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现代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信仰宗教?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人类社会最根本、最持久的议题之一:在科学理性之光照耀的当今,为什么宗教信仰依然如此广泛而深远?这绝不是一个简单对立就能解释的现象,更像是一幅复杂的人类心智、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交织画卷。

首先,咱们得承认,科学的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用可观测、可验证的方法,解开了宇宙运行的奥秘,改造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力量去理解和改造世界。从微观的原子粒子到宏观的星系宇宙,科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晰、逻辑自洽的图景。很多人因此觉得,科学已经解释了“为什么”和“如何”,似乎就没宗教什么事儿了。

然而,现实远比这复杂。原因有很多,咱们一点点掰扯。

第一,科学与宗教关注的领域根本不同。

科学擅长解释“如何”——物质世界如何运作,自然规律是什么。它追求的是客观的、可量化的事实。比如,科学能告诉你闪电是如何形成的,火箭如何飞上太空,DNA如何编码生命。

但科学在解释“为什么”——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死后的归宿是什么?善恶的标准是什么?这些关乎人类内心深处困惑、价值判断和终极意义的问题,科学的测量仪器和实验方法根本够不着。

想想看,科学可以告诉你,你是怎么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你的身体是由哪些化学元素组成的。但它无法告诉你,你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你的存在是否具有超越物质的意义。宗教恰恰是在这些科学无法触及的领域,为人们提供了答案、慰藉和方向。

第二,人类天生需要意义感和归属感。

人不仅仅是纯粹的理性动物,我们是情感动物,是社会动物。我们渴望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渴望找到生命的意义,渴望与他人建立深刻的连接。

宗教,无论其具体形式如何,常常能提供一个宏大的叙事,一个关于宇宙起源、人类命运的完整框架。它告诉我们,我们并非孤立无援的偶然存在,而是被某种超越性的力量所创造、所关怀。这种宏大的叙事,能极大地满足我们对意义的追求。

同时,宗教社群通常是紧密联系的。共同的信仰、仪式、价值观,能够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困难时期,在人生低谷,有一个能与你一同祈祷、一同分担悲伤、一同庆祝喜悦的群体,这种归属感是无与伦比的。想想那些在你困难时伸出援手的朋友、家人,宗教社群有时能提供一种更深层、更持久的“家人”般的联结。

第三,宗教提供了应对不确定性和苦难的心理机制。

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也充斥着苦难——疾病、死亡、失落、不公。科学可以帮助我们对抗疾病,但它无法阻止生老病死,也无法完全消除人类的痛苦。

宗教信仰,特别是对于那些无法掌控的外部力量(如命运、神意)的信仰,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心理上的韧性。通过祈祷、冥想,人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通过对来世、救赎的信仰,人们可以减轻对死亡的恐惧,并从苦难中找到某种被赋予的意义,认为这是考验,是通往更高境界的阶梯。

这种心理上的慰藉,是科学很难直接提供的。科学告诉你疾病是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或手术。但当疾病无法治愈,当亲人离去,科学的理性分析可能显得苍白无力,而宗教的“一切都有安排”、“会在天堂相见”等信念,则能提供更深层的情感支撑。

第四,宗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宗教信仰往往与历史、文化、艺术、道德规范紧密相连。很多民族的节日、习俗、价值观,都深深烙印着宗教的痕迹。从古老的壁画、庄严的教堂,到流传千年的故事、哲理,宗教构成了我们文化基因的重要部分。

即使有些人可能不完全认同宗教的教条,但他们可能仍然会参与宗教仪式,遵循某些道德准则,这是因为这些行为已经内化为文化的一部分,是与祖先、社群连接的纽带。

第五,对“超越性”的渴望。

很多人对现有的物质世界和科学解释并不完全满意。他们可能感觉生命还有更深层的东西,有某种“超越”于日常生活的体验。宗教提供的“神”、“灵”、“道”等概念,正是这种对超越性的渴望的体现。

这种渴望,有时是对现代社会物质至上、消费主义的一种反思。人们可能感到,尽管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内心的空虚感却并未消退。这时,宗教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回归内心、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的途径。

第六,历史的惯性和社会结构。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和文化现象,具有强大的惯性。很多社会结构、法律体系、道德观念,都曾经或正在受到宗教的影响。在一个宗教根深蒂固的社会中,即使科学普及,人们也可能在潜移默化中继续保持宗教习惯,因为这是社会规范的一部分。

再者,并不是所有人都受过同等的科学教育。在一些地区,宗教仍然是获取知识、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关于“信仰”本身的属性。

信仰,其本质就包含了超越证据和理性验证的部分。它是一种信任,一种选择,一种生命的态度。科学寻求的是“可证明的真理”,而信仰则是在“不可证明”的领域里,选择相信。这种相信,能够赋予生命以力量和方向,是科学本身无法取代的。

