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我一直也挺纳闷的,后来我才逐渐发现是怎么回事。
因为《汉晋春秋》和《晋书》记载的卤城之战当是两场不同的战斗。
而我是从卤城的归属看出来这点的。
先看看《汉晋春秋》的记载:
【宣王寻亮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今亮县军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诸将咸请战。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这里明确说了,卤城是在魏军手里。
再看晋书的记载:
【遂进军隃麋。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也很明确,这里卤城又在蜀汉的掌控之中。
另外晋书前面的这段记载,也就是司马懿碰到诸葛亮,想要用骑兵一战,但诸葛亮选择撤退的事情,到是确有其事。诸葛亮自己也说过“今上县之战,更在贼门,战地平如案也。”
而且司马懿和诸葛亮对垒的地方,也就是天水一带的地形平坦,适合骑兵驰骋,不利于汉军在这里作战。所以诸葛亮判断先行撤退,是正确的。
【诸葛垒州东二里。俗谓之下募城。旁有司马懿垒,俗谓之上募城。汉建兴中,武侯攻天水,司马懿拒之。此其对垒处也。○地纲,在州西南故天水及长道二县境。宋绍兴中,吴璘以地势平衍,敌骑入犯纵横无碍,乃建地纲于平田间,纵横凿为渠。每渠阔八尺,深丈余,连绵不断如网。后金人来犯,骑兵始不得肆。】
因此两本书实际上不是在叙述同一场卤城之战,而且双方都把对自己不利的记载给隐去了。
我大致整理下过程,理应是这样的:
诸葛亮击败郭淮,并割了上邽麦子,这时候司马懿率领大军连夜赶来,双方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初期对垒阶段。司马懿让牛金率领骑兵挑衅诸葛亮,让他出垒决战,诸葛亮认为平坦的地形不利于汉军作战,于是选择向祁山撤退。
而司马懿这边觉得自己急袭而来,军队已经很疲惫了,然而诸葛亮这都不敢和我打,看起来很好对付,想必就是下一个孟达。
于是司马懿率领魏军继续追,一路追到卤城,这时候魏军掌握了卤城。继而张郃才劝司马懿没必要再往前去了,应当固守卤城,这样祁山魏军知道援兵来了,人心也就安稳了,然后我们再分出军队,表示要断蜀汉军队的后路。反而要是你继续前进,等我们碰到诸葛亮,主动进攻也不合适,会让人们失望。
然而司马懿不听张郃,继续追诸葛亮,而卤城再往南就是祁山了,那么司马懿“既至”当是到达了祁山附近,司马懿一路追到祁山蜀汉大本营了,而司马懿一到这里后,理应是发现蜀汉营垒坚固,布置合理,所以又不敢打了,只得“登山掘营”。
但是魏军将士表示我跟着你一路卷甲晨夜,长途奔袭,到地方之后反而不敢打了,这不是耍我玩吗?
当然,更重要的是司马懿一路奔袭到祁山周边,这后勤怎么办?上邽的麦子已经被割了,而把战线一下子就拉得这么长,想靠关中保障也不现实。
所以魏将急于求战,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奔袭而来,却不开打,那我们奔袭为了啥?而且如果继续耗下去,等带着的粮食一吃完又要怎么办?
于是司马懿只好硬着头皮和诸葛亮打一场,而诸葛亮以逸待劳,又有主场优势,一下子大破司马懿,司马懿仓促间赶忙向上邽跑,而诸葛亮则趁势攻克了卤城。
不过司马懿的魏军也没有全军覆没,我认为可能是因为张郃那边打不下王平,又看见司马懿战败了,所以就率本部部队断后,掩护魏军撤退。
毕竟诸葛亮又不可能不追击,如果魏军全部兵败如山倒,那司马懿还怎么能在之后和诸葛亮相持呢?
所以第一次卤城之战,诸葛亮诱敌深入,司马懿大意轻敌,结果被甲首三千,还丢了卤城。
之后双方陷入相持阶段,继而连续暴雨,双方粮食都告急了。魏军这边郭淮靠关系从少数民族那里帮魏军筹得粮草,而蜀汉那边李严不给力,诸葛亮没办法只好撤退。
司马懿得知诸葛亮撤军的消息,便让张郃去追击汉军,张郃不愿意,可司马懿强迫他去,于是张郃只得出发。结果张郃在木门中了诸葛亮提前部署好的埋伏,自己兵败身死。
在战前曹睿曾经对司马懿说过"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而司马懿从战役前期的言行来看,什么“亮虑多决少”,“此易与耳”说的是头头是道。
估计司马懿在曹魏朝廷上也是大言不惭,所以曹睿对司马懿才会寄予厚望。
现在到好,被甲首三千不说,还让张郃兵败身死了。
所以司马懿豁出去了,自己亲自帅军追击,诸葛亮也没想到司马懿头这么铁,在蜀汉断后部队(“亮”不一定指诸葛亮主力,分军也可以算,比如张郃击败马谡,魏国那边也说是击破诸葛亮)退到卤城时,被司马懿追上并击败,然后司马懿马上按照曹魏报战功一以为十的惯例,虚报战功俘获万计,曹睿知道后也没跟司马懿计较,还给他增封邑。
当然,没准是司马懿在决策之时,看到了身边的贾栩,突然想起了贾诩教张绣破曹操的故事,于是决定赌一把进行追击,没想到自己居然还真打赢了。
或许司马懿在战后还说道:“吾虽善用兵,非亮敌也。军虽新退,亮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亮攻吾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张郃,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吾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开个玩笑而已。
对了,关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说蜀汉军队占据了南北两山,并断水修建防御工事,之后司马懿将这些防御工事突破。
至于南北二山具体是那里,我也不太好确定,可能是:嶓冢山和神马山。
【嶓冢山州西南九十里,此西汉水所出之嶓冢也。其旁有神马山,马池水出焉。】
【祁山在嶓冢之西七十许里】
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关于祁山守军的一些问题,魏平是祁山守将,但他却来到司马懿身边劝说他进攻诸葛亮,那也就是说祁山的部分魏军也来和司马懿汇合了。那么也就是说诸葛亮击败的魏军中,应该也包含他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