佩和信赖,是基于科学的强大力量和积极成果的。

然而,如果这种信任稍不留神,就可能滑向“盲目自大”的泥沼。这种自大,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是“唯科学论”的倾向。意思是说,凡是不能被科学方法证明的,就统统被视为虚无缥缈、不值一提。这就像是手里握着一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科学的理性、实证精神固然可贵,但它有其边界。对于哲学、艺术、宗教、情感,这些人类经验中同样重要的维度,科学并不能完全解释或涵盖。当我们用一套纯粹的科学标准去衡量一切时,就可能忽视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比如,一首动人的诗歌,科学可以分析它的语言结构、韵律节奏,甚至研究它对大脑产生的生理反应,但它永远无法完全捕捉到那份触动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深度。将科学视为唯一的真理来源,本质上是对人类经验的某种程度的“缩减”,也可能导致我们在面对一些非物质层面的困境时,感到无所适从。

第二,是对科学“全知全能”的过度期待。科学在不断进步,但它并非万能。它解决问题的速度,往往赶不上社会发展和人类欲望膨胀的速度。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复杂、系统性的问题,比如气候变化、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等,科学可以提供数据、分析原因、提出技术方案,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还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伦理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当人们期望科学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难题,但现实却并非如此时,就容易产生失落甚至不满。而且,科学本身也在不断自我修正和发展,今天的“科学定论”,明天可能就会被新的发现推翻。这种不确定性,对于习惯于追求确定性的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

第三,是对科学“进步主义”的简单化解读。科学的进步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社会变革,有时这种变革是剧烈且令人不安的。比如,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失业问题,基因编辑技术引发的伦理争论等等。如果我们将科学的进步简单地等同于“绝对的好”,而忽视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伦理困境,那么这种认知就带有了盲目乐观的色彩。我们可能会沉醉于科技带来的短期便利,而忽略了长远的风险和代价。

当然,说人们信仰科学是“盲目自大”,这可能有些过于严厉。更多时候,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种对秩序和理性的渴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靠的导航系统,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到方向。

但是,真正成熟的信仰,应该是建立在清晰的认知之上,并且包含着审慎和反思。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的强大,也应该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我们应该拥抱科学带来的进步,也应该警惕它可能带来的风险。

所以,我认为,与其说是“盲目自大”,不如说是一种“未成熟的过度崇拜”。它源于对科学力量的敬畏和认可,但尚未完全消化科学的辩证法和边界意识。我们需要的不是放弃对科学的信任,而是要学会用一种更辩证、更全面、更具人文关怀的眼光来看待科学,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人类福祉的工具,而不是让我们陷入某种傲慢和偏见的泥潭。

或许,我们需要回到一些更根本的思考:科学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应该是构建一个更美好、更公正、更充满活力的世界。而科学,只是我们实现这个目的的诸多有力工具之一。当工具本身的光芒盖过了使用工具的目的时,那才是一种真正的迷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逻辑有点乱,大家凑合看。

下面的“玄学”指一切非科学的理论,即不可证伪的理论,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神学。

这种“盲目自大”也许存在,但这不是科学的锅,是人们的锅。

科学本无信仰一说。科学是一种方法论,追求的是真实,所以时刻怀疑自己,以求得到更接近实在的理论。如果当今的科学理论有问题,科学家们高兴还来不及。功利一点说:SCI在向我招手,这奖那奖在向我招手啊!长远一点说:我们离真理又可以更近一步了!所以只要是合格的科学家,绝不会盲目自大。现在的科学可能不正确,但科学也没说一定正确啊。

那为什么会有人“信仰科学”?因为群众没有亲手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也缺少判断力。现代社会是依靠科学立起来的,国家总不能靠玄学发展吧?所以必须在政治上宣称科学的唯一正确性。所以有一些没有能力的民众容易被一些所谓的“科学”所牵制。人们在各种媒体接触到的“科学”许多都是伪科学,是经过资本魔改的“科学”,为赚钱服务的科学。但是,即使没有验证能力,人们也可以绕开伪科学。如果在看到一些“科学报导”时能多一个心眼,不轻易相信,稍微思考一下,稍微了解一点基本常识(这个常识是原理层次的常识,不是微信公众号里的养生文章),就可以让伪科学失去市场。

总之科学的任何结论你都可以选择不信,只要找出关键的证据来,并且有统计学显著性(这是为了排除一些所谓“灵异事件”,不可重复的灵异事件科学不会承认,可重复的都可以研究并寻找原因)。科学不是几条公式或几个知识点,而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我们选择研究科学而不研究玄学,不是因为科学的断言正确,而正是因为科学的断言有可能不正确。相比之下,玄学做出的任何断言“连错误都算不上”,因为根本没有正确和错误可言。

