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现代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信仰宗教?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人类社会最根本、最持久的议题之一:在科学理性之光照耀的当今,为什么宗教信仰依然如此广泛而深远?这绝不是一个简单对立就能解释的现象,更像是一幅复杂的人类心智、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交织画卷。

首先,咱们得承认,科学的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用可观测、可验证的方法,解开了宇宙运行的奥秘,改造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力量去理解和改造世界。从微观的原子粒子到宏观的星系宇宙,科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晰、逻辑自洽的图景。很多人因此觉得,科学已经解释了“为什么”和“如何”,似乎就没宗教什么事儿了。

然而,现实远比这复杂。原因有很多,咱们一点点掰扯。

第一,科学与宗教关注的领域根本不同。

科学擅长解释“如何”——物质世界如何运作,自然规律是什么。它追求的是客观的、可量化的事实。比如,科学能告诉你闪电是如何形成的,火箭如何飞上太空,DNA如何编码生命。

但科学在解释“为什么”——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死后的归宿是什么?善恶的标准是什么?这些关乎人类内心深处困惑、价值判断和终极意义的问题,科学的测量仪器和实验方法根本够不着。

想想看,科学可以告诉你,你是怎么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你的身体是由哪些化学元素组成的。但它无法告诉你,你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你的存在是否具有超越物质的意义。宗教恰恰是在这些科学无法触及的领域,为人们提供了答案、慰藉和方向。

第二,人类天生需要意义感和归属感。

人不仅仅是纯粹的理性动物,我们是情感动物,是社会动物。我们渴望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渴望找到生命的意义,渴望与他人建立深刻的连接。

宗教,无论其具体形式如何,常常能提供一个宏大的叙事,一个关于宇宙起源、人类命运的完整框架。它告诉我们,我们并非孤立无援的偶然存在,而是被某种超越性的力量所创造、所关怀。这种宏大的叙事,能极大地满足我们对意义的追求。

同时,宗教社群通常是紧密联系的。共同的信仰、仪式、价值观,能够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困难时期,在人生低谷,有一个能与你一同祈祷、一同分担悲伤、一同庆祝喜悦的群体,这种归属感是无与伦比的。想想那些在你困难时伸出援手的朋友、家人,宗教社群有时能提供一种更深层、更持久的“家人”般的联结。

第三,宗教提供了应对不确定性和苦难的心理机制。

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也充斥着苦难——疾病、死亡、失落、不公。科学可以帮助我们对抗疾病,但它无法阻止生老病死,也无法完全消除人类的痛苦。

宗教信仰,特别是对于那些无法掌控的外部力量(如命运、神意)的信仰,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心理上的韧性。通过祈祷、冥想,人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通过对来世、救赎的信仰,人们可以减轻对死亡的恐惧,并从苦难中找到某种被赋予的意义,认为这是考验,是通往更高境界的阶梯。

这种心理上的慰藉,是科学很难直接提供的。科学告诉你疾病是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或手术。但当疾病无法治愈,当亲人离去,科学的理性分析可能显得苍白无力,而宗教的“一切都有安排”、“会在天堂相见”等信念,则能提供更深层的情感支撑。

第四,宗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宗教信仰往往与历史、文化、艺术、道德规范紧密相连。很多民族的节日、习俗、价值观,都深深烙印着宗教的痕迹。从古老的壁画、庄严的教堂,到流传千年的故事、哲理,宗教构成了我们文化基因的重要部分。

即使有些人可能不完全认同宗教的教条,但他们可能仍然会参与宗教仪式,遵循某些道德准则,这是因为这些行为已经内化为文化的一部分,是与祖先、社群连接的纽带。

第五,对“超越性”的渴望。

很多人对现有的物质世界和科学解释并不完全满意。他们可能感觉生命还有更深层的东西,有某种“超越”于日常生活的体验。宗教提供的“神”、“灵”、“道”等概念,正是这种对超越性的渴望的体现。