所以,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世界上仍然有那么多人信仰宗教,并不是因为他们愚昧或落后,而是因为宗教恰恰触及了人类最深层、最普遍的需求:对意义的追寻,对归属感的渴望,对苦难的应对,对超越性的向往,以及对文化传统的认同。科学解释了“物质世界如何运作”,而宗教则试图回答“我们为何存在,以及如何更好地活着”这些更为根本的问题。两者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在人类存在的不同维度上,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从营销的角度讲总是有人会有贫穷,生病,怕死,迷惘和孤独等需求或痛点,而宗教正好可以满足人的痛点。

信基督教更是一件奇妙的事:

前一分钟你只是无名小卒,you are no body. 只要你相信,你就是比巴菲特更富友,比奥巴马更尊贵的人,因为你成为了神高贵的儿女;前一分钟,你讲话没人会听,只要你相信,你的祷告就能达到神的面前,而且“无不应允”;前一分钟,你在世上没有半点成就,Such a Loser. 只要你相信,世界万有都是你的,你在神那里有无穷的产业。
这种瞬间升华的速度远远超过光速。正如同圣经中说:“从粪堆中提拔穷乏人,使他与王子同座”。因此你想要出人头地,或者想要获得尊重,或者仅仅想要做个体面的人,不再需要劳碌半生,只需要这种瞬间升华。

世界上有一种很大的精神享受是:你是对的,而有很多其他人是错的。许多家庭的矛盾起源于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但是他们往往很难如愿。不过如果肯换个思路,要想如愿倒也简单:加入基督教,这样人就会感到自己掌握了永恒的真理,而其他人都是傻子,其他人的心里都住着魔鬼。其实人们只是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物而已,信仰给了他们安全感,也贩卖了他们关于不幸的答案和虚假的希望。


另外有些问题用宗教的观点解释起来就容易的多,比如到底是 鸡生蛋 还是 蛋生鸡 的问题。

如果不信宗教可能有想破脑袋也不知道答案,但是信了宗教你直接就能知道是先有鸡而不是先有蛋,而且先有鸡也非常合乎逻辑。

详见:

至于政府为什么允许宗教的发展,可以看看:1980年12月19日,李维汉在中央统战部的部务会议上作了一个书面发言,对自己的宗教观进行了13点概括。

摘录其中几条:

1、宗教的根源是对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无知和无能为力。
2、宗教信仰是历史的产物,它是在历史上发生、发展和消亡的。由于它的发生的根源,它只能随着根源的消灭而消灭,只能自然消亡。菩萨是人民自己造成的,只能由他们自己去丢掉。行政办法只能助长宗教感情,决不能消灭宗教。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宗教。
9、用和平改革方法,改革宗教制度,废除封建剥削和特权。
11、团结、教育、改造宗教界人士,镇压和肃清反革命。(随着时代变化,镇压与肃清的硬手段可以转变为法律与宗教界孤立)