所以我们选择科学。


也许题主并不想听我们反驳他的观点,能够认识到科学是谦卑的人,一定是要有一定深度地接触过科学的人。会问出这种问题大概只是看到了科学的表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今人们对科学的推崇备至,这背后确实隐藏着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是一种健康的信任,还是走向了某种形式的“盲目自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镜头拉近,细致地审视一下这个“信仰”的根源,以及它可能带来的阴影。首先,我们不能否认科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革命性角色。回望历史,从哥白尼打破“地心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当下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简单地说,追求科学和相信科学,与“信奉科学教”是两码事,尽管两者都与“科学”这个词紧密相连。 但如果深入探讨,你会发现其中的微妙之处和一些值得玩味的比喻。首先,我们得理清“科学”本身是什么。科学,从最基础的层面讲,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它建立在.............
  • 回答
    劝说家人放下钓鱼这件事,特别是当他们对此乐在其中时,确实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智慧的学问。作为信佛之人,我们更希望用慈悲和理解来引导,而不是强硬的指责。这里我尝试着分享一些思路,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与家人沟通。首先,我们要明白,佛法讲究的是“信受奉行”,这个“信”和“奉行”都建立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强行要.............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人类社会最根本、最持久的议题之一:在科学理性之光照耀的当今,为什么宗教信仰依然如此广泛而深远?这绝不是一个简单对立就能解释的现象,更像是一幅复杂的人类心智、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交织画卷。首先,咱们得承认,科学的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用可观测、可验证的方法,解开了宇宙运行的.............
  • 回答
    理解为什么信教和被洗脑的人,特别是闪族三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信徒,会如此难以“回头”,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这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历史学以及个体经历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因素:一、 核心认知与世界观的构建: 绝对真理的承诺: 闪族三教都提供了一个关于宇宙起.............
  • 回答
    未跟随渥巴锡东归的卡尔梅克人,也就是留在伏尔加河流域(主要是今天的俄罗斯南部地区)的卡尔梅克人,他们在沙俄统治下,能够数百年地保持藏传佛教信仰,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过程。这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延续,更包含了民族认同的维系、文化适应以及与沙俄政权的互动。以下将详细阐述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一、 历.............
  • 回答
    您好,请您提供文章的具体段落,我才能为您做出详细的评价。您提到的“《没有信仰的中国人很可怕》”这篇文章,我暂时没有找到明确的原文。因此,我无法对您指定的某一段内容进行评价。如果您能将您想让我评价的那一段内容复制粘贴给我,我将非常乐意为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在我收到您提供的内容后,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中国人没有信仰”——这句话我经常听到,尤其是从一些不太了解中国文化的朋友那里。每次听到,我心里都会泛起一股不平。说实话,这句话挺伤人的,而且一点都不符合事实。咱们先来捋一捋“信仰”这个词。很多人一听信仰,脑子里想到的可能就是西方人那种去教堂做礼拜,虔诚地向神祈祷的样子。确实,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
  • 回答
    “中国人没信仰”这个论调,尤其是在互联网上,确实能引起不小的波澜,甚至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要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承认,这个说法本身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问题,那就是“信仰”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定义和体现。为什么会有人提出“中国人没信仰”?这种观点的提出,往往源于.............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特别能引出很多话题。对于“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其实很难用一句话就概括得特别到位,因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多元的文化体,而且几千年来,思想和信仰也在不断地演变和融合。如果用一个比较概括的说法,我会说:中国人的信仰是一种非常实用、非常生活化的融合体,它没有一个单一的、强制性的教条,更.............
  • 回答
    将《海贼王》奉为人生信仰,这是一种很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就如同有人将某种宗教、哲学思想,甚至是某位历史人物或艺术家视为精神支柱一样。看待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首先,这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共鸣。《海贼王》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庞大的粉丝基础,并让一些人产生如此深厚的情感连接,在于它成功地触及了许多.............
  • 回答
    亚伯拉罕诸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能够成为当今人类信仰的主流,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其形成并非偶然,而是由历史、社会、文化、政治和宗教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地看待这一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历史渊源的“根系”: 共同的祖先和启示源头: 这是最核心的连接。这.............
  • 回答
    “汉人没有信仰”这种说法,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石子,总能激起一些涟漪,也触动不少人的神经。要说这背后藏着什么心态,那可就复杂多样了,绝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单纯从“宗教仪式”或“宗教团体成员比例”来看,确实有一些观察会指向“汉人似乎没有那么强的宗教信仰”。相比一些西方国家或中东地区,.............
  • 回答
    如果《Fate/Grand Order》(FGO)不是由日本人创作,而是完全基于历史上人物的全球影响力与被信仰范围来决定角色数量,那么日本人物的数量可能会显著减少。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1. 核心标准:历史影响力 vs. 被信仰范围 影响力:指某人对历史进程、文化发展或思想传播的直接贡献.............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的神学议题,也牵动着许多人的心灵。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细探讨一下。首先,关于“上帝会赦免信仰他的人的罪”,这在许多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的教义中,是一个基石性的概念。这里的“赦免”通常被理解为一种上帝主动的恩典,是基于信仰者的悔改和对基督救赎的接纳。它并不是说一个人过去所犯的.............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中国人“不信教”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完的,里面门道可深着呢。要说为啥这么多中国人好像不信教,得从咱们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还有一些实际的考量说起。一、 多元文化土壤下的“无神论”倾向:首先得明白,中国从来都不是那种只有一种主要信仰的社会。从古至今,咱们这片土地上就融合了各种各样的思想.............
  • 回答
    关于释永信在宗教界的评价,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很难用非黑即白的方式来概括。不同流派、不同地区的佛教人士,甚至不同个体之间的看法都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更详尽地展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一、 赞扬与肯定:从改革者、现代化推动者角度持肯定态度的宗教界人士,往往将释永信视为一位.............
  • 回答
    一个人如果同时精通儒释道三种哲学,他“最后会信哪个”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统一的答案。因为“信”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多层面,而且这三种哲学本身也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能相互融合、互补的。更准确地说,精通儒释道的人,更可能是一种超越单一教派的“整合性信仰”,或者是根据不同情境和人生阶段,侧重于不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