这种渴望,有时是对现代社会物质至上、消费主义的一种反思。人们可能感到,尽管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内心的空虚感却并未消退。这时,宗教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回归内心、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的途径。

第六,历史的惯性和社会结构。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和文化现象,具有强大的惯性。很多社会结构、法律体系、道德观念,都曾经或正在受到宗教的影响。在一个宗教根深蒂固的社会中,即使科学普及,人们也可能在潜移默化中继续保持宗教习惯,因为这是社会规范的一部分。

再者,并不是所有人都受过同等的科学教育。在一些地区,宗教仍然是获取知识、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关于“信仰”本身的属性。

信仰,其本质就包含了超越证据和理性验证的部分。它是一种信任,一种选择,一种生命的态度。科学寻求的是“可证明的真理”,而信仰则是在“不可证明”的领域里,选择相信。这种相信,能够赋予生命以力量和方向,是科学本身无法取代的。

所以,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世界上仍然有那么多人信仰宗教,并不是因为他们愚昧或落后,而是因为宗教恰恰触及了人类最深层、最普遍的需求:对意义的追寻,对归属感的渴望,对苦难的应对,对超越性的向往,以及对文化传统的认同。科学解释了“物质世界如何运作”,而宗教则试图回答“我们为何存在,以及如何更好地活着”这些更为根本的问题。两者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在人类存在的不同维度上,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从营销的角度讲总是有人会有贫穷,生病,怕死,迷惘和孤独等需求或痛点,而宗教正好可以满足人的痛点。

信基督教更是一件奇妙的事:

前一分钟你只是无名小卒,you are no body. 只要你相信,你就是比巴菲特更富友,比奥巴马更尊贵的人,因为你成为了神高贵的儿女;前一分钟,你讲话没人会听,只要你相信,你的祷告就能达到神的面前,而且“无不应允”;前一分钟,你在世上没有半点成就,Such a Loser. 只要你相信,世界万有都是你的,你在神那里有无穷的产业。
这种瞬间升华的速度远远超过光速。正如同圣经中说:“从粪堆中提拔穷乏人,使他与王子同座”。因此你想要出人头地,或者想要获得尊重,或者仅仅想要做个体面的人,不再需要劳碌半生,只需要这种瞬间升华。

世界上有一种很大的精神享受是:你是对的,而有很多其他人是错的。许多家庭的矛盾起源于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但是他们往往很难如愿。不过如果肯换个思路,要想如愿倒也简单:加入基督教,这样人就会感到自己掌握了永恒的真理,而其他人都是傻子,其他人的心里都住着魔鬼。其实人们只是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物而已,信仰给了他们安全感,也贩卖了他们关于不幸的答案和虚假的希望。


另外有些问题用宗教的观点解释起来就容易的多,比如到底是 鸡生蛋 还是 蛋生鸡 的问题。

如果不信宗教可能有想破脑袋也不知道答案,但是信了宗教你直接就能知道是先有鸡而不是先有蛋,而且先有鸡也非常合乎逻辑。

详见:

至于政府为什么允许宗教的发展,可以看看:1980年12月19日,李维汉在中央统战部的部务会议上作了一个书面发言,对自己的宗教观进行了13点概括。

摘录其中几条:

1、宗教的根源是对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无知和无能为力。
2、宗教信仰是历史的产物,它是在历史上发生、发展和消亡的。由于它的发生的根源,它只能随着根源的消灭而消灭,只能自然消亡。菩萨是人民自己造成的,只能由他们自己去丢掉。行政办法只能助长宗教感情,决不能消灭宗教。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宗教。
9、用和平改革方法,改革宗教制度,废除封建剥削和特权。
11、团结、教育、改造宗教界人士,镇压和肃清反革命。(随着时代变化,镇压与肃清的硬手段可以转变为法律与宗教界孤立)


相关回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