相关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人类社会最根本、最持久的议题之一:在科学理性之光照耀的当今,为什么宗教信仰依然如此广泛而深远?这绝不是一个简单对立就能解释的现象,更像是一幅复杂的人类心智、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交织画卷。首先,咱们得承认,科学的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用可观测、可验证的方法,解开了宇宙运行的.............
  • 回答
    重庆,这座以山水为骨、云雾为魂的城市,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常让人惊叹于它如何在现代交通的挑战中崛起,更别提成为一方直辖市,承载着国家赋予的重任。很多人会疑惑,如此崎岖的山地,是如何支撑起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国家又为何将如此“棘手”的重庆,提升到直辖市的地位?山城之困:现代交通的天然屏障重庆的地形,无疑.............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脑洞大开的假设!如果二战中的各国军队,连同他们当时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水平,突然被一股神秘的时空裂缝转移到了现代,并且出现在各自国家的土地上,那场面绝对是史诗级的混乱与震撼。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梳理一下可能发生的场景,力求讲得生动一些,就像我亲眼所见一样。一、初期的震撼与混乱:从炮火纷飞到目.............
  • 回答
    汉字之痕,韩语之变:一段跨越千年的语言演进史韩国古代使用汉字,这几乎是所有了解东亚历史文化的人都会知道的一点。但当我们看到如今韩国人使用的,形似象形文字,却又有独特韵律的谚文(Hangul),难免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这段与中国汉字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历史,最终却发展出了如此截然不同的现代韩语呢?这背.............
  • 回答
    尽管现代科学以其严谨的逻辑、可验证的证据以及对自然和社会运作方式的深刻洞察,在人类文明中占据了核心地位,然而,宗教的生命力依然顽强,并在相当一部分人群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科学与宗教对立”的问题,而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科学本身,无论其多么强大,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科学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多人会感到困惑的地方。我们常常听到一种说法,说儒家就是封建礼教的代名词,是束缚人性的旧思想。然而,在现代社会,我们又看到儒家文化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被许多人尊崇。这中间究竟有什么样的逻辑?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需要深入地看一看儒家本身,以及它与“封建礼教”这个标签.............
  • 回答
    爷爷那个年代,13岁养家,搁现在听着像神话,对吧?其实,这背后藏着的是时代巨变,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男人养家”这件事,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你爷爷13岁能养活一家人,这说的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生存状态。你想想,那个时候,社会结构、经济模式、生活成本,还有人们的婚姻观,跟现在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我们现代人对自由和尊严的理解。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为啥鸳鸯不愿意做贾赦的屋里人?这得从鸳鸯本身的性情和她所处的环境说起。1. 忠心与情义的羁绊: 鸳鸯是贾母的贴身大丫鬟,可以说是从小跟着贾母长大,是贾母最信任的人。贾母对她恩重如山,视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触及一些历史的复杂性。其实,与其说“明知自己如果遇到义和团必然惨死无疑”然后去支持他们,不如说当时很多中国人,包括一些知识分子和官员,对义和团的认识和态度是复杂的,他们的支持也并非基于对自身安全完全无视的鲁莽,而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当时中国的处境,那是.............
  • 回答
    现代战争是否“几乎全是”城市作战,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说法,但城市作战在现代军事冲突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比例确实在显著上升。而中国军队在电视上展示的野战演练,则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现代战争与城市作战的兴起说现代战争“几乎全是”城市作战,有些绝对。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
  • 回答
    中医之所以看起来“博大精深”,是因为其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庞大、应用范围广泛,而且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确实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然而,现代医学在研发投资方面远超中医,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不是简单地否定中医的价值,而是基于科学发展规律、经济效益和社会需求等综合考量的结果。一、 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差异与.............
  • 回答
    对比东西方社会对科技与人才的重视程度:一个深入的观察当我们审视现代社会的发展脉络,科技无疑是驱动前行的核心引擎,而科技人才则是点燃这引擎的火种。在这一领域,中国与欧美社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重视程度和发展路径。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某个单一因素,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历史、文化、制度及社会结.............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人心中一个挺纠结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常说中医博大精深,承载着几千年的智慧,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另一方面,却又发现,在中高考这个“指挥棒”下,大多数中医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普遍低于同等水平的西医院校。这中间的“落差”究竟是怎么来的?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一个现实:公众.............
  • 回答
    女性割礼,也称女性生殖器切割(FGM),在北非和阿拉伯世界的一些地区,尽管面临着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法律禁止,但确实仍然存在。这是一种复杂且根深蒂固的习俗,其延续涉及文化、宗教、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现状与地理分布: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整个北非和阿拉伯世界都普遍盛行女性割礼。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这种习俗已.............
  • 回答
    .......
  • 回答
    现代都市传说之所以普遍偏向恐怖,与古代传说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文化演变过程。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一、 社会环境的变迁与心理需求的差异: 古代社会: 生存压力与直接威胁: 古代社会,人们面临的威胁更加直接且具象化,如饥荒、疾病、战争、自然灾害、.............
  • 回答
    中国近现代化的过程之所以如此痛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并贯穿了近三百年的时间线。其痛苦性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交织的产物,是深刻的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一过程的痛苦根源:一、 晚清的积贫积弱与外部压力:从盛世到危机的坠.............
  • 回答
    协和式飞机能够以两倍音速巡航,而现代战斗机实现超音速巡航(Supercruise,指不使用加力燃烧器,依靠发动机本身的能力长时间维持超音速飞行)却面临诸多挑战,这背后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核心方面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协和式飞机和现代战斗机在设计目标和运行环境上的根本差异。协和式飞机的设计哲学:速.............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关于为什么我们今天见不到像恐龙那样庞然大物的身影,答案其实藏在我们星球亿万年的演变和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中。想象一下,在上古时代,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与现在大相径庭。首先,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可能比现在要高出不少。高浓度的氧气不仅能支持更旺盛的新陈代谢,理论上也能让动物的体型变得更加庞.............
  • 回答
    张良,这位西汉初年辅佐刘邦建立不朽功业的谋臣,其才智之高,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若将他置于现代的视野下审视,我们会发现,相较于萧何和韩信,张良似乎总被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薄纱之下,其名声的传播广度和深度,似乎略逊一筹。这其中的缘由,并非张良本人成就的缩减,而是时代变迁、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大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